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单元5学科化学年级高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氨和铵盐的性质。教材通过浓硝酸的的颜色以及氨的喷泉实验,让我们认识氨的的结构和性质。氨及铵盐是氮组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氨就是我们身边的元素,我们身边的化肥以及身体中,都有氨及铵盐的影子,通过氨的喷泉实验,引出氨的化学性质,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氨以及铵盐的性质、用途。在学
2、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Vwijb4Hj2 另外,在氨以及铵盐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了大气污染物。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要对我们的社会负责,也要对我们的环境负责。在介绍氨以及铵盐的性质与应用时,不止看到化学对我们带来的好处,也要关注化学对我们带来的负面效果。而解决环境问题,最终的还要从化学学科入手,找到解决的根本方法。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解决我们的黄精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节安排了“氨NH3”,“铵盐”,这两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
3、部分知识,掌握氮的氨以及铵盐有关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氮喷泉实验,了解氨水的化学性质,同事要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对于铵盐,使我们农作物的一种重要的氮肥,要认识铵盐在农业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铵盐的使用,要注意使用安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喷泉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现象和结构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喷泉实验的原理,在探究中互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
4、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经常在城市的广场上看到美丽的喷泉,那么你知道,在实验室里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吗?这一节课,我们就讲一种可以形成喷泉的物质NH3。 讲授新课第一节 氮及其化合物一、氨NH31、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电子式:结构式:氨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形状:三角锥形键 角:10718分子极性:极性分子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标准状况下密度0.771g/L;易液化,(可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1:70
5、0)。【启发并实验】 氨极易溶解于水,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这一性质呢?3.【实验5-6】 如图5-11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如何引发喷泉?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排走导管中的空气并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减少,产生喷泉。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的原理相似吗?想想看:(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该实验的原理)?氨极
6、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4.氨水(1)氨气溶于水时 (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大部分的NH3分子与H2O分子结合成NH3H2O(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碱,为弱电解质,可以部分电离。NH3H2O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者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 。氨水具有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NH3H2O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者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用此来检验氨气的存在。(2)氨水的化学性质:氨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问题:氨水中含有哪几种微粒?
7、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加热=说明: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H3H2O NH3+ H2O5.氨跟酸的反应演 示 实 验氨与氯化氢反应NH3+HCl = NH4ClNH3+HNO3 = NH4NO3有白烟生成,可用来检验氨气或氯化氢是否泄漏。2NH3+H2SO4 = (NH4)2SO4为什么没有白烟?因为硫酸是非挥发性酸。氨与氧气的反应: (氨的催化氧化)氨中N为-3价,具有还原性。催化剂加热4NH35O2 4NO6H2O 2NH3 + 3Cl2 = N2 + 6HCl(少量氨气)加热=8NH3 + 3Cl2 = N2 + 6NH4Cl(过量氨气)2N
8、H3 + 3CuO N2 + 3Cu +3 H2O7、氨的用途和保存,(观看PPT)氨水的保存方法: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氨水。通常把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铵盐1.铵盐是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易溶于水。2.常见铵盐:硫酸铵【(NH4)2SO4 ,俗称硫铵,又称肥粉】;氯化铵【NH4Cl,俗称氯铵】;硝酸铵【NH4NO3,俗称硝铵、炸药】;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铵盐属于铵态氮肥。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和尿素【 CO(NH2)2 】 铵盐的性质:加热= 受热易分解NH4Cl NH3 + HCl加热=NH4H
9、CO3 NH3 + CO2 + H2O加热=(NH4)2CO3 2NH3 + CO2 + H2O注意:并不是所有铵盐分解都产生氨气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 铵盐与碱的反应: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应用:用来制取氨气以及NH4+的检验【实验5-7】向盛有向盛有少量氯NH4Cl2溶液、(NH4)2SO4溶液,NH4NO3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注意通风),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现象:三支试管中均产生气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
10、应的方程式:NH4Cl+NaOH=NaCl+NH3+H2ONH4NO3+NaOH=NaNO3+NH3+H2O(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催化剂=NH4 + + OH NH3 + H2O利用铵盐的这个性质常用来制取氨气和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NH4+的检验:(1)检验某白色固体是否为铵盐的方法 少许样品和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样品中含铵盐(NH4)。取少许样品和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铵盐(NH4)。(2)检验无色溶液中是否存在NH4的方法 将待检物取出
11、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检验,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待检物中含铵盐(NH4)。6.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与讨论】 图5-13为实验室制取氨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实验装置,思考如何试管中已收集满氨,如何吸收处理实验中多余的氨。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药品: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装置:固+固,加热型(与O2的发生装置相同)干燥:用碱石灰(CaO 与NaOH固体混合物)思考:干燥时,能否用浓硫酸、无水CaCl2或者P2O5来代替碱石灰?收集:向下排空气法,并在试管口塞上棉花,防止NH3和空气对流,保证NH3的纯
12、度。验满:(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氨气?加热=加热浓氨水法原理:NH3H2O NH3H2O浓氨水加碱石灰法(气体的溶解性规律?)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增大OH-浓度。加热=平衡逆移.NH4+OH NH3H2O尾气吸收:氨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以用将多余的氨气通入水中进行吸收(要注意放倒吸)。易溶于水的要用防倒吸装置注意 制氨气所用的铵盐不能用NH4NO3、NH4HCO3、(NH4)2CO3等代替,NH4NO3加热时爆炸,而NH4HCO3、(NH4)2CO3极易分解产生CO2气体使制得的NH3不纯
13、。 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等强碱代替,因为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潮解结块,不利于生成的氨气逸出,而且NaOH、KOH对玻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和收集的容器必须干燥。课堂梳理:氨(NH3)氨水的化学性质:2.如何引发喷泉? 3.氨的化学性质4.氨实验室制法5.铵盐的有关反应6.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课堂练习:1.如图1为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答案为:B解析:形成喷泉,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要么是气体溶解度比较大、要么
14、是气体可以和烧杯中溶液发生反应。氧气在水中溶液度较小,不能形成喷泉。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制取并收集NH3;吸收NH3; 检查气密性;排空气法收集CO2。A. B. C. D.答案为:B解析: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但是试管口需要放置棉花;分液法可以用来吸收氨气;可以利用压强差检测气密性;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要长进短出。3.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是( )A、加热时一定有氨气生成 B、与碱共热时都产生氨气C、都是晶体 D、易溶于水答案为:A解析: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 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区别NH4Cl 、 (
15、NH4)2SO4 、 KCl Na2SO4 、 AlCl3 五种 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答案为:DANaOH溶液溶液和NH4Cl 、(NH4)2SO4 反应都产生氨气,无法鉴别;和KCl Na2SO4 、不反应,无法鉴别;BAgNO3溶液和NH4Cl 、(NH4)2SO4 、 KCl、 Na2SO4 、 AlCl3均有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BaCl2溶液和(NH4)2SO4、Na2SO4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和NH4Cl、KCl、AlCl3 不反应,不可鉴别;DBa(OH)2溶液和NH4Cl有氨气产生;和(NH4)2SO4有气体和沉淀;和KCl无现象;和Na2SO4有沉淀、和AlCl3四先产生沉淀,沉淀再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5、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管理项目
- 2025年中国水晶客房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纺布折叠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广告白花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大小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印花/染色棉弹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吃餐饮培训合同协议
- 私人借贷保证合同协议
- 商用摩托买卖协议合同书
- 工厂内清理垃圾合同协议
- 2024年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将军饮马18道典型习题
- YY/T 1256-2024解脲脲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
- 钢筋优化技术创效手册(2022年)
-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件
- 调到新单位的简短发言8篇
- (2024年)初中七年级历史学习心得交流
- 员工心理健康与调适课件
- 学校心肺复苏
- 动火作业安全检查表
- 餐饮督导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