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宋初,文官以“职”为衔,如殿阁学士、修撰之类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现象自唐中叶以来已经大量出现,宋初更加普遍化。此举意在( )A.避免权臣专擅权力 B.保障政策的延续性C.落实重文轻武政策 D.确保政权的合法性2.宋代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愈益广泛,许多机构也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宋代( )皇城司御药院走马承受军校职能在京师刺探监察传递秘密章奏按刺地方物情博访外事A.君主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B.君主比较体恤百姓C.君权与

2、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D.官僚机构不断膨胀3.宋代三司与宰相的职权关系颇为复杂,一方面“军国要务”多由宰相裁决定夺,三司奉行宰相“指挥”;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过多种渠道,不经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表明( )A.政出多门使决策的效率降低B.中枢机构职能划分得以理顺C.君主力图强化对政务的掌控D.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现象严重4.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有关的是( )A.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否认财政困

3、难的症结是兵多官臃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5.统和元年(983年),辽圣宗下诏“民间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有孝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族其门间”。他还曾“诏汉儿公事皆须体问南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举止”。由此可见,辽圣宗( )A.借助程朱理学加强社会教化B.试图延缓辽国封建化进程C.采用儒家治国之术巩固统治D.认同并全面接受中原文化6.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 )A.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7.元世祖后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

4、五年以上的现象时有出现。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迎合了当时国家“大一统”的需要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8.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基本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C.保障了各民族政权长治久安D.植根于各个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9.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

5、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10.宋会要辑稿载,宋初出口商品有“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等数十种,至南宋时出口商品达二百种以上,大致分为纺织品、陶瓷器、日用品、副食品等几大类。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 )A.海外贸易具备物质基础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官营手工业制造能力强大D.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确立11.北宋军队数量巨大且不断递增,庞大的常备军规模前所未有,军需物资消耗持续膨胀,“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西岁费千

6、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北方农业生产难以支撑,这就不得不仰仗南方特别是东南六路的物资供给。这种现象客观上( )A.反映了冗兵造成财政困难B.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C.说明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D.反映养兵政策存在弊端12.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 )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13.“与此前所有朝代史家相比,宋代史家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的记载史迹,而要

7、赋予历史事实以新的涵义,并把事实作为进行归纳的材料,进而确定支配这些历史现象发生的抽象规则和义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B.宋代重塑纲常伦理的需要C.统治者重视历史经验教训D.宋代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14.宋代的服饰色彩一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使宋代服饰风格趋于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宋代朝服在重视旧有传统的基础上,体现等级的饰品与图案也更多、更加严格。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影响社会审美B.商品经济异常活跃C.科举制度臻于完善D.等级秩序受到冲击15.宋代士大夫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对那些“街谈巷说,鄙俚之言”是“全不拣择,入手便用”;那些“其言

8、至俚”、多为“街巷鄙人”所歌的蕃曲,也为士大夫所青睐,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由此可知,宋词的繁荣得益于( )A.社会政治的稳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C.士人素质的提高D.印刷技术的进步16.山水画起初是人物画的衬景,在宋代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宋代画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绘画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强调对山水程式化、规律化符号的总结,将个体生命意识融入绘画之中,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据此可知,宋代的山水画创作( )A.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B.折射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C.缘于科举制的日益完善D.摆脱了传统绘画理论的束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9、)材料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演变表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8.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材料二 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

10、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材料三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漆侠宋代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

11、象发生的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6分)19.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1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唐朝统治者整体而言,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材料三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

13、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6分)(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从汉至唐推动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8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朝的“差遣”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力和工作带有临时的性质,其目的是避免权臣专擅权力

14、,A项正确;“差遣”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力和工作带有临时性,这不利于政策的延续性,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差遣”制度和“确保政权的合法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宋代君主了解政事民情的渠道和手段丰富,这强化了君主对政事民情的掌控,故选A项,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C项;许多机构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所以不是增加了了解政事民情的机构,而是旧有机构增加了新的职能,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的地位在宰相之下,但是其可以越过宰相奉圣旨行事,三司的设置有利于加强皇帝对行政权的控制,故选C项。4.答案:D解析:

15、依据材料可知,强调王安石变法重在解决国家财政问题,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强调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性,没有体现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革社会生产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是兵多官臃,故C项错误;故选:D。5.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辽圣宗强调孝道,并积极推动学习“南朝法度”,也就是学习北宋的制度文化,这是辽圣宗采用儒家治国之术的表现,C项正确;程朱理学完全形成于南宋,A项时空不符,排除;辽圣宗的措施加快了辽国封建化的进程,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16、除了女真族人之外,汉族、契丹族、渤海族人可以在金朝担任尚书职务,说明金朝的政权一定程度上向其他民族开放,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省的信息,得不出金代政权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人口数量的比较,得不出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在金代政权中,没有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排除D项。7.答案:B解析:由材料“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知,元代行省官员由在一地长期任职,逐渐走向定期迁调,这一变化有利于防止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当时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故选B项。8.答案:D9.答案:A解析:宋代瓷器大量出

17、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了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故选A项。青花瓷和釉里红出现在元代,故B项错误;宋瓷质地坚硬不吸水,故C项错误;景德镇瓷器工艺在元代领先,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从宋初到南宋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多,据此可推知当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可供出口的商品,故选A项。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朝军队规模很大,北方军需给养仰仗南方,为了解决北方军需问题,需要从南方运粮,这一现象客观上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现财政困难,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南方经济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南宋,与

18、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为了解决北方军需问题,需要从南方运粮,而不是养兵政策存在弊端,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太学生按照“学行”不同可以省去科举考试的某些环节,获得直接授官或参加殿试和省试的特权,可见学校在科举取士中的作用受到重视,B项正确;太学生中也有官员子弟,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只是调整了科举考试的程式,不能说完善了选拔程序,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主要针对太学生,离推动社会文化水平提升尚有距离,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由材料“不再满足于过去的记载史迹,而要赋予历史事实以新的涵义,并把事实作为进行归纳的材料进行归纳确定支配这些历史现象发生

19、的抽象规则和义理。”可知受理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故A项正确;CD项没有体现,故CD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选择A: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观念体现在服饰上的风格就是趋于修长、纤细、朴素无华。排除B:材料的内容是宋代服饰的风格,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科举制度是考试选官制度,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排除D:“宋代朝服在重视旧有传统的基础上,体现等级的饰品与图案也更多、更加严格”,表明等级秩序没有受到冲击。15.答案:B解析:根据“街谈巷说,鄙俚之言”“其言至俚”、多为“街巷鄙人”所歌的蕃曲,也为士大夫所青睐,一时士大夫亦

20、皆歌之”可得出宋词的兴盛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需要有关,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D项。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绘画。选择A:联系所学可知宋代盛行理学,“理”作为万物存在的法则、在宋代山水画中得到了较大的体现。排除B、C:材料内容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无关,与科举制的完善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发展的重要阶段。17.答案:示例一论题:县制一级比较稳定。阐述:自县制创立以来,尤其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地方行政无论实行“二级制”还是“三级制”,县一直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层次,在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安排中,从未被废止或中断,一直沿袭至今,其

21、名称也保持了数千年,凸显了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示例二论题:郡县制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阐述: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首先,考生要从整体上了解试题的要求和材料的主

22、题。其次,提取材料信息,如在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中,县制是最稳定的。最后,结合所学知识,选取相关史实作为论据进行阐述。18.答案:(1)新气象:新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影响: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构成:奢侈品、生产资料、日用必需品。服务对象:由主要服务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现: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城郭限制打破;城市人口增加。解析:(1)新气象:根据材料“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可知,新

23、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根据材料“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可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影响: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推广以及轮作制的推行,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构成:根据材料“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可知,奢侈品、生产资料、日用必需品。服务对象:根据材料“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可知,由主要服务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现:根据材料“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可知,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城郭限制打破;根据材料“人口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