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_第1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_第2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_第3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_第4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高2022届高二下期末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之文化常识专项训练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字前加“讳”。如“讳匡胤”指已故皇帝宋太祖赵匡胤。B御史中丞: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元丰改官制后,无御史大夫,因而御史中丞便成为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C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可指贬谪,放逐,如“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D术数:术数是研究“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等;术数也可解释为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

2、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张衡传“衡善术学”中的“术学”指看相算命。 1D【张衡传“衡善术学”中的“术学”指天文、历算等。】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3、。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2D【应为班固编撰。】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骖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3D【不是中午12点,指日头正当午,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正。】4下

4、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受禅,也叫禅让制,大多由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人意见决定。D“不豫”, 天子有病的讳称,也泛称尊长有疾,还表示不事先预备。例如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仁宗不豫,久之,康复”中的“不豫”就指“不事先预备”。4D【欧阳修 归田录中的“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吏部侍郎是吏部的最高长官。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

5、,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赠,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官爵。是对死者而言,授给本人的叫授赠,授给父母妻子的叫封赠。5A【“科举取士”由礼部主管。吏部尚书是最高长官。侍郎为长官之副。】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江”可特指西晋、北宋两个王朝南渡之事,晋书范汪传中“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中的“过江”即指西晋王室南渡。 B古人常用“解褐”“释褐”叙述某人首次为官,若强调此人出身平民则可用“起家”。 C“侯

6、”,爵位名,“亭侯”“乡侯”都是侯爵中的一种,三国关羽就被封为汉寿亭侯。 D“谥”即谥号,有表扬、批评和同情之分,陶渊明的谥号“靖节先生”属同情性谥号。6D【“靖节先生”属表扬性谥号。】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B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韵文文体,如阿房宫赋子虚赋等。C幸,封建时代可称皇帝亲临,又特指皇帝对妃嫔媵嫱等的宠爱。D诏,是古代天子下达给百姓的一种文体,有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7. 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B蛮是先秦时期华夏统治者对周边民族的称谓。同类的还有

7、“夷”、“狄”、“戎”等。C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首创者是汉武帝刘彻。D漕运是我国古代民间运送粮食的专业运输方式,分为河运、陆运和海运等形式。8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属官运,不是民间运输方式。】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9A【真宗、仁宗属于庙

8、号。】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循规蹈矩、不善变通的地方官。B实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可以王朝命名。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10A【循吏指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亦称烽火,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非常快速有效的方法

9、。B“士”是上古掌刑狱之官,先秦时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之一,后来也可泛指军人。C“斥堠”亦作“斥候”,军职之一,原本负责巡查、防护、候捕盗贼,后来指远出哨探的侦察兵。D“黄帝”号神农氏,是古华夏部落的首领,他与尝遍百草的炎帝同为中华始祖,中华民族的后代皆为“炎黄子孙”。11D【黄帝号轩辕氏,神农氏是炎帝的号。】1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如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起、进、迁等。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

10、示哀悼之情。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指在州郡设立专门品评人才的“中正”一职,中正综合家世和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约存在了四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12B【起,举用、起用,不是提拔、升任的意思;迁还可指贬官。】1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一般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掌儒学训导之政。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为国生。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

11、、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D13A【“国生”应为“监生”。】1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C神兽门,即神武门,又称玄武门。玄武主北方,后宫宫殿将北宫门称为玄武门。D践祚, 也称践位,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践,践履。祚,天祚、福祚。14.C【玄武门是帝王宫殿的北宫门,而非后宫宫殿的北宫门。】1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

12、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D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统一六国后,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优诏,指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15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1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官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原本是防守边地的官员,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B书:即尚书,也称为

13、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为“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尚”即为“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C鼎镬:是鼎与镬的合称,二者都是古代的烹饪器。后来成了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用鼎镬烹人。D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16D【博士是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1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

14、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17.D【汉武帝是谥号。】1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人,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奄(阉)、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宫闱臣等。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

15、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C户部,古代官署名,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隋唐始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D谥,是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被评的称号。与皇帝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181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坐,又称“连坐”“从坐”,是以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治罪正犯本人,同时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归罪原则。它以犯罪人为中心,以不同的亲疏关系为半径,确定受刑群体。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C.“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

16、也代指太子。“册立”,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事。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19D【中试者称为“举人”。】2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歌投壶:雅歌,指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投中者即获胜。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削、迁谪、迁除、左迁是官职降级。黜是免去官职。D古代是等级社会,对身份不同者

17、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20C【迁除是升迁,迁削、迁谪、左迁是降职。】2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魏明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如元世祖最初的年号是“中统”,是为建元,后改元“至元”。C故事,在古汉语中含义颇多,如:旧事,以往的事情;旧业,原来的职业;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典故等。“宣帝循 HYPERLINK /view/403207.htm t _blank 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句中。

18、“故事”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D诸侯,古代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一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21 A【应为隋炀帝时,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2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22A【会试第一名称会元】2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

19、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B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C“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D23. C【“邑”是赏赐给臣子的封地,“秩”是禄米。】2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江”,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河”。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有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几种体例。C大理寺,中央司

20、法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D篆、籀:汉字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24A【“河汉”指的是“银河”。】2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库,有多种含义,指收藏兵器的仓库,也比喻人的学识渊博,另外,还是官职名,“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中的“武库”即比喻人的学识渊博。B祭酒指古代飨宴中举酒祭地的尊长者,后发展为官名;国子祭酒,即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C“朕”早期是古人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朕”,楚辞离骚中就有“朕皇考日伯庸”

21、的记述。后来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D25A【“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中的“武库”指兵器库。】2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如:投身行伍、蹑足行伍之间。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C“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D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一般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服期是三年,实际是两个周年外加第三个周年的头三个月,共二十七个月。26C【“出”一般是

22、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2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C.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如“上潜龙时”指皇上还没有登基的时候。27【C论语应改为春秋。】2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

23、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含有这两个意思。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D28D【应查阅该书中的“世家”。】2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C. 大功指服丧九

24、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D.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29. D【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3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同“察茂才”“征”“辟”一样,都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等职事,礼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C“劾”意为揭发罪状,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D疏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30. A【举孝廉,察茂才,是自下而上;征、辟是自上而下。】3

25、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B“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CD佩鱼即佩戴鱼袋。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此即为“章服制度”。31A【参加殿试为贡士,非举人。】3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B“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

26、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被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公,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爵位的一种,旧说周代有公、候、伯、子、爵等爵位,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D. 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32D【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年号置前,干支列后。】3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

27、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33C【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3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周代已有此词,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对三所指不尽相同。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B社稷,我国古代称谷神为社,土神称为稷,粮食和土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故而人们也用社稷代指

28、国家。C“公主” 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唐朝开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的称谓。D龙门,可指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34B【古代称土神为社,谷神为稷。】3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B长揖,古代相见礼节,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长揖比一般的揖礼态度更恭敬,但比跪拜礼简慢。虽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有时借“长揖不拜”表示倨傲或恃才不羁、傲视王侯。C伊、吕指伊尹和吕尚,殷商时期伊尹、吕尚两位贤臣辅佐朝政,

29、皆有大功,后来以伊吕来泛指辅弼重臣。D征是我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35C【伊尹是商朝重臣,辅佐商汤;吕尚是西周重臣,辅佐周武王。】3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童试之一,考取者称举人。B舅,可指母亲的弟或兄,妻子的弟或兄;古时亦称丈夫的父亲。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舅姑指公婆。C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利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

30、,言官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D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36A【院试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3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古代跪拜礼,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B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C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

31、职。D37. D【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3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38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

32、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3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其中“关”和“山”分别指函谷关和崤山。秦汉时常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渣关作为东、西界标。B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自有此职以来就只能由一人担任,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C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D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39

33、B【“自有此职以来就只能由一人担任 ”错,有些朝代可由多人担任。】4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是干支之一,夏历中用干支来编排年号和时日,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B讼牒,诉状的旧称,即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牒,文书,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40C【“不再指房屋建筑”错误,“闾

34、阎”也指房屋建筑。】4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B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即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后来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与“殿下”都指宫殿的台阶下,后来用于对帝王的尊称。41D【后来,“陛下”用于对帝王的尊称,而“殿下”用于

35、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4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京师长安设立大学。B两股着地、伸直两腿的坐姿叫“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箕踞”。箕踞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是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长跪是古代汉族的一种庄敬礼节。C兄弟,在古代可以是对同性宗亲或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也可以是对姐妹的称呼,如孟子万章上:“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D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用作朝会诸侯、

36、发布政令、秋季大亨祭天并配祀祖宗的建筑物,古人认为,明堂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42B【两股着地、伸直两腿的坐姿叫“箕踞”,挺直上身而跪叫“长跪”。】4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劓刑,为古代刑罚之一,意为割鼻子。古代刑罚有多种,如在额颊上刺字涂墨叫“墨刑”,将人的脚砍掉称为“刖刑”,把人的膝盖骨剔去叫“膑刑”,从腰部斩断称为“大辟”,被 “五马分尸”的商鞅受的是“车裂”之刑。B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如东周列国志:“百官扈从,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好不闹热!”C北面,方位词,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表示臣服。D“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

37、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从东汉后期设立秘书监起,到南北朝升为秘书省,至明初被撤销。43A【“大辟”之刑为砍头,从腰部斩断称为“腰斩”。】4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B古人对“死”常用讳称,根据不同身份有不同的说法。父母之死可称为见背、孤露、弃养等;佛道徒之死可称为涅磐、圆寂、仙游等;一般人的死可称谢世、寿终、捐生、就木等。C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称为五

38、湖。“五湖四海”也泛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D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44C【“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天下。】4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如宋高宗建立南宋后,为显示收复故土的决心,在杭州设立临安府,称之为行在,而仍将北宋历代先帝陵寝所在的东京汴梁城称为京师。B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C行省事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明灭元后,改行省为

39、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一般简称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D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顺序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历法。45D【“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46.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人类牙齿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牙旗”指旗竿上饰有牙齿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B. “名士”,即称已出名而未出仕的人,也称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人,还可泛称有名之人。C. “季

40、孟”,即春秋时鲁国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季孟之间,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D. “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陈 情表中“除臣洗马”中的“洗马”,即指此官职。46A【应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4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所以老百姓

41、称为布衣。C.“尊号”, 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称尊号常用于代指其登基称帝。D.“窃”,私下、私自,古人表示谦称时常用的词语,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47D【“孤”是君主的谦称。】48.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令”,秦时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至隋唐时,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尚书令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B尊公是对别人祖父的敬称。尊,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对别人父母的尊称。C.“储君”指皇位的继承人,也称太子或皇太子。确认储君的基本原则是 “立嫡立长”,

42、也有“立子以贤”“立储以爱”的情况。D掾,即“掾史”,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成为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可分为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48B【尊公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尊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4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究,本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称为“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后来成为读书人的泛,也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B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C戍漕,是指陆路运输边防军需品。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43、。D九流一般指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49C【是指水路运输边防军需品。】5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C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D六艺,本指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

44、、数,后亦指“六经”。50C【“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5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关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C. 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D. 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51D【“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

45、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5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并称“三师”,都是 HYPERLINK /view/198025.htm t _blank 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和辅佐太子。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 HYPERLINK /view/1020403.htm t _blank 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是他们的副职。B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典籍中习见的“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D“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52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

46、。】5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堂是古代习射的场所,近似的词还有一个“射官”,这是天子行大射礼之处。B嬖人既指男子受宠爱但身份卑微的侧室,又指君主宠幸的臣子。C豚犬,原指猪和狗,后多以此谦称自己的儿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还可以用犬子、小儿、贱息等。D流民,古时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流民问题古已有之,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53D【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5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B废帝, 废黜皇帝,或指被废

47、黜的皇帝。有在位时被废的。有死后被追废的。如汉废帝刘贺,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54D【“屯戍”为百姓耕作,错。与“屯田”概念混淆。】5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就是参加了乡试。B.“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C.

48、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D.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另外,海外也指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远离内陆的地方。55C【奉,恭敬地用手捧着。】56.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B道是古代行政区域名。唐宋时曾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元代则比行省低一级。C“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D万户侯,食邑

49、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 古代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万户侯是侯爵中最高的一层,后来泛指高官贵爵。56C【“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5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B“配飨”,即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D“末作”指农业,与本业工商业相对,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57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58下列对相关

50、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股指大腿及小腿上部,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B加指加官,是在官员原有官职之外再加领官衔。加官通常用以表示尊崇,并无实权。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宋代为清要之职。D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米仓,引申为俸禄。58A【股指的就是大腿,小腿叫胫。】5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百户又叫 “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

51、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如康熙皇帝。C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予,“敕书”即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匾额即表示该府是皇帝下令建造的。D第功,评定功劳的等次。古代获得战争的胜利后,帝王会按功臣的功劳大小给予封赏。如明史叶旺传:“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59B【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扰,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6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幼年丧父也可用“失

52、怙”来表达,幼年丧母则是“失恃”。B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C“连”,即“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惩罚的制度。 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相传为孔子所撰。60D【应为儒家经典。】6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

53、,大都支离烦琐。B. 祭酒,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C.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61B【解说的内容是关于“国子祭酒”,而不是“司徒祭酒”。】6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指古代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B竖子,语出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54、,指对无能而侥幸成名的人的蔑称。C世子,封建社会中天子或诸侯王的嫡子中储君的称谓,即指太子。D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才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62. C【世子在封建社会是亲王法定继承人的称号,而太子是天子法定继承人的称号。】6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

55、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权倾天下,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其气焰者,也为他立生祠。D“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63B【“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6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B“季秋”是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C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D“再拜”是指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达敬意。64A【“出”指离开京城外调。“入”

56、是指地方官调入京官。】6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与“擢”、“拔”“陟”等古汉语的含义类似,与之相反,古汉语中“谪”“左迁”“黜”则表示降低或罢免官职。B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C中书省,魏晋时期开始设置。明朝初年仍然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政归六部。D诚意伯,是朱元璋赐给刘基的爵位,等第次于公爵和侯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65A【权表示暂时代理官职。】6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

57、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B明朝洪武元年,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侍郎,其次为主事。C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杜甫曾有诗描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遇有进呈密事,连觉也睡不着了。D告庙,古代祭礼之一。古代皇帝及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祭告祖庙。如伶官传序所言:“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66B【其次为侍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主事。】6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58、,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乃中华十大名关之一。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67C【“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6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59、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68B【谥号有褒有贬,周厉王的“厉”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6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

60、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参军,古代官职名,谓参谋军事。东汉末始有“参谋某军事”的名义,晋以后军府等设置为官员,隋唐时兼为郡官。C毛诗,指西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经,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D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69.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7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B仪同三司的本意指非司马、司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