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9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了解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国家机构、首都、代国歌、国旗、公元纪年等),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通过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

2、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要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来信:“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旧币)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它的召开有什么历史作用?让我们一起步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领略历史的风采。二、讲授新

3、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间和地点、参加会议的代表、性质、职权?提示:(1)时间和地点:1949年9月,北平;(2)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3)性质: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4)职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提示:(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确立了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

4、和纪年方法;(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指导学生讲述共和国的故事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讲述国旗的象征意义。设计者是曾联松,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明;中间黄色的金星代表中国共产党;旁边的四颗金星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团结,也就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今天,这歌声依然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中国特色社

5、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意义。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开国大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有何标志?提示: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启发学生思考: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连放28响吗?学生回答后归纳:54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当时统计)。28中国共产

6、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到1949年革命胜利,历时28年)。引导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史及本课内容,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提示:(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这一百多年来,外国侵略者是怎样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进行点拨:(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4)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5)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6)广大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7)国民党自身的腐败。(三)西藏和平解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新中国成立之际,全国领土是否已经全部解放?西藏在什么时候解放?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经过是怎样的?提示:(1)开国大典时,西藏宗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

8、,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2)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4)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启发学生思考: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呢?提示: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小组讨论:不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想把西藏从祖国的大家庭里分离出去。对此

9、,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提示:如果有谁要将西藏分离出去,我们坚决不答应。因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需经中央册封。1727年,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学生,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指出: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祖国的统一。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没有

10、回归祖国?(台湾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我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全实现,需要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三、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的确,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无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时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睿智。这为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开端,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能够注重使用多媒体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的材料比较丰富,增强了学生対整体历史的感知,対学习好历史学科有很大帮助。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

11、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总结问题,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行接。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

12、观: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教学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问:你知道这首军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吗?(抗美援朝。)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这首战歌,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开始了一场伟大的保家卫国的斗争!二、讲授新课:(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再次拿起武器,奔赴朝鲜前线

13、。那么当时朝鲜发生了什么?当时美国的野心是什么?提示: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看书“自由阅读卡”,了解“三八线”。)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失败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仍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美国不仅干涉侵略朝鲜,还不断骚扰中国边境。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中国政府能按兵不动吗?引导学生思考课文P

14、8的动脑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毛泽东的一段话。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应该出兵。总结: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出兵朝鲜,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重要的是保家卫国。毛泽东正确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做出了英明的决策。派出军队支援朝鲜。中国军队开赴朝鲜的时间和指挥者分别如何?(1950年10月,彭德怀指挥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后,战况如何呢?学生看书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的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了解10月25日作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材料:

15、“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指导学生学生材料,思考:到底什么人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呢?提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多媒体展示黄继光、邱少云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介绍了解并自己组织语言,来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看书了解上甘岭战役的战况,为学生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做准备。适时补充。如杨根思、罗盛教、王海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抛出问题:以这些英雄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

16、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志愿军英雄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他们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赞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三)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提示: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由于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启发学生思考:这场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展示答案

17、。总结:国内人民踊跃参军,大力支持;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广大志愿军将士和朝鲜军民英勇奋战;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等等。引导学生材料教材内容,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既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又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三、课堂小结: 抗美援朝胜利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荣的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使命,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也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尊严,戳穿了美帝国主义不

18、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英雄的业绩,又用这种无声的庄严实现了人生的辉煌。最后,让我们共同唱响英雄赞歌,来激励自己,缅怀先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较多,资料丰富,鉴于此,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作一定的了解。同时,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新

19、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

20、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千多年以来,广大农民都憧憬着“耕者有其田”这样一个梦想。当年,李自成高举“均田免粮”的旗帜攻入北京,洪秀全高呼“有田同耕”的口号占据大清半壁江山,孙中山更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试图实现其共和理想。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农民的千秋梦想变为现实呢?二、讲授新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多

21、媒体展示图片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由材料可知,建国初期的农民阶级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当时的农民阶级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提示:(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 社会发展。(根本原因)(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3.多媒体展示图片,并介绍土地改革的概况。4.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提示: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5.指导

22、学生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提示: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指导学生概括土地改革的的意义。提示:(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2)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3)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启发学生思考: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并在政治上实行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三、课堂小结: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放眼

23、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和殷切关怀下,我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够通过制

24、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来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教学时,能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有关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课堂,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

25、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教学难点:

26、“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时即兴作了一首词水调歌头游泳。在这首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多媒体展示史料,指导学

27、生根据材料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粮食1.1亿吨209公斤钢15.8万吨0.29公斤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黄金277万两白银1 520万元美钞1 537万元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史料3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 949千瓦时教师:史料3中的图表分别说

28、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提示:说明了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实现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提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提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多媒体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并思考:“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提示: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第一个五

29、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提示:(1)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2)交通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3)工业基地的形成。5.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提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多媒体展示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0、会场,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6页中的“材料研读”内容,并思考: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提示: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宪法的作用是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5.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

31、历次修宪的蓝本。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三、课堂小结: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够通过展示材料,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讲述“一五”计划的成就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来说明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

32、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3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二、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提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我们党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

34、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4提问:对农业如何进行改造?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5指导学生根据教材,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提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

35、生产合作社。6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启发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提示: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8讲述: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二)公私合营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

36、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提示:(1)1954年。公私合营。(2)1956年初。(3)赎买政策。2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提示: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3启发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提示: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4讲述: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

37、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三、课堂小结: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

38、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课前能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教学过程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今后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地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39、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

40、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二、讲授新课:(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提示: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示:中共八大当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的国情,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指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提示:4多媒体展示总路

41、线内容,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5讲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及后果,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示:表现: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后果: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6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

42、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7指导学生分析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并谈谈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文化大革命”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2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在“文革”

43、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3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提示: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4启发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5展示:“九一三事件”

44、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并鼓励学生讲述粉碎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过程。6启发学生思考:“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提示: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7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三)建设成就1多媒体展示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统计图,并讲述十年的巨大成就。提示:我国初步

45、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多媒体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的照片,并鼓励学生讲述他们的光荣事迹。4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提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

46、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在讲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知识时,不够全面,学生不太理解,应注意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以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

47、反正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8、召开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吗?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呢?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二、讲授新课:(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提示: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2组织学生讨论:对“两

49、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4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5引导

50、学生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6启发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7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

51、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二)拨乱反正1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2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提示:“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3提问:“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说说拨乱反正的结果。6简要介绍“文化大革命

52、”后高考制度的恢复。提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三、课堂小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

53、结的社会环境。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理解“伟大转折”的含义: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第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

54、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2.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共十一

55、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二、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

56、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提示: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3展示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一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材料二 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

57、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提示: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4指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5启发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提示: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史料展示: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

58、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2启发学生思考: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

59、收入。3讲述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提示: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4启发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提示:1992年,中共十

60、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指导学生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课堂小结: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同时,能够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各个部分教学知识的衔接。第9课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