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共12页)_第1页
反流性食管炎(共12页)_第2页
反流性食管炎(共12页)_第3页
反流性食管炎(共12页)_第4页
反流性食管炎(共1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流性食管(shgun)炎(reflux esophagitis)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GERD)。【诊断(zhndun)】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者,可通过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腔内测压,以及胃-食管闪烁显像,以确定有无GER。应用食管滴酸试验,则可确定症状是否由GER所致。必要时可作食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mngqu)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应与消化性溃疡、心绞痛、食管癌和食管真菌感染等病相鉴别。【治疗措施】(一)一般治疗 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2、;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二)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1.多巴胺拮抗剂 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metclopramide,胃复安)和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2.西沙必利(cisapride) 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

3、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1020mg,每天34天,几无不良反应。3.拟胆碱能药 乌拉胆碱(bethanechol)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每次25mg,每天34次。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三)降低胃酸 制酸剂 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镁0.3g,每日34次。藻朊酸泡沫剂(gariscon,alginate)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组胺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cimeti

4、dine)、呋硫硝胺(ranitidin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均可选用,其剂量分别为200mg,34/d;150mg,2次/d和30mg/d。疗程均为68周。本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 。质子泵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而美拉唑(omepr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前者20mg/d,后者30mg/d,即可改善其症状。(四)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yngyng)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

5、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本病在用经好转而停药后,由于其LES张力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故约80%病例在6个月内复发。如在组胺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多巴胺拮抗抗日占任选一种维持(wich)用药,或有症状出击时及时用药,则可取得较好疗效。(五)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可行扩张术或手术纠正术)以及内科治疗无效(wxio),反复出血,反复并发肺炎等病情。【发病机理】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故称为生理性GER。其特点为:常发生在白天而夜间罕见;餐时或餐后反流较多;反流总时间

6、小时/24小时。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GER可转变为病理性GER,甚至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一)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 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约为2.04.0kPa(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GER。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GER。研究表明

7、,LESD 0.8kPa时,很容易发生反流,约有17%39%的反流性食管炎者的GER与此有关。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拟似药、-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安、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药物与食物因素均可影响LES功能,诱发GER。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黄体酮避孕药期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黄体酮水平增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二)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约1015秒)食管继发性里里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粘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约有10001500ml,pH为6

8、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粘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研究发现大多数食管排空异常早发于食管炎,而由唾液分泌减少而发生食管炎者则罕见。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三)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 食管粘膜抗反流的屏障功能由下列因素组成:上皮前因素包括粘液层,粘膜表面的HCO-3浓度;上皮因素包括上皮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以及上皮运输、细胞内缓冲液、细胞代谢等功能;上皮后因素系指组织的内基础酸状态和血供情况。当上述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

9、管炎。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消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四)胃十二指肠(sh rzhchng)功能失常1.胃排空异常 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unzh)中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在40%以上,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2.胃十二指肠反流 在正常情况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有角化表层,可以防止H+渗入粘膜,以保护食管粘膜面免受酸性反流物的损伤。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yn sun)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

10、管组织,引起食管炎。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病理改变】肉眼可见食管粘膜流血、水肿,脆而易出血。急性食管炎时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严重者整个上皮层均可脱落,但一般不超过粘膜肌层。慢性食管炎时,粘膜糜烂后可发发纤维化,并可越过粘膜肌层而累及整个食管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和纤维

11、经的反复形成,则可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穿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并伴有血管增生,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食管狭窄者,粘膜下或肌层均可瘢痕形成。严重食管炎者,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被破坏,且因溃疡过大,溃疡边缘的鳞状上皮细胞无法通过再上皮化修复溃疡,而状上皮化生,称为Barrett食管。发生于Barrett上皮的溃疡称为Barrett溃汤。【临床表现】(一)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则服制酸剂的效果不

12、著。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二)胃、食管反流 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胃食管(shgun)反流病的内外科治疗 发表(fbio)时间:2010-06-30发表(fbio)者: HYPERLINK /doctor/DE4r0BCkuHzduxpkTL-4uSXys8lfo.htm t _blank 吴继敏 (访问人次:41) 药物治疗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不能根治,停药后约70患者症状复发。长期服药还可带来不可避免的药物副作用。胃食管

13、反流病(GERD)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嗳气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组织的损害。食管病变可并发食管糜烂、溃疡、食管癌等。食管外表现可见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以及非心源性胸背痛、突发性耳聋等表现。 HYPERLINK / 二炮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吴继敏在西方国家人群中有7%-15%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我国据北京、上海地区调查统计,有近10%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检查方法包括:1)食管24小时pH监测:可明确直立位和卧位时反流的次数(pH4)、最长反流时间、长于5

14、分钟反流次数等,并可明确症状是否与反流相关:2)食管压力测定:可明确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是否低下,食管蠕动功能情况;3)胃镜检查:可了解有无食管糜烂及糜烂程度,以及贲门口是否松弛。但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没有糜烂。为明确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应结合病史及几项检查综合确定。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及防止并发症出现。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一般治疗为减少反流的发生,应做到:1)餐后不宜即刻卧床,睡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2)避免食用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3)戒烟、禁酒;4)吃饭要慢,不要狼吞虎咽,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5)减

15、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紧束腰带、便秘和肥胖等;6)为减少夜间及卧位时所发生的反流,可适当抬高床头。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不能根治,停药后约70%患者症状复发(f f)。长期服药还可带来不可避免的药物副作用。主要药物包括:1)抑酸药或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是一类(y li)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但容易产生耐药性,故现不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常规治疗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雷贝拉唑、耐信等)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强,是目前治疗GERD最有效的药物。铝碳酸镁(达喜)能同

16、时中和酸及碱性反流物,可用于治疗碱反流患者。2)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能刺激食管及胃肠蠕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yl)和食管排空速度,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有效。但单用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宜与抑酸药物同时服用。3)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丽珠得乐、施维舒等,可保护黏膜,促进黏膜修复。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内镜腔内胃成形术、全层折叠术等。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将缝合器安装在胃镜前端,于直视下在齿状线附近缝合胃壁组织形成皱褶,增加贲门附近紧张度,使皱褶阻挡反流,发挥治疗作用。此是一项微创治疗新技术,但发生出血几率大。射频治疗用于

17、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是镜下的微创治疗,通过热能治疗后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灭活神经末梢,使迷走神经受体失活,胶原组织收缩,从而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起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效果。食管微量射频治疗技术在国外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已有数年。我们首先引入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在国内首次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射频治疗。射频治疗操作方法:静脉诱导麻醉,胃镜下确定胃食管连接部位,将射频治疗导管置于治疗部位,应用射频治疗仪多层面、多点射频治疗。该技术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带来了更为简捷的治疗,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恢复快等突出特点。外科手术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复

18、发作,无法停药,甚至少数患者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法缓解,尤其有食管裂孔疝患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对于严重或顽固(wng)的GERD以往需外科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外科方法短期疗效明显,症状缓解迅速,约可获得90%的烧心和反食症状缓解率,但远期疗效尚不理想,而且疗效受手术经验影响很大。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目前首选的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方法。对表现有呼吸道症状患者,尤其有哮喘样发作患者,在不除外其他致哮喘因素存在(cnzi)时,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外,应适当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并禁服心得安、倍他乐克等2,受体阻滞剂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zhngzhung)及发病原因发表时间:2010-06-30发表者

19、: HYPERLINK /doctor/DE4r0BCkuHzduxpkTL-4uSXys8lfo.htm t _blank 吴继敏 (访问人次:39) HYPERLINK / 二炮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吴继敏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很大负担,因此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反酸、胃灼热感(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病人还可伴有食管外的表现。其内镜下表现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虽然具有反酸等症状,但内镜下无上述表现,通常被称为非糜

20、烂性或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很大负担,因此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1、反酸: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下烧灼感或烧心发生前出现。2、烧心感或疼痛:为本病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可放射到肩胛区、颈、耳或上臂;或在身体前屈、仰卧或侧卧、剧烈运动时诱发;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后症状可消失。过热、过酸食物可使症状加重。3、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

21、窄,烧心感或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本病除可导致食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外,还有许多食管外症状,包括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声嘶、慢性声带炎、咽喉炎、胃液反流;反流物吸入呼吸道,尚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肺纤维化,甚至龋齿等。胃食管反流病的成因胃食管反流病是与酸或胆汁相关的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食管对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引起攻击因子酸以及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增强的结果。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下

22、食管括约肌是食管末端长34厘米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一些因素可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压降低,如某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拮抗剂、安定等)。另外,当怀孕、腹水、呕吐、负重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排空延迟),均可引起其压力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物进入胃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指在非吞咽情况下括约肌出现自发性松弛,而且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松弛的时间。因此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2、食管清除能

23、力降低:生理状态下,吞咽后食管体部出现由上向下蠕动,将食物向胃内推进。遇有反流时,内容物使食道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也可促发蠕动,达到清除作用。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这种清除功能常减弱,酸性的胃内容物长时间作用于食管黏膜产生损害。唾液能有效中和胃酸,到达食管起化学清除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唾液分泌减少,可导致食管炎的发生。如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管炎的发病率非常高。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反流性食管炎仅发生在部分有反流症状的患者。有的反流症状虽然突出,却不发生食管组织损害,提示有较强的组织抵抗力。食管组织抵抗力包括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部分的屏障作用。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以

24、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在上述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受损的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体位有关。其中损害食管黏膜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尤其在pH3时,使黏膜上皮蛋白变性,同时胃蛋白酶呈活化状态消化上皮蛋白。当胃内pH为碱性时,胆汁和胰酶则成为主要的攻击因子。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原因1、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约4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导致食管清除功能和胃排空功能延缓。2、心理因素:对只有烧心症状患者的问卷调查表明,60的患者认为应激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推测心理因素在本病中起着一定的作

25、用。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不但反酸的症状明显减轻,而且食管酸暴露的时间也缩短;而患者的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目前推测本病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两种机制,即内源性心身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导致胃肠道的敏感性增加,食管内感觉神经末梢对酸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的机制。3、幽门螺杆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多数研究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食管炎的发生率,提出该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幽门螺杆菌可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胃窦部感染可致血清胃泌素升高,而根除后胃泌素浓度降低,胃泌素具有升高括约肌压力的作用;幽门螺

26、杆菌可降低胃内酸度,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中和胃酸,胃内pH值升高,胃蛋白酶原激活减少,反流物对食管损伤作用减弱。胃食管反流病的易发人群1、中老年人: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国内调查显示,30岁以上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1997年台湾进行的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和70岁达到高峰。2、男性:多数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患者显着多于女性。调查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3、肥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超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7、在对西班牙全国人口中随机抽取的2500名40-79岁的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访问后发现,短期(1年)内的体质量增加与该病症状显着相关,体质量增加越多,越易出现反流、烧心等症状。4、吸烟:经常吸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1997年台湾曾进行一项研究,对455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检出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50的人吸烟,平均20支/天。5、饮酒:很多研究发现,饮酒与胃食管反流病显着相关。调查发现,每周饮酒7次以上与频繁的反流症状相关,大量饮酒与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6、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令人注目。大的食管裂孔疝常伴有中至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胃

28、食管交界处的张力,增加胃底的感觉刺激以至触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患者随年龄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膈食管韧带萎缩、松弛发生食管裂孔疝。长期腹腔内压增高是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因素,如妊娠、肥胖、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7、精神因素:研究显示,离婚或寡妇和有沉重生活压力的人易患本病。而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劳累、精神紧张、生气都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关系较大,提示心理压力可能会是其危险因素返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小量内容物经常(jngchng)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性病变。 本病病因与发病机理未明,可能与进食过多脂肪、饮酒、吸烟、插胃管、反复呕吐和胃潴留等有关

29、。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导致肝胃郁热(yr)而发病,迁延不愈可致痰气交阻。(诊断(zhndun)要点) 1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多发生于餐后一小时(xiosh)内,常因进食辛酸、饮酒或半卧位、剧烈运动诱发。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 2直立或服用制酸药物疼痛可减轻和消失。 3食管滴酸试验阳性,食管内pH测定及食管测压阳性。 4胃食管闪烁显像:可估计胃食管的返流量,此法符合生理反应,且诊断率高于上述方法。 5食管X线钡餐检查:部分病人可见粘膜皱壁不规则,紊乱和蠕动减弱,或钡剂从胃返流至食管。 6内镜检查:可见食管粘膜齿状线模糊、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和胃内容物返流等。活检

30、符合本病改变。 上述诊断要点中,根据进刺激性食物后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等症状可拟诊为本病。胃食管闪烁显像及内镜检查可以确诊。(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有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疼痛,并有压痛,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溃疡。 2心绞痛:以短暂性胸骨后压闷、紧缩或疼痛为主,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心电图见心肌缺血性改变。 3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疼痛,常有消瘦、贫血、恶病质,内镜检查及活检可明确诊断。 (并发症诊断) 1食管出血:出血是返流性食管炎常见并发症,出血时胸骨后灼热及疼痛更为明显,尤其在进食时,多为慢性少量的出血。 2食管狭窄:初期因食管炎症引起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

31、性咽下困难;后期则由于食管瘢痕形成而致狭窄。食道钡餐可见狭窄,但边缘规则。 3慢性咽炎及声带炎:由于返流的胃液(wiy)侵蚀所致。出现咽部不适,痒及干燥感等。 (一般治疗) 避免(bmin)胃内容物的返流是本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忌烟、酒和咖啡,卧时床头抬高约20cm,肥胖者应减轻(jinqng)体重。 (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肝胃郁热: 主症) 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 化肝煎加减: 青皮10g 浙贝母10g 白芍10g 丹皮10g 栀子10g 吴茱萸3g 黄连3g 白芨10g 郁金10g

32、JUI楝10g 甘草6g (2)痰气交阻: (主症) 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 半夏厚朴汤加减: 法夏10g 厚朴10g 茯苓10g 苏叶6g 浙贝10g 陈皮10g 郁金10g 丹参15g 甘草6g 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2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3单方验方: (1)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乌贼骨粉:35g,

33、3次日。饭前服用。(西医治疗 1拟胆碱药:乌拉胆碱1020mg,3次日,也可皮下注射,每次5mg。 2抗胆碱药:哌仑西平,50mg,2次日,早晚餐前服。 3抗酸药: (1)氧化镁;021g,3次日 (2)氢氧化铝凝胶:1015m1,3次日,饭前l小时和睡前服。 4H:受体拮抗剂:可任选下列一种药物 (1)西咪替丁:02g,3次日,饭前服。 (2)雷尼替丁:150g,2次日,饭前服。 (3)法莫替丁,40mg,睡前服。 5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bn hn)狭窄者。 6其他(qt)药物: (1)胃舒平,2片,3次日。 (2)胃复安:1020mg,3次日。 (注意事项) 1抗酸药如氢氧化铝、

34、氧化镁与H: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等同时服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降低(jingd)。如必须同时使用,两者应至少相隔1小时以上。 2拟胆碱药如乌拉胆碱因能刺激胃酸分泌,不宜长期服用,且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 (医嘱示例) 1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半流饮食 中医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方用化肝煎加减,水煎,1剂日,分2次服 雷尼替丁150mg 2次日 饭前服吗丁啉10mg 3次日2临时医嘱 血常规 大便隐血试验 食管滴酸试验 胃镜检查 乌拉胆碱5mg 皮下注射 必要时用一)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metc

35、lopramide,胃复安)和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2,西沙必利(cisapride)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1020mg,每天34天,几无不良反应.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bethanechol)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每次25mg,每天34次.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二)降低胃

36、酸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镁0.3g,每日34次.藻朊酸泡沫剂(gariscon,alginate)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硫硝胺(ranitidin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均可选用,其剂量分别为200mg,34/d150mg,2次/d和30mg/d.疗程均为68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

37、3倍.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而美拉唑(omepr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前者20mg/d,后者30mg/d,即可改善其症状.(三)联合用药: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wi sun)分泌及保护胃粘膜,促进胃排空等.您可以再加一点护胃的药物,如枸橼酸铋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如下:1,返流性食管炎的非手术治疗(1)一般治疗: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咖啡(kfi),浓茶,巧克力及高脂饮食,禁烟,酒.勿

38、在餐后立即卧床或睡前喝水.睡眠时抬高床头.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使用抗胆碱药, b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高血糖素等减弱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药物.(2)抗酸剂的应用:抗酸剂能中和反流的胃内容物的酸度,增加食管腔内的pH.常用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矽酸镁,碳酸钙,乌见散等.(3)抑制胃酸药物: H 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疗程均为6-8周.本类药物能部分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fnm)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此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 H + -K + -ATP酶而抑制胃酸分泌,为目前最强有力的胃酸分泌抑制剂,目前可供选择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

39、唑,潘妥拉唑和雷贝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短期治疗和维持治疗药物.小剂量长期应用,可预防复方.(4)促进动力药物: 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 LES的张力.包括甲氯普胺和多潘立酮,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后者长期服用亦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西沙比利:通过肠肌丛节护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5-10mg,每天3-4次,不良反应较少.(5)粘膜保护剂: 铝制剂:在酸性胃液中能凝聚成粘稠的糊状物,附着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并有利于粘膜再生和溃

40、疡面的愈合. 三钾二枸橼酸铋盐:在胃液 pH条件下,与粘膜损伤处的蛋白质结合,有利损伤组织与溃疡面的修复和愈合.110mg,每天4次,餐前半小时和睡前服用.4周为一疗程.2,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食管扩张术:主要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并发食管疤痕狭窄者.方法包括探条扩张或水囊扩张术.3,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治疗:少数重症病人,内科正规治疗3个月无效,或有食管瘢痕性狭窄者,需做胃底折叠术等.虽然短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尚难定论.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避免或治疗能减弱LES张力的各种因素,提高食管排空能力.以上是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藻酸盐可漂浮在胃液表面,防止胃液反流.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的器质性改变,你吃药物效果一般都不是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