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2018-2022北京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1页
诗歌阅读-2018-2022北京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2页
诗歌阅读-2018-2022北京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3页
诗歌阅读-2018-2022北京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4页
诗歌阅读-2018-2022北京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阅读2018-2022北京八下语文期中汇编阅读兼葭,回答下题。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蓁,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莲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 蒹葭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 首,分为 三部分。本诗利用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 的氛围。(2) 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诗句在你脑海里呈现的画面。画面: (3)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

2、吟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 。(除本诗外,积累的、自创的均可)阅读蒹葭,进行鉴赏。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泗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以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的事物。(2)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

3、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字)古诗阅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 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 305 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B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C邺风式微就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用咏叹的方式表达了受奴

4、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D周南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2)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茂盛的芦苇无边无际,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为诗歌创设了个萧瑟的情境,引起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写伊人在水的另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C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为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D全诗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3) 诗中凄清的秋景与追求者寻访未

5、果的惆怅心情浑然体。在你读过的诗歌中,还有哪些描写秋景的诗句呢?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根据划线句子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

6、的话描述诗人眼中的景象。(2) 这两首都是作者送友人的赠别诗,其感情表现的共同之处在于: (3) 别董大一诗中的“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送别一位名字叫杜少府的好朋友到蜀州赴任。B颔联是劝慰朋友杜少府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颈联两句是全诗的中心,语言形象凝练,富有哲理,隐含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深刻道理。

7、D尾联中的“儿女”是恋爱中的男女,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离别的时候像他们一样哭哭啼啼。(2) 这首诗首联中“辅”字写出了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护卫,突出了 的气势;“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和蜀州联系起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本题。喜雨明朱曜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雨夜宋项安世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注释牸(z):母牛。漉:滤。这两首写“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 【答案】

8、(1) 305;风雅颂;朦胧、清新又神秘(2)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哪里啊?就在河岸那一边。(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解析】(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对景物描写的掌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本诗利用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使得环境和出现在其中的人都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2) 本题考查用语言描绘诗歌画面的

9、能力。要求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要加以生动地想象和描写。(3)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题干中已经将比兴解释得很清楚了,类似的这种用法在关雎中也有,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关雎鸟鸣引起下文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 【答案】(1) D(2) 清晨,河边的苍青色茂密芦苇,宛如一片绿海;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洁白的浓霜,好似点点珍珠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解析】(1) 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中抒发的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分析。根据此诗的译文可以知道诗中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

10、、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而不是绝望情绪。故选:D。(2) 方法一:本题考查在理解诗句基础上的表达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字的语言来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描述岀来。解答这类题目,要在根据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思来进行描述。可以把颜色苍青的芦苇比喻为绿色的海洋,也可以把秋风拟人化的来描写等。示例: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宛若一篇绿海。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展现了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图。方法二:【参考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

11、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3. 【答案】(1) B(2) 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内容主旨。B 项“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错,应为: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B 项错在“实写”,“水”的相隔代表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3) 本题考查诗歌积累。描写秋天的诗句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注意默写别写错别字。4. 【答案】(

12、1) 我送即将迁谪调动的友人到都城外,回看长安城,它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卫,遥想杜少府即将赴任的蜀川,也一定被茫茫烟雾所笼罩,烽烟弥漫,路途遥远,(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2) 慰勉(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3) 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解析】(1)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物象,并在描写的内容上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表述的语言表现岀具有“画面”效果。不要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

13、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这句话的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进行描述即可。(2)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看出,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

14、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别董大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两首诗都是慰勉(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3) 方法一:本题考查炼字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15、。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千里”使境界更为壮阔,极力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同时又与诗歌的后两句相协调。而“十里”表达不出这种气氛。方法二:【参考译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别董大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5. 【答案】(1) C(2) 雄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解析】(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 项中“好男儿志在四方”错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2) 本题考查炼字。“风烟望五津”中,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