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平和县位于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地处九龙江西溪上游,东与龙海、漳浦相连,西与广东省的大埔、饶平县接壤,南与云霄、诏安县相接,北与永定、南靖县相靠,全境面积2328.6平方公里。县域全境地处博平岭山脉的南段,大芹双尖两山脉纵贯南北。地势中西部高,向东南、西北倾斜,整个区域分属花山溪、韩江等5个流域地理单元,并构成多重马蹄形结构,花山溪流域面积857.3平方公里,属境内首位,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达27.78亿立方米。境内千米高山64座,海
2、拔1545米的大芹山是漳州市第一高峰。县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2,七月份最高,月均温达28.5,多年极端最低温度-2.9,最高气温38.8,无霜期318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985.9毫米,气温高,日照多,雨量充沛。温雨同期,十分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长。森林是我县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境内木本植物有151科866种。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69.9%。第二节 社会环境概况全县人口57万人,辖10镇、5乡、1国有农场和1个工业园区。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81.96亿元,年增长12.8%;三产比重为:39.7:23.9:36.4;实现工业总产值57.1亿元,年均增长31.5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年均增长44.8%;农业总产值57.84亿元,年均增长7.5%;城镇化水平30.2%。平和县推动县域经济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拥有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和三个工业集中区,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纸制品加工、水电、服装织造等主导产业。第二章 环境监测 第一节 环境空气一、监测工作概况设置空气监测点位2个,20062010年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2400个,其中二氧化硫(SO2)监测数据960个,二氧化氮(NO2)监测数据960个,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数据480个。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为SO2、NO2、TSP三项;监测采样时间及监测频次:20062007年
4、每季度中期监测4天,20082010年每月监测4天。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的规定执行。评价标准:依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二级标准及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有关推荐标准执行(见表1)。表1 污染物评价标准(限值)评价标准 项目国家一级标准国家二级标准日(月)均值年均值日(月)均值年均值二氧化硫0.05mg/m30.02mg/m30.15mg/m30.06mg/m3二氧化氮0.08mg/m30.04mg/m30.12mg/m30.08mg/m3总悬浮颗粒物0.12mg/m30.08mg/m30.30mg/m30.20mg
5、/m3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1、二氧化硫(SO2)表2 二氧化硫监测结果统计表点位测量值范围(mg/m3)年平均值(mg/m3)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武装部0.0140.0190.0140.0190.0110.0180.0120.0180.0120.0180.0170.0170.0140.0160.016环保局0.0150.0180.0150.0180.0120.0170.0130.0180.0130.0180.0160.0170.0150.0160.016图1 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度变化
6、图从表2、图1可知,20062010年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在0.0110.019mg/m3范围内,全县平均值为0.016mg/m3,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图2 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季节变化图从图2可知,全县二氧化硫春季较高,秋季较低。2、二氧化氮(NO2)表3 二氧化氮监测结果统计表点位测量值范围(mg/m3)年平均值(mg/m3)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武装部0.0250.0340.0240.0350.0230.0320.0220.0300.0220.0300
7、.0280.0280.0260.0270.027环保局0.0270.0350.0250.0350.0230.0320.0230.0330.0230.0330.0290.0290.0280.0280.028图3 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氮年度变化图从表3、图3可知,20062010年全县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为0.0220.035 mg/m3,总的来说县城区二氧化氮年均值都较低,全县平均值为0.028mg/m3。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图4 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氮季节变化图从图4可知,全县二氧化氮季节变化春季较低,其他季节基本相同,变化不大。3、总悬浮颗粒物
8、(TSP)表4 TSP监测结果统计表点位测量值范围(mg/m3)年平均值(mg/m3)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武装部0.0750.0790.0740.0770.0640.0760.0620.0720.0620.0720.0770.0760.0710.0660.066环保局0.0730.0790.0740.0790.0640.0780.0620.0710.0620.0710.0760.0760.0710.0660.066图5 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TSP年度变化图从表4、图5可知,20062010年县城区总悬
9、浮颗粒物(TSP)年均值范围在0.0620.079 mg/m3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县平均值为0.071mg/m3,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图6 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TSP季节变化图从图6可知,县城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基本相同。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20062010年县城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功能区1类限值标准,超过县城环境功能区2类规划要求。第二节 水 环 境一、监测工作概况1、断面布设我县在九龙江西溪(平和段)的洪濑口、高南、平和水源共设置了3个监测断面,其中省控断面2个(西0、西1)、市控断面1个(平和水源)
10、。2、采样频率及时间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要求,省控断面、市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每2月监测1次。3、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共计29项,由于平和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条件有限,实际监测10项,其余监测项目由漳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提供监测数据。20062010年共获得有效地表水监测数据 6960个。4、评价标准按照国家要求,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详见表5)。表5 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监测项目评价标准标准来源监测项目评价标准标准来源pH值(无量纲)6-9GB3838-2002类 汞(mg/L)0.0001GB3838-2002类溶解氧(mg/L)5GB3838-2002
11、类镉(mg/L)0.005GB3838-2002类高锰酸盐指数(mg/L)6GB3838-2002类六价铬(mg/L)0.05GB3838-2002类五日生化需氧量(mg/L)4GB3838-2002类铅(mg/L)0.05GB3838-2002类氨氮(mg/L)1.0GB3838-2002类氰化物0.2GB3838-2002类铜(mg/L)1.0GB3838-2002类挥发酚(mg/L)0.005GB3838-2002类锌(mg/L)1.0GB3838-2002类石油类(mg/L)0.05GB3838-2002类氟化物(mg/L)1.0GB3838-2002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
12、2GB3838-2002类硒(mg/L)0.01GB3838-2002类硫化物(mg/L)0.2GB3838-2002类砷(mg/L)0.05GB3838-2002类总磷(mg/L)0.2GB3838-2002类总氮(mg/L)以湖、库标准评价1.0GB3838-2002类5、评价项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规定,我县水质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规定的除水温、化学需氧量和粪大肠菌群3项以外的21项,监测项目不全时,以实际监测项目为准。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平和县九龙江流域地表水功能分类、监测断面、监测期数、监测项目个数,详见表6。
13、表6 2006-2010年九龙江流域(平和段)地表水水质监测情况表年 度断面个数断面名称水质功能分类监测项目个数监测期数 20063西0(高南村)226西1(洪濑口)226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276 20073西0(高南村)226西1(洪濑口)226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276 20083西0(高南村)226西1(洪濑口)226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276 20093西0(高南村)226西1(洪濑口)226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296 20103西0(高南村)226西1(洪濑口)226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296对20062010年3个断面监测项目进行统计,地表水水质状况见表7至表
14、11,断面超标情况见表12。从表7至表11可知,21个评价项目中,年均值超标项目有总氮1项,样品超标项目增加了氨氮、总磷、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汞共5项。在超标的监测项目中,以总氮超标断面数最多,且超标值最大,详见表12。按污染物类别分述如下:表7 2006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评价项目统计断面数年均值情况断面样品超标情况年均值范围(mg/L)超标断面名称超标断面名称超标率范围(%)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pH36.93-7.06溶解氧36.75-7.97高锰酸盐指数33.11-3.54五日生化需氧量31.35-2.63西14.60.15氨氮
15、30.30-0.63西11.570.57铜30.0014-0.0028锌30.05-0.06总磷30.078-0.089平和水源0.1700.7氟化物30.078-0.153硒30.00016-0.0020砷30.00006汞30.00002-0.镉30.0001-0.00013六价铬30.004-0.011铅30.0019-0.0024氰化物30.004挥发酚30.002石油类30.02-0.0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06-0.08硫化物30.027-0.054表8 2007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评价项目统计断面数年均值情况断面样品超标情况年均值范围(mg/L)超标断面名称超标断面名称
16、超标率范围(%)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pH36.91-7.25溶解氧36.98-7.67高锰酸盐指数32.4-2.6五日生化需氧量30.7-1.4氨氮30.23-0.28铜30.0018-0.0037锌30.005氟化物30.12-0.14硒30.0001砷30.00006汞30.00002平和水源0.000060.2镉30.0001-0.00087六价铬30.005-0.009铅30.001-0.0021氰化物30.004挥发酚30.002石油类30.03西10.060.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05-0.06硫化物30.005-0.031总磷30
17、.066-0.085平和水源0.1980.98表9 2008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评价项目统计断面数年均值情况断面样品超标情况年均值范围(mg/L)超标断面名称超标断面名称超标率范围(%)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pH36.70-7.01溶解氧36.35-7.71高锰酸盐指数31.43-2.83五日生化需氧量30.4-1.4氨氮30.10-0.25铜30.002-0.010锌30.005氟化物30.18硒30.0001-0.0002砷30.00006汞30.00002-0.00005镉30.00028-0.00040六价铬30.0075-0.01
18、25铅30.001氰化物30.004挥发酚30.002石油类30.02-0.0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05硫化物30.005-0.007总磷30.062-0.078平和水源0.1140.14表10 2009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评价项目统计断面数年均值情况断面样品超标情况年均值范围(mg/L)超标断面名称超标断面名称超标率范围(%)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pH36.82-6.94溶解氧37.2-7.5高锰酸盐指数32.6-2.8五日生化需氧量30.68-2.78氨氮30.18-0.26铜30.0052-0.0072锌30.05氟化物30.26-
19、0.39硒30.0001砷30.00006汞30.00003-0.00004镉30.00022-0.00038六价铬30.0004-0.004铅30.0016-0.004氰化物30.004挥发酚30.002石油类30.0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05-0.06硫化物30.01-0.019总磷30.070-0.082表11 2010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评价项目统计断面数年均值情况断面样品超标情况年均值范围(mg/L)超标断面名称超标断面名称超标率范围(%)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pH36.77-6.88溶解氧37.00-7.46高锰酸盐指数32.
20、2-2.7五日生化需氧量30.62-0.81氨氮30.213-0.409铜30.0029-0.0050锌30.05氟化物30.19-0.26硒30.0001砷30.00025-0.001汞30.00003镉30.00011-0.0002六价铬30.013-0.019铅30.001-0.003氰化物30.004挥发酚30.0012-0.0014石油类30.01-0.0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05硫化物30.008-0.009总磷30.096-0.106平和水源20-810.1810.81总氮34.79-7.28西0、西1、平和水源西0、西1、平和水源9.04表12 20062010年平和县地表水
21、断面超标情况统计表年度断面名称超标项目超标率(%)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倍)年均值超标值(mg/L)年均值超标倍数(倍)2006西1、平和水源五日生化需氧量5.564.60.1500氨氮5.561.570.5700总磷5.560.1700.70002007西1、平和水源汞5.560.000060.200总磷5.560.1980.9800石油类5.560.060.2002008平和水源总磷5.560.1140.14002010平和水源总磷16.670.1810.8100总氮1009.047.29西0、西1总氮1008.365.68(1)总氮:201
22、0年开始监测,以湖、库水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3个断面均超标,且超标值较大,超标率100%。平和水源年均值超标值7.29(mg/L),西0、西1年均值超标值5.68(mg/L)。(2)总磷:在平和水源断面除2009年外每年均有样品超标,超标值最高为限值的0.81倍,超标率20%。(3)石油类:仅在2008年的西1断面出现一个0.06mg/L的超标值。(4)五日生化需氧量:仅在2006年的西1断面出现一个4.6mg/L的超标值。(5)汞:仅在2007年的平和水源断面出现一个0.00006mg/L的超标值。2、水质类别评价通过对20062009年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得出:西0达到类水域
23、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100%;西1达到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9.4%;平和水源达到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9.01%;通过对2010年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得出:西0达到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5.24%;西1达到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5.24%;平和水源达到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4.44%;三、综合评价九龙江西溪(平和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石油类等。由以上分析可见,我县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农业种植污染、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为其主要来源。20062010年,我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
24、况良好,但仍不容乐观,总氮污染严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废水。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九龙江西溪(平和段)治理和县城污水处理工作,对沿岸排污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坚决取缔非法采选和冶炼企业,规范种植行为,推广有机种植,使九龙江西溪(平和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改善。九龙江西溪平和段各项指标年均值均符合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第三节 声环境20062010年,我县开展的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其中,交通噪声监测路段总长为10.11公里,布点9个,取得有效数据324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数为111个,有效数据为2148个。监测统计评价方法: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
25、部分)以及“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的技术规定。评价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表13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功能区类别昼 间(dB(A)夜 间(dB(A)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一、道路交通噪声状况根据城考实施细则,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由城市规划部门划定的城市主、次交通干线各自然路段测得的等效声级,按其长度加权的等效声级的平均值。平和县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的统计结果列于表14中。从表中可知,20062010年我县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
26、级范围为61.5dB(A)65.3dB(A),全县平均等效声级为 64.0dB(A),所测的5年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均在 70.0dB(A)以下,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表明我县城区的声环境质量较好。表14 20062010年全县道路交通噪声统计表年 度路段条数测点数累积百分声级dB(A)等效声级dB(A)路长(公里)路宽(米)车流量辆/小时L10L50L9020068869.462.858.661.57.7014.633320078869.462.958.963.08.1015.535720088869.462.958.665.38.9816.936320099969.463.757.66
27、5.210.1120.0238820109970.263.858.165.110.1120.026952010年,平和县城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1dB(A),与2006年相比上升3.6dB(A),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县车流量增加引起的。二、区域环境噪声状况根据城考实施细则,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各监测点所测得的等效声级的平均值。20062010年全县统计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统计于表15中。各年度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1.8053.98dB(A),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05dB(A),均达到国家1类功能区标准。表15 20062010年全县区域环境噪声统
28、计表年度网络尺寸(米米)测点数(个)累积百分声级dB(A)等效声级dB(A)L10L50L90200620020010257.252.349.051.80200720020010256.251.347.052.40200820020011156.451.347.453.98200920020011155.951.146.653.55201020020011155.550.846.553.54平均10756.251.447.353.052006年与2007、2008、2009、2010年相比:区域环境噪声分别上升0.60dB(A)、2.180dB(A)、1.75dB(A)、1.74dB(A)。2
29、0062010年不同等效声级下区域环境噪声测点数构成比列于表16中。超过55 dB(A)测点数所占百分比范围为21.640.2,全县平均为29.82。超过55 dB(A)测点数所占百分比居前二位的是2006年40.2、2007年32.4。所监测的数据中,超过55 dB(A)测点数所占百分比与2006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是2010年达到18.6%。表16 20062010年不同等效声级下区域环境噪声构成比 单位:%年度5051-5556-6060-6566-7070超过55分贝所占百分比20067.852.038.22.00040.220073.963.732.400032.4200
30、84.571.224.300024.3200918.051.423.47.20030.6201014.464.018.13.60021.6平 均9.760.527.32.629.8220062010年全县区域噪声功能区统计列于表17中。从表中可知: 1类功能区占65.6, 2类功能区占24.3,3类功能区占6.2,4类功能区占4.0;1类、2类、3类、4类功能区超标率分别为17.4、0、0、0。表17 20062010年县城区域噪声功能区超标率统计表年 度0类1类2类3类4类所占%超标率所占%超标率所占%超标率所占%超标率所占%超标率200665.738.8%27.506.900200765.
31、734.3%27.506.900200866.7027.006.300200964.98.3%19.805.4010.00201064.95.6%19.805.4010.00平 均65.617.4%24.36.204.00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声源状况见表18。由表可知,影响县城区域环境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是生活噪声源,占48.9。表18 20062010年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声源状况统计表 单位:%年度交通工业施工生活其它 200632.46.92.049.09.8200732.46.92.049.09.8200833.37.21.847.79.9200933.37.2049.59.9201033.
32、37.2049.59.9平 均32.97.11.248.99.9三、综合评价20062010年,县城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年际变化范围61.5dB(A)65.3dB(A),县城等效声级平均值64.0dB(A),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70 dB(A)),县城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县城区域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年际变化范围51.8053.98dB(A),县城等效声级平均值53.05dB(A),也低于国家规定标准(55 dB(A)),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从区域噪声声源状况来看,影响县城声环境的主要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其次是交通噪声。第四节 污染源一、废水及污染物排放1、工业用水及废水排放情况根据平和县环境
33、统计报表,统计的水型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类。全县20062010年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为 6305.3万吨,其中,重点调查企业用水总量5744.19万吨,新鲜水量2732.74万吨,重复用水量3010.43万吨;非重点调查企业用水总量为561.11万吨。废水排放总量3654.34万吨,其中,重点调查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1923.27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6%;非重点调查企业废水排放192.23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生活污水排放1538.84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1%。外排废水达标排放量1871.79万吨,达标率 88.5%,其中,重点调查企业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1702
34、.51万吨,非重点调查企业废水达标排放量169.28万吨。2、重点调查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行业分布状况 平和县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是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县80%以上。2010年,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县的31.28%,该行业废水排放量增加主要是宝达钢业、汇盛工业等企业增加污水排放。详见表19至表23。 表19 2006年平和县主要行业废水排放统计表行 业 名 称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纸及纸制品业12.055.80610.5587.55食品制造业50.65
35、824.4092549.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253.966112100表20 2007年平和县主要行业废水排放统计表行 业 名 称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纸及纸制品业76.330.1716483.88食品制造业42.5216.81430.5271.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4.237.24994.2100表21 2008年平和县主要行业废水排放统计表行 业 名 称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纸及纸制品业180.8247.66812669.6
36、8食品制造业44.387711.70244.387710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226.899391.18表22 2009年平和县主要行业废水排放统计表行 业 名 称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纸及纸制品业62.4626.06356.4590.38食品制造业46.736319.50245.497.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542.35496.595.07表23 2010年平和县主要行业废水排放统计表行 业 名 称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纸及
37、纸制品业452.736553.649408.254490.17食品制造业28.65963.39628.017497.7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3.72328.73666.3389.97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6431.284254.396.333、重点调查企业年度工业废水排放及达标率状况20062010年,平和县工业废水排放量2010年最高,达888.29万吨,2008年次之,达421.33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2006年,达47.95%,2008年次之,为37.97%;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最高为2010年,达819.58万吨,2008年次之,达347.18万吨;
38、工业废水达标率最高为2009年,达92.3%,2010年次之,为92.26%。见表24。表24 20062010年平和县工业废水排放及达标率统计表年 度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006238.5747.95201.7084.552007291.3934.14248.7385.362008421.3337.97347.1882.402009275.8430.76254.6092.302010888.2930.13819.5892.264、重点调查企业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分布状况20062010年重点调查企业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主
39、要对化学需氧量及氨氮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污染物没有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及氨氮年排放量见表25,化学需氧量2010年最高(1025.36吨),2008年次之(390.98吨);氨氮2008年最高(110.86吨),2010年次之(81.14吨);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砷、铅、汞、镉、六价铬等没有排放量。表25 2006-2010年平和县工业废水排放状况统计表项目单位年 度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238.57291.39421.33275.84888.2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201.70248.73347.18254.60819.58污 染物排放量化学需
40、氧量吨208.00264.25390.98300.081025.36氨氮吨53.4048.19110.8659.6481.14石油类吨00000挥发酚吨00000氰化物吨00000砷吨00000铅吨00000汞吨00000镉吨00000六价铬吨00000(1)COD排放量逐年呈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新增落户企业数的增加,2009年COD呈下降是因为关闭7家造纸厂,减排COD 390吨。(2)氨氮排放量逐年增加不大,主要是平和县合成氨厂2007年建设污染治理设施,2009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二、废气及污染物排放1、能源消耗情况20062010年平和县煤炭消费总量33.65万
41、吨,其中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30.56万吨,占全县煤炭消费总量的90.82%;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3.09万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9.18%。详见表26。表26 2006-2010年平和县煤炭消费情况表单位:万吨年度消费总量工业用煤占总量(%)生活用煤占总量(%)2006 6.17 5.27 85.41 0.90 14.59 2007 6.245.2984.78 0.9515.22 2008 6.445.8791.15 0.578.85 2009 7.32 6.7492.08 0.587.92 2010 7.487.3998.80 0.091.20 合计33.6530.5690.823.099.1
42、82、工业废气排放情况根据平和县环境统计年报,20062008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废气排放量最高,占废气总量的一半;2009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业废气排放量最高,占废气总量的43.12%;2010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废气排放量最高,占废气总量的34.33%。见表27。表27 2006-2010年平和县重点企业工业废气排放行业统计表行业类别名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排放量占全县(%)排放量占全县(%)排放量占全县(%)排放量占全县(%)排放量占全县(%)造纸及纸制品业 2835 5.99 5048 11.44 6611 11.95 29050 43.12 5
43、0150 9.3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184 10.95 4088 9.26 4688 8.47 3660 5.43 34.3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6079 13.78 9217 16.66 7475 11.10 26.0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2600 68.87 22510 51.01 25640 46.34 18023 26.75 16273 3.02 食品制造业 1499 3.17 1318 2.99 1305 2.36 2223 3.30 2076 0.39 3、工业废气中污染物排放分布情况统计的污染物主要是SO2、烟尘、氮氧化物、工业粉尘四种,污染物排放
44、情况见表28至表32。(1)二氧化硫排放:20062008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20092010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2)烟尘排放量:2006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最大;20072010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最大。(3)氮氧化物排放量:20062008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20092010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4)工业粉尘排放量:20062008年没有统计数据,2009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废气中粉尘排放量最大;2010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
45、废气中粉尘排放量最大。表28 2006年平和县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统计行业类别名称二氧化硫排放量(吨)烟尘排放量(吨)粉尘排放量(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吨)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县等标污染负荷造纸及纸制品业 60.00 97.00 -23.63 0.69 0.0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5.20 230.40 -43.20 1.54 0.19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93.20 588.00 -258.00 4.55 0.55 食品制造业 34.04 61.44 -1.05 0.37 0.04 表29 2007年平和县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
46、统计行业类别名称二氧化硫排放量(吨)烟尘排放量(吨)粉尘排放量(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吨)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县等标污染负荷造纸及纸制品业 98.76 197.60 -42.30 1.34 0.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1.50 185.76 -34.83 1.22 0.17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8.08 147.20 -50.66 1.14 0.1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2.04 188.00 -197.45 2.04 0.28 食品制造业 26.76 56.04 -10.73 0.37 0.05 表30 2008年平和县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统计行业类别名称二氧
47、化硫排放量(吨)烟尘排放量(吨)粉尘排放量(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吨)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县等标污染负荷造纸及纸制品业 112.81 223.82 -44.70 1.51 0.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3.36 179.20 -39.08 1.21 0.1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9.00 229.04 -76.82 1.55 0.2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1.10 115.80 -213.68 1.74 0.23 食品制造业 27.82 42.75 -10.62 0.31 0.04 表31 2009年平和县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统计行业类别名称二氧化硫排放量(吨)烟尘
48、排放量(吨)粉尘排放量(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吨)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县等标污染负荷造纸及纸制品业 228.13 473.94 243.82 3.80 0.2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7.04 128.72 25.92 30.52 1.13 0.07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72.30 132.90 470.00 62.30 4.97 0.3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92.39 50.32 320.00 16.28 3.15 0.20 食品制造业 12.04 13.67 13.60 0.15 0.01 表32 2010年平和县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统计行业类别名称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49、)烟尘排放量(吨)粉尘排放量(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吨)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县等标污染负荷造纸及纸制品业 446.76 260.45 111.13 2.57 0.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3.83 30.43 1635.60 43.29 14.17 0.6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85.68 79.03 81.00 27.06 1.35 0.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0.05 5.72 18.38 9.18 0.33 0.02 食品制造业 41.33 3.31 5.00 0.12 0.01 4、工业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状况年度比较平和县工业废气排放量呈逐年增大趋势,2010年是
50、2006年的11.3倍;二氧化硫排放量2010年比2006年增长46.83%;工业烟尘排放2010年比2006年下降63.12%;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010年比2006年下降32.95%;工业粉尘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见表33。表33 2006-2010年平和县工业废气排放年度比较统计表项 目单 位年 度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47336 44131 55329 67367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597.81 552.85 548.18 557.10 877.75 工业烟尘排放量吨1166.04 931.50 965.00 936.94 430.
51、20 工业粉尘排放量吨0 0 0 953.92 1935.10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吨332.40 394.04 446.40 423.74 222.88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状况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0062010年,平和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6.38万吨,占全县固体废物产生量的89.85%。重点调查企业中,其他废物产生量13.92万吨,占全县重点调查企业固废产生量的52.77%,位于各固废产生量之首;其它依次为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煤矸石,分别占全县固废总量的26.65%、9.63%、8.45%、2.43%、0.15%;无危险废物产生。由此可见,我县产生的固废都是一般固体
52、废物,占100%,没有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工业固废经综合利用,处置后排放量为0.03万吨。详见表34至表38.表34 2006年平和县重点调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行业类别名称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排放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21 2.90 0.2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00 69.03 5.0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0.09 1.27 0.04 0.0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18 2.46 0.09 0.09 饮料制造
53、业0.65 8.97 0.01 0.64 食品制造业0.56 7.73 0.03 0.53 0.01 合计6.69 92.37 0.00 0.21 0.17 0.00 0.00 0.00 6.31 0.01 表35 2007年平和县重点调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行业类别名称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排放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16 3.09 0.1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50 48.32 2.5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17 3.26 0.
54、17 造纸及纸制品业 0.38 7.31 0.04 0.08 0.2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15 2.90 0.07 0.08 饮料制造业0.60 11.60 0.01 0.59 食品制造业0.63 12.16 0.00 0.05 0.58 0.01 合计4.59 88.63 0.00 0.16 0.13 0.29 0.00 2.50 1.51 0.01 表36 2008年平和县重点调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行业类别名称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排放量黑色金属冶炼及
55、压延加工业 0.21 4.24 0.2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00 40.37 2.0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30 6.06 0.26 0.04 造纸及纸制品业 0.52 10.43 0.02 0.23 0.2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18 3.53 0.06 0.04 0.07 饮料制造业0.65 13.12 0.01 0.64 食品制造业0.45 9.10 0.03 0.42 0.01 合计4.30 86.84 0.00 0.21 0.08 0.57 0.00 2.00 1.45 0.01 表37 2009年平和县重点调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行
56、业类别名称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排放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35 7.15 0.3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40 28.90 1.4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39 8.07 0.02 0.17 0.20 造纸及纸制品业 0.93 19.28 0.06 0.67 0.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13 2.66 0.06 0.07 饮料制造业0.69 14.24 0.01 0.68 食品制造业0.55 11.33 0.01 0.04 0.50 合计4.44 91.
57、62 0.00 0.35 0.15 0.89 0.00 1.40 1.66 表38 2010年平和县重点调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吨行业类别名称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排放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1 21.35 1.44 0.0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45 20.40 1.13 0.3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14 16.08 0.03 1.1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14 16.07 0.11 0.34 0.04 0.6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8、 0.60 8.54 0.17 0.04 0.40 饮料制造业0.01 0.15 0.01 食品制造业0.51 7.21 0.05 0.46 合计6.36 89.80 0.00 1.61 0.11 0.48 0.04 1.13 2.99 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情况20062010年,全县重点调查企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26.35万吨,综合利用率99.89%,其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于制作建筑材料或用于铺路等。3、工业固废年际比较20062010年工业固废产生量年际比较情况见表39。2010年比前三年固废产生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木材加工业和纸制品业等企业数的增加,导致固废产生量增加。表39 平和县重
59、点调查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际比较情况表单位:万吨年 度工业固体废物其中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20066.6992.3700.210.170006.3120074.5988.6300.160.130.2902.501.5120084.3086.8400.210.080.5702.001.4520094.4491.6200.350.150.8901.401.6620106.3689.8001.610.110.480.041.132.99第三章 总 结第一节 环境监测工作一、基本工作概况2006年以来,我县开展了环境空
60、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其中环境空气共设2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获有效数据2400个;地表水设3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有pH值、氨氮等29项,获有效数据6960个;噪声监测交通噪声布点9个,取得有效数据324个,区域噪声监测布点111个,获有效数据2148个。二、环境监测报告编报平和县环境监测站认真执行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按时完成了月报、季报、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书等编报工作,向市站上报了平和县环境空气质量月报;以季报等多种形式发布了环境信息,如在平和县政府网站上发布空气质量季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