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素与氮肥课件_第1页
土壤氮素与氮肥课件_第2页
土壤氮素与氮肥课件_第3页
土壤氮素与氮肥课件_第4页
土壤氮素与氮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 传统施肥方法A. 化学肥料有哪些你还记得吗?第三章第二节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施用Nitrogen(N)存在问题 土壤中氮素养分的不足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 不合理、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污染 硝酸盐过量问题危害人体健康为什么呢 ?!N主要内容植物的氮素营养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氮肥的合理施用12341.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 种: 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一、作物氮素营养2. 分布: 器官:种子叶根茎 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 生长点非生长点原因:氮在植物体内

2、的移动性强3、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氮的生理功能)(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含氮1618)(2). 氮是核酸的成分(含氮约7)(3). 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4). 氮是酶的成分(酶本身是蛋白质)(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维生素B1、 B2、B6等)(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IAA、CK)(7). 磷脂和生物碱也含氮氮素通常被称为 生命元素4、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吸收的形态无机态:NH4+N、NO3-N(主要)有机态:NH2 N、氨基酸、 核苷酸等 (少量)5、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1. 氮缺乏 (1) 外观表现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细小直立

3、,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 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田间水稻缺氮 生长矮小,根系细长,分枝(蘖)减少。老叶发黄枯死, 新叶色淡N是叶绿素的成分缺NCK 玉米缺N:老叶发黄,新叶色淡,基部发红。2.氮素过多的危害实例: 大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棉花蕾铃稀少易脱落; 甜菜块根产糖率下降; 纤维作物产量减少,纤维品质降低。 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 茎秆变得嫩弱,易倒伏。 作物贪青晚熟,籽粒不充实,生长期延长

4、。 细胞壁薄,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倒伏)和病害侵 袭(大麦褐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褐斑病)。 水稻田氮肥过多,群体太大,遇风倒伏1. 来源(1).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 动植物残体的归还(3). 生物固氮(4). 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N二、土壤氮素状况(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2. 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我国土壤含氮量的地域性规律: 北 增加 西 长江 东 增加 南 增加3、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98%)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3050%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2).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

5、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有机氮 无机氮矿化作用固定作用1.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2). 过程: 有机氮 氨基酸 NH4N有机酸 (有效化) 异养微生物 水解酶 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2.硝化作用 (1). 定义:在通气的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2). 过程: NH4 O2 NO2 4H 2NO2O2 2NO3 (3).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 土壤温度等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3.反硝化作用 NO3 N2 、NO

6、、N2O4.土壤氮素的无效化 土壤氮素无效化包括黏粒对铵的固定、形成腐殖质、氨的挥发、硝酸盐的淋失、反硝化脱氨等。小结:土壤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增加途径施肥(有机肥、化肥)氨化作用生物固氮雷电降雨减少途径植物吸收带走氨的挥发损失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淋失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三、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铵态氮肥氮肥 硝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1. 共同特性(均含有NH4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3). 可发生硝化作用 NH4 NO3 (4). 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NH4 + OH NH3土壤中铵态氮肥

7、变化示意图氨气吸收吸附挥发NH4+NH4+硝化作用铵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土壤胶粒2.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品种 转化及结果 施 用 液氨 NH3H2O NH4OH 基肥, 追肥及深施氨水 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 基肥, 追肥, 深施碳铵 NH4HCO3 基肥, 追肥, 深施 对土壤没有副作用,适于各种土壤和大对数作物(续)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品种 转化及结果 施用 氯化铵 NH4Cl 基肥 (配施石灰和 使土壤酸化(生理酸,硝化酸, 有机肥),追肥,适于 代换酸)、脱钙板结 稻田和一般作物, 不宜忌氯作物硫 铵 NH4SO42 基肥(配施石灰和 使土壤

8、酸化(游离酸生理酸, 有机肥),追肥,种肥 硝化酸,代换酸)、板结 适于各种作物 不宜稻田(二)、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A 共同特性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 2. 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3. 易发生反硝化作用 4. 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 5. 不宜作基肥,更不能作种肥,只能作追肥,也不能用于水田。B 理化性质与施用表 硝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和施用 品种 分子式 含氮量 (%) 性质 施用硝酸铵 NH4NO3 3435 (生理中性盐) 旱地追肥硝酸钠 NaNO3 1516 生理碱性盐 少量多次硝酸钙 Ca(NO3)2 12.615 吸湿性 (

9、水培营养硝酸钾 KNO3 14 助燃性 液氮源)土壤中硝态氮肥变化示意图吸收反硝化作用NH4+NH4+淋洗流失土壤胶粒硝态氮肥硝态氮气态氮硝酸还原作用(三)、酰胺态氮肥 尿素1.理化性质分子式:CO(NH2)2含氮量:46基本性质:有机物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 肥料为颗粒状; 易溶于水,呈中性针状结晶颗粒状2. 在土壤中的转化 少部分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和被植物吸收 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水解(1). 水解作用CO(NH2)2 (NH4) 2CO3 NH3CO2H2O 影响因素:脲酶活性与pH值、水分、温度、有机 质含量、质地等 如:10oC 712天 20oC 4 5 天 完全转化 30oC

10、2 3 天脲酶H2O(2). 硝化作用 因pH值适宜,能旺盛进行,且比氯化铵和硫铵的快 结果:可能造成氮素的损失 措施:使用硝化抑制剂尿素长期施用对土壤无副作用 结果:局部土壤暂时变碱(注意氨挥发) 措施:深施尿素在土壤中变化的示意图尿 素CO(NH2)2吸收(NH4)2CO3水解流失吸收NO3-吸收硝化流失NH4+NH4+吸附土壤胶粒叶面喷施吸附3. 施用可作基肥、追肥,深施宜作根外追肥原因:做法:浓度 0.22.0% 次数 23次,710天喷一次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尿素进入细胞后

11、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1.需氮量: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叶菜类作物 瓜果类和根菜类 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 杂交水稻 常规水稻 营养最大效率期 其它时期 四、 氮肥的合理施用2.土壤条件肥力状况:着重中、低产田土壤质地:砂质土壤“前轻后重,少量多次” 粘质土壤“前重后轻”土壤反应:酸性土区、中性土区 碱性土区、盐碱地 (不宜用氯化铵)水分状况:水田区 不宜用硝态氮肥 旱地 各种均可3.肥料品种NH4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NO3N:旱地追肥,少量多次NH2 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4. 施用方法(1). 氮肥深施好处: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持久 施法 氮肥利用率 肥效 表施 3050 1

12、020天 深施 5080 3040天深度: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方法:基肥深施、种肥深施、追肥深施资料5. 氮肥与有机肥、磷肥、钾肥配合(1). 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改良土壤,提高氮肥利用率(2). 氮、磷、钾配合施用 通过平衡施肥使作物营养平衡6.确定氮肥时期和合理施用量 根据当地的田间试验结果确定氮肥的合理施用量。本章小结:1. 植物的氮素营养(掌握吸收与同化、失调症)2.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掌握主要转化的含义)3. 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掌握)4. 氮肥的合理施用(掌握)Thank you!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