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治理探讨p_第1页
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治理探讨p_第2页
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治理探讨p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 HYPERLINK /forum/detail1556069_1.html 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治理探讨东线是南水北调是施工条件最好的一条调水线路,但却遇到工程以外最棘手的难题,这就是沿线水污染问题。若不能有效治理东线污染,调水会成为调污,从而使人们寄予希望的东线调水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北方一些缺水城市已经表示不要东线水,无非是是怕一江污水向北流,加重北方海河流域水污染问题,虽然海河流域水污染更为严重,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但仍不希望南方新的污水汇入海河流域,加重海河流域污染程度和治理难度。显然东线调水成败在于沿线污染。汪部长曾指出:如果东线的水污染不能解决

2、,中国就没有希望。为什么呢?水污染问题总是会出现的,如果污染都治不好的话,中国今后怎么可持续发展?从技术上讲,南水北调即使沿线进行彻底截污处理,由于东线调水线路是一个开放水环境,地表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生活污水、航运污染等仍难以避免。而且随着南水北调,灌溉面积增加,航运能力增强,沿线城镇工业建设污染还会增加,依靠工业治污截污,东线污染问题仍难以有效解决。滇池治理、太湖治理就是例子。这就象人的机体一样,自身肾功能不健全,血液中的毒素无法清除,再减少外部污染物质的摄入,也不能恢复健康一样。而一旦强化自身的清理毒素的功能,则内外毒素都可分解、排泄,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治理东线污染化依靠截污是

3、不够的,必须有新举措才能奏效。这就是在沿线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划的污水治理基础上,进行调水线运河、湖泊直接净化处理的新观念。在调水线路上建立起强大的净化水质机制,实现“调水中治污、治污中调水”的作用,在这种新理念指导下,笔者提出了调水东线“宽河床、双水道、级级造滩、湿地过水”和“湖泊清淤、集中回填造陆、人工湿地循环净化”的方案希望业界能够重视。由于东线调水线路长,黄河以南线需经十三个泵站提水,北线又有相同的自流落差,可以采取“宽河床、双水道、湿地过水、级级造滩”的净化方案,北线无航运要求,就不要求双水道,但仍采取“宽河床或湿地过水”的方法。两线的调蓄湖泊、蓄水洼地则采取“清淤、集中回填造陆建湿地

4、,人工循环净化”的方式,使河湖水实现:“调水(蓄)中净化,净化中调水(蓄),越调(蓄)越清”的要求。这一方案若实施,不仅可使东线全线成为清水廊道,而且沿线湖泊污染问题也可得到根本解决。这一治污理念对久治不愈的滇池,太湖、巢湖湖体污染问题,也将是一个有效治理方式,而且相对易实施。毕竟这些湖泊容量或流域面积相对于东线来讲,都要小一个甚至二个数量级。东线调水黄河以南长651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南部引水口比穿黄处高程低40多米,设十三座梯级泵站,总扬程65米,过黄后到天津也有40多米的落差。南、北调水治线又都是平原地区,为“级级造滩”(建湿地)创造有利条件。“宽河床、双水道”这是黄河以南同时兼以

5、航运水道为实现“调水中净化,净化中调水”而设计的,宽河床,实际上比原有河床宽50100m,高一米至数米不等,这河床就是造滩建湿地河床,在提水泵站出口处引部分流量(三分之一左右),进入造滩湿地河床,这部分水是“湿地过水”,最后流回主河床。虽然一级只有部分水经过湿地净化,但经十多级滩地分水过湿地,等于将北调长江水全经过湿地处理数次。除沿线泵站处建滩外,非泵站处可另设滩建提水泵站实行分流净化。建滩造湿地条件好的线路段可多设湿地,经过城镇、乡村、船闸、泵站等地势狭窄处可少建滩地。“湿地过水”除了双水道中部分水过湿地外。黄河以北则利用有利地形,如缓坡、盐碱地、平原洼地集中建数几处大型人工调水沿线湿地,实

6、行全水过湿地净化。结合提扬工程建成既可过水,又可蓄水的人工湿地,使东线过黄南水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南北两线湖泊也要进行治理。可采用清淤、集中回填、人工循环湿地净化方式。南线四大湖泊都是浅水湖,如洪泽湖平均深1.3M,骆马湖平均深1.1M,南四湖平均深1.6M,应大面积清淤。清淤不仅可增加蓄水量,这里主要是利用淤泥集中回填造滩,解决湿地建设用地问题。这也许人们会有疑问,怎么清淤后又集中回填回湖内?其实这是在浅水湖中治污采用一种既清淤减少底泥二次污染,又可增加湖泊容积和陆地面积(湖泊面积有所减少,但深度增加反而扩容)的三全齐美的措施。以洪泽湖为例,该湖面积为1850多kM2,平均深度为1.3M,若

7、全湖挖深1M,就有18.5亿M3淤泥,这些淤泥清理出湖可净增库容18.5亿M3,集中回填造地,(可以附岸成半岛状、半园状,也可以回填成湖心岛)使陆地高度超出最高水位23M。可以看出最高水位时这部分露出水面陆地体积就是湖泊清淤集中回填造陆后增加的库容。洪泽湖全湖挖深1M,可以回填造陆多少面积呢?大致在150200KM2之间。南四湖、骆马湖等湖泊可回填造陆也有150KM2左右,调水南线这些湖泊清淤后,相应能增加库容大致为10亿M3,有了这些新增陆地,不仅可补偿宽河床、双水道、人工造滩需增加的占地面积,而且可在这些湖泊的部分新增陆地面积上建湿地、人工循环净化湖水,湿地也可蓄积部分南水,这样就实现南水

8、北调东线湖泊水在调蓄中净化和净化中调蓄。过黄后水量相对较小,水质也大有改善,造滩、建湿地净化水质可结合平原洼地水库建设,滞洪区建设进行,有的还可利用盐碱地。虽然湿地建设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使地下咸水分布区域土地盐碱化,但通过调水和逐年抽咸换淡,可改变原先地下咸水分布状况,从而彻底根治华北盐碱为害。若长江水质起点为三类,过黄后不仅可保持三类水质,再经湿地过水23次,一些指标可达到二类水质要求。 有了东线南水北调清水廊道,自然少不了湿地湖泊发展养殖,不要担心养鱼会造成污染,每增加1公顷养殖水面,只要相应增加0.10.2公顷湿地净化就可清除养殖时水质污染。此时东线净化水质净化能力与前运河、湖泊的一潭死水不同。净化水质能力大幅度提高,只要保持调水线每亿立方米过水有3050公顷高效净化湿地,并有人工循环造流机制,就可保证全线这个强大的净化能力。东线在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基本治理前提下,完全可以保持清水廊道要求。沿线湿地以芦苇为主,河床过水道两侧以沼泽林为主,这些都是造纸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湿地净化能力与湿地生物年生长量成正比。因此,要利用芦苇等速生高产草、林种,以提高净化水质功能。当然这一治污方案需占用一部分耕地,还要额外增加部分提水用电,但为了保证东线调水的水质,这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