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2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3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1)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

2、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地区沙漠边缘地区(2)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干湿交替地区农牧交错地区水陆交界地区沙漠边缘森林边缘地区(3)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1)定义: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3我国的生态脆弱区(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想一想:在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图中,A、B、C、D、E、F分布是什么类型的环境

3、问题?沙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红漠化石漠化石漠化(2)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想一想: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治理?云贵高原石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地形:多陡坡,土层薄;土壤: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土层薄;植被: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江南丘陵:红漠化危害:a涵养水源能力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原因:大面积陡坡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治理措施:a退耕还林还草;b保护自然植被;c植树造林;d建立自然保护区;e转变生产、生活方式;f实施生态移民等。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

4、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总体走向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当。(大兴安岭古长城)想一想:请描述北方农牧交错带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关系。 农业生产通常要求年降水量不能低于400毫米,畜牧业则通过逐水草而居的流动生活降低对降水量的需求。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一带,人类两种生产方式在这里交融,农

5、田只能选择有水源可灌溉之处,散落在各处;畜牧业则放弃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依托定居农业维持放养型生产形式。由此形成了农牧交错带。这里是是我国北方半湿润农区与半干旱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长期的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和交织的结果。2.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荒政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农区北界向西、向北推移。3.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

6、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思考:1.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 2.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一般认为,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50 mm,1967年降水最多约为500 mm,1965年降水最少约为130 mm。鄂尔多斯市年际

7、降水量变化较大,严重影响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降水较多时农耕业发展较好,但集中的暴雨会导致土壤侵蚀严重,降水较少时出现严重的旱灾,农牧业发展受限,加剧土地退化。多大风本带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鄂尔多斯市近46年大风日数时间变化趋势鄂尔多斯高原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多大风天气(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 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祈求来年丰沛的降水带来好收成。这样,年复一年,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

8、,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因为不断地垦荒,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耕地总面积在1988年到2000年间呈增长趋势,年增加耕地面积为361.08hm2。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3万亩沙荒地过度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近代由于气候的持续干旱和开垦,20世纪50年代,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牲畜量为10

9、0万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到了1000万头。从20世纪70年代起,草场开始退化,到20世纪末,1/3的草场已成沙地,80%的草场退化,浑善达克沙地已成为近年来困扰北京的沙尘的主要源头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不合理的开矿过度樵采道路建设 活 动 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

10、化防治运动。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思考: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潜在的自然因素。 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思考: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商品性

11、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思考: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1治理原则(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

12、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综合治理措施(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应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从水资源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夯基础,抓好产业布局 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云南用特色农业助推农业现代化(2). 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防沙固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固沙工程生物措施(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选择部分自然条

13、件较好的地区,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4).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是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小 结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