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_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_第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_第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何克宇 学号:15969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在旧的社会制度和战争的洗礼后,犹如一个极 度贫弱的巨人,近 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主要工业品最高年产量仅 为:纱44.5万吨,布27.9亿米,原煤6188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粮食最高年产 量也只有1.5亿吨,棉花84.9万吨。此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点。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6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13年,中国已陆续完成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

2、发展打下了坚实基 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计划经济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发展各个领 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 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 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二十世 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发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 大决策:改革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

3、体制,向市场经济发展。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大体上经历了从商品市场 建设为主,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为主的两大历史阶段。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 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 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随后在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

4、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加以具体化,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 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继续发展各类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这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既是对在今后发展市场体系方面总的目标要求,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发展市场体系方面的经验总结。商品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培育、发展和扩大,是现代 市场体系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回顾与总结近4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我国现代

5、市场经济体 制已经取得重要的成就,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经济市场体 制: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要加快要素市场化的改革 进程,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重视市场竞争主体秩序、交易秩序、法制秩序和道德秩序建设,充分协调各种利益 冲突、重构和引导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市场主体与行政管理部门的信用等级分类 监管和信息共享制度,实现信用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二、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初步调整阶段(19781991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所有制改革也是以农村为突破口的。1978年12月,安徽省

6、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农民第一个吃“螃蟹”,实行“分田到户”。在 国家政策的宽容下,1980年底,全国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比例, 由年初的1.1%上升到20%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阶段(19921997年)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 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是中国改革进程中最伟大的里 程碑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我国最终走出了计划经济本位论的樊笼,步 入了市场经济本位论的正轨,人们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论,把所有制理论创新迅 速转化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物质力量。所有制结构主体多元化阶段(19982001 年)所有制理论进一步完善。1997年9月,中

7、共十五大报告中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 构”的论述,应当说是理论方面最具突破意义的一段。这是党中央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对 我们国家传统的公有制理论作出重大修正,进而第一次将经济改革的方向指向传统的公有 制。中共十五大解除了人们多年关于“股份制”姓“公”还是姓“私”问题的顾虑,积极推进和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造。所有制结构优化阶段(2002年以后)所有制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枢纽。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8、,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 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本文简称“非公经济36条”)出台;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但是鉴于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1.所有制方面的落后观念仍然存在;2.在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存在所有制结构偏差;3.私有产权的保护制度和法律环境亟待完善; 4.

9、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对于未来深化所有制改革有若干建议:1.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推进所有制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2.所有制结构调整应与走新型工业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道路;3.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4.引入非公有资本推进垄断行业改革;5.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6.革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7.转变政府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三、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准备和起步阶段(19781984年)第一阶段,金融改革的准备和起步阶段,大体上为19781984年,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开始了一种制度调整的发生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体系和结构出

10、现了变化,最主要地 表现在实行金融机构多元化,打破传统制度一统天下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二级银行制度的 框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1 从金融机构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按产业设置专业银行,出现了以产业分工为主要特征的专业银行机构。转变与探索阶段(19851996年)第二个阶段就是我国金融体系走向市场化的转变与探索阶段。19851996年,金融基本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金融市场建立了初步框架。我国这个阶段在向市场金 融体系的转变过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迈向市场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调整和充实阶段(1997年至今)第三个阶段是我国金融体系变革进入市场金融体系框架的调整和充实阶段。从1997年开始

11、至今,实行以调整和充实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演变。在这个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传统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总量相对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内容可以概括如下:1 实施金融不良资产剥离,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启动资产证券化。1999年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优 势和特殊的法律地位,通过债务重组、上市、拍卖等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面对即将来临的各种挑战,我们应总结得失,针对我国当前金融业存在的一些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金融机构实现向混业经营的转变;3.逐步实现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4.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体制经过转换、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