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溢)熟记+多练+巧用=熟能生巧_第1页
(韩溢)熟记+多练+巧用=熟能生巧_第2页
(韩溢)熟记+多练+巧用=熟能生巧_第3页
(韩溢)熟记+多练+巧用=熟能生巧_第4页
(韩溢)熟记+多练+巧用=熟能生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熟记+多练+巧用=熟能生巧“9的乘法口诀”常规教学片段反思与改进浙江省象山县外国语学校 韩溢 研修账号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节典型课,由于它具备了一些非常典型而有趣的规律而成为公开课热衷选择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发现并利用规律来有效识记“9的乘法口诀”,是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时所期盼的,但鲜有如愿的。接下来,笔者结合常规教学中的某些片段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片段一上课伊始,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让全学生试背9的乘法口诀,发现有部分学生已经会背。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写出9句口诀,并请写得快的学生轮流按顺序板书。然后,教师引导用画图

2、的方式表示自己喜欢的那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反馈时,展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思】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试背试写9的乘法口诀,这样简洁的设计不仅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主题,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小试牛刀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但是之后教师让写得快的学生轮流按顺序板书,表面上似乎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可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展示方式看似热闹,实际上却没有太多的思维含量,而且学生的扮演书写不工整,不利于后续的背诵和对规律的探究。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形式来沟通口诀、算式、图之间的联系,意在使学生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

3、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是“9的乘法口诀”已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对口诀的意义早已通过迁移了然于胸,再花很多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改进】教师可以把尝试写口诀和口诀意义的理解这两个环节整合,让学生通过填写数学书第48页的例题自主学习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填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9句口诀的前半句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之后师生共同完成口诀的后半句和相应算式的得数。这样不仅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完整、利于观察的板书,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片段二师:仔细观察这9句口诀,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后一句口诀的得数都比前一句多9。师:你真会观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4、?生2:因为后一句都比前一句多了一个九。师:请大家再观察这些乘法算式,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生3:个位上是9、8、7、6、5、4、3、2、1,十位上是1、2、3、4、5、6、7、8。师:你是竖着观察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横着观察因数和积,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生4:我发现有一个因数都比积的十位多1。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生4:比如29=18,2比1多1,其他也一样。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几乘9就比几十少几”的规律。生5:我还发现积的个位和十位加起来是9。生6: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了位置,比如18和81,27和72。教师介绍了用手势记忆口诀的方法。学生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

5、法记忆9的乘法口诀。【反思】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很明显,先理解口诀的意义,再探索规律,最后利用发现的规律帮助记忆。但是实际上这些规律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还造成了中、后段学生的一知半解。发现的规律与口诀的记忆或检验口诀正确与否没有建立起联系,规律的价值缺乏挖掘和有效利用。事实上,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好地熟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最好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但细细分析这些规律,其中有很多规律对于帮助记忆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生1发现的“后一句口诀的得数都比前一句多9”的规律,在其他乘法口诀中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它在帮助学生记忆口诀的作用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在初背口诀时,会借助每

6、次加上9的方法按序记忆。但到抽背时,这种方法很难解决问题。同样,生3和生6发现的积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变化规律,也是存在于整体口诀的纵向观察上,一旦抽答某一句时,用这样的规律根本无济于事。生4和生5发现的规律都是口诀的横向规律,对口诀的随机记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没有对规律的应用价值加以挖掘,学生很难自觉运用。而且要将这两条规律运用到口诀的记忆上要经历两步思考过程:先确定积的十位比一个因数小一,再用9减去积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如果学生在后续运用中都要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而知道得数,那就会大大降低口算的速度。同样,用手势辅助记忆的方法,也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依赖掰手指进行口算,这样口算的速度很难

7、加快。不过,这两条规律对于检查口诀积的正确与否还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可以辅以针对性练习引导对规律加以运用。【改进】整体改进的思路是,本节课着力于熟背口诀,下一课时在此基础上探究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熟背口诀分以下三个层次落实:1.熟读口诀:如果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把某几句口诀记错了,那么这个错误就会先入为主,再纠正就需要花大力气了。因此,我们要先保证正确熟读的前提下再开始背诵。2.有序背诵口诀:指导学生遇到难背的多记几次。3.抽答口诀:可以采用师生、生生对口令的形式。片段三学生能有序熟背口诀后,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下列练习(如右图),用中间的9和外面的数相乘,算出得数。学生都能按顺序快速说

8、出得数。但是接着做口算和补充口诀时,学生的速度和正确率就明显降低。【反思】这也是正常现象,由于学生对口诀的熟练程度不够,不能快速提取口诀来算出得数。这就需要每天持续进行对口诀的抽答训练。此外,教师对上述练习的挖掘还不够,也是造成速度慢、正确率低的一个原因。【改进】教师可以通过下列几个环节用足这道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熟练运用口诀的能力:1.教师将上图放大投影至大屏幕,先按顺序指外圈数字,学生马上说出得数。然后随机指,让学生感受到抽答后熟练程度明显下降。2.学生自己随机抽答,发现某句口诀不够熟练后,马上反复背诵。通过自测,实现个性化的查漏补缺。3.同桌比赛互相抽答,在竞争中激发学

9、生不断提高自己熟练程度的愿望。4.挑战老师,在和老师的比赛中明白只有每天坚持练习就能和老师一样熟练甚至超过老师。这样有了前面熟记、抽答口诀的基础,接着再辅以形式多样、层次递进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熟能生巧。第1关:摸着石头过河(找规律,填一填)。362718814024168这一题是基础练习,运用8、9的乘法的乘法口诀解决找规律填数的问题。第2关:分萝卜(算一算,连一连)。9895999的3倍是( )3+3+3+3+3+3+3+3+39398811899369618大于50小于50这题是思维含量较高的发展练习,其中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层次。其一,“3+3+3+3+3+3+3+3+3=”和“9的3倍是(

10、 )”这两题着眼于检查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其二,“599”和“989”这两题乘加、乘减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转化为“几个九”来解决,如599就可以想成“5个9加1个9等于6个9”,再借助口诀“六九五十四”就能迎刃而解了。其三,有了前面两题的启发,学生自然能想到借助想“几个九”来解决,不过这里的“18”要想成“2个9”,“36”要想成“4个9”,思维层次又有所提升。其四,对于“8118”,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会想到从“9个9减去2个9”的角度去解决这个看似普通的减法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又有了一次提升。其五,“398”这个问题是开放的,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直接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方法计算,可以把“8”想成“9减1”,也可以把“9”想成“8减1”,方法多样。 最后,“9”更具有开放性,需要解决的是取值范围的问题,而且还渗透了极限的思想。第3关:锯木头(想一想,填一填)。(1)白木条的长度是黑木条的( )倍。(2)黑木条长9厘米,那么白木条长( )厘米,算式是 。 两根木条一共长(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