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概要课件_第1页
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概要课件_第2页
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概要课件_第3页
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概要课件_第4页
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概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壮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困境与对策壮族概况中文名: 壮族 人口: 1700多万(2005年统计) 占全国1.30%主要居住地: 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语言文字: 壮语 壮文 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百色、崇左等地区 文化特征一、壮族服饰二、“三月三”歌圩三、壮锦四、壮族语言与文字一、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2、。”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

3、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二、三月三歌圩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古老的壮族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婚姻,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

4、出现的歌仙。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赶歌圩的壮家人三五成群地来到圩场,对歌前,由众人抬着刘三姐的神像游场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顺利。敬完了歌仙刘三姐,大家便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山山寨寨

5、到处都是歌的海洋。对歌的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见闻。歌墟的娱乐活动也很丰富: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斗鸡等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当中。广西有的地方夜晚歌会都会持续下去,月光下,火堆前,歌声三日不断。 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也可另作分组。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可以是情歌,也可以是闲聊,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中途是

6、不能停止的。实力相当的双方通常要对上几天几夜。所以三月三及其后几天里听到夜半歌声也是常有的事。壮族民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古歌、叙事长歌、劳动歌、情歌、仪式歌、童谣等每种歌曲的传唱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尤其是仪式歌和情歌,其中时政歌规定最为严格,一般不能随意吟唱,更不容许乱唱,所唱歌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可以吟唱。另外由于内容上的多样性,壮歌呈现出了多彩多姿的特征。比如迎接客人所唱的“迎客歌”也因客人的不同而表现的各有千秋,其中有名的壮族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就是其中的一首,从题材上壮族民歌可划分为山歌、小调、风俗歌、叙事歌等。山歌对唱 高清.avi抛绣球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 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

7、动。在歌圩中 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 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 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

8、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 抛绣球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欢乐抛绣球 .avi三、壮锦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

9、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挂包、围裙等。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 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靠工生产。丝绒:从种桑养蚕,到拣、夹、纺、漂、染,均由织锦者自己完成。棉纱:从种棉到纺纱,经过去籽、弹花、纺、染、浆等工序。染料: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红色用土朱、胭脂

10、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种颜色。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四、壮族语言与文字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在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 壮族侬语)。壮语属于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侗语、傣语、布依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壮语支中部组。壮族的先民为了便于记事和进行交流,在商周时

11、期就创造了刻划文字符号。这种文字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称为sawgoek,意为本源书,即最古老的文字。从广西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的文物中看到,这种刻划符号开始出现对物象轮廓的勾勒,有向象形文字发展的趋势,它比结绳记事前进了一步。后来,随着汉文化在壮族地区的广泛传揪播,壮族先民又吸取并仿造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格,创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土俗字,又叫方块土俗字或方块壮字。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古壮字的构字方式,大体有如下4种: 1、形声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符组合而成的字。 2、会意字,是利用汉字本体的

12、意义,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以两个以上的汉字合并而成的字。 3、借汉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有借音和借义两种。借音是借用汉字的正者或谐音来记录壮语字。一经借用,其原来汉义不复存在,而是表示壮义了。另一种是借音借义字。是既借音又借义的字。 4、象形字。是依物赋形,依事描样,以简单而富有概括力的笔画,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象。壮语有南北分区,壮语北部方言 ,分布在广西的驮娘江、右江、邕江一线附近。广东连山、怀集等地壮语也属北部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壮族人口的70%以上。一般有30个声母左右,大都有r声类。除连山土语外,一般没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韵母多在 7080个之间。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很少有

13、调类分化。南部方言。分布在广西的右江、邕江以南地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自称有土话、侬话、岱话等种。由于本方言区在地域上与越南接壤,语言上与国外相应的Tho、Nong、Tay (土、侬、岱)可通。有送气的清音声母ph、th、phj、khj、 khw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壮族语言与文字的发展,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拼音壮文。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井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至此,壮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统一的文字。vaenzneix

14、 今天(温 尼)vaenzphrugneix 明天(温 普入尼)binaj 明年(比 那)buxnying 女人 (布 莹)buxsai 男人 (布 塞)hoengqnaemx 浴室;厕所(洪 南)gwn(gin) khaeux 吃饭(根 埃)壮语新闻 .avi发展困境一、汉族文化的影响调查发现发现超过六成的青少年与中老年人从主观意识上都没有强烈的保护本民族文化不被汉化的意识,都有一种安于现状,随社会、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从而来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思想。表现在 1、人们对于民间艺术的关注与日剧减 2、日常用语变成普通话而不是壮话二、尚为落后的经济 1、许多手工艺品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 2

15、、拼音壮文的推行使用过程 发展对策 一、建立一套民族教育体系在小学、中学里,逐步使用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进行教学,也可以采取双语教学,即用汉语和壮语进行教学。课本可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著,尽可能多地加入有关壮族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更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激发他们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热爱,就不会有汉族与壮族差不多的感觉了。同时,推行民族语文高考,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和家长的真正重视。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想壮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其根本之策在于制定和完善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和修改文物保护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及相应配套的法规、法令,使壮族文化的存在和

16、发展受到法律的保护。三、大力发展壮族乡村经济壮民乡村经济比较落后,但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这个文化资源同时是大多民族乡村的优势资源。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只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才能更好地为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积极利用民族文化这个优势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财政应适当加大资金投入,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主要来源。县委、县政府应将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切实保护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政府的大力投资与支持是手工艺品能有所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是一些弱势行业能立足于市场并得到发展的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