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空1分)1.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 , ”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 , ”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4.“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晚年的王维看到盛开的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落寞景象,不禁想起了自身的遭际,勾起了丝丝感伤之情。但幸运的是苍翠的竹林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 “ , ”(王维竹里馆),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心底的波澜。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
2、18分)5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我们通过阅读结识了为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cu 的邓稼先,lng 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故土洗去污hu 和耻辱的誓言,体察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zu 之情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变成了享受。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B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放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C.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D
3、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为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中国精神在哪儿?_!他身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A.中国精神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冲锋里!B.中国精神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里!C.中国精神在南仁东倾尽一生打造的“天眼”里!D.中国精神在那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母亲突闻她的好友车祸去世的消息,情不能自已,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B这些报道在我市引起了轩然大波 ,广大市民欢欣鼓舞。C主人的设计别具
4、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D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清新。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 A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良好的关键。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D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受到很大的触动。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A我校“香柚树”合唱团荣获黄冈市2022年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5、。B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C目前,七年级学生能熟背诗词五十首以上,八、九年级学生能熟背百首以上。D麻城思源实验学校专门使用的诗词教材心香苑已经付印成册。11.综合性学习(6分) 2022年,央视朗读者火爆了全国。观众和嘉宾共同感受朗读带来的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朗读者是全国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活动旨在让节目中的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朗读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意趣无穷。感悟朗读的魅力,传承文化,传递思想,感受人文。朗读者节目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
6、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体验现代社会思维与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感悟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 【材料二】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向工作倾斜,花在朗读上的时间骤减。观众的眼睛被娱乐填满,表情是哈哈大笑,而内心却是空空荡荡的。 (1)为了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情,我校初一语文组准备策划一次“朗读者大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出大赛主题宣传语,用上至少一种修辞。(2分) (2)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呼吁寻找失落在生活中朗
7、读。假如你是网民“路漫漫其修远兮”,你会说什么?(2分)网民“之乎者也”:寻找朗读,寻找自我,寻找那份心灵的宁静。网民“笑傲江湖”:朗读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给予自己一个温暖的被窝。网民:“夏末”:我们需要“诗和远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该关注朗读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为每一颗漂泊无依的心找到安稳的落脚点。网民“路漫漫其修远兮”: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概括出 朗读者节目火爆全国的原因。(2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4分) (一) 阅读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一文,完成1214题。(7分)年初,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
8、,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这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而沉静的安抚。也无怪乎有网友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而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
9、的缘由:共鸣。同样,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
10、,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人心。
11、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文化启示。1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观点。(2分)_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引用歌词、诗词的最主要作用是唤起读者关于城市和诗词的集体记忆。B第段末尾句中的“这”指代“两人的意外火爆”。C在作者看来,第段中网友的那句话想表达的是成都唱出了关于城市和情感的共同心曲。D第段
12、在文中起补充论证的作用,使论证更加严密。14概括第段的论证思路,请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文章首先提出民谣和古典诗词有“雅文化”的血液的观点,然后引用叶嘉莹的话从 (填正面或反面)进行论证(1分),接着指出 的作品对于心灵成长无益,最后强调 的观点。(二)名著阅读。(5分)15.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 祥子 ,当时他 (填形象特点,至少两点),令人喜爱。后来, 他屡受打击,变得 (填形象特点,至少两点),判若两人。(2分)16.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这一点也不全是他自己的过错。(3分)请从小说中选一人物,结合相关情
13、节,谈谈他(她)是如何让祥子从“人”变成“兽”的。(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选段,回答17-20题。(共12分)【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
14、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注释】息:呼吸。 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公亦以此自矜( ) (2)睨之,久而不去( ) (3)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 (4)气竭汗雨 ( )18.下列选项中的“之”解释用法与“一锄尽一身之力”的“之”一致的是( )(2分)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子可示我以耕之术19.翻译划线句子。(4分)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
15、射不亦精乎?” _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_20.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你由此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6分)【甲】咏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乙】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篁:竹子。 湘妃: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 上宫:宫殿名21.甲乙两诗中的“竹”分别有何作用(4分) 22.对乙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2分)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23-27题。(14分)挽着汉字跳舞 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
17、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
18、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
19、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
20、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
21、”,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3.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3分) 2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5.怎样理解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26.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2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3分) 五、写作展示(共50分)28.鸟语花香,山川河流,是美丽的风景;唐诗宋词,书法舞路,是美丽的风景;笑对失败,永不放弃,是美丽的风景;浓浓亲情,默默奉献,是美丽的风景成长路上,风景伴随左右,你发现了吗?请以“走在风景里”为题,
22、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育质量评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即更刮目相待;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5.瘁 聆 秽 怍; 6.B 7.D 8.B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指不好的影响,一般用于贬义;9.C 10.B 11.(1)(2分)感悟朗读魅力,传承中华文明(字数一致,句式相近,结构类似,运用至少一种修辞)(2分) 略(言之有理即给分) (3)朗读者节目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体验现代社会思维与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感悟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12. 我们要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优雅文化来涵养现代心灵。13.A(文中引用歌词、诗词的最主要作用是证明歌词的诗意和的才情。)14.正面(1分),庸俗、低俗元素的作品不利于心灵成长(1分),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1分)。15,老实,健壮,坚忍,要强,勤奋; 麻木,潦倒,狡猾,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年物理试题分析及答案
- 协和复试笔试题及答案
- 测试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贝壳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的作品评审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材料与工艺试题及答案
- 掌握广告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知识理解面试题及答案
- 泰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 河南岗位遴选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振动监测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词汇构建法:课件中的词根词缀解析》
- 华为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Unit 7 第1课时 Welcome to the unit【基础深耕】七年级英语下册高效课堂(译林版2024)
- 2025年第33批 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禁毒学校青少年预防远离毒品教育模板课件
- 汽车4S店售后回访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