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0黑龙江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遂至

2、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注释】翕(x)然:一下子平静下来。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便要还家_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2. 翻译下列句子。(1)遂与外人间隔。(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3. 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2020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48题。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

3、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楯(shn):栏杆的横木。缭绕:迂回,回环。魔戛:摩擦。4.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一 峰 高 绝 有 蹊 介 然 仅 可 步

4、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稍西 _ (2)相顾而惊 _(3)声切切不已 _ (4)二三子不得寐 _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龚上(陈涉世家)B. 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 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D. 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资料卡:蹑踩,踏。穿(鞋袜)。追随,追踪。攀登,登上(高位)。古汉语常用宇典 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8.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链接】南阳刘

5、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912题。(共12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乙】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容色端丽。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

6、”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节选自广异记,有删改)【注释】赍(j):怀着,带着。涉:踏过。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便要还家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此中人语云 (4)更行二里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11.乙文中有哪些情节与甲文相似? (2分) 甲、乙两文在表现主题上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两文的主题有何相同点?(4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16题。(共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7、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

8、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元嘉初, 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蛮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行人翱翔,亦不以怪。此蛮于路砍树为记,其后茫然,无复仿佛。(节选自刘敬叔异苑)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黄发垂髫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C.乃不知有汉 乃:于是,就。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不必。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土

9、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甲文中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分) 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在写法上又有何不同?(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720题。(共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

10、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联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

11、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唐太宗论止盗【注】上:特指君主、帝王,这里指唐太宗。哂:讥笑。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3)故不暇顾廉耻耳 (4)自是数年之后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具答之 B.或请重法以禁之 C.上哂之日 D.民之所以为盗者19. 翻译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0. 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1) 和(2) 。陶渊明虚构这

12、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的目的是(3) 。(3分)答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1.(1). 同“邀”,邀请 (2). 借给,资助 2.(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2)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3.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4.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5.(1). 向西 (2). 看 (3). 停止 (4). 睡觉 6. C 7.(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8. 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

13、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9.(1)同“邀”,邀请。(2)邀请。(3)告诉。(4)又。10. (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我)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也没有再回到人世间。11.都写到秦时人们被逼无奈逃人深山过着隐居的世外生活,然后被人无意间发现。12.都运用了虚构和想象的写作手法。 都表达了对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向往。课外文言文译文乙有个叫法朗的和尚,来到雁门山深处。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人进出。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在这座山里,于是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走了几百步之后,渐

14、渐空阔起来,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又走了二里路,到了一个草屋中,屋中有位妇人,容颜端庄秀丽。法朗就问她:“这里是什么世界?”妇人说:“我本来是秦时人,随着蒙恬修筑长城,因为忍受不了修长城的痛苦,就逃到了这里。当初吃草根,能够不死。(我)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也没有再回到人世间。”于是把法朗留了下来。13. C14.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15.怕外人打扰他们安定宁静的生活,为下文渔人出去之后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埋伏笔,更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16.内容上:都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发

15、现一个世外桃源;进人世外桃源的途径都是由狭窄到豁然开朗;都是离开之后复寻不见。写法上:甲文中,陶渊明采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寄托自己的理想;而乙文只是记叙了故事的梗概,语言简洁。课外文言文译文乙元嘉初年,武陵的一个蛮人打猎射鹿,追赶到一个石穴中,洞口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这个人进入洞穴之后,看见旁边有梯子,于是登上梯子,(眼前)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桑树、果园一片茂盛,行人来来往往,也没有对他的出现感到惊异。这个人在路上砍树做标记,后来再找时却十分迷惑,再也找不到一样的地方了。17.4.答案: (1)交错相通 (2)同“邀,邀请 (3)所以 (4)这、此18. D(A.代词,指桃花源中的人。B.代词,指盗贼。C.代词,指那个提议“请重法以禁之”的官员。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9.(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 哪里要用严厉的刑法呢?20.答案:(1)赋繁役重 (2)官吏贪求 (3)表达对和平自由、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地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参考译文乙唐太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