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阅读提升灵魂写作_第1页
用灵魂阅读提升灵魂写作_第2页
用灵魂阅读提升灵魂写作_第3页
用灵魂阅读提升灵魂写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用灵魂阅读提升灵魂写作 让阅读与写作比翼双飞湖北省宜城市板桥中学 陈盈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学生的发展又以学习能力的发展为重心,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两个指标。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不平衡。部分孩子害怕作文,常常“含笔杆而掉泪,望天花板而伤心”的状况。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传统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教材上是分开的内容,在教学时是不同的课型。他们就像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有让阅读与写作携起手来,让阅读与写作比翼双飞,用灵魂阅读提升灵魂写作,才会获得阅读与写作的双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写作水平是智育的一个重心,美文赏读也应该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为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美文赏读作文教学法”,对作文教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所谓“美文赏读作文教学法”,就是在作文教学现场即课堂,师生就文质兼美的高品位名家美文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当堂研读、品悟,让学生深入把握美文的文体特征和思想内容,感受其艺术魅力,从而摄取其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以此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实质性影响。“美文赏读法”重要的核心价值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情绪思维”,所谓情绪思维,“是一种以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相结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学生写作灵感的触媒。现场赏读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阅读美

3、文的效度,唤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激情,让学生对美文有更深入、直接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当前的作文体制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心理,一切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可以说,一次成功的美文赏读课,对学生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灵感的呼唤。那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实施美文赏读作文教学法呢?毫无疑问,选好“美文”是实施“美文赏读法”的前提。这里的“美”包括文质两个方面,也包含高品位的因素。只有高品位的美文才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艺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指定一些中国当代名家散文作品和外国散文家的作品,以供学生在课堂和课外作深度阅

4、读,包括中国大陆的吴晗、余秋雨、贾平凹、周国平、汪曾祺,港台的余光中、席慕蓉、柏杨以及外国的培根、爱默生、莎士比亚等。选定好范文后,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写作方法呢?本文试以谈骨气一文谈操作方法。一篇美文精心选定一个赏读的切入口,无需面面俱到,关键是让学生感悟深、有所得,情动心动手欲动。我所从教九年级语文,主要以议论文文体为主,培养写议论文的写作能力,谈骨气是多年来一直为全日制初中语文精选的一篇典范美文,无论从结构艺术和思想意义,具有非常的代表性。是九年级学生在初中阶级所学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我想运用“美文赏读法”,赏读谈骨气让学生从阅读议论文中,让学生学会议论文文体特征,教给学生知道用事例并

5、用事例,最后归纳出写议论文的方法。文章摘录如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

6、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

7、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

8、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第一步:品读概括,教给学生知道用事例让学生反复诵读全

9、文(包括学生全体齐读,个别朗读等不同方式),概括事件,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做什么?那么在他们身上分别表现了什么精神品质呢?同学们从品读中完成此项学习任务。作者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并非是给我们上一堂历史课和一堂故事会,那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说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就是议论文的灵魂即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三要素之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也就是议论文结构引论,如此可见,作者举的三个事例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在议论中,它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

10、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它分两大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谈骨气文中首先举“南宋时文天祥拒不降元”的事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举“春秋时期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最后又列举“现代学者闻一多宁死不屈”的事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文章用了三个事例各突出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使文章观点鲜明,这是文章的本论部分,以事实论据为主。最后作者联系当时实际总结无产阶级的骨气,即结论部分。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通过反复朗读文章,明白写议论文一定要有三要素,并掌握议论文

11、写作的常见结构,这一步至关重要。二、点拨交流,教会学生用好事例(1)比较记叙文与议论文中记叙部分有何不同?(2)文章为什么只列举了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呢?(3)如果我们当代中学生面对困难时,怎样做才算有骨气呢?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再上台分享。学生全身心沉入文中,畅所欲言。学生归纳出:课文中记叙得较简略,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只需简明概括即可,而在记叙之中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以情动人。这也是议论中的记叙和记叙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学习从阅读中还总结出作者吴晗在写谈骨气中精选事实论据,从封建社会写到奴隶社会再写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跨度大,纵横古今,从身份上,各阶层都有,有代表性,且顺序不能调换,

12、是按从古至今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且与论证孟子的话相一致。有的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所及,对文章品赏十分深透,令我十分感佩。课堂上不时出现几位同学热烈辩论的情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自由发挥。第三步:写赏读体会,激发写作冲动让学生把对此文章学到的内容,学写议论文的写作常见结构,最值得借鉴的方面以及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感悟用简洁的文字写下来,以进一步加深体悟。吴晗的谈骨气这篇议论文,以完整的结构,其选材的精当,其超人的情感,给理智以启迪,给灵魂以熏陶,学生受益匪浅,不少学生写下议论文结构速成法。第四步:抓住冲动,及时成文雨过天晴,三只小飞虫不慎困在蜘蛛网里。一只小飞虫挣扎

13、了一番,觉得蛛网牢不可破,心灰意冷地哀叹道:“死定了。”它轻易地放弃努力,果然,不久以后,就可怜地死了。另外两只小飞虫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他们齐心协力,寻找出路。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破网而出,重获新生。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议论文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学生陈慧慧以攻克困难 迎向新生为题,写下面比较成熟的习作: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渴望一帆风顺,奋向喜悦与成功,可是,在不经意间困难却悄然而至,紧紧困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这时,两只不慎困在蜘蛛网里的小飞虫告诉我们:要想攻克困难,迎向新生,需要树立目标,还需要坚持与团结。攻克困难需要树立目标。年轻时的司马迁,尊从父亲遗嘱,

14、立志要写成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手写史书的第七年,司马迁为李陵辨白,触怒汉武帝,遭受残酷“宫刑”。曾因屈辱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进,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宏著。面对困难,我们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目标,并坚持不懈,轻不言弃。攻克困难需要坚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越王勾践的坚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诗仙李太白的坚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坚持。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自暴自弃,一蹶不

15、振,而要像那两只小飞虫一样永不言弃,攻克困难,迎向新生。攻克困难需要团结。台湾人民攻克“莫拉克”台风,迎向台湾的新生,是因为海峡两岸的团结;中国人民攻克日本帝国主义,迎向中国的新生,是因为国共两党的团结;世界人民攻克法西斯,迎向世界的新生,是因为全球反法西斯各国的团结。无数史实告诉我们,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不以至千里。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积聚成大力量,共同攻克困难,迎向新生。三只小飞虫的故事,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人生是一场战役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要想取胜,必须坚持,必须团结。困难是人生五线谱上的音符,只要我们的意志是坚定的,力量是团结的,它就会发出人生的最强音符;困难是生命里尚未成

16、熟的果实,它很苦涩,只要我们善于用坚持和团结去浇灌生命之树,最终就一定会收获甜蜜。朋友,在人生的旅途上,困难总是不期而至,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树立于目标,学会了坚持和团结,就一定能攻克困难,迎向新生。赏析:从内容上看,作为一名初学议论文的初中生,针对被困小飞虫来启发对攻克困难,迎向新生这一主题认识得比较深刻,是难能可贵的。小作者能从攻克困难迎向困难去立意,提出中心论点,小作者采用了以举例论证为主,并有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令人信服。从结构上看,该文由引论、本论、结论组成:引论由两只不慎困在蜘蛛网里的小飞虫引出小作者的中心论点“我们要攻克困难,迎向新生,需要树立目标,还需要坚持与团结”这一中心论点。本论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有条理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三个分论点,以事例充当论据为主;又引用名人计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结论水到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