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戏剧_第1页
三十年代戏剧_第2页
三十年代戏剧_第3页
三十年代戏剧_第4页
三十年代戏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十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一)戏剧大众化 当时戏剧运动活跃的有五大剧社: 南国社(田汉) 复旦剧社(洪深) 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 辛酉剧社(朱襄丞、袁牧之) 摩登剧社(陈白尘) 1上海艺术剧社:30年代著名的文艺社团。又称“艺术剧社”,1929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钱杏邨等,郑伯奇任社长。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的主张。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使中国的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意识,“阐明社会的矛盾,引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达到革命的目的”。主

2、要刊物艺术月刊、沙仑月刊和戏剧论文集。曾演出独幕剧阿珍。2、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实践着“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术”。推动了戏剧的大众普及。这一戏剧主张把五四时期的社会问题剧观念发展为政治宣传剧思想,为后来成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主导思想。3国防戏剧:从1936年开始的国防戏剧,是30年代戏剧运动的又一转折。“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春天,“左联”解散,在这之前,左翼“剧联”也已在1935

3、年冬自动解散,配合“国防文学”口号提出了“国防戏剧”的口号,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口号,不久,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戏剧运动在新的形势下走向抗日救亡的新阶段。在艺术形式上则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在“国防戏剧”热潮中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作。如“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夏衍的赛金花、自由魂(即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其中历史讽喻剧赛金花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4熊佛西主持下的“农民戏剧实验”(河北定县):主要为了“面向大众,特别是中国的农民观众”,以文艺教育救愚的目的。他认为“戏剧是组织民众最有力量的艺术”。观众与演员一同演出的方式对戏剧的演出形式是一种创造。(二)

4、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李建吾、夏衍、曹禺。 剧作的基本内容: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着力描写贫富不均,军阀混战,农村破产,抗战风云,反帝爱国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表达具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走私、咸鱼主义、飞将军、鸡鸣早看天等作品。1922年,写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编剧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洪深早期代表作是赵阎王,表现了军阀统治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30年代,他开始倾向于左翼革命文艺运动,参加了左翼剧团联盟。 完成于1930年-1932年的农村三部曲(独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

5、和四幕剧青龙潭),则代表了洪深30年代的新收获,它们以作者熟悉的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示了20、30年代农民的苦难遭遇,和他们从苦难中逐渐觉醒,进行自发斗争的情况。 五奎桥(独幕剧) 该剧描写了江南某乡村农民和封建地主围绕拆桥还是保桥展开的尖锐斗争。五奎桥位于乡村的水陆要冲,是地主周乡绅祖上建的,是封建统治的象征。在青年农民带领下,最终齐心协力拆了五奎桥。五奎桥被拆毁,象征着在农民团结反抗下地主豪绅威势的崩溃,具有深刻意义。五奎桥艺术特点:1戏剧结构完整严密,冲突逐渐展开,波澜迭起,当冲突进入高潮,戏剧立即结束。 2人物形象生动而又内涵深沉,语言极富个性化,有着自然而生动的舞台艺术效果。 五奎桥的

6、成功,标志着洪深的剧作开始走向成熟,体现了他严谨、朴实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香稻米(三幕剧) 该剧写的是农村经济破产的故事,通过对农民黄二官“丰收成灾”后的处境的刻画,揭示了农村经济破产的社会原因,是由于: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奸商盘剥、以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该剧的戏剧冲突不如五奎桥集中,但是在写实程度和对话的圆熟方面却有过之。青龙潭(四幕剧) 该剧反映了农民的迷信思想,用意虽然积极,但因为具体描绘时意念含混,所以引起了一些争议。作品对农民的心态刻画细腻、但艺术成就却不如上两部。 农村三部曲的创作,显示出洪深的创作思想已经从赵阎王时的社会问题剧转向了政治宣传剧,这也是30年代初期左翼剧坛的一

7、个趋势。他把“应求对社会说一句有益的话”,作为剧作成败的关键,并积极倡导国防戏剧。 洪深的走私咸鱼主义在当时反响强烈,其戏剧创作思维侧重于理性化,并明显受到了左翼政治宣传剧的影响。 田汉30年代的话剧创作 田汉字寿昌,湖南长沙人。他和欧阳予倩、洪深一起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是杰出的戏剧家和出色的戏剧活动组织者。他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1916年赴日留学,“五四”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成为早期创造社的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他参与组建了南国艺术学院和南国社,把戏剧研究、创作、教育和演出结合到了一起,为繁荣戏剧创作、推动戏剧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0年代,田汉在时代的影响和社

8、会发展激流的推动下,逐渐将创作由早期的浪漫主义抒情剧为艺术而艺术,转变到为人生、为革命的方面。1930年,在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之后,紧跟时代,努力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出来一系列的剧本,如梅雨 、月光曲、 顾正红之死、洪水、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这些剧本明显的特点是现实性增强了、有的甚至是对现实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的及时反映,却失去了田汉剧本所特有的抒情性和传奇性。可以说是失败的。直到30年代中后期,其创作出现了新的转机。 1935年,田汉创作了话剧回春之曲,全剧将抗日救亡的主线和男女主人公高维汉、梅娘始终不渝的爱情线索交织在一起。全篇充满了革命主义浪漫主义色彩。这个剧本成功的

9、原因就在于它保持着并发展了田汉的艺术个性。 抗战胜利之后,田汉又创作了著名的话剧丽人行(1947),以三个不同阶层的青年女性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丽人行的艺术特点: 1、在艺术上,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2、在内容上:剧本以写实笔法刻画人物,三个女性性格鲜明。 3、在戏剧形式上,田汉大胆创新,打破了话剧只分幕的传统格式,采取中国传统戏曲分场的形式,安排了4幕21场,从而让剧情在多变的场景中迅速开展和转换。 田汉剧作的艺术成就1浪漫抒情剧 奇异的民俗色彩,如获虎之夜。 不寻常的神秘情节,如湖上的悲剧。 重主观抒情。2十分重视语言

10、的艺术,风格偏于华丽。或者竭力炫耀色彩的绚丽,或者排列奇瑰的物象,或者运用诡奇的比喻和联想。 其戏剧创作观基于人性,认为:作品应该建立在一个深广的人性上面,富有地方色彩,然后传达人类普遍情绪,刻画戏剧人物重在人性中“善恶并存”,重在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主要作品有:早期创作有母亲的梦等剧作。这不过是春天(三幕剧,代表作,1934)、梁允达(1934)、村长之家以身作则、(1936)新学究十三年(又名一个没有登记的同志)(1937)等,是30年代有一定影响的剧作家。 李健吾剧作的艺术特点: (1)从现实生活取材,时代性不强,醉心于对人性的剖析,从人物内心的矛盾出发来分析人物行动的原因,如梁允

11、达。 (2)创造了许多“善恶共存者”形象。如这不过是春天中的厅长太太,梁允达中的梁允达等。一、夏衍的生平及剧作1生平:夏衍(1900-1994)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端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郊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1920年留学日本,并深受国内革命浪潮的影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夏衍回国,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无论戏剧、电影、散文、杂文、随笔、政论、报告文学、翻译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他光辉的一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2早期创作 夏衍的戏剧创作始于1935年,并主要集中于抗日战争时

12、期,所以他的剧作在题材上几乎都和抗日有关,围绕着特定的时代、社会和人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追求一种生活化和抒情性的情调。 处女作、独幕剧都市的一角1935年; “讽喻史剧”赛金花,1936年。(漫画夸张的手法) 历史剧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选取了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徐秋瑾短暂一生中的片断,展现了她以身殉志的悲壮历程。和赛金花不同的是,该剧是以积极的正面主人公为榜样,高扬的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舍生取义的革命气概。 3、戏剧创作的转变:夏衍在回顾他的创作道路时曾经说过,他早期创作的独幕剧都市的一角,多幕剧赛金花、秋谨传,都是“很简单的把艺术看作是宣传的手段”,为了“在那种政治

13、环境下表达出一点自己对政策的看法”,如写赛金花是为了骂国民党的媚外求荣,写秋谨传是为了所谓的“忧时愤世”,因此,这些剧作虽然已经显示出夏衍的创作才能以及他戏剧风格的某些特点,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剧中人物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直到学习了曹禺的雷雨和原野,才懂得了“必须写人物、性格和环境”。 因此,从1937年创作的上海屋檐下开始,他实现了创作的根本转变:即从席勒化向莎士比亚化的根本转变。他开始把剧本创作的焦点集中在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活动的描绘”,把当时时代特征反映到了剧中人物的身上。但在具体怎么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夏衍又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区别于曹禺的独立创造。 上海屋檐下

14、上海屋檐下是夏衍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也是他自觉实践现实主义手法取得的重要收获,因此,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写过三个剧本,但却仍然坚持上海屋檐下是他创作的第一个剧本。 主题:剧本描写的是生活在大上海城市底层的一群小市民和贫苦知识分子平凡的、令人诅咒的生活,通过五个家庭的不同遭遇以及相同的不幸命运,揭示社会内在的矛盾,展示了抗战前夕的郁闷时代气氛。 以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却蕴含着巨大情感波澜的“严谨现实主义”为特征的夏衍的剧作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剧中人的行为都似乎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按生活给定的逻辑在行事,但是把这些人和事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时,结果却几乎令人无法忍受。这是国民党统

15、治造成的家庭悲剧。上海屋檐下艺术特点:(1)构思巧妙、布局严密,多条线索共同发展。(2)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恬淡、自然,而又洗炼、隽永。(3)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颤动。 第二节曹禺(一)生平及创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1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的重要影响:1)其父与上流社会的交往,使曹禺亲身见识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2)经常随继母去戏园看戏听曲,使曹禺从小就对戏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3大学时代融会中西的戏剧研究。(二)戏剧创作第一阶段: 1933年,创作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四幕剧,发表于1934年

16、)。 1936年他的第二部剧作日出问世。 1937年又创作了原野。 这三部剧作显示了曹禺独特的戏剧风格与悲剧艺术才华,显示出他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善于组织戏剧冲突的卓越艺术。尤其是雷雨、日出对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做出了决定性贡献。第二阶段: 1936年,曹禺应聘到南京国立剧专任教,同年,随剧专辗转到长沙、重庆等地,1938年秋与宋之的合作完成了反映抗战生活的剧本全民总动员(又名黑字二十八),1939年完成了又一部表现抗战题材的剧本蜕变。 1940年,其代表作北京人问世,标志着曹禺第二个创作高峰的来临。1942年夏,曹禺又成功地把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改编成多幕剧,使其登上了话剧舞台。此外,曹禺还陆续

17、改编过财狂、正在想、镀金,等外国戏剧作品,还发表过改译的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第三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他创作过多幕剧桥(1946年,未完成)和电影剧本艳阳天(1948)。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创作了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年和梅阡等合作)、王昭君(1979)等剧本。 总之,曹禺一生的话剧创作数量并不多,但分量很重,正是他所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的观众中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了成熟。二、作品分析 雷 雨 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创作于1933年,发表于1934年。是曹禺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是曹禺

18、的第一个艺术生命,是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一)创作背景(二)故事情节 雷雨共四幕,再加上序幕和尾声,在一天的时间内(从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中(周朴园家的客厅和鲁贵家的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复杂矛盾纠葛。 (三)创作主旨 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

19、的悲剧。(四)人物形象 雷雨的巨大精神震撼力,首先是通过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示出来的。参与剧情活动的人物共有八个,每个人写的都很有神采,很具有自己的个性,但最突出的就是周朴园和蘩漪。 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上。 周朴园是整个剧作的中心主人公,剧本以三条线索对他的性格进行刻画。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一个兼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特征的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典型,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专横、冷酷、自私、狡诈、贪婪、残忍、狠毒、虚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周朴园在毁灭整个家的过程中也毁灭了自己,在制造他人悲剧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惩罚,他自身

20、也是这场命运悲剧的承担者和受害者,这是雷雨更深刻的地方。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1、作为一个知识女性,繁漪读过书,美丽热情,曾受过新思想的影响,有追求独立的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要求人格独立自尊,渴望美好的人生,充满生命的热情。 2、矛盾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1)反抗、叛逆。(2)敢爱敢恨,不计后果。 3、繁漪是一个艳厉的女人,性格上有忧郁、自私、阴鸷的一面。 在作品中繁漪是一个遭受双重压迫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她陷入了周朴园专制主义的精神折磨和压迫,而周萍背弃爱情,又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遭

21、受抛弃,再次陷入绝望之中,从而形成了性格上的复杂性。蘩漪的反抗具有两面性: 首先,她对周朴园的封建专制压制人性的反抗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深刻影响。 其次,蘩漪的性格和反抗也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蘩漪形象的典型意义:(1)在于深刻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2)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深沉思考。(3)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

22、劳动妇女形象。她纯朴、善良、坚强,在她身上,集中了旧社会下层妇女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周萍:是一个畸形的人,既有软弱的一面,又有痛恨父亲的冷酷、追求自由和真爱的一面,但这个畸形的、罪恶的家庭决定了他在本质上是怯懦的自私的,他想反抗命运,却没有真正的勇气和责任感,最终只能在自我内心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被毁灭。这个人物本身强烈地暗示着周家必定崩溃的必然性,不过作者对他的悲剧命,还是赋予了一定同情的。 周冲:是一个完全生活在最超脱的梦里面的人。然而他对自己的爱情以及整个家庭的期望都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了,他痛苦地感到现实的丑恶,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与其

23、他剧中人物的命运不同,周冲的悲剧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巧合,而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造成的,但恰恰是这种巧合所蕴含的必然因素最充分。与其说他是被社会所毁灭的,不如说他首先是被自己的理想所毁灭的。(五)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1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燥的环境气氛的象征。2是促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3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对命运问题的探寻。(六)雷雨的艺术特点 雷雨虽然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但它已经初步形成了其剧作风格的基本特色: 1戏剧矛盾的高度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 2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锁闭式”结构。(回溯式) 3人

24、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4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并且高度个性化。 5戏剧语言精练简洁、明白晓畅,具丰富的潜台词。 6、象征手法的运用(参见剧名的象征意义)结 语 对曹禺来说,雷雨是一个重要开端,从此,对人类根本命运的探究,一直在较深的层次上吸引着他的思考和创作。就象他自己所说的:雷雨对我是个诱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它所展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日 出金钱化社会中人性的迷失一、在思想主题方面:日出的现实批判意义更强,是一部社会悲剧。通过现代都市社会中上层社会的丑行,着力揭露金钱化社会对人的腐蚀、毒化、吞噬与残杀,揭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损不

25、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同时表现出了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1)作者跳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将目光转向社会,表现了力图描绘社会全貌的努力。(2)在挖掘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深度上,也比雷雨有所超越。雷雨主要是从家庭内部关系揭露封建统治,着力反映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性的压迫和虐杀,而日出写的是现代都市社会中上层社会的丑行,着力揭露金钱化社会对人性的腐蚀,表现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3)日出在展现社会腐败和黑暗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理想的关注。曹禺明确表示过:日出的创作,求的是一点希望、一线光明。人毕竟是要活着的,而且应该幸福地活着。我们要的是太阳,是春日,是充满了欢笑的好生活。 真正的光明代表者是

26、-打夯的工人。全剧四幕剧情展开的时间是:黎明前、黄昏、午夜、凌晨日出,这些在作者的构思中是有寓意的。 在日出的题记中,曹禺引用了一段老子道德经中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曹禺在日出中调动一切因素所要证明的一个根本观念。二、人物分类:1、属于“鬼”的阵营。潘月婷、张乔治、胡四顾八奶奶、未出场的金八等。2、属于“人”的阵营。黄省三、翠喜、小东西等。3、联系着“人”和“鬼”阵营的陈白露、方达生。 这三类人物相互纠葛构成贯穿全剧的三条线索:人鬼矛盾;鬼内部矛盾;陈白露和方达生的内心矛盾。 他们之间有时平行发展,有时交织发展,互相影响,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一个主要

27、角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在金钱欲望的无孔不入的腐蚀下,社会和人的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地操纵着,“人道”和“天道”完全背离。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曹禺在日出中精心设置了一个始终没有登台,却谁都知道都惧怕的人物“金八”形象。三、人物分析 陈白露: 是剧作家曹禺继蘩漪之后,为中国现代戏剧创造的又一杰出艺术形象,体现了曹禺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 陈白露是现代大都市的产物和象征。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剧本中她的身份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 1、追求个性解放。她出身书香门第,女校的高材生,漂亮、聪慧,曾经有过青春、活泼、清纯的少女“竹均”时代。

28、 “喜欢太阳、喜欢春天、喜欢年轻”,因为家道中落而离开家乡,独自来到现代大都市,追求个性解放。2、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几经挫折之后堕落为高级交际花,靠色相维持腐朽的寄生生活,成为金钱的奴隶,无力自拔,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一方面,她习惯于奢侈的物质生活享受,住在高级旅馆里,爱慕虚荣,追求刺激。另一方面,她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夜阑人散,会有一种没有归宿的空虚感。 3、敢作敢为的倔强性格。 她“人心未泯”,为“小东西”打金八高兴叫好,为拯救小东西甘冒风险。 最后。陈白露怀着“日出”之心而死,也反映了她内心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追求,她的悲剧是黑暗社会对人的精神要求的毁灭,对金钱社会的揭露和控诉是深刻有力

29、的。“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陈白露自杀前的这段自白凄苦而坦然地表明,她是要把自己、连同自己的一切悲哀统统地随着黑暗留在后面,而自己的灵魂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去寻求一种真正的宁静和安逸了。 总之,陈白露是一个厌恶一切而又追求物质享受,清醒而又糊涂,热情而又冷漠,玩世不恭而又空虚绝望性格矛盾的交际花典型,是一个被社会毁灭,挣扎不出来的女性。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生存的艰难和女性因为自身弱点而导致的悲剧性。造成陈白露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社会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某种生活依托;找不到正当的生活出路,迫使她走这条道路。2自身因素,她倔强、自信、不甘寂寞、又有一定

30、的虚荣心,抵不住灯红酒绿生活的诱惑和习惯的桎梏,已经倦怠了飞翔。这也是人的自由生命被自我剥夺的悲剧,被曹禺称为生活的“自来的残忍”,和蘩漪们的挣扎,潘月亭们的被捉弄,同样,惊心动魄。 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使一个漂亮聪明的年轻女人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 方达生:是一位一再表示要感化和拯救陈白露的人,其实是剧本中最看不清楚也最不理解陈白露的人,虽然他企图唤醒陈白露的本意是善良真诚的,但是他却不懂得,对于陈白露来说,醒悟得越早、越透彻,反而会加剧悲剧的分量和加快悲剧的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方达生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形象。 四、日出的艺

31、术特点 1、在结构上,采用散点透视方法 2、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对比的手法。 3人物形象-无主要人物4、语言极富感染力、表现力。结 语 无论从整个日出的戏剧结构还是人物关系上看,陈白露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仍然是全剧的核心所在。她的悲剧形象是全剧的灵魂。日出的主题诗是陈白露呼喊出来的,她的内心悲剧冲突搭起了日出戏剧冲突的基本骨架。 三幕剧原野是曹禺1936年开始创作,1937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是曹禺悲剧创作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作品对人性的剖析进一步向心灵深处开掘,是一个在封建宗法思想影响下农民复仇者的心理悲剧。1创作背景: 从曹禺整个戏剧创作的题材来看,原野的确是一片新天地,是曹禺第一

32、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描写农村题材。 原野的创作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特别是30年代涌现的农村题材创作思潮的影响有关,曹禺当时的主观意向也的确是更愿意贴近社会现实生活,跟随时代主潮的,但是却和一般的跟随主潮不同。 写了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初期,一个在封建宗法思想影响下农民复仇者的悲剧。展现了复仇故事背后更为深刻的人性的矛盾冲突和心灵震颤,写出了封建家庭、封建统治者强权统治对人性的巨大扭曲和摧残。塑造了反抗压迫的原始生命强力仇虎的形象,体现了曹禺憧憬原始生命强力的愿望和一贯的戏剧风格。2故事情节: 农民仇虎本着“父债子还”的原则,向地主焦阎王及其一家的复仇,是原野的基本情节。3人物形象1)仇虎:剧本

33、从内外两种冲突来塑造仇虎的形象。戏剧的外部冲突仇虎为了复仇和焦母所展开的冲突,表现出了农民的反抗。人物的内心冲突仇虎杀人前的矛盾,杀人后的恐惧、自责,进一步表现出了悲剧的成因。 2)花金子: 满怀狂热的青春激情、风流、泼野、对焦大星的懦弱既同情又厌恶,以女性的诱惑力吸引仇虎,又把这种肉体的欲望升华为精神的爱恋。这些都是和仇虎的原始激情互相呼应的,并且被表现得血肉丰满,富有魅力。3)焦大星: 一个善良的懦弱无能的可怜虫,他的忧郁痛苦的灵魂是其父母的罪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的,直接源于焦阎王夫妇的封建淫威和刚愎意志。这个形象和雷雨中的周萍、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属于同一个类型。4主题 原野是一种象征,既不受

34、封建家庭制辖,也不是金钱化社会,就象剧本开头所提示的那样: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从雷雨、日出到原野,曹禺在抨击封建家庭和都市丑恶的同时,不断流露出对没有蒙受现代文明腐蚀的原始性的憧憬,在雷雨里已经显露峥嵘的“生命的蛮性”和“复仇”的命题,在原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5艺术特点(1)原野中的人、事、景物都有一种诡秘的色彩。原野,具有象征意味,象征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2)人物形象从外在到内心的个性化和复杂化都在曹禺剧作中达到了新的高度。(3)采用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曹禺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35、第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第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总之,曹禺是中国话剧运动发展30多年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为中国现代话剧奉献了一些堪称经典的杰作,而每一部新作,都在现实人生和人性的开掘、或者戏剧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北京人封建旧家庭的文化批判 曹禺在40年代创作的北京人和家充分发挥了艺术特长,使其戏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前者追求平淡深沉的美与戏剧性,后者的诗意抒情风格臻于优美境界。两剧都显示了曹禺戏剧风格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北京人:以三十年代北平城中一个处于解体过程中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为背景,充分展示了处于新旧交替历史时代各种人物之间表面和内在的矛盾冲突。通过对没落贵族和封建士大夫文化熏陶的曾文清的“生命的空壳”的探索,同时对历史北京文化进行了历史的批判和否定。戏剧重点的表现了封建家庭背后强大的伦理力量对人的控制,以及心理、情感上对家庭的依附性。 1主题 通过曾家三代人的自我沉沦,以及远古北京人、未来北京人与以曾家为代表的现实北京人的对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挖掘了封建阶级必然走向没落与崩溃的根本原因。代表着三种不同文化的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同时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