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剖析_第1页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剖析_第2页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剖析_第3页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剖析_第4页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 年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感动中国的一位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 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 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 宁河县。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 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

2、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 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 外一次是(二)感动中国第二位人

3、物:老骥伏枥一一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辞: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 的敬礼。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 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一一 1965年从 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 而国 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 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

4、京, 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 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 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 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 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 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 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

5、设了 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 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 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 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 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 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 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 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穿一件充满生机

6、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 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 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 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4(三)感动中国第三位人物:心有清泉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抹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 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南水

7、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 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 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 26年村支书的赵久 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 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 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 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 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

8、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 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 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 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 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 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咼, 涌现了一

9、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 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 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 表。“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 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 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 40多万移民付出的 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Ji 一、萨(四)感动中国第四位人物:大爱深沉一一张纪清颁奖辞: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 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 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张纪清,74岁,

10、江苏省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 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 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 陈列馆”。是 2006年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 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 捐款人署名“炎 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 27年间,贫困学 生、希

11、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号,“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 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 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 27年的“炎黄”!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 这些年, 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 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 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

12、能帮就帮一把吧。”匸樂y幌勺(五)感动中国第五位人物:同桌妈妈一一陶艳波颁奖辞:“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 无声的爱。”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 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 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 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 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 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 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陶艳波本不敢眺望

13、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 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一一”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 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 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 从小学一年级到 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 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 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 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 课后,放慢速度再

14、给儿子讲一 遍。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 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 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15、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 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 么? “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 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一一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 “感动中国

16、”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 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J1k(六)感动中国第六位人物:大漠“猎鹰”一一木拉提西日甫江颁奖辞: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 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 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 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 他也因此被当 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

17、者)。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 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 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 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 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你当时怕不怕? ”“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也怕。”“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 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的意思。木

18、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 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 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 都去那里旅游。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 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 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 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

19、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 木 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 击在预谋之中。(七)感动中国第七位人物:不惧麻风一一肖卿福颁奖辞: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医者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党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自 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 300多人

20、,矫正康复手术 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 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八)感动中国第八位人物:最孝女儿一一朱晓晖颁奖辞: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 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从此瘫痪在床。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 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 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 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

21、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 ,这样的朱 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 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 朱晓晖的肩上。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 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 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 不要的菜。“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 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 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 让我明白 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 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 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 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 其带来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 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