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研究_第1页
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研究_第2页
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研究_第3页
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研究_第4页
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38/38目录报表论文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52651717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研究 PAGEREF _Toc352651717 h 3HYPERLINK l _Toc352651718摘要 PAGEREF _Toc352651718 h 3HYPERLINK l _Toc352651719一、引言 PAGEREF _Toc352651719 h 3HYPERLINK l _Toc352651720选题目的与意义 PAGEREF _Toc352651720 h 3HYPERLINK l _Toc352651721二、文献综

2、述 PAGEREF _Toc352651721 h 5HYPERLINK l _Toc352651722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352651722 h 9HYPERLINK l _Toc352651723四、影响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352651723 h 9HYPERLINK l _Toc352651724(一)地理位置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24 h 9HYPERLINK l _Toc352651725(二)地形地貌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25 h 11HYPERLINK l _Toc35265

3、1726(三)土地面积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26 h 11HYPERLINK l _Toc352651727(四)气候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27 h 12HYPERLINK l _Toc352651728(五)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28 h 13HYPERLINK l _Toc352651729(六)经济政策扶持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29 h 14HYPERLINK l _Toc352651730(七)劳动力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30 h 15HYPERLINK l _To

4、c352651731(八)生产规模优势 PAGEREF _Toc352651731 h 17HYPERLINK l _Toc352651732(九)科技因素 PAGEREF _Toc352651732 h 19HYPERLINK l _Toc352651733五、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 PAGEREF _Toc352651733 h 19HYPERLINK l _Toc352651734(一)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分析 PAGEREF _Toc352651734 h 19HYPERLINK l _Toc352651735(二)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结果分析 PAGEREF _Toc

5、352651735 h 23HYPERLINK l _Toc352651736五、大湘区茶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PAGEREF _Toc352651736 h 24HYPERLINK l _Toc352651737(一)低产林过多,缺乏优质茶油品种。 PAGEREF _Toc352651737 h 24HYPERLINK l _Toc352651738(二)生产经营模式不稳固 PAGEREF _Toc352651738 h 25HYPERLINK l _Toc352651739(三)土地产权不明晰 PAGEREF _Toc352651739 h 25HYPERLINK l _Toc352

6、651740(四)缺乏行业龙头企业 PAGEREF _Toc352651740 h 26HYPERLINK l _Toc352651741(五)金融扶持力度不够 PAGEREF _Toc352651741 h 27HYPERLINK l _Toc352651742(六)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PAGEREF _Toc352651742 h 27HYPERLINK l _Toc352651743六、推进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PAGEREF _Toc352651743 h 28HYPERLINK l _Toc352651744(一)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全面发展 PAGEREF _Toc3

7、52651744 h 28HYPERLINK l _Toc352651745(二)组织科技研发攻关 PAGEREF _Toc352651745 h 29HYPERLINK l _Toc352651746(三)因地制宜逐步促进茶油产业发展 PAGEREF _Toc352651746 h 30HYPERLINK l _Toc352651747(四)加快土地制度创新 PAGEREF _Toc352651747 h 30HYPERLINK l _Toc352651748(五)建立先进的发展模式 PAGEREF _Toc352651748 h 32HYPERLINK l _Toc352651749(六)

8、结合就业问题和脱贫致富问题 PAGEREF _Toc352651749 h 32HYPERLINK l _Toc352651750(七)充分利用国家配套的扶持措施, PAGEREF _Toc352651750 h 33HYPERLINK l _Toc352651751七、研究结论 PAGEREF _Toc352651751 h 35HYPERLINK l _Toc352651752參考文献 PAGEREF _Toc352651752 h 36基于AHP法的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区位选择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大湘区茶油产业发展为例摘要;本文通过构造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优势的判断矩阵图,运用AHP法(层次

9、分析法)确定武陵山片区四区各区位优势条件的比重,提出了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的优选方案。同时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探索了武陵山片区的茶油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本论文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该区域的大湘区本论文为了研究方便,依据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等因素,大致按行政省分界线将武陵山片区划分为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湖北省恩施地区、湖南省大湘西地区(包括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等)和贵州省铜仁地区(以下文章中为研究方便,下文如不特别说明,将简称这些地区为渝东南地区、恩施地区、大湘西地区和铜仁地区)。在茶油生产区位优势方面,比毗邻的其它三省的相关区域有更大的区位优势,充分发展大湘区的茶油产业,

10、将更好的带动整个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关键词: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AHP法(层次分析法);区位优势;一、引言选题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家更注重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在食用油领域,消费者对动物油脂消费日益减少,对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消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茶油消费量增加特别快。茶油耐贮藏,色清味香,被称为“橄榄油、“液体黄金”。茶油中有益人类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47%,茶油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沈建福,姜天甲.山茶油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13(6). 2004年

11、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由此茶油成了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市场食用油消费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比如茶油、橄榄油、棕榈油等。但国食用油料供给仍然不平衡,油脂产业潜力巨大。其中的茶油市场逐渐成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武陵山片区做为茶油生产的传统产区,茶油生产区位优势巨大,一旦充分发挥这些区位优势,既可以发展当地经济,又可以缓解国茶油供需矛盾,从而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 2009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划定武陵山片区,该区虽然经济还不够发达,但地缘关系很密切,区四分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

12、相似性,历史沿革、人文习俗以与民族文化也很相近,该区域的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往历史久远,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该区也由于自然的原因、历史的因素以与现实发展差距大的原因,一直是全国的比较典型的贫困地区。另一方面武陵山片区资源丰富,其中茶油生产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大、产量高,具有巨大的区位优势。本文运用AHP法结合判断矩阵,主要从该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茶油生产的布局选择,同时提出了发展该区域茶油产业的建议,为武陵山片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二、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国植物油油脂市场飞速扩大,国学术界对油脂市场的研究也相应迅速发

13、展,并且已初具规模。在这些研究中,关于茶油生产方面的研究日益引起国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茶油生产的研究进入大家的探讨围较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50年代,但这些探讨因为年代太远,与当前的实际状况不太符合;另外因为茶油生产销售市场始终没能如其它植物油市场那样壮大等原因,国研究者对茶油生产消费市场的深入研究,就没有像其他油脂市场的研究那么丰富,而对于茶油生产区位布局选择的研究,更是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力研究茶油生产区位布局,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这些研究对指导国茶油生产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现在消费者对茶油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许多茶油产区也在如火如荼的扩大茶油生产,完善相关销售环节、生产布局等,这些都需要

14、诸多理论的指导。武陵山片区做为一个国家明确划定的经济区域,在茶油生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其生产更是急需相关研究的指导 。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深入研究的典型案例。目前国学者对茶油生产产业的布局选择与发展研究,是随着近几年来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开始的。迄今为止,已经有部分论文对茶油产业布局选择与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武陵山片区因为成立晚,研究者对这一经济区域茶油生产布局与发展的整体研究还不多。全国学者在对茶油产业生产布局选择与发展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关于茶油生产、加工状况的研究。对茶油生产、加工状况深入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武陵山片区的茶油生产。茶油在食

15、品安全、保健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茶油生产对武陵山片区而言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与生态效益。对茶油生产加工状况进行研究的文献,无疑可以给该区茶油生产提供借鉴。唐继新、陆顺忠等(2008)通过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茶油深加工项目的效益评价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茶油深加工项目具有经济效益显著、投资风险小等特点,有力证明了茶油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观点。唐继新,陆顺忠等. 茶油深加工项目效益评价J.XX林业科学,2008(3),26-28. 丽,吴雪辉,寇巧花(2010)通过研究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以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状况,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

16、展望。李丽, 吴雪辉,寇巧花.茶油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油脂,2010,35(3):10-13.这些研究,展示了茶油的巨大价值,突出了茶油生产的无限潜力。2、关于完善茶油产业链的研究。市场的需生产的重要动力,国食品油消费市场对茶油的巨大需求,有力的推动了茶油产业的壮大。对茶油产业链的研究,可以指导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产业链的完善。岳臻、罗攀柱、汪文涛(2011)概述了茶油的特性与茶油产业发展情况,对茶油产业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他们提出了开发高档品茶油,创知名品牌,先面向中高收入家庭销售等策略。岳臻,罗攀柱.茶油目标市场策略初探J.林业经济.2011(6):55-58.程剑

17、(2011)以农业产业链理论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学和财务分析等基本知识,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茶油产业链各环节主体以与环节间的协作模式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程剑.我国茶油产业链与协作模式研究D.: 交通大学,2011.董加云(2011)深入市场进行了大量调查,从消费者对茶油价值认知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消费者对茶油的购买行为,开始从消费者行为出发,进行有益的深入研究,对促进茶油市场需求,完善茶油市场的产业链提供了有效建议。董加云,刘伟平等.消费者对茶油的价值认知实证研究J.中国林业,2012(8):44-46.这些研究大大开拓了茶油产业的研究围。这些研究对我国茶油生产产业链的

18、建立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更是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3、关于茶油产区茶油生产特点的研究。茶油产区在国分布广,各个分布区既具有共性,又具个性。认识国各茶油生产区域的共性和个性,相互间可以充分借鉴对方区域的优点,对本区域茶油生产条件扬长避短,实现优化区域茶油的生产布局。温文盛、朱胜飞等(2007)对市茶油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温文盛.朱胜飞等.梅州市茶油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7(4):110-111.周文祥、家佳(2007)对县跳马乡茶油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周文祥,张家佳等.长沙县跳马乡茶油生产存在的问题

19、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1,25(2):105-106.丽清,全志红等(2012)对苍梧县茶油生产的主要问题与其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李丽清,全志红,潘江洲.苍梧县茶油生产的主要问题分析与其对策J.XX林业科学,2012,41(1):79-80.这类研究还有许多,他们对国诸多茶油产区的茶油产业进行探讨,对这些地区茶油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新的发展思路都进行了探讨。而针对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的研究,目前还处在探讨的初步阶段,因此以上对国其它茶油产区茶油产业的研究成果,可以大量借鉴到对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发展的研究中来。4、关于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徐梅(2004)在其论文中认为当代西方区位选择理

20、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新古典理论学派、行为学派、结构学派和新经济地理学派等主要流派。徐梅.当代西方区位选择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5):71-72.永霞,修颖(2009)在其论文中归纳了1980年之后国外在区位选择上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如国区位选择的最新理论有2002年陆玉麒的双核结构理论;2006年修颖等人在对产业布局的研究中提出的牵引空间理论等;而国外区位选择的最新理论有1977年马歇尔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提出过的新产业区理论;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李永霞,陈修颖.国内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2):

21、68-69.国外学者对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已比较多,这些理论虽然不是完全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进行研究,但是其理论依然可复制到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应用中来,对茶油生产的区位选择很有指导意义,也为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综上所述,关于茶油产业生产的区位选择与发展,特别是针对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生产布局的选择与发展,都离不开对茶油产业生产区位选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以上的研究者从茶油生产加工状况的完善、茶油生产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产茶油区域产业特色发展、区位选择理论对茶油产业区位选择的指导等方面,多维度、有特色的进行具体分析,给国茶油产业生产区位选择和发展提供众多理论指导。茶油产业作为当今

22、食用油消费市场的“产业”,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武陵山片区的茶油产业潜力巨大。在国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要求更高、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急需理论指导等新情况下,以上研究者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生产区位选择和发展的研究,本文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分析,着重研究九个比较显著的影响该区茶油产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因素,用判断矩阵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对大湘区、地区、渝东南地区和地区这四分区进行赋值,计算对比出四个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评分排序,做出区位选择评价,进而提出发展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切实可行的方案。三、论文的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有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判断矩阵,利用AHP法(

23、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AHP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法是在多准则、多方案、多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地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充分结合起来的决策方式。它是在模仿人们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思考、判断过程下进行构建,按照思维的、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学化,为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具有简洁性、实用性、系统性等优点。四、影响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一)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既包括空间上的自然地理位置,也包括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产生的一种非自然地理位置关系,对于农业的生产、销售而言,优越

24、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武陵山片区跨越四个省份,区域有焦柳线、湘黔线等铁路以与众多重要公路,地处大湘区中的市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焦柳、湘黔、渝怀铁路在该处交汇。武陵山片区还东北毗连经济圈,东临长株潭城市圈,西北靠近成渝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相隔较近,茶油生产加工后的销售市场十分广阔。表1 武陵山片区主要城市与全国主要城市公路里程表单位:千米936.6696.2423.41452.3833631.5518.9600.91340.61310.7黔江838.2758.7492.61620.3944588.7665599

25、.61488.81218.3注:以上数据根据百度地图数据整理。即在相关的每一区域取一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在百度地图两两输入表格中横向城市名与纵向城市名计算所得数据。特别说明的是,由以上的表 1武陵山片区主要城市与全国主要城市公路里程表可知,大湘区相较于武陵山片区其他三个分区,因靠近经济圈、长株潭城市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相隔比其他三个分区更近。而这些经济圈、城市圈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高,这使大湘区在茶油生产加工后,对外销售方面更加具有优势,而地区在大湘区的西边,渝东南地区在大湘区的东北方,地区在大湘区的北边,这三个分区不仅距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比大湘区远,而

26、且与东部沿海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圈在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比不上大湘区。再加上大湘区中的铁路枢纽的优越地位,大湘区在地理位置上最具有优越性。(二)地形地貌因素一般而言,海拔8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荒地是新造茶油林基地主要种植选址地。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全国茶油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09,发改农经20092812号.武陵山片区地形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山地丘陵型荒地多,适宜种植茶油树的土地面积大。同时武陵山片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土层非常薄,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喀斯特地貌岩石裸露的地表不利于积水积

27、肥,对茶油树的种植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和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恰好地处该区域,多喀斯特地貌,而渝东南地区的武隆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之一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土壤的积水积肥。相反,喀斯特地貌相对较少的地区和大湘区,其地形地貌条件无疑更加适宜种植茶油树。(三)土地面积因素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我国茶油林面积只占到全国森林面积的173,作为林地资源,在全国14个茶油林主产省(区、市)中,当前有287亿亩林业用地,其中有约为5381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适宜种植茶油树,这为发展茶油产业准备了雄厚的林地资源基础。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全国茶油产业发展规划(200

28、9-2020年).2009,发改农经20092812号.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山区林地资源,茶油种植面积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同时不断提高现有茶油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山区林地土地资源,同时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这些山区面貌。武陵山片区幅员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粗略计算,其中渝东南地区近1.9万平方公里,地区2.4万平方公里,地区2.76万平方公里,大湘区5.45万平方公里,绝对数量对比见下图 1。在12万多的土地资源中,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这些广袤的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非常适宜种植茶油树。这将为茶油树的种植提供更多的可种植面积。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行政区划网( HYPER

29、LINK :/ ,298.04亿元 ,湘西自治州361.3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418.19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362亿元;渝东南地区一区五县共计452.05亿元(其中黔江125亿元,武隆86.58亿元,水76.5亿元,秀山93.5亿元,酉阳77亿元,石柱80.05亿元)。其GDP规模对比图如下图 2。各地区经济具有一定规模,这为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同时,由下图可知大湘区占比重在整个武陵山片区中接近2/3,大湘区的茶油生产更加具有优势。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将促进该区茶油市场需求的扩大,刺激茶油的生产,为茶油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数据来源:根据市、

30、市、湘西自治州、市、自治州、黔江区、武隆、石柱、水、秀山、酉阳各地统计局公布相关数据汇总所得。图2 2011年武陵山片区四地区年生产总值对比图(六)经济政策扶持因素茶油生产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政府的扶持政策包括划拨资金支持建设新林、改造旧林,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扶持成立相关的公司,支持设立科学育种中心等等。据国家林业局调查,茶油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而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年成本在20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全国茶油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09,发改农经20092812号.茶油林新造或改造,这么高的

31、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武陵山片区地方政府在茶油产业发展中先后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多数地方政府由于财力限制,对茶油的发展难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因而在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大力扶持茶油生产。近几年里国家相关部门和武陵山片区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力扶持该区茶油生产。比如2008年市招商引资局牵头开展市茶油低产林改造和茶油加工项目。2010年黔江区政府计划利用5-6年时间,推广种植茶油10万亩,把黔江区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油产业化基地,同时该地区在这一年引进茶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坤润实业公司,启动了10万亩茶油基地造林工程。2009

32、年9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国营苗圃建设茶油高级采穗圃,市委、市政府在此背景下把发展茶油产业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编制了(2009年-2015年)100万亩优质高产茶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2012年8月永顺县林业局牵头的湘西州永顺25万亩茶油基地与万吨精炼茶油生产线建设项目立项。同期市招商局引导相关企业开建了4000吨/年精致茶油生产线项目。武陵山片区各地政府先后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扶持该区茶油产业的发展。总体来说大湘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对茶油生产的政策扶持上,以相对其他三区较多的政策扶持,已经走在了武陵山片区四个分区政策扶持的前沿。(七)劳动力因素武陵山片区

33、2010年末总人口近 3645万,其中有土家族、苗族等 30多个少数民族,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59.1%。按照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农村贫困人口301.8万人,贫困发生率11.21%,比全国高7.4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51%,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 18 个贫困片区之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1.10.相应的该地区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茶油生产目前还不具备高度机械化的水

34、平,所以对劳动力需求量非常大。表2武陵山片区四地区人口总数与绝对人口密度对比表地区项目渝东南地区地区大湘区地区总人口数(人)320万380万880万380万绝对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82220175161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渝东南,大湘西,等地区的统计年鉴计算所得。根据2007年、相关地区的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计算可知,如上表 2所示,2007年四区人口总数分别为地区近380万人;大湘区880万人,绝对总人口数量名列第一;地区380万人;渝东南地区约320万人。绝对人口密度各分区分别为:渝东南182人/平方公里;州161人/平方公里;大湘区175人/平方公里,与地区和渝东南地区相差不大。

35、而武陵山片区地区部分地区的社会劳动力资源禀赋对比在2005年是如表 3所示,表3 武陵山片区地区部分地区的社会劳动力资源禀赋对比表地区项目黔江区自治州湘西自治州市市市全国社会劳动力资源禀赋2.252.482.461.982.543.281注:社会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 某一地区的社会劳动力资源量/全国社会劳动力资源总量。数据来源于逖 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可见武陵山片区劳动力丰富程度高于全国水平,该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全可以为该区茶油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八)生产规模优势当前我国食用油料供给仍然不足,油脂产业潜力巨大,但是产需矛盾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年产茶油总量约27.7万吨

36、,茶油占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的仅为1.23,而且据统计目前我国茶油树种植面积4531.2万亩,主要集中在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全国以、三省茶油面积最大,三省占全国茶油种植面积的76.15。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全国茶油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2009,发改农经20092812号.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茶油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根据现有的良种选育基础、林种植规模、宜林地资源优劣等条件,将茶油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确定为核心发展区、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三个建设发展区:核心发展区涉与、3省(区)的271个县(市、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县211个,适宜栽培县60个。武陵山片

37、区中的大湘区有湘西自治州、3个市(州)的25个县(市、区)被评为适宜栽培区;积极发展区涉与、等 7省(区)的248个县(市、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县81个,这81个适宜栽培区中包含了武陵山片区中州的4个县(市、区);地区的市的4个县(市、区);一般发展区涉与、等5省(市)的123个县(市、区)。其中适宜栽培县的26个,有武陵山片区中渝东南地区的黔江区,武隆县等6个县(区);其对比数据如下图3。数据来源:根据全国茶油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供的数据整理所得。图3、茶油种植规模县分布数量省现有茶油林面积1778万亩, 占全国茶油树林总面积的39%,茶油产量12万吨,两项均居全国第一位。

38、就省分布来说,主要集中在包括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湘西自治州以与接近该区域的、等6个市州,省“十五”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茶油林单是武陵山片区区域的市就有121.96万亩,湘西自治州有55.95万亩,市8.50万亩。可见大湘区由于种植条件更优越,适宜种植的面积更广,在茶油树种植规模方面具最具有优越性。(九)科技因素武陵山片区茶油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这些年来,武陵山片区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引导相关的科技科研机构加快现有茶油良种繁育和苗木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先进育苗技术, 积极探索各种配套管理技术措施,努力满足该区茶油生产种植的生产发展需要。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茶油优良无

39、性系、家系等;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国家林业局近年来在依托省林科院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成立4个国家级茶油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中的一个。茶油产业迎来发展机遇N.经济日报 2012,10(18).以上措施给靠近这些科研中心的武陵山片区特别是大湘区的茶油生产提供了众多的科技支持,有力的把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充分应用到了武陵山片区的茶油产业生产中来,促进了该区茶油产业的快速发展。五、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一)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选择分析本论文主要有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判断矩阵,利用AHP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

40、rocess,简称AHP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AHP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法是在多准则、多方案、多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地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充分结合起来的决策方式。AHP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主观与客观的有效统一 。它是在模仿人们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思考、判断过程下进行构建,按照思维的、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学化,为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具有简洁性、实用性、系统性等优点。区位选择是在比较各相关地区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的,区位选择在全面考虑自然条件因素和人文经济因素等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做客观评判,再加以综合比较,择优选取。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位因素的

41、每项指标可以以“良好、一般、不良、”三个级别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赋分。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建立影响茶油生产的区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九个影响武陵山区位条件对区位因素进行总体评价,九个评价项目是: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气候气象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土地面积因素;:经济政策扶持因素;、生产规模因素;:劳动力因素;:地理位置因素;:地形地貌因素。对于这九个因素,要求对所分析的区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以求出每个因素的综合评价总值。第二,确立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本文选用AHP法(层次分析法)来确定9个评价项目的权重。(1)判断矩阵的构造。设对于某个评价目标有个评价指标,现按表1所示的标度将该个评价指标关

42、于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做两两比较获判断矩阵。它必须满足:, 。表4 评价指标关于评价目标重要程度的量化表标度含义1两个因素相比,x和y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两个因素相比,x因素比y因素稍微重要。5两个因素相比,x因素比y因素明显重要。7两个因素相比,x因素比y因素强烈重要。9两个因素相比,x因素比y因素极端重要。2、4、6、8介于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Axy是因素x比因素y的重要性,1/Axy是因素y比因素x的重要性。对于本论文研究的九个指标,利用德尔菲法得得到判断矩阵如表5。表5 九个指标的判断矩阵x y1455666781/4122344561/51/212334451/51/21/2123

43、3441/61/31/31/2123341/61/41/31/31/212231/61/41/41/31/31/21231/71/51/41/41/31/21/2121/81/61/51/41/41/31/31/21(2)求解权重系数向量。求解权重系数向量的方法有三种:特征值法,代数平均值法以与几何平均值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记为:。下面将采用代数平均值法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数向量为:W=0.3793,0.1687,0.1329,0.1010,0.0729,0.0507,0.0413,0.0308,0.0225(3)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的最大特征根,计算的一致性指标 ,对于给定的同阶随机

44、平均一致性指标,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当时,认为判断矩阵有可接受的不一致性。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如表6。表6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n23456789R.IOO52091121241.3214l1.45n101112131415R.I1.491.52154156158159利用EM幂法计算可得=11.1912,C.I=0.132359,C.R=0.08883150.1。故通过一致性检验。第三,对各地区各因素赋予不同的分值,确立评分标准对各地区某个因素的按其区位因素的达标程度进行评价,把各地区各因素的评分标准按2、4、6、8、10分共5个级别给分,再进一步加权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结

45、合各评价指标权重数向量,综合得分公式为:Sum=0.37930.16870.13290.10100.07290.05070.04130.03080.0225其中分数最高的可以视为武陵山片区四区中茶油生产区位条件优势最大的地区。先综合四分区的具体状况,分别对四分区的九个因素进行打分,再按以上公式计算所得如表7所示。表7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各地区区位影响因素评估体系综合得分渝东南66 84 6 666 6 6.06446 8 86 6 6 66 8 6.6488666 6 6 4 666 5.8992大湘西 10 610 10810 88 6 8.9462注:评分为10分制(二)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区

46、位选择结果分析由上文表7 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各地区区位影响因素评估体系可知,武陵山片区中,地区区位综合优势评估得分相对较少,渝东南地区和地区区位综合优势评估得分比较接近,而大湘区的区位综合优势评估得分最高,区位优势最明显。以上量化分析,结合武陵山片区四分区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如下评价结果:渝东南地区濒临成渝经济圈,拥有较好的河航运优势,该区附近的成渝经济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为该区茶油生产提供充分的科技支撑。但该区多喀斯特地貌,可种茶油树的林地资源面积在四区中相对较小;同时渝东南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方面比其他三区小;该区多云雾天气,削弱光照,在气候因素上对茶油生产也产生不利影响。总

47、的来说该区的茶油生产还是具有潜力的。地区靠近城市圈,又接近重要的货流中转站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该区在海拔和地形地貌方面、适宜种植茶油树的土地面积方面以与在光照和热量方面都较其他三区更有优势,可以为茶油种植提供较多的有利影响.地区地处省这一 “老”“少”“穷”的典型地区,国家政府对该地的扶持很大,是茶油种植生产的一个有力的促进因素。该区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大多数农村闲置或半闲置的劳动力可以大量依靠茶油产业就业和增加收入。但该区距离发达的经济圈相对较远,地理位置优势不太大; 而且多阴雨天气和喀斯特地貌;该区交通条件、教育资源、茶油产业的科技依托相对其他三区都较差.大湘区经济总体水平处于四区中最高,

48、交通条件最好,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联系紧密程度高于其他三区,地理位置优势十分明显。该区未来可种植茶油树的林地资源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以往的茶油生产科技投入大,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也不少。总的来说渝东南地区、地区的茶油生产具有一定的潜力,地区茶油产业格局中发展相对弱一些,大湘区茶油生产的前途非常好,是明显超过其他三区的。五、大湘区茶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低产林过多,缺乏优质茶油品种。虽然大湘区茶油资源丰富,茶油林规模大,但是在我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将原本成片的茶油林,分配到各家各户。由于分散化管理和粗放经营,集约化程度低,很难形成规模化生

49、产。胡芳名,李建安,吕芳德等. 湖南省茶油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经济林研究,2009,27(4):21-25.过去茶油林的效益低,投入成本高,无法完全实现商品化,基本没有什么收益可言,因而农户忽于管理,从而造成了大面积的茶油林荒芜。现在的茶油林,许多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栽种,由于以前科技的原因,种植的茶油树大部分品种较差,使得茶油林的产量低、品质差。在茶油树长期的传花、授粉过程中,出现花粉交叉授粉,导致茶油林中的茶油籽品质下降。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外,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茶油林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如土质不好、病虫害等原因。程剑. 我国茶油产业链与协作模式研究D.:交通大学,201

50、1.(二)生产经营模式不稳固在产业链中,除了产品是产业链的承接外,产业主体也是产业链的。寻找到一条有关产业主体之间的生产经营关系,可以探索出一种适合大湘区茶油产业化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茶油产业中,农户是一个质弱群体,农户在栽种茶油树的时候面临双重风险,一种是市场风险,二是自然风险。梅丽珍,张新芝. 江西省“公司 + 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20):3-5.市场价格瞬息万变,农户承担了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面临价格风险的同时,他们也承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损失。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他们在害怕风险的同时,也拒绝去承受这样的风险,导致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51、不高,茶油林的种植面积减少。在市场自由交易中,由于农户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的把握市场的需求与价格信息,而盲目进行生产,从而出现大量产品过剩,也可能会出现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由于农户盲目无度地进行生产,造成市场茶油原材料供应的动荡。无法保证企业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同时也不利于农户的增收,不利于整个茶油产业的发展。(三)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户是整个产业的基础主体,我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过程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遗留下来一些问题,如土地的产权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实现大湘区茶油的市场化、产业化,就必须进行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

52、营就需要有适度规模的土地。当前制度下的土地是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小而无法实现规模经营;而大量荒山模糊的属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长期无人有效管理,资源难以开发。要想实现规模化经营,就必须使土地流转起来,其中就面临一个问题土地产权的归属。张日清,王承南,李建安等. 关于茶油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J.经济林研究,2010,28(2):146-151.这个问题不明确就无法确定土地的最后收益权,也就无法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更不可能实现土地入股的设想,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经营。(四)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大湘区乃至整个武陵山片区缺少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茶油品牌,缺乏茶油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茶油产业难以做

53、大做强。而茶油产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龙头企业走在行业的最前头。它必须把握市场的动向,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户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种植,提高茶油原材料的品质。同时也要带动其它茶油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茶油市场。它同时肩负茶油产品地推广和宣传,扩大茶油产业和茶油产品的知名度。它也是行业先进科研技术的领军人,先进工艺的运用者。但就大湘区乃至整个武陵山片区而言,目前的情况来看,缺乏这样的龙头企业,未能出现橄榄油那样的国际化跨国经营企业,连像益海嘉里、鲁花等那样在国有知名度的品牌都没有。现有的企业,不仅生产规模小,而且生产加工的工艺水平低,难以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更不说保健油

54、、化妆品用油、医药等高端产品用油。(五)金融扶持力度不够大湘区近年来对茶油产业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但大湘区的茶油产业还无法实现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茶油产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产业,农户栽种茶油树的前5年,不会挂果是一个纯投入期,只有到610年才开始有收益,在前期,农户需要资金运作。如果只是依靠农户,而政策不出台相应的金融扶持政策,茶油林的种植面积难以再扩大,产业化发展也很难再继续发展下去。产业化过程中不仅农户需要资金融通,企业同样需要大量资金运转,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必须引进新的生产工艺,进行育种、栽培与加工的科研开发,生产出高

55、品质产品,还要进行茶油产品广告宣传与推广。企业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但大湘区乃至整个武陵山片区,因为地方财政实力有限,在这方面的扶持力量还略显不足的。唐超. 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36):34 -36.(六)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茶油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后盾。特别是对于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尤为重要,在先前的法律条文中,没有对它做出过明确的规定,其中就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由于茶油种植到挂果收获至少有五年左右,国家对茶油苗木的补贴与茶油加工企业的利益脱节,出现农户骗取补贴而未栽植苗木现象。茶油加工企业

56、对此无可奈何。可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规企业、中介与农户的行为,在保护各自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约束各自的不法行为,使产业化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适用于当前的经济状况。如专业经济合作协会的定性问题,企业与农户进行订单式交易时,容易出现违约行为,如何减少这样的问题出现,是法律、法规本身所肩负的职责。大湘区茶油产业的布局总体上还呈现分散状态,是粗放投入的发展。六、推进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因为条件有限,我们难以对整个大湘区进行调查,也难以把武陵山片区各行政单位区的相关数据,从各自所属的省份分离出来深入分析,所以以上部分本论文我们针对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的首选布局地区:大

57、湘区,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以点带面,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而实现对整个大湘区茶油产业的布局已发展进行研究。武陵山片区的茶油产业在充分研究全国许多地方的茶油生产加工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武陵山片区各地区茶油生产的具体区位条件,本文从以上的分析出发,探讨推进和发展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生产布局与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面几条推进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布局与发展的措施。(一)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全面发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缺乏整体布局,缺乏示效应。推进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产业布局与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要以基地化带动,示性引导,实现适度规模发展。

58、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武陵山地区现有的茶油种植面积和山地宜林资源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推动茶油产业发展。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的发展需要突出重点,优先发展核心区,同时进行高产茶油林示性建设,如优先把大湘区列为该经济区域的产业核心发展区,做为示重点发展,努力建设该区的茶油高产林示区,再在这一示区的工作做好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进武陵山片区其他产区的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整个武陵山片区整体的茶油产业的持续、高效、全面的发展。(二)组织科技研发攻关茶油的花期长,易受气候影响而挂果少出油率不高问题,是茶油产业发展的瓶颈,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引导语支持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农户联合攻关解决这一瓶颈。优

59、良的茶油新品种、先进的茶油新技术是推动武陵山茶油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的发展,需要推广应用茶油生产的新技术、新标准、新的种植模式和良种培育,这首先要积极引导各级科研院校积极开展关于茶油产业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特别是要重点开展良种选育、栽培丰产技术、茶油提取与深加工技术等研究,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力度,通过在武陵山片区茶油产区技术示、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茶油产区林地生产力,增强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该区域大学、学院等高等学院的科研能力,攻关种植技术瓶颈;同时也可以实施优良种苗定点基地生产,比如2009年9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国营苗圃建设茶油高级采穗圃。以后各级政府在该区还应该采取更多的相似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武陵山片区茶油产业的优质高产。(三)因地制宜逐步促进茶油产业发展我们发现武陵山茶油产区多样,各具特色,发展水平有高有低。推进武陵山片区茶油生产产业布局与发展,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武陵山片区现有的茶油林资源,大力适地适树种植,新造林和改造林结合,分步实施和稳步推进结合,有效改善武陵山片区茶油种植结构,扩大该区域优良茶油的种植比例和规模。新造茶油林基地主要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相对高度2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荒地。武陵山片区现有茶油单产过低,改造茶油低产林,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