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趣”——古诗教法_第1页
“五趣”——古诗教法_第2页
“五趣”——古诗教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趣”古诗教法渭南市实验小学 梁爱萍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一、欣赏景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

2、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又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二、鉴赏意趣。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

3、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三、体验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锄禾一诗时,启发学生想象农

4、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又如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兄弟”、“遍”、“少”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亦即从另一角度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四、探求理趣。

5、古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因而千古传诵,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如珠妙语,阐发其中的“理趣”,探求并欣赏其哲理美。如在讲登鹳鹊楼一诗时,引导学生认真探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看得远一点,不能只看鼻尖下一点点。又如讲小池一诗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深入探析,明确它不仅是表现“小荷嫩叶刚刚出水”的神态,而更是表明了这样的“理趣”:新生事物刚刚露出苗头,生命力十分旺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途。五、领会志趣。

6、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或悲愤满怀,借诗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吟诗明志,体会诗人的志趣,学习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强国富民之志。如在进杂诗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是诗人强烈的呼唤:沉闷窒息的政治局面必须打破,就是要打破那“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可悲局面;变法革新的主张必须实现,就是要使“九州”充满生气,像震天撼地的“风雷”一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迫切的希望;天公啊!重新奋发起来吧!赶快不拘资格辈分,把立志革新的各种人才降临到人间来。由此体会诗人的忧国思想和革新精神,树立报国的宏图壮志。又如在讲示儿一诗时,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