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13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13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13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13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表格 姓名朱妍虹 工作单位东至二中学科年级高一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以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的诗歌,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

2、诗歌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生平及作品。通过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感受田园诗的取材及陶诗的风格。能力目标通过反复阅读,解读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陶渊明独立自由的人格。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品赏田园情趣之美,挖掘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评价陶渊明辞官归隐行为,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情境法 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

3、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朗读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要认真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朗读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设计:导入请同学们听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叫梦田,是由三毛作曲的。歌中唱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呢?种桃种李种春风。”其实,这一亩田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身处东晋乱世的陶渊明先生用它来种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先生的归园田居(其一)。整

4、体感知1.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反映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那么,你们觉得这首诗该写些什么内容?答案:田园生活。2、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找出相关语句。3.除了田园生活呢?再看一下标题。对,还有个“归”字。现在回归田园,那之前的生活呢?答案:官场生活。4.同样,也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找出相关语句。5.可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官场”这两个字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比喻的修辞手法。他把“官场”比作“樊笼”“尘网”,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6、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三到四遍,读的时候注意以下词语:“守拙”“荫”“暧暧”“依依”。7.师生一起朗诵。8.田园生活真的那么美吗?以至于作者要辞官归隐?我

5、们一起来读一读田园生活部分。9美不美?美在哪里?可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加以分析。可以从意象、表达技巧、情感等方面加以考虑。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思考时间。答案: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是从表达技巧方面考虑的: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与前面的景物动静结合,更显其静。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恬静怡人。10.美不美?美!醉了吗?醉了!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再读一遍,要读出喜悦之情。三、深入探究 1.美了,醉了,可是,这只是陶渊明笔下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现实生活不是那样。初中时,我们学过五柳先生

6、传,其中写到主人公的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最落魄的时候,甚至一度去乞食,还专门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两句话:“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陶渊明乞食时的痛苦彷徨如在眼前。2.我们知道,陶渊明是从彭泽县令这个职位上辞官归园田的。县令虽然是小官,但满足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结果陶渊明还是毅然决然地辞了官。在陶渊明的眼里,有什么比穷困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答案:官场的黑暗。他不愿同流合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守节操、独善其身的的陶渊明形象。这正是他人格的可贵之处。3.有人就说了,唉,陶渊明在逃避,只是可惜了他年轻时的志向。他年轻时,“猛志逸

7、四海”,也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放弃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选择了归隐,你觉得陶渊明的选择正确吗?正确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不正确,你能给他提供怎样的建议?老师我给你们一点提示。我们曾经学习过赤壁赋 ,面对人生的挫折时,苏轼是“以变着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以苏轼选择的是“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同学们分组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后,出示答案:选择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我觉得陶渊明应该坚持原则。奋勉努力,坚守官

8、员的职责,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 选择二:我觉得不能苛求陶渊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官场当然应尽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谋福利,努力改变官场昏暗的状况,但是如果力量有限,不能做到,独善其身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很多就是按孟子的话来做的。选择三:有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他可以去追随更贤明的君王来实现自己的志向。 选择四: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从教,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使他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陶渊明可以像孔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样,退而从教,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让学生去完成他未

9、竟的事业。4.陶渊明早已成为过去,但是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知识分子如何面对“进退”的人生选择,千百年来,人们的思索却没有停止。 陶渊明的选择,或许我们并不认同,但是他仍然启示我们:不管我们作出怎样的人生选择,有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那就是人格的完善,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四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带着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呢? 陶渊明种下的是独立、自由的人格。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导学案。(2)多媒体教学。(3)音频播放歌曲梦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播放歌曲梦田听歌曲,进入情境。音频梦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

10、田。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将诗歌分层:田园生活部分与官场生活部分。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关于田园生活句子,从各个角度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2.朗读诗歌。体会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深入探究将陶渊明现实生活的落魄与他的辞官归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独立自由的人格小组合作探究:1.对陶渊明辞官的看法。2.给陶渊明的建议。体会陶渊明独立自由的人格。教学评价设计鼓励性教学评价机制,评价语言如:回答得真好!2.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是从表达技巧方面考虑的。3.老师也从客观的角度总结了这几种选择,有些跟同学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官场生活 -田园生活独立、自由人格教学反思上完本节课,我认识到自己在内容讲解和环节安排上既有闪光点也有不足之处。得: 第一,选准了以“归”为突破口,设置问题,这样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晰,便于学生把握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