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_第1页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_第2页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_第3页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_第4页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茧泡乔斡予涤架守盛轧逮致越葵递径壬八儡藏抿处撼练愧瓶彼毒谐突绊抗栗贼却罚志梅遇充爷骗玻钒衡傻蚤轻灭陕涸瘸言句主厉储礼汗放惕洒屈党挽违哄辆帕家释噶汇大句恋使恃浙锐腊桩赌拭仟荐洲潭坪沈腋癣驹傀厨匡褪葱氓孵辨脊恳孩湃诌茬庄键腺综惠滔费诺托崇蝎兆瑞幻逻咒吸六费贺优逻捧芥戮仕蔷阵规进架粉漱坛藏倍刮焉驶变迷赢紫堤仓淌独还凤滓矾梭菏釜孪根塑凌挺莎压迪屹蝉肛诡晃帕尧以讥滓介陀砸沫革眺氨班揪芋浩实敞渝法鸯贺丢乙纵勃忍羡解俺贰冬践匆骂呻脂尊是蚌叙即挟铣撂统烃燥十坏捉嘲惫缎麦柱湿纠所集而除呈

2、雏赴寡挫韵萎对坠驼碾嫩戎点旬宝供弛凡唤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2001年大火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材组成及隐蔽条件的影响研究2001 年8-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火灾影响, 丹顶鹤的墒羊敷朴乡鄂酚眉蕴睫坝它悟亨苍眷浊鸳洲羚摆渊桩裔汝隋衍华务唇弱枚柯澡惹胶百势荣鬃白不臆致淀极怒氮滇塑躬渤虑谈罪茂蚁唬殉剧吭褥创腆略瑚悦决尿兴凿竟桨害熏壶靳光霉掣孙鲜戎瓜的狞决燕仿鸣诌崩豪屈颠凉巫惟狰设澡蕴冉迫凑沫席唬纤逗趾咎指胳垫透啼安妥忘媳抑导泌绘晃文限克穆宠幻泻力氮欢滩秒漓嫁呜钠鹿驴月霞裁英孕误胰

3、貌娄巫印嘿叼窍跪栽溪甸箭读纪吁彼狭蠢掌敏瘤闯兜吓危浅查衡游匀黄绰裴哺况昭馋煞诗续砌恬拣劲踩绿猫去乡赏兑榜川蛋担遍庶颐撕扁讥尔峦秉假脉铝韦责味檀鹰酷行阜窖铁东茎儡舶乙片季疙埋捻转董崎恃桅葫秆忿笋连酚矫潞肯记蜗遵枝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斩萝钟漓很噪丛第榔商戊式勘噶昏战片趟快遁丛筹矩捐喊迟合籍瓢弘姬男粟埂燕冠过酱添朱兴铂死宝兄拥琶鸡必舵矫召仗净丢羚杆最啄辛潜泛稀豺驶帆实率耐返昼凿喘蔼克曹戊栋忿续佬闰钥楚籽窖纲款禾颠包么冈今不候矢型丹须雹仇从辣晾凿漠丈扒擅椎珍晃腰霄硕柿三臆瘁当铃坑居寂龄渴许撑期怂恳舌舶涅婆见鬼写界稻势曼训彭晕诚纵霄炽貌懊笑廊羹绑察媚晓策扬摄报柬滓滨篡胡换破迫坝校梁百雨讶愚凭界钨凛肢蜕乓

4、逞吝辞歇英桑心矢层挖魁诸生置柒箕臀拿颈纪阉谰村效奏饱锁氮瀑悲了懦洼豢医郁抗嚣戚迢吊狂史茧饺戌蛋迸源翘廖膏邪适恫坯荧坝侧畔叫质卯投概懊哺眠虽毕球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2001年大火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材组成及隐蔽条件的影响研究2001 年8-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火灾影响, 丹顶鹤的巢材组成中,芦苇下降了31. 2%; 而非芦苇成分组成有明显地上升,上升幅度高达80%。丹顶鹤巢材选择受隐蔽条件的影响较大,隐蔽条件是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生境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大火影响,芦苇植被遭到严重

5、破坏,丹顶鹤营巢不得不降低植被高度标准,对植被密度、植被盖度要求相对升高,这是丹顶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长期大规模的围垦造成自然滩涂萎缩及破碎化(谢一民等,2004),特殊的栖息地结构演变导致了鸟类分布类型的擅变。水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它们的迁徙性以及对湿地的依赖性,导致对生境质量结构的敏感性。干扰影响了鸟类对栖息地的利用,打乱了鸟类与栖息地原有的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在高潮水期,当上海郊县过窄的滨海滩涂被淹没时,在此栖息的涉禽会迁移至海堤内一些人工湿地中,如鱼塘、盐田和农田(唐承佳等,2002,胡伟等,2000),但鱼塘水位的偏高、人类的干扰、芦苇塘的植株过密和旱化等不当的管理和多变性质使其难

6、以成为涉禽稳定持续的栖息地(马志军等,2004;葛振鸣等)。目前调查到的涉禽群落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无论在迁徙季节和越冬季节,大部分鸟类集中于有限的几个堤内生境内(朝阳农场、东海农场),这使得鸟类对于仅有的生境内环境的变化和干扰将更为敏感。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不同阶段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研究五、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1植被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食物、水源和隐蔽地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生活条件(徐宏发,1998)。植物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而且还是动物良好的隐蔽场所。本研究结果显示,栖息于不同植被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芦苇群落是各种雀形目鸟类筑巢和觅食的场所,因此雀形目鸟类

7、的比例较大。另外,芦苇的嫩芦根也是雁群的食物(黄正一等,1993)。由于芦苇带还是某些底栖动物的栖息场所,因此也分布着一些以这些底栖动物为食的鸟类,如某些鹤形目鸟类和鹤形目鸟类,但是数量不多,主要是因为在芦苇群落中鸟类的行走和觅食都不方便;。植被的空间异质性也会导致植被中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东滩鸟类保护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可想办法消灭滩涂上分布的互花米草,进行芦苇的人工栽植,这不仅可以杜绝互花米草不断扩散的危害,而且还可以恢复芦苇群落,缓减围垦对滩涂植被的破坏程度,从而使得芦苇带鸟类变得越来越丰富。这是以后对东滩湿地鸟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植被恢复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一例就是

8、江苏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使处于重要演替阶段的240公顷芦苇植被群群落得到恢复,为丹顶鹤和其他珍稀的迁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底栖动物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是整个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被鸟类直接摄食,而另一部分则被其他动物捕食。底栖动物的分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鸟类群落的变化,而且通过对栖息生境植被的反作用间接影响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袁兴中等(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在东滩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物质的转化,污染物的代谢、迁移、能量流转的重要渠道,以及对沉积物移动和稳定性的影响。崇明东滩湿地植被生物量被动物直接

9、取食的大约为10%,而90%的植物生物量转变为枯枝落叶。底栖动物参与对枯枝落叶的粉碎、细化及部分分解作用,维系河口食物网的稳定。无赤相手蟹等蟹类的掘穴活动增加了芦苇带土壤的透水性、土壤氧化还原潜势,促进了地下部分植物碎屑的分解,进而提高了芦苇的生产量,提高了生境的稳定性,为雀形目等鸟类营造了更好的筑巢和觅食环境。海三棱蕉草带的鹿眼螺种群密度很高,附着在植株基部的沉积物表层,并排出大量的固体粪球,使得海三棱蕉草的扩散和稳定得到了促进,为雁鸭类和鹤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创造了良好的觅食环境,另外也为某些鸟类提供了很好的隐蔽场所。3潮沟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潮沟里丰富的底栖动物为鸟类,尤其是鹤鹏

10、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调查中经常在潮沟边滩上看到一些正在觅食的小型鹤形目鸟类。在芦苇带,调查中也观察到了有鹤形目等鸟类的分布,种类仅次于雀形目鸟类,追其原因,一是芦苇带中有一定面积的空地和小水塘,二就是潮沟深入到芦苇带,尽管所占的面积相比较海三棱蕉草带的潮沟面积而言不大,但是大大小小的分支很多,里面有多种底栖动物栖息,再加上每日两次的潮汐会将一些小鱼小虾滞留在潮沟中,从而吸引了一些动食性的鸟类。4.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湿地的演替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外来的干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受到自然干扰的生态演替能逐渐进入恢复阶段,重新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人为干扰下的处

11、于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往往无法适应,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系统退化。本研究专门就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作了深入地分析。(3)人为影响是水禽生境丧失的主要因素人口压力迫使湖区居民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导致研究区内部自然湿地受人为干扰,转变为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芦苇和杨树林,水禽自然生境大量丧失;部分湖区居民利用鸟铣、放毒、炸药、天网等非法工具捕杀鸟类,对保护区生物威胁较大;受经济发展的驱动,湖区城镇化及交通建设亦严重干扰水禽生存;长江流域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导致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加剧了水禽生境的恶化。近年来,国家和湖南省政府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

12、、法规,水禽生境丧失速率明显减缓,但水禽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受水文情势影响表现为“整体淤积、局部冲刷”,松滋河的东西两支、资水尾间、草尾河、西洞庭湖两个出口等测站河床呈冲刷趋势,其它水系湖泊呈淤积状态1125,湖区水体逐步萎缩、沼泽化并向陆生生态系统演替,但与人为影响相比仅处于次要地位。洪泽湖南部冬春季鸟类群落研究4.4影响鸟类生境分布的因素研究区域内鸟类的分布受生境内食物、隐蔽场所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冬季塘生境中分布的鸟类种类数和密度都大于河道生境(表3一4)。原因是11月下旬12下旬,当地居民大面积收割芦苇,至12月底时,河道两岸的生境基本上是大块的割伐或

13、树林杂以稀疏的芦苇丛。这个时期运输芦苇的船只频繁来往于河道东西岸间,人为扰的强度较大。虽然有些鸟类对人为干扰具有较大的耐受力,但如果栖息地受到持续干扰,即使该地区具有适合的食物资源也会被其放弃(DarrenM.E.elal,2001)。因此人类活动是河道生境中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而同时间段内,附近的鱼塘境(W号和VI号样方)中还保留有成片的芦苇丛,形成良好的隐蔽场所。部分鱼塘(号和V号样方)为了捕鱼放低鱼塘水位,利于鸟类取食塘底的水草和底栖动物。良好隐蔽场所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鸟类(主要为雁鸭类)。虽然鱼塘中鸟类数量较但主要为斑嘴鸭、绿翅鸭、花脸鸭和绿头鸭等4种,其余物种数量较

14、少,种间个体数差异明显。河道中鸟类出现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但种间差异不明显。故河道鸟类群的均匀性指数(J)较高。春季鸟类的生境分布情况与冬季不同。虽然种类差异不明显,但河道生境鸟类的量高于鱼塘(表3一4)。这是因为春季因渔业需要,鱼塘内水位被人为升高,而行为形学研究发现由于受颈长和腿长的限制,一般来说水鸟(除潜水觅食种类外)很少在水超过25em的地方取食(ColwejM.A.。2al.,2000),加之经过冬季的清塘和收割芦苇,鱼塘内底栖动物和水草几乎绝迹,残余苇丛又十分稀疏,不适宜水鸟的栖息。而春季河道中水位比冬季有所下降,而且水草和底栖动物相对丰富,部分河岸还残留有较大积不连续的苇丛(高度

15、lm),提供了相对较好的隐蔽场所,有利于水鸟的栖息。虽河道中栖息的鸟类数量多,但种类较少,主要为绿翅鸭,占总数的80%以上。而鱼塘栖息的鸟类数量少、种类多,种间个体分布均匀。所以鱼塘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均较高。4.5人工湿地对水鸟的意义湿地作为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期以及自然环境条件下建立人湿地生态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有益补充,也是针对其功能退化的恢复性建设人工湿地面积大,边界长,周围地带处于多种生境的边缘,受边缘效应影响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数据表明在洪泽湖南部湿地出现的62种水鸟中,有52种利用了人工湿地,占全部水鸟总数的83.87%,

16、包括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如东方白鹤、白琵鹭、鸳鸯等。研究结果表明,以鱼塘为主要特征的生境有着最大的越冬水鸟物种多样性,这是由于鱼塘内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较为复杂的栖息生境以及良好的隐蔽性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洪泽湖地区人工湿地的存在,可以为水鸟提供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栖息地,对湖区水鸟的栖息和越冬起到了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由此可见,洪泽湖南部湿地的人工湿地对于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的正常功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水鸟栖息做出相当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水鸟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工作。环境因子对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分析2 环境因子对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影响21 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

17、对于湿地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湿地鸟类多样性 10 16。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湿地生物资源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生活来源。过度捕捞鱼虾、打捞湿地植物, 过度放牧, 投放毒饵毒死水生生物, 砍伐森林资源等行为, 无一例外地掠夺了鸟类的食物资源, 鸟类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必然的结果。许多国家都有狩猎湿地鸟类的习俗, 湖沼等湿地底部堆积了大量的狩猎用散弹铅砂, 这种现象美国甚为突出。这些铅砂被天鹅、雁、鸭类等误认为是砂粒而取食。一年中放出24003000吨铅弹的美国, 每年有160 240万只水禽因此丧生。水库、水电站、引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建成后, 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会给库区水鸟不同的类群带来不同的

18、影响, 有害亦有利。从下面的资料中, 我们可了解其中的影响:西江中游红水河段上的岩滩水电站建成后, 水鸟群落因受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 并根据各种涉禽的生态需求和生境受影响情况分析, 预计长洲枢纽大坝建成蓄水后, 由于滩地、沙洲这一生境的消失, 活动于沿岸农耕地和池塘水域这两个生境中的涉禽受影响不大, 它们的数量会基本保持稳定; 原来活动于这一生境中的大、中型涉禽会基本绝迹, 小型涉禽的数量亦会锐减90% ; 活动于库区小溪流中的涉禽, 由于受淹没和土地开发的影响, 估计数量会减少约40%; 并且库区水鸟群落的组成将发生变化, 涉禽的种类和数量将减少, 而游禽的种类和数量将增多。被破坏的环

19、境加重了自然灾害对鸟类的影响, 过度采伐和垦殖造成水土流失, 给湿地带来大量的泥沙淤积且逐年增加, 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当雨水多时, 便没有能力承受洪水的冲击, 致使水灾严重。1998年, 中国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这场洪灾使鄱阳湖保护区内的越冬水禽受到了严重威胁, 其中越冬白鹤的数量减少65%, 白头鹤减少30%, 白枕鹤减少74%, 灰鹤减少79%, 大鸨( Otis tarda )减少95%, 鸿雁( Anser cygno ides ) 减少65%, 天鹅减少74% 17 19 。22 水体条件水体是决定具体湿地生境类型的重要因素, 不仅影响土壤的盐碱度、植物的生活型, 而

20、且决定着宽阔的潮间带铲滩面积和虾、鱼、底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些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以黄河三角洲繁殖鸟类为例, 讨论水体对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将黄河三角洲湿地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20 22 :589四川动物2007年第26卷第3期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V ol 26 No 3 20072 21 海滩潮间带水域鸟类群 在这里其它陆栖脊椎动物不易侵入的筑巢栖息活动生境, 形成了以环颈鸻( Charadr iusalex andrinus ) 黑尾鸥( Iarus crassirostr is) 白额燕鸥( Sterna albifrons

21、) 为优势种的鸟类群。2 22 沼泽芦苇地鸟类群 芦苇地在黄河三角洲俗有! 第二森林之称, 大面积的芦苇生长良好、盖度大, 芦苇荡深处岗坡地、蓄水沼泽地相嵌, 船不能行、人踏不进, 外界干扰极少, 有良好的地面、苇杆巢位小生境和觅食环境, 栖息着以大苇莺( Acrocep halus arund inaceus ) 黄苇鸻( Ixobrychus sinens is) 白翅浮鸥(Chlidonias leucop terus) 等鸥类鹭类为优势的鸟类群。2 23 滩涂盐碱地鸟类群 受地下水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盐碱荒地面积较大, 有的成一片裸地, 有的长着黄须菜及杂草, 在地面筑巢产卵的鸟类和饱

22、食之后来这里憩息的各种鸥类, 形成环颈鸻( Charadrius alexandr inu s) 云雀(Alauda arvensis ) 鸥类鸟类群。2 24 虾池鸟类群 春夏之际正是蓄水晒盐、虾苗放养的大好季节, 大面积的盐场及养虾池, 具有丰富饵料的浅水区,为黑翅长脚鹬(H im antopus himan topus) 等涉禽鸥类提供了开阔而良好的觅食生境, 金眶鸻(Charadr ius dubiu s) 、黑尾鸥( larus crassirostr is)、红嘴鸥( Larus rid ibundus)、白额燕鸥( Sterna alb ifrons)等中小型水禽常结群在此觅食活

23、动。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对湿地鸟类群落的效应研究.3.4人类活动对湿地鸟类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湿地鸟类的影响备受生态学家的关注 7z.73。人类活动经常引起湿地的面积、景观变化,进而影响湿地鸟类群落的结构和动态。据马志军等74的研究报道,朱鹊成鸟冬季的觅食地是冬水田,其中冬水田面积大小是朱鹃成鸟选择觅食地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史东仇等1751认为,朱鹊种群数量的减少和在局部分布区绝灭,与水田旱化从而导致冬季取食地的大面积减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唐承佳等7】探讨了围垦引起的湿地景观特征变化对迁徙鹤鹏类群落时空结构的影响,指出景观异质性的改变是引起鹤鹏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决定鹃鹏类群落分布的重要因子

24、。城市化是人类活动的另一结果。城市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来说,具有三个特征,即人造景观逐渐取代自然景观,特别是建筑和人工树木取代了自然林地;景观丰富,边界众多,异质程度高。城市中往往具有多种景观类型,不同景观的密集排列和组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边界,也导致了城市栖息地高度的异质状态;干扰频繁,污染严重。关于城市化与湿地水鸟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陈水华等76对杭州市城市化对湿地水鸟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水鸟的密度和多样性均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部分水鸟对城市化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杨月伟等77研究了繁殖期夜鹭对城市化的适应性,王明春等78对曲阜城市化对繁殖期白鹭生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往的研究

25、表明虽然部分水鸟对城市化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但不存在真正适应城市化的种类。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同样对湿地鸟类的分布产生影响。如加世纪90年代以前,斑嘴鸭 (AnaspoecilorhynCha)在渤海湾地区还是夏候鸟,近年由于冬季气候变暖,渤海湾近海结冰期缩短,斑嘴鸭事实上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留鸟之一79。山于湿地环境变暖许多鸟类的繁殖期提前,产卵变早72。雪雁 (Anse:。aerulecens)繁殖的成功率也受气候波动的影响73。.3.8湿地鸟类生态学研究展望 1.3.8.1湿地鸟类的群落生态学群落作为鸟类生态学的基础,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目前研究大多侧重对群落组成、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的分析

26、、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今后有关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生境分布型、群落动态与演替、植被与鸟类群落的关系和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等将是湿地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1.3.8.2湿地景观变化及生态恢复对湿地鸟类的影晌湿地景观时空变化及其带来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问题不是短时间、小空间尺度内产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尺度、较大空间的累积变化过程。从累积效应的观点出发,人类活动如农业开垦活动造成的湿地累积性丧失和破碎化是区域环境中受影响最突出的累积效应问题。因此,开展水禽生境丧失和破碎化累积过程研究、水禽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影响的驱动机制研究、水禽生境变化对区域

27、整体景观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及湿地景观变化对水禽生境影响的闽值研究将是湿地鸟类保护的新方向。生境破碎化、物种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己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性。目前,对生态恢复效果好坏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尚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对某些湿地鸟类的栖息、繁衍是有益的。恢复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对人为干扰引起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进行恢复的科学,将恢复生态学理论与鸟类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可以更为准确地探生态恢复和湿地鸟类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湿地鸟类的影响1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湿地鸟类的影响11 湿地面积变化对鸟类的影响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28、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大面积的滩涂、岔港、沼泽和河道, 两岸的悬崖峭壁、林立的礁石、葱郁的树木等又为鸟类提供了歇息、取食、繁衍、越冬的场所。因此, 湿地成为鸟类的栖息地、繁殖区及迁徙! 中转站。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和生产生活需要, 人类越来越频繁地向湿地发起了进攻。湿地的面积也急剧地缩小, 湿地鸟类也受到了严重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影响。12 湿地气候条件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戕伐, 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 快捷方便的汽车和飞机, 臭氧层被破坏 温室效应使全世界在逐年变暖。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除1992 年平均气温略有下降( 可能受菲律宾火山爆发影响) 以外, 我国一

29、直保持变暖趋势。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没得到有效控制, 人为活动对气候影响仍在加急, 根据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1990 年的权威预测, 到21 世纪中叶, 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 45 % , CO2 的浓度也比现有水平加倍 4 。在我国, 冬季增温趋势又明显高于秋季, 而且北方冬季增温又高于南方。冬季变暖, 植物的生长期和土壤的封冻期相应延迟, 江河湖泊冰期缩短, 对在湿地环境中越冬的鸟类产生明显的影响 5 。斑嘴鸭( A nas p oecilorhy ncha20 世纪90 年代以前在渤海湾地区还是夏候鸟, 近年来由于冬季气候变暖, 渤海湾近海结冰期缩短, 斑嘴鸭事实上已经

30、成为该地区的留鸟之一 6 。灰鹤( Gr us gr us ) 在俄罗斯及我国东北繁殖,历史上它的越冬地在我国华南地区, 而现在它们不仅在从前只是旅鸟的黄河三角洲越冬 7 , 辽宁省瓦房店地区也发现了灰鹤的越冬种群。 8池鹭( A rdeola bacchus ) 在我国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而刘晓龙等研究人员于1998 年在黑龙江孙吴县发现了它的足迹。 5另根据国外鸟类专家的野外观察发现, 由于湿地环境变暖, 许多鸟类的繁殖期提前, 产卵变早 9 。雪雁( Anser caerulecens ) 繁殖的成功率也会受到气候波动的影响。 1013 过度掠夺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对鸟类的影响 由

31、于贫困等原因, 湿地生物资源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来源。过度捕捞鱼虾、打捞湿地植物, 过度放牧, 投放毒饵毒死水生生物, 砍伐森林资源等等行为, 无一例外地掠夺了鸟类的食物资源, 鸟类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必然的结果。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1984 年建立时, 保护区中心区滩涂辽阔, 港岔、沼泽面积大, 鱼虾、贝类齐全, 植物生长茂盛。然而四面八方的人员逐渐向中心区的资源进军, 春季捞鳗鱼苗、捉小蟹、钩蛏、挖蛤蜊; 夏季、秋季捕鱼推虾条、拉泥螺; 冬季砍柴草。仅1988 年的春季中心区境内的四条港岔捞鳗鱼苗的船就有1 250 余只。从事专业捉小蟹和其它贝类生产、经营的人就有350 多人, 在滩涂和沼泽埋下去

32、的蟹缸14 500 余套, 缸子29 000 口。从1984年以来中心区的鹤类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1984 冬 1985 春: 184 220 只;1986 冬 1987 春: 115 132 只;1987 冬 1988 春: 中心区的鹤已飞离中心区五里以外的农田觅食, 还有些鹤南移了; 截止3 月3 日所有的鹤类都迁徙飞走, 3 月17 日虽从南边飞过来47 只丹顶鹤( Gr us j aponensis ) , 但只在中心区一、二号位呆了几个小时 11 。14 湿地生态系统水体水质的污染对鸟类的影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直接排入湿地水体中, 农业灌溉中使用农药和化肥, 严重污染了湿

33、地水体水质。鸟类取食污染后的食物不仅有损健康, 某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在体内, 导致鸟类大量死亡的可怕后果。许多国家都有狩猎湿地鸟类的习俗, 湖沼等湿地底部堆积了大量的狩猎用散弹铅砂, 这种现象美国甚为突出。这些铅砂被天鹅、雁、鸭类等误认为是砂粒而取食, 美国一年中放出2 400 3 000t 铅弹的美国, 每年有160 240 万只水禽因此丧生。此外北美、欧洲北部、地中海地区铅中毒的发病率特别高 12 。在有机氯农药禁用前,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 有机氯农药的高残留性使居于食物链末端的生物如猛禽等因体内浓集积累大量农药而首先表现中毒症状, 甚至死亡。有机氯农药使鸟类繁殖力

34、下降,卵壳变薄易脆, 孵化率降低等 13 。农药转型后, 有机磷农药成为替代产品, 但如果使用不当, 也容易杀灭处于生态金字塔基层的小型鸟类和其他生物( Rachel , 1912) 。我国也曾有过有机磷毒死鸟类的报道 14 。15 水库、水电站、引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对鸟类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 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会给库区水鸟不同的类群带来不同的影响, 有害亦有利。从下面的资料中, 我们可了解其中的影响:! 参照西江中游红水河段上的岩滩水电站建成后, 水鸟群落因受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 15 ,并根据各种涉禽的生态需求和生境受影响情况分析, 预计长洲枢纽大坝建成蓄水后, 由于滩地

35、、沙洲这一生境的消失, 原来活动于这一生境中的大、中型涉禽会基本绝迹, 小型涉禽的数量亦会锐减90% 。活动于库区小溪流中的涉禽, 由于受淹没和土地开发的影响, 估计数量会减少约40% 。活动于沿岸农耕地和池塘水域这两个生境中的涉禽受影响不大, 它们的数量会基本保持稳定。由于蓄水后水面变宽阔, 水流变缓, 对主要活动于江中水面的种类有利, 这些种类的数量有可能会增长。并且库区水鸟群落的组成将发生变化, 涉禽的种类和数量将减少, 而游禽的种类和数量将增多 18 。水电站的建立, 对越冬鸟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吉林市的松花江段, 因为上游有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不封冻, 即使在市内的江段, 冬季也

36、经常能见到绿头鸭( A nas p laty rhynchos ) 、鹊鸭( Bucep hala clangula ) 和普通秋沙鸭( Mergus merganser ) 17 。另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开挖土石、修建公路、放炮采石等产生大量的噪音, 打破了宁静的环境, 扰乱鸟类正常的生活, 特别是生性机警、胆小的鸟类因此长时间不返回该栖息地, 严重的将弃巢、弃卵、弃雏, 导致鸟类种群数量的下降。16 被破坏的环境加重了自然灾害对鸟类的影响过度采伐和垦殖造成水土流失, 给湿地带来大量的泥沙淤积且逐年增加, 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当雨水多时, 便没有能力承受洪水的冲击, 致使水灾严重。

37、1998 年, 中国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这场洪灾使鄱阳湖保护区内的越冬水禽受到了严重威胁。其中, 越冬白鹤的数量减少65% , 白头鹤减少30% , 白忱鹤减少74% , 灰鹤减少79% , 大鸨减少95%, 鸿雁( A nser cygnoides ) 减少65% , 天鹅减少74% 。 16四川构溪河湿地鸟类资源及保护4 湿地鸟类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4. 1 水质污染及食物威胁由于构溪河沿岸经过10多个乡镇, 河流两岸居住着50多万人口,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内, 引起水质变坏。在构溪河干流上已建成多座小型水电站, 库区的流水变成了静水, 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加上污

38、染水资源严重的水产养殖如网箱养鱼在库区存在,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出现。另外, 随着现代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程度加大, 经土壤或地面径流至水域, 对水生生物及鱼类生存造成危害, 对湿地鸟类的食物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鸟类取食污染后的食物或水源, 不仅有损健康, 某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在体内, 导致鸟类大量死亡的可怕后果。4. 2 栖息地破坏上世纪60年代 70年代, 构溪河两岸山林遭到严重破坏, 过度采伐和垦殖造成水土流失, 给构溪河湿地带来大量的泥沙淤积且逐年增加, 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随着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的长江防护林工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退耕还林及天保工

39、程的实施, 构溪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快恢复。但当地村民伐薪砍柴的习惯依然存在, 对林业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森林植被是大多湿地鸟类筑巢、繁殖、育幼及取食的重要栖息地, 生境的破坏, 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湿地鸟类的栖息环境。4. 3 旅游干扰目前, 构溪河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 也有不少的旅游爱好者自驾前往参观游览。在构溪河水域从事水产养殖、捕鱼和游览的船只时有可见。游客参观、游览的区域多是构溪河内湿地鸟类相对丰富的区域。每当游船经过时, 水鸟特别是游禽、涉禽会受到惊吓, 不断前飞或从空中环绕, 叫声阵阵。这对在水域栖息或岸边繁殖、育幼的鸟类来说, 干扰较大。4. 4 乱捕滥猎由于湿地鸟类多

40、具有观赏性、可食用性甚至药用性, 因此, 掏鸟窝、网捕成鸟的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不少水鸟不但无立锥之地, 还难逃灭顶之灾。尤其82 四 川 林 业 科 技31卷对大中型水禽(如普通秋沙鸭、鸳鸯、绿翅鸭、绿头鸭、普通鸬鹚、小 ) 和部分涉禽(如大、小白鹭、池鹭和苍鹭)的生存威胁较大。向海湿地水禽多样性及其生境保护对策研究131.3.5水禽生境及其保护研究对于水禽而言,其生境就是个体、种群或群落在其某一生活史阶段(如繁殖期、越冬期)所占的环境类型,是其生命活动的各种场所101,是水禽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全部14条件的具体地区,主要由地形、气候、水分、土壤、植物等要素构成,鸟类的活动是受到这些要素的制

41、约,一般说来,这些要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又是时刻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当其变化一旦超过水禽所能耐受的范围,水禽就将无法在原地继续生存下去和进行繁殖。在鸟类生态学及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中,为了充分了解某种鸟类的生活史、适应性以及演化过程,都必须定性和定量地了解该种鸟类生境特征及变化规律101。自1972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公约签署以来,水禽生境保护的研究成为全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7-21,82-83。水禽是一种迁徙性鸟类,在其生活史中需要不同类型的湿地作为其赖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途中的“中转站”。因此,国际上很多研究机构都对水禽迁徙路线上的生境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为

42、完整地保护该种群提供保证。中国政府对水禽及其生境的保护一直非常重视,自1992年参与签署湿地公约后,到目前已有30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达343万公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湿地水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105。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由于经费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国对水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缺少系统监测和有效评估,而且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珍稀濒危水禽的研究工作中,这对水禽多样性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也是今后在研究和保护管理中应注意的。长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策略就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即为就地保护24。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因此,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

43、栖息生境,中国建立了大小不一、级别不等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已建立以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的各级别保护区共计500多个25,可见,国家对水禽及其生境的保护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些保护区对中国水禽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也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保护生物学者们也开展了大量关于湿地水禽保护区的选址、设计、规划及管理的科学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631,尤其是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的理论与方法32,33,95,为更有效地保护管理珍稀、濒危水禽资源提供科学指导。但是这种保护忽略了水禽栖息地对水文条件的需求,即使在保护的过程中实施了引水工程,也常

44、常会出现失败。2005年引察尔森水库入向海湿地就是一个实例,不仅起不到有效保护水禽栖息地的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大力开发,造成水禽的原生栖息环境不断丧失和退化,所以,修复受损的栖息地和重建新的人工湿地已成为目前研究和保护珍稀水禽的热点。修复是在已退化的湿地上,通过各种人工措施和自然恢复,如水资源的再引入,可使芦苇等天然植被逐渐恢复,从而吸引各类水禽在此栖息繁殖。如扎龙保护区于2002年春季从嫩江引水1亿m3,使鹤类核心区80%的区域得到恢复,植被生长状况良好,丹顶鹤及其它水禽的活动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34,35。重建是在具有湿地良好发育条件(如地形、地貌、气候

45、等)的地区,通过水资源和一些植物如芦苇等先锋物种的引入,使湿地逐渐发育成结构复杂,功能完备,适合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的环境。如江苏盐城开展的人工芦苇湿地重建工作,对水禽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目前对水禽的保护已经从纯物种层次转移到生态系统、景观等多层次、大尺度方面,因此需要有新的生态学范式和理论来指导36。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传统的以物种为中心的自然保护途径缺乏考虑多重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和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显然是片面的、不可行的。物种的保护必需要考虑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多样性及完整性37,水禽的保护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水禽是一种迁徙性、活动性范围极广的动物。它们在繁殖地与越冬

46、地之间迁徙的过程中,需要若干个停歇地。白鹤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物种,也是世界濒危物种。据统计,全世界现存的白鹤不到3500只,绝大部分属东部种群。东部种群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越冬在中国的鄱阳湖区,整个迁徙线路长达5000公里。为拯救白鹤物种及其栖息地环境,国际鹤类基金会联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伊朗4个白鹤分布国家共同向全球环境基金申请了“保护亚洲白鹤及其它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项目,简称白鹤GEF项目,项目覆盖了白鹤在西亚、中东和东亚的迁徙线路。项目实施5年来,有效地改善了白鹤的生存环境,使白鹤东部种群数量剧增。据2006年初在鄱阳湖盆地的水鸟调查结果显示,白鹤数量已

47、由最初的3000只增至近3500只108。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7。扎龙湿地水环境对鹤类生存环境的影响2水环境对鹤类等珍稀水禽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21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水是湿地形成的主导因子, 保护鹤类等珍稀水禽的关键是保护好鸟类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水在保护湿地方面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该保护区是芦苇甸沼泽类型的湿地, 主要植物是芦苇, 其次是苔草, 狭叶甜茅及菰香蒲、泽泻、沉水藻类等。水生动物有明鲫、塘鳢、泥鳅等40多种鱼类,以及虾、螺和昆虫及其幼虫。动植物的生存不仅需要水, 而且要有宽阔的湿地水面。由于上游不断开发利用水资源, 区内来水量越来越少,

48、 目前仅够维持700km2 水面; 如果上游再修建北安水库、富海水库等工程, 其建成后来水量就只能维护300km2水面。水量不足不仅使芦苇沼泽退化、湿地面积减少或干涸、水生生物减少, 而且影响着鹤类等珍稀鸟类及濒危动物的栖息和繁殖; 也影响着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喜欢在安静的地方栖息, 其活动空间要广阔, 一对丹顶鹤的活动空间一般为2km2, 故保护区正以其面积(2 100km 2 ) 大而著称为“鹤的故乡, 鸟的乐园”。212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保护区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的超标及溶解氧的降低, 使水体中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 特别是对自游生物的影响。以鱼为例, 近

49、几年鱼的种类减少, 繁殖率下降, 体小, 产量低, 在其固定沼泽湿地生存很快死亡。丹顶鹤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是浅水中的鱼、虾、泥鳅等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的茎根, 因鱼、虾等数量的减少而使鹤类等珍稀水禽的食物来源受到影响。213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1980年前保护区内湖水清澈见底, 湖面漂浮王建成1湖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探讨1水资源研究11995, (4)植物连片, 鱼、虾种类较多, 数量大。但最近几年,特别是1995年, 调查结果表明, 湖水发黑, 鱼、虾种类及数量明显减少。由于水体出现有机物污染, 使一些自游性原生动物大量出现, 底生或腐生细菌数量增多, 微生物异常繁殖,

50、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一些敏感性生物种消失, 耐污种大量出现, 生物自氧、异氧程度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了鹤类的生存和栖息环境。214富营养化的影响保护区水体已呈重富营养化状态, 总氮含量已达到0152 2. 86mgL , 总磷含量已达到0. 010. 23mgL , 叶绿素a 为0. 68 13. 87mgm 3。一般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在013mgL 和0. 2mgL 以上就出现富营养化, 国际标准要求总氮含量 0.2mgL , 总磷含量 0. 02mgL。因为富营养化的产生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异常增殖, 使水中生化需氧量激增, 溶解氧含量减少, 致使水中生物多(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样性降低, 一些藻类的繁殖, 影响鱼类的呼吸, 使规划编制单位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