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1页
2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2页
2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3页
2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高一时间中心发言人柯尊国二次备课学科历史4课时课题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材地位 和作用:教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引用相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从学 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 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2、才 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教材重点 与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法、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资料、 阅读教材、合作研究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交流。按照师生互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情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 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 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

3、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 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 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 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 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 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工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

4、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晚清的铁路1)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2)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一胥各庄铁路一一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

5、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 )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 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 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 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 主要干线开始“时速 200公里”的高速运

6、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2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合作探究】2: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 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 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 依赖进口(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 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合作探究】3:阅读P69 “学思之窗”,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 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思

7、路引领:从经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 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合作探究】4: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办法?(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第二课时二次备课水路交通:(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 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 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19世纪70年代 初,李鸿章

8、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 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合作探究】5: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说出你的依据。人力车、汽车、有轨电车、畜力车、自行车、轮船、火车航空运输:(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一一北京至天

9、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合作探究】6: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对 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合作探究】7: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列强 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 重不平衡,

10、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过渡: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一“上帝创 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在中国(1) 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2

11、)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线在台湾架设。(3) 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在中国时间成就1875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3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呼机、电话传真、互联网的 Email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目前 国内Internet用户已超过6 000万户,而宽带用户占到10蛆上,数量十分可观,信息的传递 越来越快。【合作探究】8: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2)中国社会经济

12、的不断发展;(3)政府的大力提倡;(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合作探究】9: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 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课堂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小结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

13、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 系在一起。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 的发展历程。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 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课后 反思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1900年南京 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 打破了通信事业由

14、外商垄断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 电讯事业快速发展。第三课时二次备课小组互动探究出示探究目标出示探究题目(导学案互动探究题)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互动题目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答疑教师点拨总结1 .分析近代以来铁路事业的发展和铁路的分布一是建国前,发展缓慢,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二是建国后,发展迅速,并且向内地发 展。三是火车机车不断改进,车速进一步提高。结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的迅速发展,铁路的长度是衡量国家强 大的重要标志。第四课时二次备课出示练习目标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 等方面问题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出示练习题 导学案中学生及时运用和学业限时达标自测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小组合作讨论纠正答案交流展示质疑答疑教师点拨总结2.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1)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 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