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_第1页
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_第2页
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_第3页
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_第4页
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7 -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2018-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和临沂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结合临沂农业发展实际,强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重点推动“粮、油、果、菜、茶、林,菌、药、畜、渔、加”十一大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以“红色沂蒙、大德务农”的基因情怀,进一步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影响力,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全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产业兴旺。一、十项重点工作(一)强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

2、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园两体一区”建设为载体,全面促进我市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一是到2022年高标准建设30个市级田园综合体。把田园综合体作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当地优势,高标准编制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策划一批有特色、有品质的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项目。重点建设规划总面积55万余亩的30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2019年完成30个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到2022年,高标准建设30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坚持规模化流转、规模化服务两手抓,推动田园综合体内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经营主

3、体、社会资本联合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二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以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每个县区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规划建设 1-2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积极总结、推广金胜粮油和豆黄金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经验做法,发扬“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到2022年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到2022年,争取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3家、市级现代农

4、业产业园不少于30家,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50家、农村创业创新园20个。三是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斤以上,力争5年内将4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完善功能区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监测监管体系,确保其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林业局)(二)强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建设“旱能浇、

5、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促进连片开发、规模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到539万亩;到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到560万亩。二是推动节水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构建“河河相通、河库串联、多源互补、丰枯互济”的大水网,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农业的保障能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兴建、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2,有效灌溉面积达5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45万亩。三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动“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推动粮油等

6、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经济作物和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加快推广林牧渔生产、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积极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加快发展设施种养业等,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达到10个;到202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三)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坚持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着力整建制打造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到2020年

7、全市新增省级整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个,到2022年全市新增国家级质量安全县3-5个。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推进建设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的监管追溯平台,到2020年实现全部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可追溯。深入推进韭菜、瘦肉精“扫雷行动”等系列专项整治,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风险监测,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加大执法力度,盯紧重要节日、农时季节、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农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到2022年,全市全年完成初级农产品定量检测8000批次、快速检测10万批次以上,并根据需要适量开

8、展专项监测检测,确保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二是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全链条标准体系,努力创建农业领域的“临沂标准”,以标准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展临沂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制修订,到2022年,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范总数达到130项。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到2022年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3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化养殖场的85%以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四)强力推进“产自临沂”品

9、牌提升行动一是大力实施“品牌强农”三年行动。加快构建创新型品牌营销体系,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提高涉农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以“红色沂蒙,大德务农”的基因情怀,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产自临沂”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办好兰陵菜博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等农业节会,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介力度,进一步拓展“产自临沂”线下营销网络。到2022年,培育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企业产品品牌108个;全市认证并有效使用农业“三品一标”标识数量达到500个,“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的

10、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扩大。二是做好优质农产品基地提升文章。依托570万亩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快推进“三廊一带”“四大板块”建设,按照“稳粮、强畜、扩果、优菜”的思路,适度推进粮改油,积极推进粮改杂,因需推进粮改饲,突出抓好名、优、新、特等品种的推广种植,进一步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五)强力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四雁”工程实施。启动实施以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

11、工程以及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核心的“雁阵”工程,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积极开展人才留乡、能人回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三年行动,培养更多乡土人才。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个100”示范工程,重点支持100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个家庭农场示范场、1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大力推广金丰公社模式。到2022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00家,培育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达到1000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000家以上。二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土地托管力度,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县级农业

12、服务公司,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实现农民组织化与服务规模化的有机衔接,从根本上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到2022年,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5%。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联合与协作。鼓励村集体牵头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农村产权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良种等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

13、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开展信用互助业务,更好满足农民金融需求。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行动”,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充分挖掘本村土地、水面等各种资源,盘活集体各种存量资产进行综合开发、有效利用。每年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到2019年,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到2020年,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到2022年,5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培育一批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经济强村。(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

14、市委组织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林业局、市供销合作社)(六)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深入推进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建设,有序推进浙大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日光温室、智能温控、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生产技术,运用农业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提升农业科技园区水平,发挥临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作用,加快农业

15、科技转化,积极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到202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二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构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每年培训1000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为全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培养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大农民培训工程”。每年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继续开展“千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到2022年基本形成与乡村振

16、兴相适应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引导和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研发队伍,不断提升商业化育种规模和水平,做大做强种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完善种子种苗物流、仓储、检测、拍卖、交易等功能,努力打造立足临沂、辐射鲁南苏北、面向全省全国的名优种子种苗交易集散中心。到 2020 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 98%以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检验检测中心、市邮政管理局)(七)强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一是推动高效、生

17、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构建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22年,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粮经饲统筹的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到2022年,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100%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选择4个左右畜牧大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创建省级以上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5个。二是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扎实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在商品有机肥加工、秸秆养殖食用菌、生物质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

18、机制,到2022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稳步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站,购置配备相应的专业化回收机械。积极推动探索地膜生产企业责任延伸制度,由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回收、统一综合利用。 三是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在全市粮食、果品、蔬菜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2019年,全市蔬菜、水果、茶叶、水稻、玉米等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2.3%和1.25%;到2022年,全市新增水肥一体

19、化面积达到78万亩。抓好剧毒高毒农药的全程监管,扩大高效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八)强力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一是塑造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到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

20、%。立足农业多种功能的挖掘与拓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智慧农业。依托各县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渔业、农家乐,推出一批湿地公园、慢生活村落、农事体验庄园、畜牧体验牧场、中医养生基地等乡村旅游产品。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网上农业服务大厅”,做好“大数据+农业”项目。到2022年,实现乡村旅游消费511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0亿元。二是实施农业“新六产”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

21、”、机制“新而活”的农业“新六产”特色小镇,支持示范乡镇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和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探索总结发展农业“新六产”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到2022年,以终端型为主导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00家,以循环型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大数据局、市林业局)(九)强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是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22、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具有临沂特色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到2022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实施精准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网上农业服务大厅”,促进物联网、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适度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范围,在应用前景广阔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种业等领域开展农业

23、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十)强力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一是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抢抓历史机遇,以“三园两体一区”现代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业为载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双招双引,全力推动29个已签约田园综合体项目市外投资协议落地实施。2019年举办一次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双招双引”活动,围绕肉类加工、生物糖、焙烤食品、饮品、蔬菜、果品罐头加工等6大主导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瞄准行业高端,争取引进一批龙头型、牵引型的大集团、大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二是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24、。积极探索农业“走出去”新路径,通过搭建农业“走出去”公共平台、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推进全产业链农业对外投资合作。鼓励“走出去”主体围绕我市粮食、蔬菜、畜禽、果品、茶叶、木质板材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在巩固农产品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外临沂商城的区域辐射力、引领带动力,积极开辟新的贸易渠道,拓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到2022年,至少培育1家农业“走出去”重点企业。三是加强出口农产品产业聚集发展。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集聚区建设,按照我市特色出口农产品发展情况,重点推动花生产业、罐头产业

25、、脱水蔬菜产业聚集发展,作为乡村产业开放发展的展示窗口,进一步扩大我市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到2022年,重点建设2个出口产业集聚区,培育10-15家出口农产品示范企业。(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参与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产业振兴重大行动(一)实施“十一大”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一是粮食产业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建设、河东区水稻种植科技示范区建设等三个项目。完成4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建成4个县粮食高产创建平台;继续加大统防统治防控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病虫灾害,保证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大力发展小

26、杂粮生产,确保面积5万亩以上;完善小麦育繁推一体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小麦良种化水平,确保全市小麦统一供种率达到70%以上。到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80万亩,总产84亿斤,确保圆满完成省政府年度粮食考核任务。二是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莒南县、沂水县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油料作物生产基地2万亩。支持莒南、临沭、沂水、沂南、平邑、费县6个油料生产大县,集中打造产业集群,示范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2万亩。大力推广花生绿色生产模式,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促进生物降解膜、水肥一体化、绿色病虫害防控、全程机械化等重点技术的应用推广,减少农药残留、地膜污染,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综合机械化率。到202

27、2年,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总产稳定在83万吨。三是果品产业发展。实施好各类涉果项目,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升果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技术培训,加大对重点果品产区的乡镇技术人员、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培训的培训力度,提高果农技术素质;强化品牌宣传,积极举办“沂水苹果”、“蒙阴蜜桃”、“临沂草莓”、“费县核桃”等宣传推介活动,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度;依托全市退耕还林还果工程,积极推进榛子等高效特色干果基地的规划建设。到2022年,全市水果园面积180万亩,总产330万吨;全市干果园面积200万亩,总产50万吨。四是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沂南黄瓜现代农业产业园、兰陵县万

28、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费县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兰山区方城镇农校对接示范园和河东金刚岭草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提高蔬菜标准化种植水平以及育苗技术、育苗质量;鼓励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三品”认证,建设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提升蔬菜质量;开展蔬菜技术创新和技术培训,在新品种引进、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到2022年,蔬菜播种面积3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50万亩)总产量1700万吨。五是茶产业发展。积极引进、示范适合我市种植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建设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提高无性系茶园比例,带动提质

29、增效。建设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提高本地茶树苗木繁育能力。继续大力实施茶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重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4种技术模式及绿色防控、越冬防护等配套技术。加大品牌推广和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沂蒙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推介。到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4万亩,干毛茶产量8000吨。六是特色经济林业发展。改造提升板栗、核桃、银杏等传统优势经济林树种,因地制宜发展榛子、文冠果、油用牡丹、皂荚、杜仲等生态型经济林树种,加快高效特色经济林基地规划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成30处省级以上特色经济林示范园,新建特色经济林基地200万亩。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积极开发特色经

30、济林休闲观光功能,重点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建设休闲观光园区、采摘体验基地和特色经济林主题公园,力争到 2022年建成10处以上“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引导扶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森林推荐食品认证和名特优之乡创建,力争到2022年打造20个以上“齐鲁放心果品”品牌。七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临沂瑞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东双孢菇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山东御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和市食用菌创新团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项目。积极引选优良菌种,探索高效栽培模式,适当加强珍稀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促进食用菌生产向高档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专业的交易市场,借助蔬菜销售网络筹建全国或区域性食用菌

31、销售网络体系,扩大食用菌的销售量。引进现代化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和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树立地方品牌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2年,投料38万吨,总产40万吨。八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平邑县5000余亩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全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中药材产业项目、蒙阴县与青岛天惠御中药材公司合作建设项目和兰山区天赐泉中药饮品建设项目。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由农业种植优势向农工贸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向转变,实现产业从中药材原料基地向产品基地的转移。构建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体系,成立中药材产业推广联盟。以金银花、丹参等区域性优势中药材为重点,建立优良品种种子种苗繁育推广体

32、系,加大新品种繁育推广力度,提升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测力度,举办名优中药材交易博览会,打造临沂中药材品牌集群。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依托平邑金银花交易市场,兴建“中国临沂中药材物流港”。到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进一步提高发展品质,延伸产业链条九是畜牧业发展。巩固提升猪牛羊鸡鸭兔六大优势产业,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禽,实现由传统的食粮畜禽为主向食粮食草动物并重的结构转变,提高牛羊规模化饲养水平,推动农作物秸秆青贮、过腹还田利用。积极发展蜂业、毛皮动物等特色养殖。加强中华蜜蜂、沂蒙黑猪、沂蒙黑山

33、羊、蒙山牛、沂蒙长毛兔、琅琊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畜产品,支持打造区域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中国兔毛纺织产业园。到202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稳定在200万吨,构建起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养殖结构更加优化、良繁体系更加完善、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区域品牌更加响亮的畜牧业生产加工经营体系,建成全省现代畜牧经济强市。十是渔业产业发展。实施蒙阴云蒙湖现代渔业文化产业园、兰山区渔港码头建设、蒙阴岸堤水库等6座大型水库和城市水系沂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渔乐高湖”垂钓小镇等项目。积极实施“放鱼养水”工程,开展大中型水库、城市水系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促进生态渔

34、业发展。培树渔业区域公用品牌,申报“沂蒙水库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宣传推介“沂蒙水库鱼”“临沂大银鱼”“化氏”钓具等渔业品牌。推进河、库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常态化渔业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推进渔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到2022 年,全市发展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5.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继续保持在全省内陆地市第二位,休闲渔业、“放鱼养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十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按照上级通知要求,继续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和出口农产品产业集群项目。推进龙头企业壮大工程,持续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

35、,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继续开展市级农业“新六产”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和示范主体,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梯度提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以展促销,开拓国际市场。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1。(二)实施新品种引进推广、新技术集成应用、新业态试点示范行动。大力支持科研院所、育种企业、20个创新团队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示范、推广的扶持力度。围绕十大产业发展,精准开展高效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

36、加工、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创业技能等新技术培训。以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农业新业态试点示范为平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聚集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附件: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重点项目表附件临沂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重点项目表(45个)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资金来源责任主体一、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1田园综合体建设到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模式多样、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宜

37、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30个。以社会投入为主,整合涉农资金,政府进行重点扶持各级政府、各市田园综合体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二、粮食产能提升工程2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2019年,在全市划定小麦、玉米、水稻生产功能区,小麦425万亩、玉米345万亩(与小麦复种面积)、水稻40万亩。整合涉农资金各级政府3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有建设任务的相关县区完成土地平整深翻、灌排水、农田道路、农田防护林以及其他工程,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39万亩。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4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019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任务县和后备县以及沿黄玉米集中产区和山区丘陵地区的杂粮生产大县,开展攻关区、

38、示范区、辐射区、特色区“四区”建设,示范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小麦、玉米、小杂粮等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建设优良品种展示中心及3个示范点;100亩以上的攻关区,1万亩以上的示范区,10万亩以上的辐射区;1万亩以上优质杂粮特色区。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程5高效特色农业平台项目2019年,在水果(苹果、桃、梨)蔬菜、食用菌、茶叶等高特产业优势区域支持水果(苹果、桃、梨)、蔬菜、食用菌、茶叶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财政补助2100万,分产业对每个项目县给予补助。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6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平邑县等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水

39、肥一体化、生态环保型降解地膜等,集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总投资500万元,基地面积不少于1000亩。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7名优特蔬菜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兰陵县、沂南县等建设名优特蔬菜原产地标准化生产园区,提纯复壮品种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配套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设施设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个,总投资800万元,每个园区面积不少于500亩。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8优质水稻、甘薯、杂粮特色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郯城县、临沭县、沂南县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甘薯专业品种及谷子、高粱等杂粮杂豆名优品种,集成推广轻简化绿色栽培技术,建立标准

40、化生产示范基地,总投资600万元。建设成方连片生产基地3处,水稻10000亩、甘薯1000亩、杂粮500亩,水电路等生产条件完善配套。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9优质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莒南县、临沭县建设鲁东南传统出口型和高油型主产区,共建设优质专用花生基地2处,总投资300万元。每个基地连方成片1000亩,水电路等生产条件完善配套。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10食用菌生产园区建设到2020年,在兰陵县通过重点扶持园区基础设施、栽培菇房、菌渣处理利用等设施建设,在全市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园区1处,投资500万元。园区内基础设施、栽

41、培菇房、菌渣处理利用等设施配套,占地100亩以上。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11道地中药材示范园区建设到2020年,在平邑县、蒙阴县建设2个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及产品高质化开发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示范园区,总投资800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每个园区占地300亩以上。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四、高效生态畜牧业12现代畜牧业平台项目在费县等县区,以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良种良法推广等为重点,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示范县。根据项目县申报及资金总体情

42、况,每县300800万元不等。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13“粮改饲”项目在罗庄区、沂南县、沂水县、临沭县、兰陵县等县区,通过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优质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以后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项目区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各项目县申请资金规模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个别基础条件好和发展需求高的可以适度上浮,但最多不超过2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五、现代林业经济14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到2022年,在全市适宜地区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200万亩以上,产品优质率达到85%以上。以社会投入为主

43、,政府进行重点扶持项目所在地政府15名优花卉基地建设到2022年,在全市适宜地区发展鲜切花、盆花等名优花卉设施栽培面积达到9万亩。优良品种苗木花卉全面实现设施栽培化,主要花卉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主栽花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进行重点扶持项目所在地政府16森林旅游产业到2022年,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森林旅游地,各类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区数量达到100处,晋升省级森林公园5处,新建市级森林公园6处,提升湿地公园3处,新建湿地公园13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利、设施健全,能够提供一定水平的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服务,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地方自筹项目所在地

44、政府17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到2022年,在全市适宜地区发展林下经济达到70万亩,产品优质率达到85%以上。以社会投入为主,实行相关激励政策项目承担单位六、生态渔业工程18大型水库和城市水系(沂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在兰山区、蒙阴县、沂水县、费县、莒南县、兰陵县、平邑县等区域,在岸堤水库、跋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及沂河临沂中心城区河段,年放流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1500万尾以上,增殖渔业资源,以鱼净水,养护水域生态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渔业部门19现代渔业发展平台到2022年,在蒙阴县、兰陵县、费县、莒南县等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县区,建设工厂化流水养殖园区和标准化池塘养殖园区3处以上。生态、循

45、环、集约、高效;工厂化养殖车间、循环水设施、“三室”建设及疫病远程诊断、水质在线监测等信息化平台建设符合项目验收标准。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渔业部门20水产良种工程到2022年,在郯城县、莒南县、沂南县等区域提升建设鳜鱼、大银鱼2处省级良种场,新认定1处鲟鱼省级良种场;提升建设“四大家鱼”良种繁育场。年储备良种亲鱼2万尾以上,年繁育优质鱼苗和受精卵8亿尾(粒)。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渔业部门七、“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工程21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在全市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提供农机发展宏观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技术技能知识培训。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农机部门22农机手实

46、用技术培训在全市为农机手提供农机化节本增效、高效植保、农机维护、农机操作等技术培训服务。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农机部门23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积极组织我市农机生产企业申报争取装备研发创新项目,支持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推动全市农机化产业发展。执行省农业农村厅确定的研发内容和项目标准。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企业24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在全市建成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两全两高”示范县创建,力争到2020年建5个示范县。具体补助标准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项目标准执行。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农机部门八、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工

47、程25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主导产业镇(乡)争取中央农村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资金,支持以农业产业强镇为载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到2020年,支持建设一批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强镇(乡),做大做强2个特色主导产业,完善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合涉农资金(中央财政补助)市农业农村局26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到2022年,蔬菜、果品等主产县(区)争取中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改善农产品产地设施条件,提高农产品预冷、冷藏能力,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整合涉农资金(中央财政补助

48、)项目所在地农业农村部门九、农商互联工程27农产品线上营销工程到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依托“产自临沂”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我市品牌农产品触网营销,加快农产品上行,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对接,建设线下体验店,开展引流、农超对接等活动,我市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28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到2022年,建设市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在全市行政村按照农业农村部标准规范建设益农信息社,实现与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主题的对接。按照现有标准建设益农信息社,满足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整合涉农资金市农业农村局十、乡村旅游提升工程29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

49、村建设项目到2020年,参照国家2A级景区标准和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全市完成30个旅游特色镇、10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市级连续5年对30个旅游特色镇、100个旅游特色村每年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奖补,各县区按不低于50%比例配套,主要包括编制旅游规划、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精品民宿和精品景区、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等。企业投资、整合涉农资金各县区旅游部门十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30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到2022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

50、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全市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县区2家,形成省级、市级梯次推进格局。整合涉农资金、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市农业农村局十二、“智慧农业”工程31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到2022年,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展智慧农业领域项目应用和推广。实现全市农业大数据的资源共享,促进互联互通,满足我市智慧农业发展需要。省市财政市农业农村局32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到2022年,依托特色粮经、设施园艺、畜产品、水产品和特殊林产品等特色产业,在品种研发、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方面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工程,每年新建、完善示范工程3个以上。实现项目区域内生产可视化、智能化,交易电商化,质量可追溯化,信息服务公共化。整合涉农资金、投资主体市农业农村局33区域性物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