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精选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1页
习题精选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2页
习题精选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3页
习题精选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4页
习题精选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习题精选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2 第一章 中医根底理论 PAGEREF _Toc294701172 h 1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3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73 h 1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4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174 h 15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5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75 h 16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6 第二章 中

2、医诊断根底 PAGEREF _Toc294701176 h 18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7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77 h 18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8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178 h 24 HYPERLINK l _Toc294701179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79 h 25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0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PAGEREF _Toc294701180 h 26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1 习题

3、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81 h 26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2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182 h 35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3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83 h 35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4 第四章 民族医药根底知识 PAGEREF _Toc294701184 h 37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5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85 h 37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6 参考答案

4、 PAGEREF _Toc294701186 h 39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7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87 h 39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8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PAGEREF _Toc294701188 h 40 HYPERLINK l _Toc294701189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89 h 40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0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190 h 42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1

5、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91 h 43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2 第六章 药学效劳与咨询 PAGEREF _Toc294701192 h 43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3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93 h 43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4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194 h 46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5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95 h 46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6 第七章

6、 中药调剂的根底知识与操作技能 PAGEREF _Toc294701196 h 47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7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197 h 47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8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198 h 58 HYPERLINK l _Toc294701199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199 h 58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0 第八章 中药的采购与贮藏、养护 PAGEREF _Toc294701200 h 60 HYPERLINK l _T

7、oc294701201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01 h 60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2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02 h 64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3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03 h 64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4 第九章 非处方药 PAGEREF _Toc294701204 h 65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5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05 h 65 HYPERLINK l _Toc2947

8、01206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06 h 84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7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07 h 85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8 第十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PAGEREF _Toc294701208 h 89 HYPERLINK l _Toc294701209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09 h 89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0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10 h 98 HYPERLINK l _Toc2947012

9、11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11 h 99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2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PAGEREF _Toc294701212 h 101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3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13 h 101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4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14 h 103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5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15 h 103 HYPERLINK l _Toc294

10、701216 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响 PAGEREF _Toc294701216 h 104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7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17 h 104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8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18 h 108 HYPERLINK l _Toc294701219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19 h 108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0 第十三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PAGEREF _Toc294701220 h 110 HYPERLIN

11、K l _Toc294701221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21 h 110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2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22 h 112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3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23 h 112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4 第十四章 医疗器械根本知识 PAGEREF _Toc294701224 h 113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5 习题精选 PAGEREF _Toc294701225 h 113 HYPE

12、RLINK l _Toc294701226 参考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26 h 116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7 答案分析 PAGEREF _Toc294701227 h 116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8 模拟试题与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28 h 117 HYPERLINK l _Toc294701229 模拟试题一 PAGEREF _Toc294701229 h 117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0 模拟试题二 PAGEREF _Toc294701230 h 126 HYPE

13、RLINK l _Toc294701231 模拟试题三 PAGEREF _Toc294701231 h 134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2 模拟试题四 PAGEREF _Toc294701232 h 143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3 模拟试题五 PAGEREF _Toc294701233 h 150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4 模拟试题一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34 h 158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5 模拟试题二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35 h 159

14、HYPERLINK l _Toc294701236 模拟试题三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36 h 159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7 模拟试题四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37 h 160 HYPERLINK l _Toc294701238 模拟试题五答案 PAGEREF _Toc294701238 h 160第一章 中医根底理论习题精选A型题 *1中医学中,“证的含义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病症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病症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病症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E阴阳失调的表现 *2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是 A

15、病因 B病位 C辨病 D辨症 E辨证 *3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之一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同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辨证论治 *4中医学的根本特点是 A辨证论治和天人相应 B辨病施治和整体观念 C整体观念和配伍用药 D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 E辨病施治和辨证论治 *5“同病异治的“同病是指 A病因相同 B病种相同 C病证相同 D病机相同 E病症相同 *6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阴阳的相互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失调 E阴阳的相互转化 *7“同病异治的依据是 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C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舌象、脉象 D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证候 E相同的疾病

16、表现出不同的病症 *8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 A交合感应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互根互用 E无限可分 9在医学领域中,以下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10以阴阳属性来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病症和体征,以下属阴的是 A多言而躁动 B脉沉小细涩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 11“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阴阳两虚 E阳偏衰 12属阴的药味是 A辛 B淡 C涩 D甘 E苦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壮阳祛寒法 B滋阴助阳法 C扶阳退阴法 D滋阴清热法 E滋养脾肾法 14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17、15五行中“火之母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6以下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是正确的 A木生水 B火克土 C金克水 D水生火 E木克土 17脾虚病人,应见面色萎黄,今不见萎黄,反见青色,其病理变化属于 A水乘火 B土乘水 C木乘土 D火乘金 E金乘木 18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19根据五行学说,肺病及脾属于 A母病及子 B子病及母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侮 E五行相乘 *20根据五行理论,肝病传肺的病机是 A相克 B相乘 C相侮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2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金水相生 B培土生金 C滋水涵木 D益火补土 E抑木扶土 22

18、心主神志的物质根底是 A心气 B心血 C心阳 D津液 E精 *23肺主气的含义之一是 A主一身之气 B主气向上向外 C主调节腠理开合 D主调节宣发卫气 E主调节汗液排泄 *24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不包括 A主运化 B主统血 C主升清 D主肃降 E化生气血 25肺主治节是指 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 B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的作用 C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 D肺对水液的调节作用 E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26肝能调畅情志,其理论依据是 A疏通气机 B调节血量 C贮藏血液 D疏泄胆汁 E调节脾胃升降 *27肝的疏泄作用主要影响机体的 A气机运行 B脾胃运化 C情志变化 D胆汁的生成 E月经的调节 *28肾

19、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阳气 B主司呼吸 C化生气血 D调节阴阳 E藏精、纳气、主骨生髓 *29五脏阴阳的根本是 A心阴心阳 B肺阴肺阳 C脾阴脾阳 D肝阴肝阳 E肾阴肾阳 30主要表现在气机调节方面的是 A肺与肾 B肝与肾 C肺与肝 D肝与脾 E肾与脾 31“精血同源可归属为 A心与肾 B脾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肾 E肺脾肾 32其华在毛,开窍于鼻的脏器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3五脏主五液,那么涎为 A脾之液 B心之液 C肺之液 D肝之液 E肾之液 *34与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直接相关的是 A脾的运化功能 B肾的气化功能 C气的固摄功能 D气的推动功能 E肺的宣发功能 *35六腑的

20、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精气 B储存精气 C藏而不泻 D传化物而不藏 E排泄水液 *36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化生和贮藏精气 B受盛和传化水谷 C调节精神活动 D藏而不泻 E满而不能实 37主“受盛和“化物功能的是 A胆 B膀胱 C三焦 D大肠 E小肠 38共主饮食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布散的脏腑是 A心与小肠 B肝与胃 C脾与胃 D肝与胆 E脾与胆 *39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胃腑 B大肠 C胆腑 D小肠 E三焦 *40易感外邪的主要原因是 A气的推动功能减弱 B气的温煦功能低下 C气的固摄作用降低 D气的气化功能缺乏 E气的防御功能下降 *41生成宗气的脏器是 A心 B脾 C肺 D肝

21、E肾 42元气主要由何而化生 A水谷精气 B肾中精气 C先天之精 D后天之精 E饮食水谷 43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是 A元气和真气 B宗气和津液 C真气和津液 D营气和津液 E卫气和津液 *44与血的生成不直接相关的是 A营气 B津液 C肾所藏的精 D水谷精微之气 E自然清阳之气 45血的生理功能是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营养滋润作用 *46治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以补气之品的依据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生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47将津液布散至人体上部和体表是通过哪个脏器功能完成的 A脾的运化功能 B肺的宣发功能 C肾的气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 E三

22、焦的气化功能 48散布在体表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49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 B腹 C头面 D后背 E四肢 50手三阴经走向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脏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腹走足 51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脏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腹走足 *52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太阴脾经 *53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厥阴心包经 E手少阳三焦经 *54下络小肠,上连“目系的经脉

23、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少阳三焦经 *55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督脉 E阴维脉 56不属于偏阳质的体质类型表现的是 A形体偏胖 B性格外向,喜动 C食量较大 D唇、舌偏红,苔薄多黄 E动那么出汗,喜饮水 *57六淫之邪不包括 A风 B寒 C湿 D燥 E瘀 *58风邪不具有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升发开泄 B耗气伤津 C善行数变 D百病之长 E易袭阳位 59风邪善行而数变,在临床上常见 A恶寒无汗 B风疹块发无定处 C鼻塞喉痒 D关节屈伸不利 E关节疼痛 60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E湿邪 61六

24、淫中最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 *62暑邪伤人,可见汗出、气短、乏力等症,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伤脾胃,纳食减少 C暑多夹湿,阻遏气机 D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E暑性开泄,易袭阳位 63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64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阻气机 B湿邪伤阳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65最易伤人阴位的六淫邪气是 A风邪 B暑邪 C燥邪 D湿邪 E寒邪 66最易伤肺的病邪是 A寒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风邪 67七情致病首先影响 A脏腑 B气机 C血液 D经脉 E气血 68悲

25、伤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9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症的是 A饮食不洁 B摄食缺乏 C暴饮暴食 D饮食偏寒偏热 E饮食五昧偏嗜 70“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 A致病广泛 B病势缠绵 C阻滞气机 D阻碍气血 E扰动神明 *71痰留经络筋骨引发的病证不包括 A瘰疬痰核 B肢体麻木 C阴疽流注 D痹痛关节红肿 E半身不遂 *72痰饮患者,症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者,属于 A痰浊上犯证 B痰阻心脉证 C痰气凝结证 D痰停于胃证 E痰浊阻络证 *73饮在肠间称之为 A痰饮 B悬饮 C支饮 D溢饮 E伏饮 *74瘀血疼痛的特征是 A酸痛 B绞痛 C胀痛 D窜痛 E刺痛 *

26、75血瘀阻于肝的主要病症是 A痛经 B闭经 C胁痛痞块 D呃逆呕血 E崩漏经多 *76痛如针刺的病机是 A食积 B气滞 C湿滞 D瘀血 E火邪窜络 77人体发病的内在根据是 A气血失常 B阳偏盛 C阴偏盛 D正气缺乏 E邪气入侵 *78六淫致病初期,症见壮热、脉实有力,其病机为 A邪正交争,邪盛正衰 B邪正交争,正盛邪退 C邪正交争,邪轻正盛 D邪正交争,邪正俱盛 E正气充盛 79“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 A虚中夹实 B真虚假实 C真实假虚 D虚实夹杂 E实中夹虚 *80邪正盛衰决定着 A病证的寒热 B病位的表里 C气血的虚实 D病证的虚实 E脏腑的虚实 *81阴虚的常见病症是 A脉沉 B神疲

27、C乏力、眩晕 D五心烦热 E舌红,苔黄腻 *82阴胜那么阳病的病理表现是 A实寒 B虚寒 C实热 D虚热 E寒热错杂 *83阳虚证的主要表现是 A形体消瘦 B畏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少气懒言 E口渴喜冷饮 84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阴盛那么寒 C阳虚那么寒 D阳盛格阴 E阴盛格阳 *85脾胃气滞最常见的病症是 A脘腹胀满 B矢气频频 C便秘腹痛 D食臭嗳气 E两胁胀痛B型题8687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扶阳 8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87“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8889 A实热证 B实寒证 C寒热夹杂证 D虚寒证 E虚热证 88“阳病治阴的治

28、法适用于 89“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9092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90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为 91五行中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为 92五行中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的为9394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93五行相生关系中,土的“我生是 94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9596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乘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五行制化 *95肾阴虚可致肝阴亏的依据是 *96肝郁能致肺失宣降的依据是9798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乘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生 E五行制化 *97补肾养肝的理论依据是 *98肝病传脾的理论依据是99100 A相生 B相克 C过克 D反

29、克 E制化 *99相乘可称为 *100相侮可称为101104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01面青,嗜酸,脉弦,病多在 102面赤,口苦,脉数,病多在 103面黄,口味甘,脉缓,病多在 104面黑,口味咸,脉沉,病多在105106 A木克土 B火克金 C土克水 D水克火 E金克木 105肾阴上升以制心阳,属五行学说的 106肝逆犯脾属五行学说的107108 A扶正祛邪 B治病求本 C抑强扶弱 D补母泻子 E调整阴阳 107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定的治疗原那么为 108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疗原那么为109110 A肝病影响心 B肝病影响肾 C肝病影响肺 D肝病影响脾 E脾病影响肝 109属母

30、病及子的是 110属子病及母的是111114 A培土生金法 B抑木扶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佐金平木法 E滋水涵木法 111滋补肾阴以修养肝阴的方法为 112补脾益气到达补益肺气的方法为 113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为 114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的方法为115116 A生气 B纳气 C主气 D载气 E行气 *115肺的功能是 *116肾的功能是11712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17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是 118统摄血液运行的脏器是 119主藏神的脏器是 120主藏精的脏器足121124 A肾气 B肾精 C先天之精 D后天之精 E肾阴 121饮食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生理活动

31、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是 122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的足 123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共居于肾中,统称为 124肾精所化之气称为125126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25所谓“气之主是指 *126所谓“气之根是指127129 A肝与肾 B肺与脾 C肺与肾 D心与肾 E肝与脾 127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有关的是 128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有关的是 129与水火升降方面有关的是130131 A肝与肾 B脾与肾 C脾与肝 D心与肾 E心与脾 *130与“水火既济生理功能相关的两脏是 *131与“水不涵木病理变化相关的两脏是132133 A悲忧 B恐惧 C思虑 D暴喜 E过度愤怒 *132易导致心气松

32、散的情志是 *133易损伤肺气的情志是134135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34在液为涕的是 135在液为唾的是136139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36开窍于二阴的是 137开窍于口的是 138其华在爪的是 139其华在发的是140141 A精 B液 C血 D津 E气 *140大肠所主的是 *141小肠所主的是142145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142主液的是 143主津的是 144主决断的是 145主受纳的是146149 A脾 B胃 C大肠 D小肠 E膀胱 146主运化水谷的是 147主腐熟水谷的是 148主受盛化物的是 149主传化糟粕的是150151 A肝

33、与肺 B脾与胃 C心与肝 D肺与心 E肾与膀胱 *150维持情志活动正常的主要脏腑是 *151维持水液代谢正常的主要脏腑是152155 A防御作用 B推动作用 C固摄作用 D气化作用 E温煦作用 *152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 *153血不溢于脉外,有赖于气的 *154津液转化为唾液,有赖于气的 *155脏腑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的156159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 *156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是 *157具有化生血液作用的是 *158具有推动呼吸与血行作用的是 *159具有激发各脏腑生理活动作用的是160163 A卫气 B元气 C清气 D水气 E谷气 *160推动和促进人体

34、生长发育的是 *161先天禀赋缺乏,首先影响的是 *162能温养脏腑、肌肉的是 *163能防御外邪入侵的是164167 A胃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E营气 *164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是 *165由水谷精气的精华局部所化生的气是 *166活动力最强的气是 *167能控制汗孔开合的气是168171 A脉内 B胸中 C肾中 D心中 E脉外 *168卫气分布于 *169营气分布于 *170宗气聚集于 *171元气根源于172173 A气脱 B血瘀 C出血 D血热 E气陷 *172气不摄血可致 *173大出血可致174177 A津 B液 C卫气 D宗气 E营气 *174运行于全身血脉之

35、中的精微物质是 *175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的精微物质是 *176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之脉的精微物质是 *177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的物质是178180 A肺脾肾 B心脾肝肾 C心肺肝脾 D肺脾肾肝 E心肺脾肾 178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179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180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81184 A润泽肌肤 B化生血液 C温润脏腑 D充养脑髓 E护卫肌表 181营气的作用是 182卫气的作用是 183津的生理功能是 184液的生理功能是185187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85津液的生成缺乏,主要责之于 186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1

36、87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188191 A脾经 B心经 C肺经 D三焦经 E心包经 188足太阴经是 189手少阴经是 190手少阳经是 191手厥阴经是192195 A心中 B胸中 C肺中 D鼻翼旁 E目内眦 192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 193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 194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 195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196198 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络脉 E督脉 *196以调节阴经气血为主的经脉是 *197以调节阳经气血为主的经脉是 *198能调节十二经气血的经脉是199201 A脏腑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盛衰 B精气血津液的盈亏 C先天禀赋 D地

37、理环境 E饮食、劳逸 199影响体质形成的第一因素是 200决定体质的重要物质根底是 201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本因素是202203 A食量较大,精力旺盛,舌偏红,苔薄多黄 B食量适中,精力充分,舌红润 C食量较小,容易疲劳,舌质偏淡 D厌食,乏力,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 E食入那么吐,神疲纳呆,舌质红,苔垢 202偏阳质类型体质的表现是 203偏阴质类型体质的表现是204207 A开泄 B收引 C炎上 D黏滞 E炎热 204寒邪的性质为 205热邪的性质为 206湿邪的性质为 207暑邪的性质为208209 A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 B周身困重,关节红肿热痛 C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D四肢

38、困倦,心烦口渴 E冷厥不仁,肢体屈伸不利 *208湿邪引起的常见病症是 *209寒邪引起的常见病症是210211 A风 B暑 C炽热 D湿 E疠气 *210能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211有强烈传染性的邪气是212213 A火 B寒 C暑 D湿 E燥 *212易耗伤人体津液的邪气是 *213引起口鼻干,皮肤干涩,甚那么皲裂的邪气是214216 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214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215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216易致疮痈的邪气是217220 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217风邪致病 218暑邪致病 219寒邪致病 220

39、湿邪致病221223 A凝滞 B重浊 C黏滞 D开泄 E升散 *221寒邪的性质是 *222暑邪的性质是 *223风邪的性质是224226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E气乱 *224过度喜乐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 *225过度惊吓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 *226过度恐惧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227230 A胸闷心悸 B神昏、痴呆 C咳嗽气喘 D眩晕、昏瞀 E肢体麻木 227痰蒙心窍可见 228痰阻于心可见 229痰阻经络可见 230痰上犯头目可见231232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寒偏盛 E热盛伤阴 *231面色白,畏寒肢冷,喜静,小便清长,下利清谷,属于 *232形寒,肢冷,舌淡,属

40、于233235 A阴盛格阳 B阴液缺乏 C阴损及阳 D阳损及阴 E阴阳亡失 *233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234骨蒸潮热的病机是 *235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病机是236238 A亡阴 B亡阳 C真热假寒 D真寒假热 E阴阳两虚 *236阴损及阳出现的证候是 *237阳盛格阴出现的证候是 *238阴盛格阳出现的证候是239240 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 B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经络功能障碍 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 D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 E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 239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 240气虚病机主要是指241242 A气陷 B气逆 C气结 D气脱 E

41、气闭 *241气不内守称为 *242气降不及称为243244 A阴阳平衡失调 B血液循行缓慢 C血液运行停滞 D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E津液亏虚不能润养 *243痰饮的病机是 *244水肿的病机是型題 245“证的范畴有 A病因 B病理 C病性 D病位 E邪正关系 *246阴阳互根互用的内容包括 A阴阳的依存关系 B阴阳消长的根本形式 C阴阳的相对属性 D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 E事物开展变化的条件 *247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有 A相互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对立 *248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有 A阴阳的对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互用 249以下病症属

42、阳的是 A色泽鲜明 B声音卑微 C小溲清长 D脉沉迟涩 E舌红苔黄 250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A水和金 B水和火 C土和水 D木和火 E木和金 251在疾病传变过程中属于相侮的是 A肝病传脾 B肝病传肺 C肾病传脾 D脾病传肝 E心病传肾 252根据“虚那么补其母的治法是 A培土制水法 B益火补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E培土生金法 25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宣散卫气 B主藏神 C推动血行 D总司气化 E开泄汗液 254肺主气功能包括 A人体的生长发育 B主一身之气 C气的运化 D主呼吸之气 E气化的调节 255脾气主升,主要表现在 A配合胃腐熟水谷 B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头目

43、 C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D维系脏器位置 E运化水液 256肝主疏泄主要表达在 A调畅情志 B贮藏血液 C促进消化吸收 D促进血液运行 E促进津液的代谢 *257心与脾的功能失调,最易影响 A心神的潜藏 B精血的互化 C血液的生成 D血液的循行 E气血的转化 *258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联系有 A肝主疏泄,助脾运化 B脾化生气血,肝能藏血 C脾气健运,肝木得养 D肝藏血,脾统血,参与血的循环 E肝旺横逆犯胃 259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消化方面 B阴阳相互依存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血互化方面 E精神情志方面 *260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是 A其志为思 B其液为唾 C其体合皮 D其

44、华在唇 E其窍为口 *261与肾相关的官窍有 A耳 B前阴 C后阴 D眼目 E鼻喉 *262小肠的生理功能有 A腐熟水谷 B受盛和化物 C吸收水谷精微 D吸收大量水液 E分别水谷精微与食物残渣 263与女子胞的功能有关的生理因素是 A天癸作用 B冲脉作用 C督脉作用 D任脉作用 E肝肾二脏作用 *264脾与胃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可概括为 A纳运配合 B燥湿相济 C以膜相连 D藏泻相和 E升降相应 *265营气的生理功能有 A营养人体 B温煦脏腑 C温养肌肉 D推动血行 E化生血液 *266血液运行所依赖的生理功能有 A肝藏血 B脾统血 C肝主疏泄 D心主血脉 E肺朝百脉 *267与机体津液输

45、布排泄相关的有 A肺的宣降 B肾的蒸腾气化 C汗液的排泄 D尿液的形成排泄 E气机的升降疏泄 *268与津液输布和排泄相关的脏腑功能有 A肺的宣发 B肺的肃降 C肾的气化 D脾的运化 E脾的“散精 269属于经脉的是 A十二经筋 B十二经脉 C十二经别 D奇经八脉 E浮络 270交接于指端的经脉有 A胃经与脾经 B膀胱经与肾经 C肺经与大肠经 D心包经与三焦经 E心经与小肠经 271经络的功能活动有 A沟通联络作用 B运输气血作用 C感应传导作用 D调节功能活动 E滋润营养作用 272寨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寒性凝滞 B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C寒性黏滞 D寒性收引 E寒易伤肺 *273湿邪的性

46、质和致病特点有 A重浊 B黏腻 C易袭阴位 D易困脾气 E易阻遏气机 *274燥邪伤人引发的主要病症有 A口鼻枯燥 B皮肤干涩 C毛发不荣 D干咳少痰 E痰黏难咯 *275炽热邪气的致病特点有 A易迫津外泄 B易迫血妄行 C易腐化血肉 D易致肝风内动 E易致痰液胶黏难咯 *276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有 A发病急骤 B病情较重 C病症相似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 *277痰留经络筋骨,可见 A肢体麻木 B阴疽流注 C咽中梗阻 D瘰疬痰核 E癫狂痴呆 278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六淫 B七情 C瘀血 D劳倦 E痰饮 279瘀血形成的原因是 A血热 B血寒 C气虚 D气滞 E内外伤 *28

47、0瘀血病证的常见病症特点有 A疼痛,为刺痛 B肿块,多固定 C出血,伴血块 D脉象,见细涩 E舌色,见紫暗 281形成阳偏衰的主要原因有 A久病伤阳 B劳倦内伤 C感受阴邪 D先天禀赋缺乏 E后天饮食失养 282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亡失 D阴阳平衡 E阴阳格拒 283血失调是指以下哪些病理变化 A血虚 B血瘀 C出血 D血液妄行 E血热 *284形成血虚的常见原因有 A外感六淫 B失血过多 C饮食缺乏 D房劳过度 E久病不愈参考答案A型题:1C 2E 3E 4D 5B 6D 7D 8D 9E 10B 11E 12E 13B 14E 15A 16E 17C

48、 18D 19B 20C 21E 22B 23A 24D 25E 26A 27A 28E 29E 30C 31D 32D 33A 34B 35D 36B 37E 38C 39C 40E 41C 42C 43D 44E 45E 46C 47B 48D 49E 50B 51C 52D 53E 54D 55A 56A 57E 58B 59B 60A 61E 62D 63D 64C 65D 66D 67B68D 69C 70A 71D 72D 73A 74E 75C 76D 77D 78D 79C 80D 81D 82A 83B 84D 85AB型题:86D 87C 88E 89D 90C 91D 9

49、2E 93D 94A 95C 96A 97D 98B 99C 100D 101A 102B 103C 104E 105D 106A 107D 108C 109A 110B 111E 112A 113B 114D 115C 116B 117B 118C 119A 120E 121D 122C 123B 124A 125D 126E 127C 128B 129D 131D 131A 132D 133A 134D 135E 136E 137C 138B 139E 140D 141B 142C 143D 144A 145B 146A 147B 148D 149C 150C 151E 152B 153C

50、 154D 155E 156B 157C 158D 159A 160B 161B 162A 163A 164B 165E 166C 167C 168E 169A 170B 171C 172C 173A 174E 175C 176D 177B 178A 179C 180A 181B 182E 183A 184D 185C 186E 187D 188A 189B 190D 191E 192E 193C 194D 195A 196C 197E 198A 199C 200B 201A 202A 203C 204B 205C 206D 207E 208A 209E 210C 211E 212E 213E

51、 214C 215A 216E 217C 218A 219B 220D 221A 222E 223D 224C 225E 226B 227B 228A 229E 230D 231A 232D 233A 234B 235E 236E 237C 238D 239E 240A 241D 242B 243D 244DX型题:245ACDE 246ADE 247ABCDE 248DE 249AE 250BCE 251BCDE 252BCE 253BC 254BD 255BD 256ACDE 257CD 258ABCD 259BD 260ADE 261ABC 262BCDE 263ABDE 264ABE

52、265AE 266ABCDE 267ABCD 268ABCDE 269BCD 270CDE 271ABCD 272ABD 273ABCDE 274ABCDE 275ABCD 276ABCDE 277ABD 278CE 279ABCDE 280ABCDE 281ABDE 282ABCE 283ABC 284BCE 答案分析 11E “阴病治阳是指病人机体阳气缺乏,不能温煦肢体,而表现为畏寒肢冷,脘腹隐痛,得温痛减等虚寒的表现,即“阴病;治疗时,应用温热性的药物来温中祛寒,使阳气得复,那么虚寒自止,即“治阳。 21E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那么治法,可以概括为“抑强扶弱法,主要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

53、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那么治法,可以概括为“虚那么补其母,实那么泻其子,主要有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 30C 肺与肾主要表现于津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的关系,肝与肾主要表现于肝肾的精血和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方面的关系,肺与肝主要表现于气机调节方面的关系,肝与脾主要表现于饮食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的关系,脾与肾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方面的关系。 34B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贮尿和排尿。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输于膀胱,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至一定程度,在膀胱气化作用下排出体外。 35D 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

54、、小肠、膀胱、三焦,属阳。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转化和排泄糟粕。因而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古人有“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的论述。 40E 气有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的功能,表现为: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与侵入体内的各种外邪进行斗争。易感外邪为气的防御功能下降。 58B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耗气伤津为火邪致病特点。 64C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66

55、D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不耐枯燥,肺又主呼吸,开窍于鼻,与外界大气相通,而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 77D A、B、C属于病机的内容,D正气缺乏是发病的内在根据,E邪气入侵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应选D。 79C 所谓“邪气盛那么实,精气夺那么虚,人体的邪正盛衰决定了疾病的虚实变化,包括虚实错杂(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转化(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真假(真实假虚、真虚假实)。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变化,在临床上形成疾病本质与病症不符的许多假象,如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似虚寒之假象,称为“大实有羸状,其

56、病机即为真实假虚。 80D 一般正气增长而旺盛,那么必然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旺盛,那么必然会损耗正气。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形成了病证的虚实变化。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虚,主要指正气缺乏。 82A 阴胜那么寒,阴胜那么阳病: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使阴绝对亢盛;阴偏胜那么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长那么阳消),导致阴液缺乏。阴胜那么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这种寒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阴寒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寒证。 84D 阴阳失调的病机包含阴阳偏盛(阴偏盛、阳偏盛)、偏衰(阴偏衰、阳偏衰)、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亡失(亡阴、亡阳)五个方面。真热假寒

57、之证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外,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是由于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排斥,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于阴阳失调中阳盛格阴的病机。 86D87C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于治疗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的虚寒证,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那么也称为“阴病治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的虚热证,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那么亦称为“阳病治阴。 93D94A 判断“我生和“生我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58、水,水生木。由于土生金,故土的“我生为金,由于木生火,故火的“生我为木。 95C96A 五行中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两者为母子关系,病理状态下肾阴虚致肝阴亏即母病及子。肝属木,肺属金,金本克木,但在肝气郁滞时,肝木特别强盛,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耐对肺金进行反侮(即反克),导致肺失宣降,称作“木侮金,表达了五行相侮的关系。 97D98B 本组题考查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肾之精养肝,补肾养肝的理论依据为五行相生。肝病传脾,是木乘土,理论依据为五行相乘。 111E114D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养脾肺法。是通过补脾益气到达补益肺气的治法。抑木扶土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是以疏肝、健脾、和胃来

59、治疗肝脾不调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佐金平木法又称滋肺清肝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是通过滋补肝肾之阴,以到达涵敛肝阳的目的。 115C116B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肾主藏精,纳气,主骨生筋。 174E177B 营气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局部。卫气又称卫阳,为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可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质地较清稀,流动性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

60、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称为津。质地较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称为液。 185C187D 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对饮食物的运化功能;津液通过肺的宣发作用,经过气化形成汗液而排出体外;全身的津液最后都要通过肾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来环流,即有用的津液(清者)蒸腾上升,向全身布散,多余的津液(浊者)化为尿液下降,注入膀胱。 208A209E 湿邪留滞经络关节,那么阳气输布受阻,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称湿痹、着痹。寒邪留滞筋络关节,静脉拘急收引,那么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210C211E 炽热为阳邪,其性上炎,耗伤阴津,生风动血,常与风、湿等邪气合而侵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