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_第1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_第2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_第3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_第4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2一、血液分析仪检验原理二、参数分析三、图形分析四、血液分析仪的评价五、血液分析仪全面质量控制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可靠性问题七、常见的旗标和代码3 血液分析仪是在现代电子、光学和理化技术上建立和发展的仪器,用于测定血液有形成分和细胞内容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可供检验和研究的项目已达几十个,近年随着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技术、免疫技术等的应用,性能大为提高。4 48年,美国的库尔特(W.H.Coulter)发明了电阻抗法粒子计数技术的设计专利。 53年,库尔特推出了第一代血细胞分析仪,仅计数RBC、WBC。 60年代,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个比色系统,可测定血红蛋白。发

2、展及特点5 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可得到HCT、MCV、MCH、MCHC等参数。同时血小板计数仪问世,可对血小板进行计数。 80年代初,推出了双通道仪器:计数RBC、WBC、Plat。 80年代中期,已能对细胞进行粗筛分类。 90年代,研制出的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67【发展及特点】1.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2.提供参数越来越多3.精密度越来越高4.速度越来越快5.更注重环保6.质控功能得到加强7.智能化8 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 (一)按自动化程度分类半自动:手工稀释血液标本 测试全自动:直接用抗凝血测试1.半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主机外需匹配稀释器,

3、采血后血液经预稀释后再上机检测缺点:误差大、繁琐、吸样不准,不易质控,易发生堵孔 现象优点:便宜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抗凝血液直接检测,在仪器内自动稀释优点:准确、方便缺点:价格昂贵主要区别:上机前是否经预稀释9(二)按对白细胞分析程度二分群:小细胞、大细胞三分群:小细胞、中等大小细胞、大细胞五分群:NE、EO、BA 、LY 、MO 10(三)按检测原理可分类1.电容型:2.光电型:3.激光型:4.电阻抗型:5.联合检测型:11一、 血液分析仪检验原理(一)、细胞计数原理 1、电阻抗型:库尔特原理 基本原理:血细胞具有相对非导电的性质,在浸入电解质的微孔管内外各有一个电极,电流接通后,两电极间

4、形成电流,当血细胞通过微孔的一瞬间,可引起电阻及电压的变化,出现脉冲信号,脉冲的数量代表细胞的数量,脉冲的大小代表细胞的大小,从而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定。121314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有明显的差异,可用一个限定阈值将两者同时测得的光电信号区分。因此,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分析系统。根据不同的阈值,计算机分别给出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15扫流装置:红细胞计数微孔旁有一股持续的稀释液流,流向与计数微孔呈直角,使计数后的液体流走,可防止计数后颗粒重新 进入循环而再次计数。鞘流技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即可保证细胞位于鞘液中心并排成一列通过检测孔中心或通过激光束中心,又保证它不会返回敏感区。浮动界标

5、:通过调节红细胞及血小板的阈值,避免干扰。 162.激光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原理流式细胞术172.激光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原理血液经稀释和处理后形成一股极细的液流穿过激光束,每个血细胞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光散射并被光电接收系统接受,细胞数量与细胞通过激光束时光散射的脉冲次数相同,细胞大小与所产生的脉冲电压大小呈正相关。18激光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原理19(1).白细胞计数原理 利用流式细胞术,单个细胞随着流体动力聚焦的鞘流液通过激光照射的检测区时,使光束发生折射、衍射和散射,散射光由光检测器接受后产生脉冲,脉冲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成正比,脉冲的数量代表细胞的数量。 优点:细胞单个通过检测区,避免了细胞重叠 利用高

6、角、低角等前向光可获得细胞的各种数据,经综合分析可提高鉴别细胞的能力。20(2).红细胞计数原理 以氢氖激光灯为光源,670nm激光束以低角度光散射(20-30,测量单个红细胞体积与总数)和高角度光散射(50 - 150,测量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同时测量一个红细胞,绘出红细胞直方图、散点图,得出MCV、MCH、MCHC、RDW、HDW等参数。(3).血小板计数原理 当球形化的血小板单个通过激光照射区时,高角度(50 - 150)主要检测细胞折射指数(refractive index,RI),此与细胞密度有;低角度光散射(20-30)主要测量细胞大小。21(二)、白细胞分类(群)计数原理1.

7、 二、三分群计数原理即把外周白细胞分为大中小三群在标本测定过程中,加入特殊溶血剂,一方面破坏红细胞,一方面作用于白细胞使其膜表面产小孔,使细胞失水而皱缩。22白细胞三分群原理失水皱缩后的细胞体积大小实际上是细胞核与细胞浆中颗粒成分的总和,与自然体积无关,并使各类型白细胞间的体积差异增大,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未皱缩状态直径(um): N:1015,E:1116,B:1012 L:615,M:102023白细胞三分群原理皱缩后使正常人白细胞从体积上分出三个群体(亚群),直方图出现三个峰(区)。24白细胞三分群原理第一亚群即小细胞区(SCR或LYM):包括成熟淋巴、异型淋巴、不典型淋巴细胞、

8、个别嗜碱粒细胞。体积在35 90fl之间。25白细胞三分群原理第二亚群即中等大小细胞区(MCR或MID):包括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原始细胞、异型淋巴、浆细胞和部分嗜酸、嗜碱粒细胞。体积在90 160fl26白细胞三分群原理第三亚群即大细胞区(LCR或GRAN):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和部分嗜酸、嗜碱粒细胞。体积160fl2728292.白细胞五分类把外周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分不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五类。对异常细胞和幼稚细胞能报警和提示。30外周血白细胞312.五分类的原理五分类分析仪除采用电阻抗原理外,还增加了电导率测定,多角

9、度激光散射技术,有的仪器还应用了射频技术,细胞化学(POX)染色技术,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对各类细胞进行区分。321)Coulter公司:VCS法(Volume,Conductivity,Light scatter)-GENS、750血液加入溶血剂,再加入稳定剂,保持白细胞表面、胞浆及细胞大小等特征与体内相同。鞘流技术使细胞单个通过检测器并接受VCS的同时检测。33VCS法(Volume,Conductivity,Light scatter)V:测体积,但淋巴和嗜碱粒细胞体积相似。C:根据细胞壁能传导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的结构,测核浆比及细胞内化学成份,可将同体积而性质

10、不同的细胞区别开。S:单色激光扫描光散射可了解细胞内核分叶、核形态,细胞内颗粒构型和质量。34V、C、S示意35V、C、S技术示意图36 2)多角度激光法 采用半导体激光及流式原理两个角度分析WBC 每个细胞产生3个信号 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体积(WBC/BASO通道) 侧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内涵物(DIFF及WBC/BASO通道) 侧向荧光反映细胞DNA及RNA含量(DIFF)37多角度散射光原理38激光流式细胞检测原理与五分类39双角度散射光40低角度散射光检测原理41高角度散射光检测原理图42荧光信号分析的特异性激光束 (=633nm)侧向荧光:DNA/RNA信息侧向散射光:细胞内结构信息前向

11、散射光:细胞体积信息43 (1)白细胞分类通道(DIFF通道) 此通道应用荧光和侧向散射光信号 表面活性剂作用:溶解破坏RBC和PLAT在WBC膜上打孔 聚次甲基荧光染料:与核酸、细胞器结合 试剂中的有机酸:与嗜酸性颗粒结合,依据侧向散射光强度,提高EO与NE的区分能力得到4个亚群:LY、MO、EO、NE+BA44DIFF通道 侧向散射光荧光45(2)WBC/BASO通道 此通道应用前向和侧向散射光信号 表面活性剂作用:引起除BA外的RBC、PLAT、 WBC溶解和皱缩,形成影RBC、影PLAT和除BA外的裸核WBC 前向散射光强度代表细胞体积,侧向散射光强度代表细胞残余物复杂性,依据二者可将

12、BA与其它细胞区分46前向散射光WBC/BASO通道 侧向散射光473).Sysmex公司:阻抗与射频技术联合检测(1)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PH值特殊的溶血剂使除EO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因而通过计数小孔的只有EO。(2)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在特殊溶血剂的作用下,被计数的只有BA。(3)淋巴、单核、粒细胞检测系统:采用直流电检测细胞大小,射频测量胞核的大小及颗粒的多少。 (4)幼稚细胞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幼稚细胞膜上脂质较成熟细胞多,结合的氨基酸多于较成熟细胞,且抵抗溶血剂的作用,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被溶解,幼稚细胞完整,可通过电阻抗法检测出来。4849504).Ab

13、bott公司(雅培):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MAPSS)CD3200,CD3500,CD3700,CD4000标本被集中为直径30um的液流,单个通过激光束,从四个角度测定散射光的密度。0度:前角光散射,粗略测细胞大小。7度:狭角光散射,测细胞结构及复杂性的相对特征。90度:垂直光散射,测细胞内部颗粒和细胞分叶情况。90度消偏振光:基于颗粒可以将垂直角度的偏振激光消除的特性,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丰富,可将其从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细胞中分离出来。51525).Technicon拜耳公司: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应用 (1)激光与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 过氧化物酶染色:ENM;L、B 酶反应强度及细

14、胞体积不同,激光照到细胞时散射光的强度就不同,得到4个亚群EO、NE、MO、LY+BA。 (2)嗜碱性/分叶核细胞检测通道 血液与酸性表面活性剂反应,RBC被溶解,除BA外其它白细胞膜被破坏,胞质溢出,仅剩裸核,激光照射后,产生散射光的变化,BA呈高角度散射,位于上部,裸核位于下部。5354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结果五分类分析仪得到的是散点图从图上可对细胞分类和定位 55 白细胞散点图正常,无报警;镜检白细胞分类比率正常。56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结果57(三).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类原理58(1)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 ,FCM) 原理:在FCM测量时通过某些染料与网织红细胞中的RNA结合

15、,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进行RNA定量可精确计数网织红细胞占成熟红细胞的比值(RET)。59(2)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检测 原理 以氩激光束为光源,碱性槐黄O为染料,与网织红细胞内RNA结合后,通过波长488nm的激光束时,仪器可同时测量前向角光散射强度和测量荧光强度,将它们分别作为Y和X两个变量就构成了一个二维图象,并由此划分PLT、RBC和RET的分布。根据荧光强度可将RET分成LTR、MTR和HTR三部分。 60网织红细胞的分型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有效监控红细胞生成状态骨髓抑制红细胞生成恢复期*IRF:Immature Reticulacyte Fraction荧光体积61(3 )全自

16、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两种类型:采用两种试剂:一种是新亚甲蓝, 着染红细胞内的RNA:另一种是透明剂,使红细胞内Hb溢出,应用VCS的原理进行RET测定。 另一种方法是先将3l血液加入已标准化的染液,孵育15min,将仪器转换至网织红细胞计数程序,即可得到网织红细胞参数62(四) NRBC计数原理专用检测通道和专用试剂两步处理,NRBC和WBC分界清晰1.NRLyse溶血素对细胞作用WBC细胞膜打孔,使活的和死亡WBC染色程度相同NRBC裸核,体积与小淋巴可以区别RBC无DNA、RNA2.NRDye核酸染色:polymethine染料63根据前向散射光和荧光强度将NRBC、WBC和影细胞区分出

17、来64(五).血红蛋白测定原理血液标本在检测过程中加入一种特殊的细胞化学性溶血剂,它可以快速溶解红细胞,并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全部转变成血红蛋白衍生物,其对特定波长光波的吸光度与血红蛋白浓度成正比。65总 结一、细胞计数原理(一)电阻抗型:库尔特原理(二)流式细胞术与光散射法检测原理二、白细胞分类(群)计数原理(一)白细胞二、三分群计数原理-电阻抗原理(二)白细胞五分类计数原理 1.容量、电导、光散射 2.激光与细胞化学法 3.电阻抗与射频法 4.多角度激光法 5.多角度偏振光法三、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四、有核红细胞计数原理五、血红蛋白检测原理66二.参数分析WBC:白细胞总数 RBC:红细胞总数

18、LYM:淋巴细胞数 Hb:血红蛋白测定LYM%:淋巴细胞百分比 HCT:红细胞比积NEU:中性粒细胞数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MCH:平均RBC、Hb含量MONO:单核细胞数目 RDW:RBC体积分布宽度MONO%:单核细胞百分比 PLT:血小板总数EOS:嗜酸性粒细胞数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BASO:嗜酸性粒细胞数 PDW:Plat体积分布宽度 PCT:血小板比积67(一)红细胞参数RBC:红细胞数量,正常参考男性为4.0-5.5 1012/L 正常参考女性为3.5-5.0 1012/LHgb: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参考为110-160 g/LHct:血细胞

19、压积,也可指红细胞压积,正常参考为0.35-0.50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参考为80-100 fL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平均每个红细胞含的血红蛋白量,正常参考为27-34 pg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参考为320-360 g/L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参考为11.5% - 15%HDW:血红蛋白分布宽度,反应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异质性68 利用MCV、MCH、MCHC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Wintrobe法) 类型 MCV(fl) MCH(pg) MCHC(g/L) 大细胞性贫血 94 32 320360 正细胞性贫血 8094 26

20、32 32036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6 320 69正细胞性贫血(CAA)70大红细胞性贫血71单纯小细胞性贫血72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73 贫血的RDW和MCV分类MCVRDW分类意义减低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减低升高小细胞不均一性IDA、铁粒幼细胞贫血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慢性贫血、AA、白血病正常升高正细胞不均一性MF升高正常大细胞均一性MDS、AA升高升高大细胞不均一性MA、恶性贫血74(二).白细胞参数WBC:白细胞数量,正常人参考为4-10 109/LNE%: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为50%-75%NE#:中性

21、粒细胞绝对值LY%: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为20%-40%LY#: 淋巴细胞绝对值MO%: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为3%-10%MO#:单核细胞绝对值EO%:嗜酸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为0.5%-5%EO#:嗜酸细胞绝对值BA%:嗜碱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为0-2%BA#:嗜碱细胞绝对值75(三).血小板参数 1、PLT:血小板数量 2、MPV (Mean platelet volume):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小与PLT数量多少呈非线性负相关,其正常值要结合PLT数量来考虑,即不同数量血小板有不同的MPV参考值。参考值跨度为6.813.5fl。76瑞-吉染色所见血小板7778MPV的临床价值

22、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当骨髓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下降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增大当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标。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减低早于PLT减少,骨髓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值的增大先于PLT数值的增高。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常增高。79 3、PCT (Platecrit):血小板压积,是血小板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正常参考值也是一个不恒定的参数,随血小板数量而参考值变化。男性:0.108%0.272%女性:0.114%0.282%80 4、PDW (Platele

23、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血小板体积的变异系数表示。 参考值:(CV)l5.5%18.1% (SD)14.7517.25fl 5、IPF: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反应骨髓增生状态、血小板更新速度。其与IRF意义相近。81(四). 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正常参考为0.5%-2.5%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MR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正常参考为100-125fL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M+H/M+H+ICHr: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反映铁蛋白代谢最新动态。RET-He:网织红细胞血

24、红蛋白含量,其在IDA治疗过程中意义重大。MSCV和MRV:平均球形细胞(成熟红和网织红)体积、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SCVMCV诊断遗传球。82三、图形分析(一)、血细胞直方图及临床应用 1、 红细胞直方图(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主要分布在50-200fl范围内,在直方图上可见2个细胞群83虚线图形为正常标本的拟合曲线,虚线直线为界标)1.50125fl区域有一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为主峰,顶点较高,与横坐标相交处即为MCV值 2. 125200fl区域很平坦的次峰 84分析异常红细胞直方图分析红细胞直方图时,注意观察峰的位置、峰底开

25、口宽度、峰顶形状、有无双峰852、红细胞直方图在贫血中的应用1)小细胞性贫血RDW正常86RDW轻度增高 RDW明显增高872)大细胞性贫血RDW正常88RDW轻度增高 RDW明显增高893)正常细胞性贫血RDW正常90RDW轻度增高 RDW明显增高912、白细胞直方图 (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血 细胞分为3群。92 (2)、白细胞直方图的意义图形变化决定进一步检查的内容白细胞直方图变化无特异性反映某些人为或病理因素干扰WBC计数或分类计数93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淋巴细胞比例减低94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或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95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96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6、9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8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9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0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1(3)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直方图注意问题 三分群结果仅供工作人员参考,不是真正的白细胞分类,无法与实际的白细胞分布相吻合,因此不能替代显微镜镜下分类,但对白细胞分布异常有一定的筛选作用。五分类结果可信度高,非血液病病人血象指标无异常同时未指定需观察细胞形态和血液寄生虫、不要求区分中性粒细胞的杆状核分叶核数量时可作为最终结果。102仪器分类的方法学和传统的显微镜分类有根本的区别,两者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对应关系。所有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均不能完全代替血涂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观察,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筛选。

27、103重要提示五分类的分析仪目前也不能分辨杆状核与分叶核,更不能分辨异常和幼稚细胞类型,但对异常细胞会有简单的提示。104筛选的规则 筛选规则(Rule Systems)达85项:来自经验的积累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凡通过规则的标本可以不需要显微镜检查,这样的标本占70%以上,而未通过规则的标本占24%30%,经过人工显微镜检查,基本上无假阴性问题。1053、血小板分布直方图: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在2-2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 左偏态分布在血小板的直方图上可见两条曲线:一条是 2fl-20fl 的原始数据曲线;另一条是 0fl-70fl 的拟合曲线.106拟合曲线血小板计数

28、的干扰主要来自:2 fl以下:噪音、电磁波的干扰20 fl以上:裂红细胞;小红细胞;白细胞的干扰107拟合曲线作用仪器根据测量得到的220 fL范围内血小板分布情况,按照对数正态分布规律得到070 fL范围血小板分布情况(正常人血小板绝大多数分布在220 fL 范围内)如果拟合成功,血小板数量由拟合曲线下的面积换算得到,即070 fL范围的血小板数量;如果拟合不成功,没有拟合曲线,血小板结果只报告220fL范围的血小板数量。通常情况下是低于实际数量的108血小板曲线不拟合的原因1.血小板原始计数小于20 109/L;2.血小板曲线不呈现对数正态分布;3. 血小板曲线的波峰不在3fL-15fL之

29、间;4.血小板PDW大于20%5.三次计数中任何一次没有符合上述4点拟合条件109大血小板 峰顶点右移,在35fl处与横坐标重合110巨大血小板的检测111血小板凝集 112小红细胞干扰113(二)、血细胞散点图及临床应用1白细胞散点图114 白细胞散点图正常,无报警;镜检白细胞分类比率正常。115 紫红色的区域散点增多范围扩大,并显示未成熟粒细胞1报警;镜检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和杆核比率增高。116 紫红色的区域散点增多范围扩大,并显示未成熟粒细胞1、未成熟粒细胞1和低透光性淋巴细胞报警;镜检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和杆核比率增高,可见5%的中幼粒和晚幼粒。117 在散点图的左下角可见较多红色散点,提示

30、可能存在NRBC。本例为新生儿标本,镜检有6%NRBC。118 紫红色的区域散点增多范围扩大、橘红色的散点也增多,并显示未成熟粒细胞1、未成熟粒细胞1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报警;镜检可见3%的晚幼粒和14%的嗜酸性粒细胞。119 绿色的区域散点增多范围扩大,并显示单核细胞增多、原始单核细胞和原始粒细胞等多项报警;镜检可见79%原幼单核细胞和少量巨大血小板。120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八一 绿色的区域散点增多,并显示红细胞和血小板多项报警;镜检可见30%单核细胞和少量巨大血小板。1212、红细胞散点图 红细胞散点图反映了光散射与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反映细胞体积在30-180fl、血红蛋白

31、浓度在190-490g/L的红细胞。1221233.常见血液病直方图展示124IDA血象125治疗后126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曲线峰左移,并呈“双峰”形,峰底明显变宽。“双峰” 说明有大小两种红细胞存在127128129治疗后130131132治疗后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四.血液分析仪的评价新仪器安装后,或每次维修后,必须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ICSH专门公布有对血液分析仪的评价方案。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144评价项目1.可比性:仪器与常规方法所测结果相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2.准确性:测定结果与真值一致性的

32、程度。3.总重复性:同一份标本多次测量的结果接近程度。4.精密度:同一批样本或两批以上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情况。5.线性范围(稀释效果):测定值与稀释倍数是否成比例关系。6.携带污染率:前一个高值样本对下一个低值样本结果的影响。7.白细胞分类:(1)重复性:观察同一份标本多次测定能否得到非常接近的结果。(2)准确性:即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的相关程度。(3)对病理细胞的测定。145五、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及复检规则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146(一)分析前质量控制1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文化素质:计算机及英语水平、医用电子知识;技术素质:熟练操作能力;思想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及献身精神2

33、仪器安装的质量保证室内温度:1525,最适:20稀释液温度:1822,如30有影响相对湿度:80%防尘:由于检测微孔RBC、PLT:80um,WBC:100um,应防止灰尘的影响(1)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尘度(2)通风好、防潮、防阳光直射、避开有水溅和潮湿 的场所(3)仪器安装在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震源的地方,不能和空调、电冰箱等共用一个电源插座,尽量避免2m3m,不要以电源插头的插拨开关仪器(4)应放在不振动、水平、结实的实验台上,仪器上面不要放置样品杯或其它物品总之:环境清洁、电压稳定、接好地线是安装、使用血cell分析仪的三个主要质量要素147血常规样本的制备静脉采血、并立即和抗凝剂充分

34、混匀抗凝剂浓度必须适宜试管必须洁净,最好为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通常样本采集后24小时内完成常规检测做网织红细胞检测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样本必须室温下放置148抗凝剂的使用问题抗凝剂推荐使用EDTA-K2或Na2抗凝剂浓度为15g/dL,取20ul可抗凝1.5-2.0ml静脉血血细胞遇到抗凝剂会出现短时间的收缩,再逐渐平衡,恢复原来大小,通常这一时间为几分钟,极少数样本需要几十分钟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将使平衡时间延长,影响检测149样本长期静置对分类的影响 标本静立34小时以上标本静立导致细胞分层,产生特殊微环境重新混合后细胞需重建平衡,通常需要30分钟 纠正的方法:间隔性混匀30分钟后再测150(二

35、)分析中质量控制1每天开机前检查2试剂最好使用原装仪器的配套试剂;温度:1822;半自动血细胞仪严格掌握使用溶血剂用量及溶血时间4操作规程5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影响6注意仪器的报警、提示7注意病理因素对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影响3标本要求:无溶血;充分混匀151(1)某些疾病:红细胞冷凝: RBC低,Hb高,Hct、MCV无数字,37水浴或新鲜血立即上机可消除。(2)白细胞增高:低色素性贫血或RBC内含有大量HbS或HbCo; MM时M蛋白增高;(3)小红细胞引起血小板增高:(4)血小板过多、血小板聚集:(5)血小板遇抗凝剂凝固: Plat低,MPV、Pct无数字(6)高脂血症使Hb假性升高:(

36、7)各种白血病直方图、散点图有变化152 8、人为因素对分析仪使用的影响(1)低血量的结果判断:某些项目结果异常减低(2)没有混匀的判断:RBC、Hb异常增高,WBC、PLAT下降(3)其他操作失误:如有凝块153样本本身的干扰问题(I)一.细胞聚集红细胞聚集:常见于温度低时患者血样发生自身冷凝集,通常将血样37摄氏度温育15分钟后再检测,可消除血小板聚集:常见于采血不顺利、抗凝不充分、试管质量差二.低能量白细胞 指衰老或生理异常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经历E-lyse和S-lyse作用后通常不能或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态,影响分类154样本本身的干扰问题(II)三.药物、激素影响的样本如长期化学药物治

37、疗、孕妇等四.一些特殊的不分类的样本如肝病、慢性肾病、黄疸、新生儿等血样本,将不分类,并报警PC2原因可能是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增多,对S-lyse溶血剂具有抵抗作用,导致不分类并报PC2处理方法:稀释后重新检测,取分类结果155检测温度的影响低于20摄氏度时,仪器出现不分类原因为低温影响溶血剂的作用 处理方法:提前开机预热加热Pak试剂包156(三)分析后质量控制保留标本备查重视室内质控加强质控小组的责任分析实验结果各参数间关系加强与临床联系积极参加室间质量控制1571.根据仪器对细胞形态识别能力,决定筛选标准的宽严程度;识别越差,标准越严;2.筛选范围要涵盖所有人工镜检范围;3.在保证筛选质量

38、基础上,尽量使复检率低;4.假阴性率是关键参数,具有诊断意义的重要参数不能出现假阴性,其他参数假阴率也要尽可能最低;5.在低假阴性率前提下,调整标准降低假阳性6.不同型号仪器筛选标准不同;同一型号仪器,由于医院规模、病种差异和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不同,标准也不同。复检规则制定原则1581.白血病患者(无论初诊还是复诊)不能筛选;2.临床医生提出阅片者,必须镜检;3.筛选复检率取决于实验室对筛选的需要,患者病种及临床的要求,复检率没有固定的要求。4.制定的筛选标准必须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当任何原因导致检测系统改变时,要经验证后才可继续使用。筛选标准使用原则159160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可靠性问

39、题1.结论(1)计数结果和血红蛋白是准确可靠的,这是不容置疑的。(2)白细胞分类结果具有筛检异常标本的功能,具有参考价值。(3)三分群结果不能作为最终报告发出,五分类有限度的可作为最终结果发出。(4)直方图可作为个体标本质控和工作人员判断该标本数据是否可靠的工具。(5)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是机器性能维护在最佳状态。1612.计数可靠性的保障(1)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为了保证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仪器采用了计数周期控制技术,样品进样和防堵孔技术,燃烧电路,扫流技术,鞘流技术,防返流装置Von Behrens感应器,延迟计数,浮动界标和拟合曲线等措施。162(2)无人为因素的干扰全自动采样、进样、稀释、

40、分配、计数,液体定量方面有国外严格的认证,不存在个人因素对液体量、稀释倍数、计数形成的主观干扰,也不存在计数区域误差,所有标本的测试条件都是相同的。163(3)采用静脉血,反映全身状况更有代表性。(4)全封闭式采血,避免灰尘颗粒进入血样标本造成计数结果假性增高,同时防止水分蒸发。(5)所用稀释液、溶血剂全部工厂化生产,有质量认证,没有自配试剂,全封闭使用,内有防腐剂,无霉菌生长。(6)严格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保证体系。(7)异常结果直方图上会有反映,如血凝、红细胞碎片。1643.手工计数和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的比较手工计数全自动计数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开放式采血、输送、测定封闭式采血、输送、测定,无

41、灰尘进入、霉菌生长标本用量小,抽样误差大标本用量大,抽样误差小存在计数域误差不存在计数域误差存在主观因素干扰无主观因素干扰人为因素误差会放大不存在不容易质控、监控不易标准化容易质控、监控,异常颗粒直方图有反映,易标准化1654.机器计数的缺陷(1)对过分异常、过大过小的颗粒会误计数。(2)机器计数往往是整批误差,损失大。(3)低值结果变异系数(CV)增大,手工计数也存在此问题。1665.不正确的观念(1)非标准手工计数结果去校正全自动的血球计数设备必须用标准物去校正,定值质控物严格说也不行。紧急情况下可采取多人、多次按标准手法手工计数取均值,前提是吸管、微量吸管、计数池、稀释液、混匀方法、充液

42、方法必须标准化。167(2)认为手工计数比仪器计数准确情况要具体分析,两种计数的方法学不一样,本身就存在方法学的差异。仪器准的前提是机器质量好、性能维护在最佳状态。手工准的前提手法和所用物品需标准化。两者相比仪器计数由于容易标准化,因此可靠性概率要高于手工计数,且机器计数出错时易被发现和监控到。168七、HMX常见的旗标和代码旗标(数值后):R 结果需复核*R 计数受干扰H 结果高于参考范 围上限L 结果低于参考 范围下限代码(替代数值):- 三次计数比统一. 不完全计算+ 结果超出操作范围: 流式通道堵塞? 数据无效169白细胞计数值后出现 *R的临床意义说明白细胞在35fl处的检测受到干扰

43、.在白细胞计数孔有35fl大小的颗粒通过并被当作白细胞计数,且超过一定数量,触发报警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看,曲线在35fl处上抬170正常情况异常情况171导致 *R出现的可能原因小白细胞有核红细胞、抗溶红细胞红细胞聚集,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溶血剂输送系统故障172RDW后出现 R 的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时仪器计数 24fl 360fl的颗粒,绘出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应为两端封闭、单峰、呈高斯分布的曲线.RDW反应红细胞大小分布的偏离情况,其意义相当于 CV%(变异系数).导致的原因:输血红细胞凝集红细胞碎片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成块处理方法:涂片镜检红细胞是否大小不一173174PLT结果后出现 R旗标的临床意义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时,计数 2fl 20fl的血小板数量,再拟合出一条 0fl 70fl的曲线,目的是为了排除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