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应该开展通识教育_第1页
中学教育应该开展通识教育_第2页
中学教育应该开展通识教育_第3页
中学教育应该开展通识教育_第4页
中学教育应该开展通识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有的人认为人大附中是一所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学校,是教 育不均衡的罪魁祸首时,刘彭芝校长却派出最好的老师去无偿帮扶 薄弱校。她说她愿意做探索教育均衡的先行者。对于培养人才,她 有她独特的理解,她说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谋生的技能,也不能只 停留在精神的境界,而更应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灵魂境界。她说要 为中国教育这双脚做出最合适的鞋。当代教育既要顺应世界潮流,也要坚持中国特色孔子是全人类的伟大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思想,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的科举制度,被誉为指 南针、造纸、印刷、火药之后改变历史进程的第五大发明,欧洲的 考试制度乃至文官制度,就是从借鉴科举制而来。而

2、近代以来,中 国的现代学校制度,则是从欧美传过来。一直到现在,中国学校的 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仍然深受欧美影响。因此,一部世界教育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国教育和欧美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的历史。今天,我们要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还要坚持这 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美莫过多样化,我特别欣赏费孝通先生关于世界文明的那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国的教育,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应该彼此欣赏,彼此借鉴,春兰秋菊,各擅 胜场,在和而不同中共同营造世界教育事业的百花园。当代中国的教育,既要顺应世界潮流,也要坚持中国特色。习近平 主席有句话说得极好,鞋子合不合脚,自

3、己穿了才知道。我们目前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国教育这双脚做出最合适的鞋。怎样才算 最合适?我的理解,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有因有革, 返本开新;另一方面,科学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取长补短,洋为 中用。培养人,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办任何事情,都既要有具体操作,也要有顶层设计,既要有现实目 标,又要有远大抱负。超越阶段,激进冒进,只会欲速则不达,甚 至适得其反。中国有两三千年崇文重教的传统,独生子女政策让崇 文重教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比以 往任何时期都急切。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还不充裕,特别是优质 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教育条件与老百姓的预期之间,

4、有很大反差。 中国的优质学校承担的压力,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恨不得把吃奶 的劲都使出来,能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招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有很 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明明知道很好, 但不能实施。比如小班制,一个班的学生最多不能超过24人,好 不好?当然好!可目前我们能实施吗?肯定不能!这就是我们最大 的苦闷。如何化解这种苦闷?最有效的办法,是司马迁讲孔子的那 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心向往之,至关重要。有些理念和办法,我们一时做不到没关系, 关键是我们知道它是好理念好办法,我们目前的工作要尽最大努力 向这种好理念好办法靠拢,要为将来实施这种好理念好办法创造条 件。仰望天空,脚

5、踏实地,这就是我们应有的状态。坚持理想不动摇, 直面现实不盲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徘徊,我们要做理想主义和 现实主义的结合者,人大附中近三十年的改革创新,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把握好 两个度上,一个是速度,既要超前,又不脱离国情、不脱离现实; 一个是力度,既保持革故鼎新的态势,又让教师、学生、家长、同 行、主管部门和全社会能承受。把握好这两个度真的很不容易,稍 有闪失,就要出纸漏。把握好这两个度,才能做教育改革创新的领 跑者。领跑者首先要领着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同时要时刻关注 后面的人,既要给后面的人以压力,还要让后面的人使把劲就能跟 上。因缘际会,人大附中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

6、中学,我们 除了把自己的学校办好之外,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要在努力 担当中国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中,实现人大附中人的教育自觉、教育 自信、教育自强。说一千道一万,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凡事 要立其大、取其上。我们说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关 于这个问题,已讨论多年,我也讲过无数次。但这样的话题就应该 时时讲、处处讲、反复讲。丰子恺先生在纪念他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时说,人活在世上,有 三种生活: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灵魂的生活。物质的生活就 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精神的生活主要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灵魂的生活则是超越,是终极关怀,是心灵的净化和美化。弘一法 师的一生

7、,生动地体现了这三个境界的递进和提升,因此,他的一 生是完美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一生。今天,我们培养人,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停留 于物质的境界,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欣赏文艺的法门,停留 在精神的境界。我们培养人,一定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灵魂境界, 让他们有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心态决定生态,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心理的和谐,哪来社会 的和谐?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没有美丽心灵,又哪来美丽中国? 说到底,教育事业就是灵魂事业,教师是灵魂工程师,我们在这一 点上,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这些年,有许多学校、许多教师, 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的层面,最多提高到精神的层面, 而

8、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灵魂的境界重视不够,这种教育带来的不良后 果已经显现,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中学的任务就是给大学输送生源?答案是不!在给教育事业定位后,我们要给中学教育定位。在高等教育已大众 化的今天,中学教育的地位在下降。民国时期,朱自清、叶圣陶、 丰子恺、俞平伯、钱穆等等,无数顶级的学者和作家都做过中学教 师,那时,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流动是无门槛的,这种状况在今 天已无法想象。今天,小学、中学、大学,中学只是教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中学 的任务好像就是给大学输送生源。这样的定位,对中学教育的伤害 是致命的。我一直认为,中学教育必须是独立完整的体系,必须有 自己独立完整的目标。不这样,

9、中学教育形不成大格局,做不了大 文章,也不可能有大作为大成就。中学毕业时,正好十八岁。十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在古代是成人, 那是人生中的大事,要举行隆重的“冠礼”,整套仪式之后,还要 请德高望重的人给十八岁的成人在名之外起个字,十八岁成人后, 名和字开始并用,名只有长辈才能叫,同辈后辈只能称其字。十八 岁成人,就开始受人尊敬了,当然,受人尊敬的前提是自重,要履 行成人的义务、承担成人的责任。十八岁在今天,则标志着可以成 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开始具有公民的所有义务和权利。由此可见, 中学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人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合格公民的教 育,是至为关键的教育。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人,正是要在这一

10、点 自尊、自重、自警、自醒,自己先要对中学教育高看一眼,然后才 能让全社会高看一眼。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 识、人文情怀,在中学阶段完成公民教育,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这样的定位很重要,是基础性的。方位确定了,才有方向的问题, 才有方法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学安排,都要围绕这 样的方位来进行。学校以学为主,学习以通为贵。这两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钱学 森之问”,也就是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围绕“钱学森 之问”人们不知写过多少篇文章,开过多少次研讨会。其实,在“钱 学森之问”之前,钱学森先生曾花费很多心血提倡通识教育,呼唤 大成智慧。通识教

11、育和培养大师是一脉相承的。通识教育是大师出 现的基础,只要通识教育蔚然成风,大师出现才能水到渠成。在知 识爆炸的时代,在大多数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时代,出类拔萃、 显山露水的人,基本上都是经过良好的通识教育、形成大成智慧的 人。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中学最适合通识教育,培养大成智慧的黄金期中学不像大学那样细分学科,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上全面发展。在文 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理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具 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在中学是能够做到的。错过了中学时代,一但进了大学,文理学科泾渭分明,壁垒森严, 要搞通识教育,难度不知要增加多少倍。因此,我们搞中学教学改 革,讲提升中学办学质量,主攻方向

12、就应该放在开展通识教育、培 养大成智慧上。也正是在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大成智慧上,我们可 以有大的预期、大的作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比别的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更强调树立人的 历史主体地位,都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的 主体作用,当然面越广越好。因此,在办学过程中,互动很重要。互动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师生互动,这是最常见的,即大家常说的教学相长;二是同学之间互动,即大家常说的学学相长;三是教师之间互动,即大家常说的教教相长。这三种互动,我们一直在努力运用,效果很好,今后还要不断加强。我这里还要说两种新的互动,一种是学校要和家长互动,不管在什么时候办学、在什么地方办

13、学,没有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教学效果 都要打折扣,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背后不仅有父母, 还有更上心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学校如果不能与他们保持良性互 动,很多事寸步难行。另一种是学校与社会互动,具体地讲,就是学校要通过新闻媒体这 个桥梁和纽带,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赢得社会的理 解和支持,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办学环境。对人大附中这 样处在风口浪尖的名校来说,主动与新闻媒体沟通,与社会各界形 成良性互动,事关重大,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今天 一定要予以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学问学问,“学”必须与“问”连在一起上面说的都是宏观中观的问题,下面我想说微观的问题,

14、也就是在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语境下,我们如何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思来想去,我觉得摆在第一位的,还是培养孩 子的自学能力。自学,既是自己学习,更是自主学习。自己学习好理解,自主学习, 是指在自己学习中有独立的思考。相比之下,自主学习,是更重要 的自学。人的一生,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最长的在校跟着老师学习时间是二十二年,目前人的平均寿命是七 十三岁,由此可见,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自学,有人预测, 在中等发达国家,人人都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学校教育,传统意义上 的文盲已经消亡了。以后,文盲这个词,也许指的是那些离开学校 后不能通过自学来更新知识的

15、人。进一步讲,即使是在学校学习期 间,我们自学的东西也肯定比从老师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多。再进 一步讲,即使是听老师讲,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因此,自学,才 是学习的常态,才是学习的核心。有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的人, 肯定是自学能力强的人,这中间完全可以划等号。中学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向内下功夫,激发学生自学的兴 趣、增强学生自学的自觉、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 能力。这一点,过去很多人认识不够,现在应该大加强调、反复强 调。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学问学问,“学”必须与“问”连在一起,而且“问”是学问的发 动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

16、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中进 步的。创新人才,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而且是善于在众多问题中 发现核心问题的人才。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想出“阿基米德定律”、 牛顿在苹果树下悟到“万有引力”,他们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答问题的高手。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不例外。马克思、恩 格斯对全人类的不朽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并为 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找到了正确答案。因此,所有创新人才都是“问题中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发现并解决了小问题,便成就了小创新。发现并解决了大问题,便 成就了大创新。中学培养创新人才,一定要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一定要培养孩子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

17、的专 心致志、锲而不舍。问题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把“金钥匙”。“人生为一大事来”, 这一大事,或许就是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吧。独生子女容易眼高手低,团队精神先天不足独生子女容易眼高手低团队精神先天不足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 向现代化,我们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 的协同精神。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重视系统性和协调性。适应这种变化, 科学研究和各种创新也越来越体现出协同性。今天,无论是国外还 是国内,几乎每一项大的创新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 团队在联合攻关。这种团队联合攻关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阿波罗 计划可以说是国家团队在攻关,人类基因组计划已是国际团队在攻 关了。中学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认清这种趋势,顺应这种趋势,从 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对中国的创新人才教育来说,培 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还有其特殊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 独生子女,团队精神先天不足,更需要后天培养。有没有团队精神, 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协同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创新人才 培养的质量。还是要提倡培养孩子的动手习惯。七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大力倡导动脑与动手并重,十年前,人大附中也开设了许多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