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以及防控_第1页
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以及防控_第2页
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以及防控_第3页
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以及防控_第4页
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以及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毒性传染病形势及防控第一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分类病毒性传染病种类:种类:按照法定管理分类:10/39乙类(6/2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丙类(4/11) :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等)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 常见病毒性(20多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Mers、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猴痘、诺如病毒腹泻、轮状病毒腹泻、基孔肯雅病、Handra病毒病、Niphel病毒病、

2、西尼罗热、埃博拉出血热、人疱疹病毒-6、嗜人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等。第二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内容提要病毒性传染病概述重点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与控制工作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流感、禽流感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第三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认识病毒病毒?1898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来(烟草花叶病),随着认识的提高,病毒的种类已经由最初的几十种、几百种,发展到今天的5000多种。自然界中, 病毒( v irus)是能在宿主细胞自我复制的最小的生命体, 一小

3、部分核酸外面包绕简单的蛋白质外壳就是病毒的基本组成成分。变异性: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压力病毒本身具有瞬息万变、与时俱进的变异功能。寄生性: 所有活的生物体均有病毒的寄生, 无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甚至细菌中也有病毒的存在。可以说病毒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病毒的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病毒作为一个单独的生物群体进行分类(2005年),分为:3个目、73个科、11 个亚科、289 个属、1950 个病毒种, 总共记录了5450个病毒。这个数字实际上只是全世界已经发现和分离到的病毒的1 /10, 加之新的病毒不断出现, 病毒的种类还会不断增加。第四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

4、染病概述新发现病毒性传染病一般认为,所谓新发传染病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或新确认的传染病病原体,约40多种。年代细菌性病毒性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朊病毒合计70年代2711080年代4522111590年代512 132121世纪183合计1232361158第五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新确认的32 种病毒及其疾病 (19731989 年12种 )年份 病毒名称 疾病1973 轮状病毒(Rotavius) 婴儿腹泻1975 甲肝病毒(HAV) 甲型肝炎1975 细小病毒B19 (Parvoirus) 慢性溶血性贫血, 特发性再障1977 埃博拉病毒(

5、Ebola Virus) 埃博拉出血热1977 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肾综合征出血热1978 丁肝病毒(HDV) 因子(类病毒) 丁型肝炎1980 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型(HTLV2 ) T细胞白血病1982 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型(HTLV2 ) 毛细胞白血病1983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1986 人疱疹病毒26 (HHV26) 猝发玫瑰疹1988 戊肝病毒(HEV) 戊型肝炎1989 丙肝病毒(HCV) 丙型肝炎第六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年份 病毒名称 疾病1990 人疱疹病毒27 (HHV27) 发热皮疹及中枢神经感染1991 瓜纳里托病毒(

6、Guanarito Virus) 委内瑞拉出血热1993 辛农布雷病毒(SNV)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994 马麻疹病毒(EMR) 无菌性脑膜炎, 间质性肺炎1994 萨比亚病毒(Sabia Virus) 巴西出血热1995 人疱疹病毒28 (HHV28) 与卡波济肉瘤有关 12种1995 庚肝病毒(HGV) 庚型肝炎1996 朊病毒 变异型克雅氏病(nvCJD)1997 禽流感病毒 A(H5N1) 人禽流感1997 第七型肝炎病毒 未定论1999 Nipah virus 脑炎1999 Handra virus 肺炎/脑炎2003 SARS病毒 SARS2009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20

7、10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2.9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2013.4 H7N9 人感染H7N9禽流感 8种2013.12 H10N8 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12 H5N2 动物疫情2014.6 H5N6 人感染H5N6禽流感 病毒性传染病概述 1990年以来新确认的32 种病毒及其疾病第七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传播过程传染源(宿主):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病人、病原学携带者,也可为动物,如人流感、甲流感,禽类人禽流感肠道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病原学携带者,如手足口病媒介和人兽共患病毒性

8、传染病: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如犬猫狂犬病、牛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传染病途径粪口传播法定: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非法定:诺如病毒腹泻、轮状病毒腹泻,等等呼吸道传播:法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非法定:水痘、不明原因肺炎,等等 媒介传播和人兽共患接触传播法定: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登革热 非法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猴痘、人类疯牛病、克雅氏病、新疆出血热、西尼罗热、森林脑炎。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不同病毒性传染病差异较大第八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流行病学特点三间分布:时

9、间分布肠道病毒性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如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腹泻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如流感等媒介和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登革热等有明显季节性,狂犬病季节性也有高峰季节地区分布肠道病毒性传染病:存在地区发病率高低差异,与人口密度、卫生状况和习惯等有关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存在地区发病率高低差异,与人口密度、卫生状况和习惯等有关媒介和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有明显地区差异,如登革热、出血热、发热伴等,与媒介的地理分布有关人群分布肠道病毒性传染病:多数有年龄、型别差异,如手足口病、轮状病毒多为儿童,职业?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存在年龄差异,如季节性流感儿童和老年

10、人多发;职业和型别差异有特殊性或特殊情况,媒介和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有明显职业、年龄差异,型别差异不大,主要由接触机会造成第九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防控措施防控策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措施传染源控制措施:传染源为人采取隔离;传染源为动物,清除净化措施;传播途径控制措施针对粪口传播:粪便消毒;勤洗手、吃熟食,防治病从口入针对呼吸道传播:避免近距离传染源,戴口罩、勤洗手针对媒介传播和人兽共患:对媒介:采取消杀措施,减低密度;清除媒介滋生地或对宿主动物进行杀虫消毒;避免被叮咬对人兽共患:减少接触,避免被咬伤、抓伤(狂犬病、出血热等),实施

11、动物免疫措施针对易感人群:免疫预防措施,如流感、出血热、狂犬病等;实施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知识第十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性传染病概述-小结病毒性传染病种类多,新发现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如SARS、Mers、人H5N1禽流感、甲流、H7N9、发热伴等等)病毒传染病病原体易发生变异肠道和呼吸道病毒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人类,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媒介病毒性传染病分布和媒介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季节性流行或暴发;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有一定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呈散发临床特点:绝大多数潜伏期短,起病急,发热、皮疹或出血、腹泻等主要症状,白细胞不高,无特异性药物

12、(流感除外)和治疗手段多数无特异的预防控制措施,即时有特异性措施落实难度较大,如流感、出血热疫苗使用也很难形成免疫屏障。第十一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重点病毒性传染病形势与控制工作MERS埃博拉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流感、禽流感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第十二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MERS的发现2012年9月,1名沙特医生报告首例病例,该病例6月份发病,荷兰从该病例体内分离出一株新型冠状病毒。这种冠状病毒导致中东地区相继出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伴发热、咳嗽、气短,但易发展为呼衰、肾衰、感染性休克等重症甚至造成死亡的新发传染性

13、疾病。2013年5月23日,WHO将该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简称为MERS-CoV)。第十三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全球共报告1352例确诊病例,死亡479例,病死率高达35.43%。病例分布在26个国家,以中东地区国家为主。中东地区10个国家,分布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约旦、阿曼、科威特、也门、埃及、伊朗、黎巴嫩;欧洲8个国家,分布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希腊、荷兰、奥地利、土耳其;非洲2个国家,分布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亚洲5个国家,分布在马来西亚、菲律宾、韩

14、国、中国和泰国;北美洲1个国家(美国)Map: ECDCMERS疫情概况(截至2015年6月24日)第十四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MERS疫情概况(截至2014年5月16日,N=614)*有353例病例性别不详;#373例病例年龄不详;有1例病例转到德国治疗。报告国家 病例数 末例病例发病时间 沙特 10302015/6/17阿联酋 732015/6/15卡塔尔 15 2015/5/22约旦 12 2014/12/20伊朗 6 2015/3/18 阿曼 6 2015/5/29英国 3 2013/2/6突尼斯 3 2013/5/1美国 3 2014/5/16科威特 3 2014

15、/2/13韩国1782015/6/23荷兰 2 2014/5/5法国 2 2013/5/8德国 2 2015/2/10阿尔及利亚 2 2014/5/23意大利 1 2013/5/25也门 1 2014/3/17希腊 1 2014/4/17土耳其 1 2014/9/25马来西亚 1 2014/4/4黎巴嫩 1 2014/4/22菲律宾 1 2015/1/26奥地利 1 2014/9/23埃及 1 2014/4/22中国12015/5/29泰国12015/6/18合计 1352 第十五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MERS-CoV病例感染来源特征传播途径很多不确定因素:1、院内感染可以

16、引起。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明表明输出性病例有进一步的传播。2、2014年4月中旬以来,确诊病例急剧增加,基本上来自沙特和阿联酋(正在发生重大的院内感染事件)。非人传人感染病例也急剧增加,这些病例均无确诊病例接触史,部分接触过动物(包括骆驼)。3、虽然骆驼被怀疑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但感染途径仍然不明。第十六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MERS院感暴发事件案例-12013年4-5月沙特医院MERS疫情2013年4月1日-5月23日,沙特一家医院发生MERS院内感染暴发,透析病房、ICU和住院病区共发生25例继发感染其中ICU发生5例、住院病区1发生2例、住院病区2发生2例、透析病房1

17、6例。经过调查,这其中可能存在三代至四代的继发感染情况。第十七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韩国MERS疫情事件-首例首例(指示)病例发现。男性,68岁,5月4日从卡塔尔返回韩国,11日出现发热、咳嗽,12日-15日赴门诊就诊,15日入院,17日出院,出院当晚赴另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就诊,其痰液标本于20日检测为MERS-CoV病毒阳性。第十八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发病曲线-(2015.06.19,n=166)调查病例数实验室排查数济南市CDC22青岛市CDC2020淄博市CDC00枣庄市CDC20东营市CDC11烟台市CDC66潍坊市CDC2

18、2济宁市CDC00泰安市CDC00威海市CDC3714日照市CDC22莱芜市CDC00临沂市CDC00德州市CDC00聊城市CDC00滨州市CDC11菏泽市CDC11合计7449第十九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韩国MERS暴发的可能原因分析-1病例诊断不及时早期韩国医疗卫生部门未能及时获知、掌握首例病例的完整流行病学史,致使韩国未及时将其判断为MERS可疑病例,其从发病到诊断长达10天左右;首例病例入院治疗时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其在医院内未及时得到管理、隔离治疗,活动也未受限制,致使较多人员感染;临床医生缺乏应有敏感性,未能及早识别、诊断可能的MERS疑似病例并及时报告;致

19、使病例自行到其他医院就诊或外出旅行等。 第二十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韩国MERS暴发的可能原因分析-2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的管理不到位。密接追踪不及时,措施不严格、采取措施不及时,甚至出现了密切接触者发病后仍可出国的情况。疑似病例筛查机制不健全。疫情信息不透明,公众的风险沟通不足。发生MERS疫情后,韩国卫生部门未及时公布病例就诊过程、就诊医院等详细情况,直至6月5日,韩国保健福祉部才公布MERS病例相关的医院名单。第二十一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潜伏期及传染期潜伏期:MERS潜伏期为2-14天。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常见潜伏期为5天。但韩国病例出现潜伏期超过

20、14天的病例。传染期发病后的病例就具有传染性;患者出现症状后可排出病毒,传染期持续时间不明。有初步研究显示,病人发病后13天的尿液、发病16天后的粪便和发病16天后的口鼻标本均能检出MERS-CoV核酸,提示MERS病例的传染期或可能持续至发病后2周以上。潜伏期病人不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患者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第二十二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MERS的工作建议持续做好疫情信息跟踪和风险评估。各地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其对MERS的认识、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各地切实做好MERS应急应对的各项技术准备。卫生部门继续与商务、民航、出入境管理、宗教、旅游等部门加强信息交流

21、和共享,各部门按照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旅游和务工人员的健康监护和指导。第二十三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动物源性传染病。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暴发,病死率高达50% 90% 。与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基本途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可在 2448 小时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 35 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

22、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第二十四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病原学属于丝状病毒科,不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直径约100 nm,长度平均1000 nm有脂质包膜,表面有刷状突起的糖蛋白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 灭活病毒需要5分钟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病毒第二十五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接触传

23、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能通过近距离(1米内)飞沫传播不通过空气传播;尚无证据证实性传播的病例发生家庭内感染护理葬礼院内感染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第二十六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分型对人致病性最强曾引起暴发扎伊尔型EBOV对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发苏丹型SUDV对人致病性更次曾引起暴发本迪布焦型BDBV至今尚无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相关报道赖斯顿型RESTV塔伊森林型TAFV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目前已发现5种埃博拉病毒亚型第二十七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流行病学1976年,扎伊尔(刚

24、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和苏丹南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1976年6-7月,苏丹南部毗邻热带雨林的镇上出现了第1例埃博拉病毒病病例,来自当地一家棉花工厂,随后播散至相邻地区,并在一家医院发生严重传播。该疫情导致“埃博拉”(Ebola)河沿岸55个村庄百姓发病,疫情一直持续至1976年11月,约产生15代人传人病例,共报告284例病例,死亡151人。另1起疫情于1976年8月底从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临近热带雨林的地区开始,指示病例在治疗疟疾时被发现,疫情播散主要发生在医院,超过25%续发病例中,唯一的已知暴露是院内注射。在临近地区也有亲属因照顾病例、接生及其他接触而感染。这起疫情发病318例,

25、死亡280人,病死率高于苏丹疫情。两起疫情均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当时根据扎伊尔疫情发生地一条名为埃博拉的小河统一命名为“埃博拉病毒”,但几年后发现疫情是由2种埃博拉病毒引起,即苏丹型(Sudan ebolavirus,EBOV)和扎伊尔型(Zaire ebolavirus,EBOV)。 疫情最早起源第二十八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2014年EVD疫情总体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跨陆路边境经航空器跨国和跨洲传播城市和农村均有流行医务人员感染人数最多首次由联合国协调应对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二十九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影响西非

26、EVD防控的主要因素三西非国家经济发展极其落后,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之一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医院床位/实验室/医务人员数量等严重不足缺乏防控经验公众对于疫情形势没有客观认识,不配合甚至严重抵触 固有的丧葬习俗第三十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传播途径尚不确定

27、,目前认为可能与蜱叮咬有关。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新布尼亚病毒及消毒措施。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SFTS布尼亚病毒的理化特性和灭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现存布尼亚科病毒一般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同类病毒在乙醚4 24h,65加热30min或煮沸(100)2min以上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5min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10%有效氯的氯消毒剂5min可以灭活病毒。初步试验验证,用-丙内酯、4 24h或甲醛4 7天可完全灭火病毒。 第三十一

28、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环节传染源有关SFTS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媒介和自然宿主尚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初步确定养、牛、犬可能是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经媒介蜱叮咬人传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蜱叮咬传播人传人:接触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从目前收集病例资料来看,受SFTS布尼亚病毒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在39岁到83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75%;56%的患

29、者为女性,没有明显性别差异;97%患者为农民,生活在林木覆盖的丘陵地区,发病前曾在田间劳作。第三十二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

30、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第三十三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特征SFTS国内外流行概况在中国首先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多散发于呈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病例呈散在分布,从事野外作业人群容易被病毒感染,目前已经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6省市发现SFTS病例。SFTS病例一般始于3月,高峰期在5-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96%;可以延续到11月份。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有报道发现了本病病例第三十四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31、综合征-疫情概况截止2015年6月30日全省共报告确诊和疑似病例272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7.35%。疫情较2014年同期(143例)上升98.60%。时间分布:5、6月开始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进入高峰期;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中东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人群分布:50岁以上占81.99%;农民占83.09%(226/272)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88岁男女性别比为0.89:1,第三十五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手足口病及病毒特性什么是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

32、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治疗:无特效药物和特异性治疗手段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特点和抵抗力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肠道病毒对乙醚、乙醇、来苏尔等消毒剂及去污剂和弱酸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人的胃酸、胆汁不易将其杀死。第三十六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手足口病流行环节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

33、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患者:发病前数天,患者即具有传染性,最强传染期是在发病后1周,但其传染性可持续至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数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隐性感染者:散发期间,隐性感染者可能为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和病人均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经口摄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接触传播:易感者通过直接接触隐性感染者或病人的鼻涕、痰液、唾液、疱疹液或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隐性

34、感染者或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而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手足口病也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主要来自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人群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第三十七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地区分布在我省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省全部140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但存在高发地区。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5-8月份为发病高峰。人群分布:虽然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受累,但儿童病例所占比例明显地高于青少年和成年人,5岁以下病例占85%95%,其中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几乎各占一半,男性发

35、病率高于女性1.61.8:1。流行形式本病以散发为主,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概述: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第三十八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人禽流感的工作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山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强化监测实施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诊断程序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

36、方案(2013年第2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山东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05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人禽流感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技术要点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第三十九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人禽流感和MERS-工作任务医疗机构发现和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常年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一旦发现只需院内会诊即可网络报告医疗机构采集多批次采集呼吸道标本(重点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双份血清标本,发现H5N1、H7N9、SARS、MERS病例县级CDC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

37、触者管理,收集标本送检市CDC网络实验室同时开展A、H5N1、H7N9、SARS、MERS检测工作。H5N1、H7N9各市每年至少报告2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处置率、网络直报率、个案调查率、标本采集率和标本检测率均达到100%。一旦发现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要立即开展病例发病前与禽类接触区域的环境和禽类标本的采集和检测工作。第四十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我国内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报告情况省份2015年1月1日-6月26日2014年2013年累计病例数死亡数病例数死亡数病例数死亡数病例数死亡数广东6930107386018268浙江38209538501218370福

38、建3511236516318江苏157341929107836安徽1441411423217上海539733184728江西402061121湖南21229202610山东21322073新疆119800109贵州11000011北京11312163广西00210021吉林00200020河南00004141河北00001111湖北10000010合计1888032514014447657267第四十一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H7N9病毒传播方式:从禽到人70%以上的病例发病前接触过禽类或禽类环境病例分离到的病毒与其流行病学关联的市场禽类分离的病毒同源性高环境标本病毒人体病毒

39、分析的生态学研究提示:病毒可能的播散模式为活禽批发市场- 零售活禽市场- 人人传人的案例不断发生第四十二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H7N9防控和应对策略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禽鸟接触、减少可疑环境暴露、有防护的接触控制可能的传染源:出现病例的,以及动物、环境样品中检测到病毒的省份关闭活禽市场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市,活禽市场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三个一”制度(即“一天一清洗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制度);活禽市场环境标本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应有针对性地执行市场管理措施,除实施“三个一”制度外,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涉及的市场禽类临时休市3天,

40、经全面有效消毒后开放;对从业人员进行医学观察1周。控制活禽跨省调运经农业部确认为感染阳性的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公众自我防护:健康宣教、勤洗手、禽类消费和加工习惯发挥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调查、控制感染来源第四十三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H7N9防控任务及分工医疗机构:监测、及时发现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采集鼻咽拭子、深部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送检确诊对确诊病例,隔天连续采集深部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连续留存或采集自凝和抗凝血血标本对出院病例,呼吸道标本连续采集,实验室检测,连续2次阴性。临床信息和实行网络直报持续病例随访,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并连续观察1年病例发生地开展人感染H

41、7N9禽流感强化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连续开展2周ILI监测疾控机构: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网络直报追踪密接、管理和医学观察,不限制活动。活禽市场环境标本应急监测承担标本上送、病毒分离流感网络实验室开展H7N9核酸检测综合控措施落实第四十四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什么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主要由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在我省分布广、危害重,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消毒措施消毒:汉坦病毒对脂溶剂很敏感,易被紫外线及射线灭活,一般消毒剂(碘酒、酒

42、精、福尔马林等)均可将病毒杀灭。致病性:自然情况下,本病毒仅对人引起疾病。在宿主动物中表现为隐性持续感染,无症状及明显病变。 第四十五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环节传染源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褐家鼠、大白鼠)、鼠平(棕背鼠平、红背鼠平)、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流行病学证实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为本病的传染源,在我国和我省,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是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是野

43、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主要途径:接触感染:由带毒鼠咬伤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而感染。消化道感染:食用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而感染。呼吸道传播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螨媒传播我国已查见革螨人工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可在体内查到病毒,并可经卵传代,从恙螨也可分离到EHFV,因此螨类在本病毒对宿主动物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野鼠型隐性感染率较低,3%以下;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感染发病

44、主要决定于接触鼠频次。人感染本病有较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第四十六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形式:一般为散发,但在一定疫区范围内,流行存在高发和低发年份。地区分布在我省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鲁东南丘陵和鲁中山区等部分地区,这主要与地理景观及传播宿主分布特点有关 时间分布: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从10月到次年1月,少数地区春夏间有一发病小高峰;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从3月到6月。其季节性表现为

45、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 人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年龄和职业差异,我省以青壮年农民发病为主。性别差异不大。儿童1%教师1%农民87%其它2%海员及长途驾驶员0%干部职员1%离退人员1%家务及待业1%医务人员0%学生3%工人3%第四十七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典型临床过程:分为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现象,或前两、三期重叠。五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

46、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可出现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典型“三痛”以及颜面、颈部及上胸部弥漫性潮红-典型“三红”。可出现颜面和眼睑略浮肿,眼结膜充血,可有出血点或瘀斑和球结合膜水肿,似酒醉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临床出现感染失血性休克的症状。本期一般持续13日,重症可达6日以上。此期且常因心肾功能衰竭造成死亡。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二者经常重叠或接踵而来。主要表现少尿和低血压,24小时尿少于4

47、00ml为少尿,少于50ml者为无尿。本期多始于68病日,血压上升,尿量锐减甚至发生尿闭。此期常有不同程度的尿毒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尿量显著增多。24小时尿量达3000ml为多尿,多尿达400010000ml以上。本期易发生各种继发感染,大多持续12周,少数长达数月。 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一般需经13月恢复正常。 临床分型:按照病情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一般野鼠型病情重。分期较明显,家鼠型反之。诊断:参见WS 278-2008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目前

48、尚无特效疗法,仍以合理的液体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法。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疏通微循环、保护肾脏、改善肾血流量,促进利尿,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把好三关(休克、少尿及出血关)对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十八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概况疫情概况2015年上半年报告HFRS 583例,死亡3例,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下降22.37%,死亡减少1例。流行特征分布17市、93个县(市、区)男女之比2.49:1以406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发病的62.09%,以5560岁年龄组死亡。职业以农民为主,

49、占发病的81.30%,依次为工人6.17%、家务及待业:3.26%、离退人员2.23%、学生2.06%。第四十九张,PPT共五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肾综合征出血热作任务和的防控措施工作依据:全国及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WS 278-2008 )工作任务:医疗机构发现病例报告,并应用有批准文号的试剂进行IgM检测,确诊病例;县级CDC 72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率应大100%。近3年,出血热疫情居前10位的市,2014年起每市选择12个高发县规范开展宿主动物监测,2014年依托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建立起出血热监测网络实验室,承担病例血清学检测和复核,负责国家级监测点和本地监测点的急性期病例、宿主动物标本的核酸检测,了解病毒型别变迁、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出血疫苗接种工作。防控措施: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整治”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常规监测,病例、疫点和疫区调查处置,防鼠、灭鼠措施: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