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共19页第I页共19页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夯基础对点精练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21山东济南章丘区测试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 可以到处组织起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的主要影响是 ()小农经济形态长期存续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农业生产水平长期停滞1).农村租佃关系迅速发展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测试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谷物为食,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

2、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2021福建高考下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f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吋期该地区存在大量戍边军民生计方式受中原影响耕作方式日益完善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2021江苏南通模拟筒车出现前,我国利用水力推动机械运转的技术日趋成熟。筒车立轮的设计显然受魏晋南北朝以来水碓的影响。筒车的挹水筒利用/竹材的中空特性,而我国南方很早就有利用竹材做提水桶、饭盒的传统。由此可知,筒车的出现()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促进了南北方技术的交流推动农业耕作方式革新1).得益于生产生

3、活经验积累2022湖南名校联考“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编户齐民)约有九十万”,占当时政府编户齐民的六分之一,即“晋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当时的人口迁徙()促进了长江以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导致士族门阀政治袞落2022百校联考宋代时,江南的粮食问题一般通过当地的苏常之米解决。到了明代,江南则需要从两湖、江西、安徽运进粮米。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城市的发展南方人口的增加经济作物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019全国卷I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

4、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的变革土地制度的调整货币制度的改变1).地区经济的差异2020天津高考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可以进行交易买卖收获全部上缴国家属于小农经济范畴所有权归国家所有2021甘肃二诊中国古代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土地私有B.小农经济C.朝代更迭D.精耕细作2021河北石家庄质检屯田是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汉代自武帝以来,在西域地区置田官屯田。此

5、后,昭帝、宣帝、元帝置都护尉屯田,后汉光武帝以后列帝因之。这些措施()破坏了小农经济加强了边疆治理加重了边民负加剧了土地兼并2022福建福州一中期中北魏均田制规定: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 家,可出卖多余部分。唐代均田制则规定口分田到年老后归还政府,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这说明()农民土地利益得到制度保障小农经济受到巨大破坏魏唐时期社会贫富差距缩小I).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2022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唐代前期买卖土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均田制下,口分田不能随意买卖,违者处 以笞刑或杖刑;宋代除国有土地外,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任何限制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土

6、地买卖愈益盛行。这反映了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土地集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耕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2021辽宁抚顺模拟在山东淄博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在湖北大冶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有井巷支架,还有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矿冶业获得较大发展区域技术交流日益频繁I).政府垄断经营矿冶业2018全国卷III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可知,战国以前(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我国的

7、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I).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022山西太原期中检测考古发现汉代铜洗有“蜀郡严氏造作” “蜀郡董氏造”等字样;铜镜有“王氏作镜真大好” “杜氏作竞(镜)四夷服”等铭文。据此可知当时()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的品牌意识增强家庭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2022重庆七校联考隋唐时期官营手工业系统严密,工匠分别从各州县征召或鹿佣,加入匠籍,世袭不变,长役无酬。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雇” 制。这一变化表明宋代()民营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政策调整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手工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

8、有所松弛2021江苏测试下面是唐宋时期制墨业名家的传承简表。据表可知当吋()创始者继承者关系李超李庭珪父子陈赡董仲渊、张顺翁婿胡德祖孙潘衡 潘秉彝 祖孙官营手工业制墨技术更高超工匠技术只传男不传女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1).工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2021福建龙岩三模宋末元初,江南地区使用单锭手摇纺车。黄道婆吸收海南黎族的纺织技术,制造出三锭脚踏纺车,后来被江南地区工匠改进为四锭脚踏纺车。这表明纺织业的发明创造()依赖于生产动力的突破取决于民族文化交流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I).源自劳动人民的实践2021湖北武汉模拟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

9、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订货”。这一举措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1).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022山东第一次备考监测明末消初,在苏杭丝织业、广东佛山铸铁业、四川煮盐业等行业中,从业者大多可以与作坊主“同坐共食”,并无主仆名分。由此可知,这些行业()从业者社会地位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经营形式得到创新经济效益提升2021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明淸时期,在崇尚文教风气的影响下,苏州生产的各类产品精益求精,“吴制 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

10、”。苏州产品追求“精细雅洁”,誉称天下。这反映了明消时期的苏州()生产技艺与文化审美交相辉映“富甲天下”的繁荣景象奢侈之风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1). “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出现了富商大贾大肆盘剥农民,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奴婢的现象。由此可推断()商人社会地位高于农民商业发展影响国家收入各诸侯国推行重商政策农业经济出现衮败闲境2021安徽淮北模拟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 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政府对经济活动干

11、预加强经商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1).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2021山西太原三模史记中关于汉代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的畜产、安邑的枣、秦燕之粟、 蜀汉江陵之橘、淮北常山河济间之萩、齐兽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木材等。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区域性市镇的出现全国性商业流通增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1).手工业技艺水平较高2021湖南十校联考唐朝时期出现的飞钱开创了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宋代“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由此可知()唐宋时期信用关系有一定发展唐代飞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代四川地区商品经济最发达唐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松动2021年1月浙江选考

12、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 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己有定吋一聚的庙会集市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1).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2022百校联考宋代户口登记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客户是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这时官、民的土地或庄田,多租给客户佃种,而且不少大地主常有客户数百家,多者数千家。这主要源于()地主租佃关系的产生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封建田庄经济的繁荣I).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2021福建高考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鹿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

13、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2022新高考八省(市)联考湖南卷元朝市舶则法规定,诸王、驸马、权豪、势要、僧、道等“下番(到国外去)傅易到物货依理抽解”,“行省官、宣慰司官、市舶司官不得拘占舶船,梢带钱物,下番买卖”。这些规定()说明元朝严格限制外贸活动提高了外贸管理效率反映政府重视规范海外贸易I).有利于实现外贸平衡2021辽宁丹东模拟16世纪中期,中国沿海诸省的商人纷纷出海,“富家以财,贫家以躯”。每年春夏,“怀资贩洋”的海商以及充当“篙师、长年”的“入海求衣食者以十余万计”。

14、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吋 ()对外贸易的繁盛朝贡贸易的中止雇佣关系的普及抑商政策的解除2022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明代的书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书籍印刷机构,传统的四部典籍 和新兴的通俗文学类书籍是坊刻的两大系列,但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这说明明代()经济发展推动印刷结构变化进步思想受到普遍关注活字印刷技术得到广泛使用I).传统儒学遭受沉重打击2021湖南衡阳模拟明清时期,上海城隍庙附近形成了 “以节引客”的传统习俗,“城隍神出巡,远近商贩云集,摊点林立,官民参与,百戏杂呈”,许多原本赶庙会的“行商”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坐商”,形 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这反映出()传统

15、经济结构发生质变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松弛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I).政府支持社会节日的活动2021四川成都七中月考淸朝中叶,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 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水陆结合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全国性的市场初步形成地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交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I).重农抑商政策已难以推行2022江西南昌八一中学考试清代相邻的集市群,集期相错,互不冲突,农商在相邻集市逐日赶集,轮回贸易。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农村商品经济繁荣区域分工日益细密长途贩运较为兴盛市镇经济发展迅速2022山东枣庄三中期中隆

16、庆元年,月港开禁,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向政府提起申请,申请书上要注明商人 的姓名、户籍所在地,贩运货物的种类、数量,船只大小以及将要前往的国家,核对无误之后,商人交纳引税,由官员发给引票,商人持票方可出海。这一制度()规范了民间外贸行为强化了传统抑商观念冲击了朝贡贸易体系I).提高了中外贸易效率练综合单元检测2021北京海淀区测试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载,贵族格伯以“三十田”换取了某人的良马四匹;裘卫承拘了治理河流的工程,贵族厉答应卖田给他作为偿付,后产生纠纷,官员前往裁决并勘定田地。这些铭文反映出西 周时期()土地兼并现象突出“田里不鬻”的格局已被打破宗法制度开始瓦解1).官府对商、Ik活动采取鼓励政

17、策2021广东广州综合测试20世纪80年代,在大连凤鸣岛半山坡上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货币窖藏,货币不分类别混杂放置,有刀币、布01、圆币三种,共2 400多枚。考古发现,藏币者没有深挖窖坑,只是将货印放入 砾石中,盖上一块大石板,再用砾石堆砌周围。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战争频仍尊富崇利蔚然成风区域间经济联系加强I).货币兑换状况混乱2022淸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下表反映的是西汉货币的发行情况(1两=24铢)。Ftl此可知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汉文帝五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汉武帝元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狩四年汉武帝元上林三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鼎四年官五铢钱重农抑商政策得到

18、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趋于活跃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増强I).货币体系构建逐渐成熟2021山东高考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一-今海庠线_主要产相区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022河南郑州一测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槽渠等水利工程,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政治中心南移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2022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明代后期南浔镇是重要的生丝集散地,各市镇商人皆运送蚕茧前来出售,这些生丝被称为“辑里丝”。

19、盛泽镇是以纺绸为业的大镇,“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反映了市镇在当时()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阵地专业化程度较高导致小农经济走向破产得到政府的支持2021河南郑州三测1573年,两艘西班牙大帆船从马尼拉港驶往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尔科,船上载着绸缎712匹、棉布11 300匹和瓷器22 300件,总价值30万比索,折白银7. 5吨,贸易利润高达600%。当吋,从智 利到巴拿马随处可见质优价廉的中国丝绸。据此可知,明朝()白银开始成为流通的货币与世界贸易联系加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I).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2022河南名校联考清朝时,江西赣州农民多以种植苧麻为

20、业,福建商人在二月间放钱给种苧者作工本,到夏、秋时再来收买苧麻用作织布的原料。这种情形说明()经济作物种植超过了粮食种植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新型生产关系渗透到农业领域商人通过高利贷获得岛额利润原创,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代以前的中国城市的典型形式只是一个政权的中心,居民大都是贵族成员;这一时期的城市一般不具有大量商业活动的特色。但随着战国时代商业、手工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战略要地 和贸易要道上出现了新的城市,它除去作为国家首都或地方行政中心之外,还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一一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唐代前期在长安朱雀大街巳有人在早晨售卖各种食物,供上朝公干和宫中采

21、买需用。唐后期在邻近市的坊里,由手工业者自己开设铺子的情况多了起来。在繁华的大城市里以至某些城市,都出现了夜市,特别是南方的扬州,夜市更盛。一一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材料三 许多商品从海道、河道和陆道进入大都,使大都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其南面偏东的文明门外,是通患河所经之处,故为“舳舻之津”:东面偏南的齐化门外,是江南商客聚居场所;而西面偏南的 平则门一带,则是“西贾之派”。一一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前后中国城市职能的变化及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特征。(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2、元大都商业繁荣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趋向的重要因素。(10分)2021山东潍坊模拟,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宋绍兴年间楼墦任于潜县令时,绘制耕织图,其中21幅耕图包括:浸种、耕、耙耨、 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簏、入仓,描写了稻谷从栽培到加工的整个过程。下图为“耙耨”图及配诗。粑耨雨笠冒宿雾,风蓑拥春寒。破块得甘霃,啮塍浸微澜。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谓彼牛后人,着鞭无作难。材料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获楼璃耕织图,遂命宫廷画家焦秉贞以其为基础重绘 耕织图。焦秉贞以西洋画中

23、的焦点透视法绘制了耕织图46幅,其中23幅为耕图,在楼璃21幅耕图原图及配诗基础上新增“初秧” “祭神”两图。下图为新增“祭神”图及配诗。祭神一年农事周,民庶皆安逸。歌谣遍社村,共享升平世。五风君德生,十雨苍天济。当年后稷神,留与后人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淸耕图与南宋耕图的异M,并作合理解释。答案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夯基础对点精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A据材料“一锄一镰” “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简单,具 有顽强的再生机制,很容易维持,因此小农经济形态长期存续,故选A项;小农经济的再生性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无关,

24、排除B项;C项史实错误;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主要受私有土地集中的影响,排除D项。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限,粮食产量较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秦汉时期,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加工方式不断进步,从而推动了人们饮食的变迁,C项正确;材料并未 涉及农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变革的信息,排除A、B两项;D项史实错误,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边疆地区使用铁犁牛耕进行农业生产,说明该地区的生计方式受到中原影响,B 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画中人物的身份,排除A项:当时的耕作方式并不完善,排除C项;当时该地区以游 牧经济为主,排除I)项。D根据材料“筒车立轮的设计显然受水碓的

25、影响” “我国南方很早就有利用竹材做提水桶、饭盒的 传统”可知,筒车的设计受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的启发,D项正确:筒车需要水流带动,所以并未摆脱自然 环境的限制,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筒车对南北方技术交流的影响,B项错误;“耕作方式革新”与材料的 主旨不符,C项错误。A结合所学可知,永嘉至刘宋时期的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长 江以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南北方经济的差距逐渐缩小,A项正确,C项错误;这一吋期经济重心南移并未完成 (南宋时完成),B项史实错误,排除。北民南迁与士族门阀政治的袞落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C明代,江南地区棉花、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26、缩小了粮田面积,造成江南地区的粮食不能自 给,故选C项;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南方人口的增加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两项;经济重心 在明代之前己转移至南方,排除D项。D由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销售市场,而江南主要生产成品(棉布),这是 由商品经济发展使南北区域经济不同导致的,故D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 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 物,与货币制度改变也没有关系,故B、C两项错误。D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更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

27、”意味 着村社成员只有份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D项正确。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不允 许自由买卖,A项排除;材料不涉及私田收获物上缴的信息,B项排除;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C项 排除。A材料中谚语反映了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根据所学可知,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小农经济属于经营模式,排除B项;朝代更迭属于客观原因,不是土地所有权变化的根源,排除C项;精耕细作属于生产方式,与土地所有权更迭无关,排除D项。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西域地区” “屯田” “列帝因之”等可知,汉代屯田制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开 发和国防建设,B

28、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军屯民屯有利于减轻边民负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项错误,排除;屯田是政府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农民对土地具有使用权,而没有买卖权,因此不会造成土地兼 并严重的问题,D项错误,排除。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这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土地利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魏唐时期贫富差距缩小,排除C项;均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土地兼并问题无法解决,排除D项。A唐代前期土地买卖受到一定的限制,宋代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任何限制,并且“愈益盛行”,这说明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土地

29、集中带来的影响和贫富更替的现象,排除B、 C两项;农耕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B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面积大,采矿遗址也反映出采矿设施比较完善,这说明当时的矿冶业获得了较大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冶铁业的状况,没有涉及铁器的用途,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区域 技术的交流,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矿冶业的经营权问题,D项错误。D根据材料可知,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以及新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此可知,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选D项。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

30、除。仅凭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铁器分布情况,不能得出两地联系密切,排除B项。C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铜洗和铜镜上刻有制造者的信息,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意识,反映了手工业者的品牌意识増强,C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中国古代政府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的铜制品不是家庭手工业产品,排除D项。D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差雇”制逐渐取代了无偿征调民间工匠服役的制度,这说明工匠的人身依附关 系有所松弛,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差雇”制有利于调动工匠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排除C

31、项。D材料中制墨业的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翁婿相传、祖孙相传,都属于家内传承,具有一定的封闭性,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制墨技术比较的信息,排除A项;仅根据表格中的几个例子不能说明工匠技术只传男不传女,排除B项;C项由材料得不出来。D根据材料“黄道婆制造出三锭脚踏纺车” “被江南地区工匠改进为四锭脚踏纺车”可知,纺织技 术在劳动人民的实践中不断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的生产动力都是人力,没有本质突破,A项错误;B项“取决 于”说法有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其他阶层对纺织技术的改进,排除C项。D结合材料可知,明代官营丝织作坊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订货”的做法,扩大了市场, 客观上推动了民

32、营手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由利用民间机户“加工订货”可知,此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芽己经出现,A项错误,排除;利用民间机户“加工订货”的产品仍为服务官府,与重农抑商政策变化无关,B项错误,排除;刺激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由材料得不出来,C项错误,排除。A据材料中“从业者大多可以与作坊主同坐共食,并无主仆名分”可知,在苏杭丝织业、广东佛山 铸铁业、四川煮盐业等行业中,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商,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规模扩大的信息, 排除B项;仅由材料不能说明这些行业经营形式创新和经济效益提升,排除C、D两项。A根据材料“在崇尚文教风气的影响下,苏州生产的各类产品精益求精” “精细雅洁”可知,

33、苏州各类 产品的精益求精受到崇文风气的影响,反映了生产技艺与文化审美的交相辉映,故A项正确。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B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大肆盘剥农民,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奴婢”可知,商业的无节制发展不利 于农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进而会影响国家的税收,B项正确。材料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A项;为应对 材料现象诸侯国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重在阐述商业的无节制发展不利于农民的正常生产与 生活,由此推不出农业经济出现袞败,排除D项。B据材料“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可知,政府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 干预,故选B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

34、终,从未被废止,排除A项;汉代的选官制是察举制和征辟 制,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当时的财税来源,排除D项。B史记中关于汉代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说明汉代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从侧面反映 出汉代全国性商业流通增强,B项正确。A据材料“唐朝时期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可知,唐宋时期 信用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故选A项;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发行于北宋时期的“交子”,飞钱是汇兑凭证,并非 货币,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达,但仅根据材料信息推断不出四川是否“最发达”,排 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A根据材料“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

35、易”及买卖的日用品等信息可知这是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故选A项。 由材料看不出“脱离了官吏监管”,故排除B项。“草市”是农村集市,汴京是都城,且由材料也看不出“草 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与平民的地位,故排除D项。B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助长了土地兼并,导致土地萵度集中,这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从 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B项。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雇人代役现象的普及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在保障农民生产、増加 政府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A项正确。材料与阶层对立、基层治理无关,排除B、C两项;小农经济下,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排除D项。C由材

36、料可知,元朝通过立法对特权阶层的海外贸易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定,说明元政府重视规范海外贸易,C项正确;材料中元政府并没有限制外贸活动,排除A项;由材料得不出这些规定提高了外贸管理效率、有 利于实现外贸平衡,排除B、D两项。A根据“16世纪中期”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明朝的史实,B、C、D三项均与明朝的史实不符,可直接排除。 根据“商人纷纷出海” “入海求衣食者以十余万计”可知,当时对外贸易繁盛,许多人从事海外贸易,故选A 项。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明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量增加,出现了 “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的现象,A项正确;“进步思想受到普遍关

37、注”与材料主 旨不符,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了印刷的书籍类型,未体现印刷技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传统儒学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C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城隍庙附近由于传统节日的带动,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说明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排除A、B两项;“官民参 与”不等于政府支持社会节日的活动,排除D项。A根据材料可知,淸朝中叶,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这便利了商业活 动的进行,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可见全国性的市场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商帮活跃,未提到地 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故B项错误

38、;当时仍为传统交通方式,排除C项;清朝中叶仍然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故I)项错误。A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集市经济繁荣,这是当时农村商品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区域分工的细密,B项错误;农商在相邻集市逐日赶集,轮回贸易,并不属于长途贩运贸易,C项错误;材料反 映的是农村集市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市镇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A材料“申请书上要注明商人的姓名以及将要前往的国家”体现的是官府对海外贸易的严格控制, 这有利于规范民间外贸行为,A项正确。B、C两项由材料推不出来,排除;该措施不利于中外贸易效率提高,排除D项。练综合单元检测B由材料“以三十田换取了某人的良马四匹” “卖田给他作为

39、偿付”可知西周时已出现土地交易现 象,说明上地不能买卖和转让的状况被打破,故选B项;土地兼并现象是土地私有化的产物,西周时上地所有 权属于国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逐渐瓦解,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官府对商、Ik活动的态度,排 除D项。C由“有刀币、布币、圆币共2 400多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币、布币、圆币属于不同地区 流通的货币,但它们被储藏在同一处,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区域间经济联系加强,C项正确。C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的经济管控能力,C项正确。材料与重农 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当时货印体系并不成熟

40、,排除I) 项。B从题中主要产粮区示意图来看,该时期的产粮区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下游地区,这与隋唐时期农业 的发展概况比较接近,故选B项。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项;宋元和明 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C、D两项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地区“膏壤沃野千里”,农业经济发达,因此该地区多修灌渠: 宋代以后,经济重心转移电南方,关中地区农、Ik袞落,因此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後尤用,这反映出 经济格局变动影响区域发展,故选C项,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B、D两项排除。B南待镇卜-j生丝集散地|盛绎镇N以纺调为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外贸易,排除A项:当时小农经济也在发展,“走向破产”不符 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对市镇经济的态度,排除1)项。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绸缎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