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文化韵味音乐表现研究 摘要:提起茶和茶文化,相信大家都不会生疏。茶叶从古至今都属雅俗共赏之物,与其相应产生的茶文化,经历千载历史变迁,也早已播散到了华夏的每寸土地,烙印进每个神农后裔的血脉里。笔者赏玩古代诗词对联集锦发现,文人墨客有其风松煮茗,对饮月下;,樵夫渔人有其粗茶淡饭,欢笑言言;,由此可见,端坐品茗实为令人神怡之事,从中表现出的平和安详,也恰好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仁和礼谦、博爱中庸。且中国文化讲究整体包容、触类旁通,古人发如今品茗娱乐时配以适应的音乐,能使得气氛更为贴切,其心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如何让音乐更好地贴合茶文化,使茶文化的韵味得以表达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下文笔者将从几个
2、方面对此进展浅析,提出个人观点,以供讨论。关键词:茶文化;音乐;韵味据考证,我国音乐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黄帝时期。音乐的产生跟劳动亲密相关,首祖先类特殊的发音系统使得歌唱成了可能,再者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器械又为固定音韵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根底。笔者查阅典籍发现,最早的音乐其实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击壤歌?,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伐木?曲。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已经系统地记载了音色有五,为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五脏,并阐述了五音疗五脏的奉生之道。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细究其源那么
3、可知,早在炎黄时期便有关于种茶的记载,而真正将饮茶作为一种礼仪传承是在两周时期。春秋战国后尽管礼崩乐坏,茶文化却逃过一劫存活了下来,并且经由无数朝代的精心栽培、上千岁月的悉心洗礼,在近代到达了顶峰,至今照旧光华璀璨。细细阅读古书,笔者发现茶;茶文化;其实无处不在,茶文化体系实际上非常周全,从茶叶不同品种的选择到不同品种的种植、采收、烘炒,到保存,到煮茶烹茶的过程,道道工序完备至极,唐朝陆羽的?茶经?,便是论茶的代表之作。而提及茶的古诗词更是数不胜数,随手拈来,如刘禹锡的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林逋的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等。1探究如何在音乐中表现茶文化的韵味说到用音乐和茶文
4、化,很多人会联想到知名的采茶戏、采茶歌和采茶舞。最初的采茶歌是借用采茶这一详细动作,伴以人声清唱,以此来反映湖北、江西等地区的民风民俗。采茶戏实那么由采茶歌开展而来,采茶舞是伴随着采茶歌而进展的一些优美肢体动作,借以更好地衬托主题。但上述三种只流行于我国少局部地区,大局部地区欲要将茶文化和音乐完美交融,使音乐更为全面地阐述茶文化2重点关注音乐旋律、乐器、唱词几个方面。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主体局部,亦是音乐的灵魂和核心。一般音乐所传达的感情从旋律便能大致听出,如轻快的旋律代表愉悦,缓慢的旋律代表沉稳,沉重的曲调代表忧伤。茶叶的多品种和人们生活的多元化,为音乐旋律的选择提供了客观条件,就如中国十
5、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特点,其味道清香,气质淡雅,想来只有清和柔美的旋律才能配得上此茶;还如洞庭碧螺春,又称吓煞人香;,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性情甚野,故当配以灵动鲜明的曲调,才能表达碧螺春的不服雅驯之名;再如黄山毛峰,该茶外形微卷,绿中带黄,滋味甘醇,有恢弘之姿,故其相应曲调当磅礴大气,方能显其精华。旋律一旦决定,茶和此茶的文化相关也随之成为定局,无论何时,只要闻及此乐此调,便能立即想起某种茶的茶香袅袅,形色质味,便如闻香识人、见字品性般的心有灵犀。基于旋律与茶的多方面联络,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旋律中表现茶文化的韵味。首先是茶性,茶本身便具有坚忍不拔、
6、不偏不倚的品性,以稳重深沉的乐调表现其品质,如借用?金珠玛米赞?这样的乐曲,将使茶的品性更能得以发扬;其次便是茶道,茶道作为茶文化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针对于品茶过程中所兼容并蓄的儒、道、佛三家的文化,因此,不管是缥缈空灵的佛音,还是古奥神妙的道教音乐,抑或是阳春白雪的儒家弦音,都与茶道具有一样之处,于音乐旋律中奏响茶文化的深奥韵味也就缺乏为奇。乐器是创作音乐的条件之一,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传统乐器是根据其制作材料按照八音来编制分类的,其出处见?周礼bull;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每种乐器都能发出不同的音质,或重音铿锵,或细语绵柔,或磅礴大气,或细腻如丝,所以中
7、国民乐往往一把二胡,便胜似百万演奏舞团。而这正表达了茶的特点,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韵味,毛尖的醇软、龙井的清新、普洱的浓郁,都表达了茶性的不同风格。在如今室内茶空间中,泡上一杯清香浓郁的茶水,假设能因此配上合适的音乐,那么更能表现出茶的韵味,让顾客流连忘返。其一,在乐器中表现出茶文化的韵味,要切合不同的场合进展不同的乐器选择。在室内茶空间这种合适静谧独处的小场所,可以轻调古筝,淡抚扬琴,于琴音中洗涤品茶者的心境,让他们在乐器的潺潺低鸣中品味到茶的悠长韵味。而在室外的原野品茶的时候,那么可以利用笛声悠扬,唢呐明畅,释放品茶者的心境,使压力消于无形,表现茶文化欢快明畅的韵味。在现代生活宏大的生活压力之
8、下,利用乐器表现茶文化的韵味,不仅是一种明智的销售手段,而且也确实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起到休闲、放松的宏大功能。其二,在乐器中表现出茶文化的韵味,要切合不同的茶的种类进展乐器选择。前文说过,不同的茶,往往有不同的韵味。在品味如西湖一汪清池般清香的龙井时,不宜选用发出重金属音铿锵有力的乐器,这便使得意境不搭配,适得其反。而在选用普洱之时,那么可以选择消沉含蕴的二胡来作为演奏乐器,表达普洱茶的深沉韵味。但总体而言,笔者的亲身经历,在中西方乐器的选择上,当品茶之时,还是选择东方乐器比拟符合意境,不过也有很多饮茶场所,选用钢琴曲作为品茶时的背景音乐,这其实只是表达出了品茶人的心境,并未表现出茶文化的
9、韵味。乐器作为音乐的物质媒介,其选择将会直接影响音乐的好坏。而在利用音乐表现茶文化韵味的过程中,对于乐器的选择,更要审其音,辩其形;,不仅要根据场地对乐器进展选择,而且对于需要表现的茶本身,更要慎重对待。故此,探究在乐器中如何表现茶文化的韵味,是探究如何在音乐中表现茶文化的韵味的重要一环。不管是一曲醉人乐曲还是一首迷人的歌曲,假设能在音乐中参加幽深婉转引人入胜的歌词,那么所起到的效果,将是无法想象的。故此,笔者在最后要讨论在唱词中表现出茶的韵味,这也是用音乐表现茶文化的重要一环。因为在音乐旋律、乐器中所表现出的文化韵味,只在外表和心灵层面,尚未升华到精神层面,正如儒、道、佛三家的境界分别是真、
10、善、美一样,唱词才是最后美的境界。探究在唱词中表现茶文化的韵味,首先要结合茶性来分析。茶本身便具有稳持慎重,不蔓不枝地内在美品性,那么表现茶的唱词也要相应地表达这一点。其次,不同的茶本身也具备不同的特点,南北两地的茶文化也大不一样,在撰写表现茶文化韵味的唱词时,这一点也要考虑进去,才能使得音乐的唱词与茶的品性完美地结合。而针对于不同茶的产地,以及茶本身各自的文化背景,音乐的唱词又不能绝对一样。茶产于巴蜀之地,那么应表达古蜀遗风,用沧桑古老的巴蜀民乐;产于开放的闽南茶乡,那么可以赋予通俗的民族音乐;产于高山之巅,那么作松涛雪鸣;产于幽深低谷,那么作悠悠鹿鸣。音乐不同,唱词,亦更应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11、。从各地的民风民俗地方方言中汲取灵感和养分,也是大有必要的。最后,唱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直接以表述的形式来表现茶文化的韵味,这是以音乐表现茶文化韵味的一个优势。在唱词中融入古典高雅的诗词古言,荟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是对茶性、茶道的赞颂,而且是对茶德的弘扬。综上所述,在音乐的旋律、乐器、唱词三个方面表现茶文化的韵味,要基于从茶本身的茶性、茶道、茶德出发,深化讲究其中的联络关系,立足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找到与茶文化的共通处,自然可以表现出茶文化的悠长韵味。3完毕语当今世界,科技的开展日新月异,人们对物质的需要,已不再满足于单一性能,而是既要实物又要效劳。茶,作为古人国
12、人情有独钟的饮品,不仅具有长远的生命力,而且还演化出了灿烂炫眼的茶文化,针对现代人的多方面需求,茶文化本身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得茶能与音乐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茶乐文化;,由此形成的新颖独特,又不失韵味新的茶文化,将更好地满足于社会的需要,为茶文化的开展再添一份新力量。 阎妍 单位:石家庄学院参考文献【1】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5-14.【2】蒋燮.赣南客家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II)?的音乐形态研究.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2(4):63-70.【3】董灵.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启示桂南博白客家采茶戏母题音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2(4):94-98+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抗生素市场消费特征与政策环境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手术器械市场动态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变化及渠道建设分析报告
- 硬件设备使用细则
- 预防癫痫的药物治疗方案
- 财务风险控制规定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全真模拟试题型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应急救援装备)真题模拟及答案
- 基于GIS技术的丰都县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策略探究
- 基于GARCH族模型与VaR的我国铜期货市场波动性及风险测量的深度剖析
- 2025至2030中国室内农业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ktv股东股权协议书
- 继承放弃房产协议书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解读 课件
-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公司信贷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春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 第2课时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AIGC基础与应用第6章-AIGC造就绘画大师
- 【拆书阅读笔记】-《复盘》
- 媒介素养概论 课件 第0-2章 绪论、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 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