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由、知情权_第1页
表达自由、知情权_第2页
表达自由、知情权_第3页
表达自由、知情权_第4页
表达自由、知情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公民基本权利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一、基本权利的作用和分类二、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三、基本权利的义务主体1一、基本权利的作用与分类(一)作用思考:国家为何而存在?国家建立和存在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个体极易受到国家权力的不当侵害防御的武器就是基本权利结论:基本权利是国家权力的起点和终点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变义务本位为权利本位参考读物:托马斯霍布斯(英)利维坦;卢梭(法)社会契约论(二)分类基本权利是开放的体系有必要在学理上对其进行分类本课程的分类方法政治性权利(如表达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略)、知情权等)人身性权利(如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迁

2、徙自由等)文化性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如财产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等)2二、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人权是指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主要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权利,从权利的形态上看,属于应然权利。它不考虑各国具体制度和现有的物质条件,仅以人性为根据。因此,人权的主体应该是普遍的人、抽象的人,不分国籍、种族、民族、宗教、性别、年龄、职务、财富、教育等外在身份。(一)区别1、人权的主体范围比基本权利广泛,且人权有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之分,而基本权利是公民个人所享有的2、人权观念是反抗君权神权的产物,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创立;公民基本权利则是宪法创立和实施后出现的。3、人权相对更抽

3、象,公民基本权利更具体明确。(二)联系人权在一国国内通常以法定的“基本权利”形式加以实现参见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3三、基本权利的义务主体问题的实质:宪法是否可用来防范私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一些国家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在规定基本权利时,用了绝对性的表述文字,引发了学理和司法实践中的分歧例1、法国人权宣言第10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例2、中国宪法第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多数观点:宪法

4、是约束公权力的,因此基本权利应直接针对国家,而不针对私人基本权利是相对权利。美国宪法就只规制政府行为需注意的是,德国基本法具有“第三者”效应,即当私人之间的宪法权利发生冲突时,基本法可以间接适用于解决私人之间的冲突4第三章 公民基本权利第二节 政治性权利一、表达自由二、知情权5一、表达自由6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的概念(二)表达自由的价值(三)表达自由的规制7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的概念1、内涵公民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平等地使用各种方式(包括沉默)表现、公开、显示自己的意志、见解、思想、观点、情感、主张、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的干涉、约束或者惩罚。核心内涵:表达的自由扩展内涵:获

5、取信息的自由和传播信息的自由8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的概念2、外延(1)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最基本最典型的类型言论包括政治言论、商业言论、学术言论、艺术言论、宗教言论等多种形式表达言论的媒介有多种:口头、文字、形体动作、绘画、摄影、影视、音乐、录音、互联网(2)新闻与出版自由新闻与出版物是言论的载体,是言论自由实现的媒介 (3)集会与游行示威自由集会、游行和示威可以扩大言论的影响,更好地实现言论自由(4)结社自由应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妇女等)的结社自由 9一、表达自由(二)表达自由的价值1、发现真理的最佳途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唐书魏征传约翰密尔(英):论自由霍姆斯(美):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6、市场理论2、维护促进个人价值的重要渠道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法)3、保障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不赞同,但是,我将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伏尔泰(法)让人家讲话,天不会塌下来,不让人讲话,总有一天要垮台毛泽东多数拥有无限权威,便会产生压迫性的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托克维尔(法)10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1、规制原则(1)以保障为主,以限制为辅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不得侵害言论自由的本质内容;在确实需要限制言论自由的情况下,限制应在“最小范围内”进行(应尽可能采取损害较小的限制手段;限制言论自由的程度应与言论自由可能造成的损害成比例)例: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美)(2)应当以立法的形

7、式进行明确具体的限制立法是言论自由保障的基础;模糊的限制易为侵害表达自由创造条件2、表达自由在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美国宪法不保护哪些言论自由?参考资料:11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3、表达自由在中国宪法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言论自由例1:河南灵宝青年举报违法征地被追捕案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8、,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例2:电影苹果上映被禁案问题:艺术与色情的区别?启示:电影分级制的必要12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3、表达自由在中国(2)新闻与出版自由近年来,我国频发政府状告报社侵犯名誉权案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新闻自由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我国迄今尚未出台新闻法对此加以规制。例:美国纽约时报案(1964年)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对出版自由设定了较多限制,有待完善注意: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表达权部分)13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3、表达自由在中国(3)集会与游行示威自由参见:集会游行示威法(4)结社自由参见:工会法例:沃尔玛深圳工会首席代表与沃

9、尔玛谈工资问题:农民工的结社自由如何保障?参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4二、知情权(一)什么是知情权?宪法上的知情权,是指公民及居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享有知晓的权利。其核心是情报公开请求权。一般认为,“知情权”(right to know)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AP通讯社专务理事库勃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库勃在演讲中鉴于政府在二战中实施新闻控制而造成民众了解的信息失真和政府间的无端猜疑,主张用“知情权”取代宪法中的“新闻自由”规定,以表征和揭示言论自由的新内涵。知情权一词于是逐渐从新闻界流传到法律界,并被写入宪法和法律。15二、知情权(二)他国对知情权的保护1、美国宪法中没

10、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从现有规定中可以推知这一权利。1966年,国会通过信息自由法案(FOIA)任何人(记者、普通公民,甚至外国人)只要提出书面申请,便可以要求浏览或复制自己想要的政府信息档案;法定例外的信息包括:国家安全、贸易机密和商业机密信息、机构的内部备忘录、会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档案、执法调查档案及先有法律具体说明属于例外的信息(例如,纳税申报单中的信息),政府有责任证明被索要的信息属于法定例外。1974年,隐私权法案(Privacy Act)生效个人有权接触联邦档案中所载的本人信息。1976年,国会通过阳光法案(Sunshine Act)除依法可以不公开举行会议的情形外,政府部门举行的会议

11、都必须向公众开放。不论是公开还是非公开会议,政府都应当提前一周发布公告,将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以及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向社会公布。对于不公布举行的会议,政府部门要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说明不公布举行的理由。各州也都颁布了自己的知情权法和会议公开法。16二、知情权(二)他国对知情权的保护2、日本宪法中未直接规定,多数学者认为,宪法第21条规定的“表现的自由”乃知情权的宪法依据。2001年4月1日,信息公开法开始实施规定政府具有说明责任(第1条),但没有将信息公开作为国民的“知晓权”加以确认;明确规定了公开的对象,但是一些重要部门,例如国会、法院、特殊法人等依然被排除在外。可不公开的信息包括:个人信

12、息;法人信息(特殊法人、公益法人、宗教法人、政治团体等);安全保障信息;外交信息;为预防犯罪的警察厅执行工作信息;因该信息的公开会造成外部压力或干涉,引起误解和猜测并助长特定投机者的信息;由于监察、检查或取缔可能引起的不公正行为和人事管理部门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行为的信息。17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宪法未明确规定,但从一些条文中可以引申出知情权的内容,如第2条、第35条、第41条等长期以来,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和对公民知情权的漠视造成政府信息一直处于较封闭状态例1、广西南丹矿难(2001年)例2、SARs(2003年)例3、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2008年)18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近年来,随着政府服务意识和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政府信息开始透明化运作重要标志: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第一、重点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三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1、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交通局因不公开政府信息败诉案(2008年10月)例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