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项挑选题中国文化概论挑选题练习试卷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道题1 分,共 25 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状,称作【 C 】 A 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 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难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 A 地质灾难等 B沙尘暴灾难等 C洪涝灾难等 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 A 第一个温和期 B其次个温和期 C第三个温和期 D第四个温和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

2、导倾向的追求是【 D 】 A 和谐 B团结 C和平 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点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仍没有【 D 】 A 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6中国“ 家天下” 的历史开头于【 C 】 A 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 A 老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C 】 A 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 A 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 四诊” 盼望、

3、闻、问和【 D 】 A查 B验 C测 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C 】 A公元 6 世纪 B公元 8 世纪 C公元 12 世纪 D公元 16 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 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位置的朝代是【 B 】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特殊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就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14完整的宗法制度显现于【 C 】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4、 D 】 A 宗族祭奠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进展农业 C祖先崇拜与进展农业 D宗族祭奠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 礼义之邦” ,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 “ 经国家, 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的经典是【 A 】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17以下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D 】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18以下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抱负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B 】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19提倡道教于鹤鸣山 今四川崇庆境内 ,因人道须出五斗米, 故称“ 五斗米道” ;这位“ 天师” 是【 A 】 A张道陵 B张角 C张鲁 D张衡20唐代有一位诗

5、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 香山居士” 自许;这位诗人是【 D 】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仍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 A 】【 B 】 A仁 B义 C礼 D智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C 】 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宏大工程是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 C 】24认为文化的进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位置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陈寅恪 D钱穆【 B

6、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A金瓶梅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牡丹亭26.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C )绪论 -7 A. 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7.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B )1-14 A. “世界高原 ” B. “世界屋脊 ”C. “高原世界 ”D. “屋脊世界 ”28.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C )1-18 A. 第一个冰冷期B.其次个冰冷期C.第三个冰冷期D.第四个冰冷期29.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D )1-28 A. 归宿 B.过程 C.进展 D.资源30.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7、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C )2-34 A. 文化内涵 B.文化外延 C.文化经受 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C )2-41 A. 郭沫如 B.于省吾 C.陈梦家 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缘由是(C )2-63 A. 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8.以下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B )3-111 A. 天象观 B.勤农观 C.占验观 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C )3-153 A. 蒙古族 B.匈奴族 C.汉族 D.高车族10.以下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 )3-155 A. 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

8、杂病论11.造纸术的创造者传奇是东汉时期的(D )3-157 A. 张衡 B.毕昇 C.祖冲之 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显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B )4-160 A. 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心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安排问题是在(C )4-166 A. 秦代 B.汉代 C.隋唐 D.明代14.秦朝中心 “三公” 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 )4-166 A. 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训练思想等方面属于(C )5-213 A. 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以

9、下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 5-219 A. 孙子 B.尚书 C.春秋 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B )5-247 A. 孝 B.仁 C.义 D.礼18.关于中国古代训练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C )5-257 A. 论语 B.孟子 C.礼记 高校 D.荀子 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 )5-275 A. 木结构 B.左右对称 C.讲究装饰 D.廊柱结构20. “六经 ”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B ) 6-290 A. 书 B.乐 C.礼 D.易21.以下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

10、系的是(B )6-291A. 汉藏语系 B.蒙古语系 C.阿尔泰语系 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B )6-300 A. 禁忌 B.崇拜 C.惧怕 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 )7-328 A. 两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B )7-333 A.1482 年 B.1582 年 C.1682 年 D.1782 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B )7-342 A. 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杂家思想1.人类文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

11、联系,通常称为 C A. 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2.南北朝时显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沟通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BA. 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3.“ 书楚语,作楚声” 一语说的是 D A. 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第一面临的特点是 C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奠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邻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B A. 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12、家庭生活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DA. 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爱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C A. 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肯定的进展,并已开头使用货币是在 B A. 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 韩信点兵” 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A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D A. 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目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C A.

13、公元 2 世纪 B.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公元 12 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 A. 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D A. 明代 B.宋代 C.汉代 D. 隋唐14.诗 .小雅 .北山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C A. 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15.在以下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A. 周易B.管子 C.商君书D.韩非子16.在中国传统哲学“ 知行观” 中,提出“ 知先行后” 主见的

14、思想家是 B A. 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17.董仲舒说:“ 仁而不智,就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就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训练应 DA. 止于至善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18.“ 教学相长” 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训练思想命题,第一提出它的是 B A. 礼记 .高校 B.礼记 .学记C.荀子 .劝学D.论语 .学而19.“ 中和之美”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就,其哲学基础是 C A. 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 B A. 法律面前人人公平 B.语文公平 C.说话公平 D.民族公平21.“ 孜

15、然” 一语借用的是以下哪个民族的词汇 .B A. 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22.以下人物中,提出“ 商定俗成” 理论的是 CA. 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 CA. 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24.中外文化的其次次大交汇开端于 D A.15 世纪初叶 B.15 世纪末叶 C.16 世纪初叶 D.16 世纪末叶25.最早提出“ 中体西用” 一词的人是 BA. 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肯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

16、D A. 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 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 年 1900 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冰冷时期;闻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 CA. “ 纪传时期”B.“ 编年时期”C.“ 方志时期” D.“ 纪事本末时期”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 BA. 相对的 B.必定的 C.显性的 D.隐性的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进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 A A.“ 湖广熟,天下足” 之说 B.“ 广湖熟,天下足” 之说 C.“ 天下足,广湖熟” 之说 D.“ 熟广湖,天下足”之说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结发生在 BA. 三皇时代 B.五帝时

17、代 C.夏代 D.商代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 A A.两期 B.三期 C.四期 D.五期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 法” 的精义是 C A. “ 尚公正”B.“ 尚公德”C.“ 尚公义” D.“ 尚公益”8.以下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DA. 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 C.栽培谷子 D.使用水车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 C A. 栈车 B.轿车 C.路 D.轩10.中国古代显现“ 四诊” 诊断技术的朝代是 DA. 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11.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是 CA. 鲁班 B.蔡伦 C.毕昇 D.伏羲12.以下选项中演

18、化为宗法制度的是 B A. 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 DA. 吏部 B.户部 C.丞相 D.皇帝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CA. 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君主专制制度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 CA. 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详细系的封建法典是 B A. 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 D.汉九章律17.以下文献记载,表达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 C A. “ 上下与天地同流”B.“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 祸兮福所倚,福兮

19、祸所伏”D.“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18.提出“ 中庸” 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就的人是 CA. 周公 B.孟子 C.孔子 D.朱熹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D A. 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 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 8 岁入学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 BA. 五礼 B.六艺 C.五射 D.六书21.儒家对训练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 CA. 在明明德 B.在亲民 C.在止于至善 D.平天下22.朝鲜仿照汉字制造的文字是 B A. 假名 B.谚文 C.字喃 D. 汉字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见言辞纯朴的人是 A A. 老子 B.陆机 C.曹丕 D. 葛洪

20、24.佛教在中国得到进展的阶段是 B A. 东汉魏晋阶段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 B A. 欧洲 B.泰西 C.远西 D. 西洋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显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进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B A. 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 A. 和谐 B.统一 C.和平 D. 友好3.古代中国文明的胜利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 D A. 威逼与恐吓 B.和亲与共存 C.吞并与兼并 D.

21、联合与融会4.新石器时代终止于距今 4000 年左右,连续时间长达 A A. 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5.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特殊文明形状和 D A. 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B A. 渔业 B.农业 C.林业 D. 手工业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状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 重农主义” 是 D A. 毫无关系 B.本末关系 C.交叉关系 D.大有关系8.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C A. 宋B.元 C.明 D.清9.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D A. 市B.集 C.

22、庙市 D.墟10.周礼. 地官. 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以下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选项 C A. 径、涂、畛、道、路 B.径、畛、涂、路、道 C.径、畛、涂、道、路 D.畛、涂、径、路、道11.七巧板可以阐明如干重要的 B A. 运算法就 B.几何原理 C.力学原理 D.代数理论12.以下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选项 A A. 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状13.以下有关“ 皇帝” 的说法,不正确选项 A A. 始皇帝是秦政 B.天子自称“ 朕”C 命令称为“ 制” 或“ 诏”D.总揽天下大权14

23、.秦朝的中心“ 三公” 是 B A. 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15.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岁月是 C A. 开皇三年 583 B.开皇十八年 598C.大业三年 607 D.大业五年 609 16.传奇,制定婚姻“ 六礼” 的人是 C A. 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 孔子17.以下文献记载,表达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D A.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 上下与天地同流”C.“ 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 ,如圭如壁”18.“ 天人合一” 的观念起源于 C A. 夏B.商 C.西周

24、 D.汉代19.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制造,这种神叫 C A. 日神 B.月神 C.上帝 D. 星神20.周代,人们四时祭奠祖先,冬祭叫 D A. 礿B.禘 C.尝 D.烝2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 三纲五常” 的是 D A. 周公 B.孔子 C.孟子 D. 董仲舒2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 D A. 语族 B.语群 C.语支 D. 语系23.越南仿照汉字制造的文字是 C A. 假名 B.谚文 C.字喃 D. 汉字2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化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 B A. 陈寅恪 B.钱穆 C.陈独秀 D. 胡适25

2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 20 世纪的 B A. 四五十岁月 B.五六十岁月 C.六七十岁月 D.七八十岁月1与英文 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C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出自 A A说苑 .指武B礼记 .中庸C论语 .雍也D荀子 .不苟3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制造越是受制于它的 C A气候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 D国际条件4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AA 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 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5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四方” 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特别清楚的相关观念就是 C A“ 天”B“ 地”C“ 天下”D“ 地上”6新

26、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D A捕涝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C手工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B采集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7司马迁的史记中,“ 五帝” 的谱系是C A神农氏、有巢氏、黄帝、高辛和尧B有巢氏、黄帝、高辛、尧和舜C黄帝、颛顼、高辛、尧和舜 D 黄帝、高辛、神农、尧和禹8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 D A公元前 717 年 B公元前 727 年 C公元前 737 年 D公元前 771 年9我国先民创造观看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AA 夏代 B殷商 C秦代 D汉代10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特别出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B A农商经营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27、D官商经营11使用狗拉爬犁的民族是 DA 汉族 B回族 C傣族 D赫哲族12北魏设在洛阳宣阳门外、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地方名叫 A A四夷馆 B十三行 C国宾馆 D迎宾楼13中国开头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 B A 15 世纪 B16 世纪 C17 世纪 D18 世纪14以下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选项 B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固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状15古代“ 朝赏暮戮,忽罪忽赦” 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的是皇帝的 C A行政权 B财经权 C司法权 D军政权16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 D A行卷 B

28、公卷 C投献 D八股文17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BA 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8易 .系辞上说:“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这句话表达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BA 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19提出“ 天人之分” 观点的人是 A A战国荀子 B唐代刘禹锡 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张载20原始道教最初称为“ 五斗米道”,又叫 AA 天师道 B正一道 C全真道 D一贯道21唐代最出名的大型舞蹈是 D A胡旋B凉州 C绿腰D霓裳羽衣舞2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 五伦十教” 的是 C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23秦代统一的文字是DA 大篆B金文

29、 C隶书D小篆C运输工具D典籍24首次提出“ 六书” 的著作是C A史籀篇B仓颉篇 C说文解字D急就章25提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的是B A陈独秀B孙中山 C章太炎D胡适1以下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D)A 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2人类文化进展过程中出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 )D)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缘由是(A )A与地理条件有关 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 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

30、者是(C)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B) 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C)A铁器制造 B铜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 D铝器制造8古代社会的作者是(D)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摩尔根9以下文献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B)A四民月令 B四时纂要 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0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D)A金銮殿 B宗庙 C天坛 D明堂11以下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A)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

31、、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2以下医学文献中,以针刺疗法为主的文献是(B)A素问B灵枢 C难经D伤寒杂病论13周代官僚制度中,中心“ 三公” 是(B)A太师、太保、太尉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太保、太宰 D太师、太傅、太史14以下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选项(C)A它由分封制演化而来 B周王自称“ 余一人”C王位传递表达传嫡不传贤 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15秦朝,名义上的中心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A)A丞相 B太宰 C太尉 D御史大夫16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C)A会亲友 B家族饮宴 C祭祖扫墓 D散祭神17以下文献记载,表达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

32、是(D)A“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 上下与天地同流; ”C“ 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18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显现“ 皇天”、“ 上天” 、“天” 、“ 昊天” 、“ 苍天” ,说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D)A 日崇拜 B月崇拜 C鬼魂崇拜 D上帝崇拜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 A仁、义、礼 B孝、悌、忠 C礼、智、信 D恭、敬、诚20唐代最出名的健舞是(C)A绿腰B凉州 C胡旋D霓裳羽衣舞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见言辞纯朴的是(A)A孔子 B曹丕 C左丘明 D陆机22汉代,经典通用字体是(B)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

33、书2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C)A赵元任 B章炳麟 C瞿秋白 D 钱玄同24以下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 )A 天台宗 B法相宗 C律宗 D密宗2520 世纪 80 岁月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D)A梁漱溟 B徐复观 C唐君毅 D杜维明二、多项挑选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2 分,共 10 分 26中国文化属于(BCE)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 E东方文化2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峻的缘由有(BD )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 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 D大片地围湖造田E土地沙化28庄子哲学思想的

34、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B )A逍遥 B无冲突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 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 E兼爱非攻29以下各项中,属于汉书 .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 方技” 有(ABC )A医经 B经方 C神仙 D四诊 E卜算3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BD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 E形象思维26以下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BC A生产工具 B雕塑 C书籍 D筷子 E衣物27“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的提出者或出处各是 CD A管子 B管仲 C齐民要术D贾思勰 E绎史28中国古代科技的进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仍

35、有 BC A秦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之际 D明朝 E清朝29以下人物中,以治水闻名的有 AC A大禹 B神农 C李冰 D崔寔 E李斯30以下选项中,属于人文范畴内的服饰标志有 ABD A信仰标志 B仪礼标志 C体型标志 D职业标志 E情感标志26.以下关于“ 文” 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E A. “ 文” 的本义是“ 错画”,即花纹 B.“ 文”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C.“ 文”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 文治教化”D.“ 文” 字仍有“ 演化” 和“ 分化” 的含义 E.中国古代对“ 文” 的熟悉仍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7.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源于南楚的包括 AD A. 道

36、家文化 B.儒家文化 C.法家文化 D.楚辞文学 E.杂家文化28.老子说“ 道法自然”,取法“ 自然” 就需要 AB A. “ 治心”B.“ 清虚自守,卑弱自持”C.“ 为物不贰”D. “ 生物不测”E.“ 潜心静气”29.以下选项中,表达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BCD A. 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 三纲” 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30.以下选项属产生礼俗的有 ABCDE A. 催生礼 B.洗三 C.满月礼 D. 百日礼 E.抓周礼2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

37、括 ACDE A. 农具 B.壁画 C.筷子 D. 煤炭 E.水电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 AB A. 土地的过当开垦 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 D.草场自然资源利用超量 E.山石的过分开掘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仍包括 BDE A. 民部 B.刑部 C.乐部 D. 工部 E.兵部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奇中,黄帝创造了 AC A. 指南车 B.渔网 C.乐器 D. 百鸟衣 E.七巧板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 ABC A. 胡腾B.胡旋 C.柘枝 D.绿腰 E.兰陵王26.北宋时期的“ 通漕四渠” 中有 CDE A. 永济

38、渠 B.通济渠 C.汴水 D. 广济河 E.金水河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 AB A. 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28.以下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 ABCDE A. 质原料 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 E.色颜色 29.以下关于“ 三省六部制” 的说法,正确的有 ACEA. 表达分权 B. 魏晋开头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 AB A. 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2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AE )1

39、-16 A. 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E.长江三角洲平原27.隋朝大水道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AB )1-31 A. 永济渠 B.通济渠 C.广济河 D.惠民河 E.金水河28.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BCE )2-56 A. 孝廉 B.征辟 C.考试 D.举人 E.察举29.以下选项中,属于自然范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 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30.以下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 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

40、.宗教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CDE 】【 AB 】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 C水利的兴修 D水道的开凿 E土地的开垦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缘由包括 A战争 B宗教 C农耕学作品中属尊 D渔猎 E天灾28以下选项中属于产生礼俗的有【 ABCDE 】 A求子礼俗 B催生礼 C洗三 D满月礼 E周岁礼29 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 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 B柳宗元“ 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 E苏轼石钟山记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 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

41、高丽语 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 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说明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3 分,共 15 分 31广义文化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展中共同制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32 地理环境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制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肯定地理范畴中的人群,必需依靠自然供应应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绽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点的明白,必需从明白其地理环境开头;33制度文化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进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状;34楚辞答:楚辞是战

42、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制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特别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颜色;楚辞的显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唱歌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进展具有划时代意义;35“ 中体西用论”答:“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见与基本理论;主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 本”,去吸取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6 分,共 30 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答:( 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诞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

43、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37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 答:( 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 (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 (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38简述中华民族的抱负人格;答:( 1)中华民族的抱负人格主要以儒家的抱负人格为代表;(2)儒家所崇尚的抱负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3)圣指圣王,贤通常用“ 君子” 一词来表示;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答:建国以后, 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沟通的

44、状况,大力推行一般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胜利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准时的规范工作;上述 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进展;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答: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训练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峻后果;言文脱节 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道题10 分,共 20 分 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显现过民族大融合;(1)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2)北方:十六国时代很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

45、文化有较深的熏染;(3)北魏与其说是汉化,仍不如说是“ 南朝化”;(4)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洁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 胡化”;(5)隋唐立国思想的很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精确的懂得;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学问;答:(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成和预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 于掌握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地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和谐好劳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留意挑选雇工、勤俭持家等;(3)“ 荒政” 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

46、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心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 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学问才能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补偿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 人力胜天的成果;三、名词说明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3 分,共 15 分 31.文化事象 绪论 -7答: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显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进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32.九流十家 2-45 答: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 九流十家” 之说;33.血缘九族制 3-144答:( 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

47、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34.家天下 4-168 答:( 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掌握,他自命为“ 始皇帝”,期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35.中庸 5-229答:( 1)“ 中庸” 这一价值原就是由孔子提出来的;(2)“ 中庸” 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6 分,共 30 分 36.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1-16 答:( 1)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

48、是汉民族的集合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2)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是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唐宋以后,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3)这一带是秦汉时“ 百越” 民族的居住地,后来仍有侯、俚、僚等族,随着民族的融合,也大体都消失了;37.简述敬顺昊天的宗教现实功能;2-38 答:( 1)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敬授民时”教中心凝结力的根源;,它关系着农耕大事,这正是黄帝的后代所建立的宗(2)五帝时期的历史,实际是宗教中心的形成和发达;(3)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结;38.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140 答:( 1)交通设施

49、的习俗传承 . 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创的;(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的运输工具以挑担为主;(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由于经济的不断进展和日趋富强,我国传统的交通行旅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39.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5-225 答:( 1)“ 天人合一” ,是由宋代的张载提出的;(2)“ 天人交胜”,使天人关系学说有了新的进展;(3)“ 天人之分”,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他的天论篇申提出来的;40.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答:( 1)汉字崇拜,大致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奇的、尊严的颜色,并且长期以来

50、始终被作为崇拜的对象;(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头的;( 3)对汉字的多维摸索,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人在冷静地摸索,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道题 10 分,共 20 分 41.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2-59 答:( 1)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公元 134 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终连续了两千年;(2) 尊儒术、兴太平第一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有诗三百经学的开启,有两汉社会对唱唱的热 爱,再加上文人的参与,诗词大国就养成

51、了;(3)经学与王莽新政;王莽新政是受“ 尧舜禅让” 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就其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周礼而脱离现实的结果;42.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位置与作用;4-170 答:( 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始终影响精神文 , 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位置,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固的传人;( 2)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正合理、枳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 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3)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护作出了重要奉献;三、

52、名词说明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3 分,共 15 分 31.文化政策: 指定肯定的时代,肯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计策 原就;32.“ 大一统” 意识:其强调“ 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示秦汉帝国不断入侵四方,把宽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 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

53、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 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35.祖先崇拜: 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爱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奇力气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奉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 缘关系亲密的近几代祖先;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6 分,共 30 分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缘由;答:战争;(1 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2分)高级宗教确立; ( 1 分)此前宗教纷乱, “ 家为巫史”作用;(2 分)37.简述

54、自然范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答: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而颛顼时代宗教祭奠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2 分)性别差异,服饰表达了性别的差异;(1 分)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 分)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2 分)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点;答: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 天、地、人、万物” 之间的外部特点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2 分)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 观物比德”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2 分)39.简述汉字的特点;,是人与物的类比, (2 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点和内在属答:汉字有悠久的历史;(

55、1 分)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 分)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2 分)40.简述禅宗的传播;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 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2 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头流传城外;(2 分)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道题 10 分,共 20 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答: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 分)先秦魏国“ 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 代田法” 和“ 区田法”;(2 分)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 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

56、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期的水道的开凿历史; (2 分)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点;(2 分)水道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产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点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 分)从产生礼仪看,婴儿一诞生,甚至在诞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细心呵护,婴儿的训练和培育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 (2 分)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 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才能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步演化为婚礼的一部分;(2 分)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就,婚姻缔结

57、着家族关系,婚姻连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而丧葬礼仪中最能表达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 守制” ;(2 分)三、名词说明题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点,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32.“ 三皇五帝”:“ 三皇” 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创造者;“ 五帝” 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3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就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34科举制: 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 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头;3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

58、所制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宝;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6 分,共 30 分 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制造的先决条件;答:生活在肯定地理范畴中的人群,必需依靠自然界供应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绽开其文化制造历程;( 2 分)明白一个文化的总体特点,从地理方面进行观看是特别必要的;(2 分)明白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看, 必需是历史的, 文化与地理互动的; (1 分)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很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答:农业; (2 分)制陶; (2 分)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 分)38简述造纸术创造及传播

59、的历史;答:造纸术的创造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 分)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公元 6 世纪起,造纸术开头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 8 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 12 世纪传入欧洲;(2 分)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点;答:重整体; (2 分)重体悟; (2 分)以体会为基础; (1 分)直观思维; (1 分)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答: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 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争论等;(2 分)是对语言交际才能的不断追求,(1 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究等;(2 分)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道题 1

60、0 分,共 20 分 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答:秦汉时期确立中心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 2 分)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巨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3 分)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2 分)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状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殊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 (3 分)42论中国古代“ 知行合一” 说的主要内容及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