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湖南省长郡中学 2020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8 页, 22 小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 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

2、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

3、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

4、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 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基本特征。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生

5、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首先是倡导,应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

6、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 新的文化高峰。(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B.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C.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D.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

7、文化是如何生成的。B.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 “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B.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D.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

8、,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

9、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材料二: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

10、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 众的距离。”阚兆江

11、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 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 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

12、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 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

13、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 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 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 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 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 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 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

14、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单调乏味,出于内心对精神雨露的渴求,越来越多的人爱 上“中国诗词大会”。B.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甚至得冠军的那一刻,武亦姝特别淡定平静的表 情,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C.诗词大会之所以是一个“接地气”的节目,因为它消除了传统诗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 诗词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D.语文老师刘百生认为诗词大会引发的热潮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恰恰说明国民整 体古诗词修养欠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

15、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阐述传统诗词给现代生活带来诗意,材料三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B.三则材料都注重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C.三则材料都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都充分肯定节目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D.三则材料都体现新闻讲求时效的特点,报道中少量抒情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小题, 15 分)7-9 题。斗寒图冯骥才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我一直暗暗 为他

16、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 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 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老沈手握

17、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鹤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 , 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

18、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磨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 生范瑛。老沈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上几朵花儿,补上蕊。花满蕊饱,艳丽如洗,光颜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

19、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断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象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 :“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嘛! ”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快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 ”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

20、恳。“什么 ?”“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虑重重地说 :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忽疑“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为什么?”“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不 ! ”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为了什么,便对潘大年说 :“大年,老沈这幅画你可得收好了。别给人乱看! ”潘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听他这

21、话,我便放心回家去。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 节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选斗寒图有删改 注 : 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 公开批评,并断言老沈的画里包藏着“反党”的毒箭。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一开始交代我、老沈和潘大年同学,为下文写我担心老沈,潘大年看望老沈、请老沈 赠画等内容作铺垫,暗示了我们三人关系非同寻常。B.老沈铺纸磨墨挥毫作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意在突出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也有意与我和 潘大年形成对比,从而暗示老沈在艺专学习的优秀。C.小说对老沈肖像描写中突出了他的头发特征,作者借此暗示老沈桀鹫不顺的

22、性格,也从侧 面交代了老沈被赵雄盯上并被批判的原因。D.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较丰富。本文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多种手法,突出了老沈的形象特点。8文章以“斗寒图”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小说结尾我“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的原因。、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曹文,完成10-13小题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 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 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 为泯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

23、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 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 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 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帑 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 召 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皆? ”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 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 诏言大狱一

24、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 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 薨,年七十余。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 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粮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 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 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

25、/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 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 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 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 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 秦至汉初无年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7

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C.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 每个君王都有庙号。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 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B.鲍昱的

27、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 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 人民生活富足。D.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 自己的姓氏,鲍昱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 题

28、。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其二)苏轼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注与可,即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善画竹,元丰二年(1079年)卒于陈州。A.首联写善画竹的文与可如今已离世,再也没有人画出这样的竹子B.颔联写谁用像春天蚯蚓一样软的毛笔,把竹子画成了风中的柳条。C.颈联写文与可画竹的艰辛,瘦弱的身体攀爬悬崖,还会遇到蛟蛇。 D.尾联以问作结,慨叹不知到何时才有高手画出像这幅画中的竹子。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小题, 6 分)( 1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

29、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北伐的气势,“ ”,极其豪壮。”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2)韩愈师说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 3 )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 ”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第 II 卷阅读题20 分)17-19 题。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之声 。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 ( )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实现中西

30、医并重,需要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 ”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提升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A.质疑不绝于耳一马当先融合B.置疑不绝于耳首当其冲融汇C.质疑不绝如缕一马当先融合D.置疑不绝如缕首当其冲融汇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

31、关注 “人的病”B.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 “病的人”C.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 “人的病”D.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 “病的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B.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块中医药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C.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

32、生与健康体系,让中医药这块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D.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让这块中医药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20根据下面的文字介绍和要求,拟写上下联。( 1)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有的是在教材课文的基础上拓展的,有的则纯粹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请选择自己阅读的书籍,完成上联。上联: 下联:西游记师徒取经遭遇困难( 2)“带一路”是中国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请结合个人感悟,完成下联。上联:一带一路朋友遍天下下联: 21

33、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以下是一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尊敬的各位家长:我校将于 2019 年 4 月 15 日早 8 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 届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2019年4月8日一班班委会格式不妥的一处是:(1)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4、_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10多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 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想一想, 哪一

35、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A. C. C. C. D.材料一,侧重报道“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材料二,从主创 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材料三,从反思诗词教育和如何传 承传统文化入手,对“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做了理性思考。 B.概括了老沈绘画的主要内容;暗示了老沈不屈的精神追求;寄予了作者对艺术工作 者桀骜不顺,刚直不屈精神的礼赞。.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老沈从闷闷不乐到激情作画的转变,让我消除了来时的疑虑, 我高兴;老沈画的斗寒图非常成功,我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为同伴和老沈 的学生都来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D B B13( 1 )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 2)鲍昱的儿子鲍德,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气,经多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 C.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对文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