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34中吴尚珉_第1页
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34中吴尚珉_第2页
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34中吴尚珉_第3页
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34中吴尚珉_第4页
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34中吴尚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 吴尚珉摘要:贬官岭南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岭南地区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远,而且交通也不便利,这直接地影响着它的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是它的人文文化在唐宋时期却有着长足的进步,这与当时被流放的贬官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当地的一些积极影响,指出了贬官们在岭南的积极作为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提高了岭南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之外,还改善了当地的吏治、并改善了当地迷信的风气和留下了精神财富。关键字: 唐宋时期 贬官 岭南地区 人文文化 积极影响引言贬官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之一,我们详细研究唐宋时期

2、贬官们对岭南地区的积极影响很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开发过程。 从一般情况来说,在唐宋时期主要是把贬官们贬去边疆或者是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让他们在那里受苦受难。而岭南地区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远,文化发展较为缓慢,而且交通也不便利,在当时就是一个主要的贬谪地区。这些被贬谪到岭南地区的贬官们,虽然身处在蛮荒地区,但是他们却可以有所积极作为,兴利除弊,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当地。贬官们对当地人文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中除了提高居民文化水平(笔者另一论文中已对其进行具体阐述)之外,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改善当地的吏治唐宋时期岭南地区的官吏的选派,一方面是由中央选派,另一方面则是由

3、当地的都督府自己进行选任,再者就是实行南选。前者是因为士大夫受“重京官轻外任”的风气的影响,并不愿意来到偏远地区任官,后两者则是因为当地的士人本身的资质不算得很高,所以说岭南正选官员的素质普遍低劣。正所谓“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 资治通鉴.宪宗元和十五年M。以唐代桂管贬官作为例子,据相关资料统计,“桂管贬官的原任官职多为五品以上京官(占70),而担任中枢机要之职的官员也占到67。” 唐晓涛:唐代桂管贬官作用详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0期。这些官员们虽然说是以被贬的身份来到岭南地区的,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具有的比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才能,客观上有助于当地吏治水平

4、的提高。而且贬官们以身作则,留意于民事,并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吏治。史书上记载在韩愈担任桂管地区的观察使之前,桂管地区的地方官大多数是由观察使来选任的,但是选官权却是被操纵在当地的“官吏”手上的,所以韩愈一走马上任就有“官吏”拿出一份名单要求韩愈按照名单来任命官员。但是韩愈非但没有沿袭当地的惯例,反而转过身来严厉告诫他们说,如果是在任期间有政绩的官员,我并不会夺取他的职位,但是如果是犯有过错的官员,我必定会将他绳之以法。空缺的职位我肯定会依照故籍来稽查,采用一些有才能的人,用来替补那些犯错误的官员。正是由于韩愈的廉洁与才干,才可以把大批的“豪猾”的官吏赶出衙门,而是用清廉的官

5、吏来取代他们。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柳宗元、李渤和苏轼。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1、史书上记载他曾经带领着当地的居民凿井取水、整修城墙和街道、造船等等。当地的居民因为迷信鬼神,都不敢破土来打井,用水都要到河边取,但是河岸太陡十分难走,遇到刮风下雨,居民更是苦不堪言。柳宗元于是用公款来招工凿井,这样就解决了生活用水的困难,也破除了当地的迷信陋习。2、柳宗元还曾带领村民们开拓荒土植树。柳宗元在柳州留下的一句后人不曾对出下句的诗句“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可证明这一事实。(柳宗元种柳戏题)他还亲手在城西北边种上了两百株的柑橘,还写下了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这一首著名的诗:手种黄

6、甘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他觉得种柑橘不应该像东吴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只是单纯地为自己子孙留下产业,而是应该为地方的公共利益服务。3、柳宗元还带领着村民在江南岸边种竹子三万竿,开垦菜地数百畦,开垦田地数亩。4、他还教导村民们种植稻田、养殖牲畜,蓄养鱼类等等,刘斧柳子厚补遗中称他“种禾、养鸡、蓄鱼,皆有法,民益富”。在这个过程中柳宗元对当地的树木种植和护理、医药卫生、农业耕作技术、防治病虫等等方面都有所贡献,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柳州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柳宗元的治理,柳州城的面貌变化非常大。当初“到官数

7、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的混乱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这些发展不得不归功于柳宗元。李渤在被贬到桂管做观察使之后,在当地有两件较为突出的政绩。一是重新疏浚灵渠。当时的灵渠已经被江水冲毁了,渠道十分淤塞,李渤采取组织人力来叠石建造堤坝,并且修建铧嘴、陡门十八处等等,非常好地解决了渠道淤塞的问题。鱼孟威:灵渠记c,灵渠文献粹编,中华书局,1982年。整修过后的灵渠不仅有利于运输又有利于灌溉,这充分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二是设立常平仓。桂管距离中原地区很远,如果发生灾荒等这些需要朝廷赈济的事往往会误事,设立常平仓,既可以调节当地的粮价,还可以“备荒赈恤”,这样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苏

8、轼在被贬到惠州和儋州的时候,虽然没有掌握实权,但是他也为村民们着想,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吏治的发展。一是当时惠州的驻军并没有固定的营房,而是混杂居住在市区内,这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时有干扰。苏轼就建议在市区外建筑兵营三百座,这样老百姓的生活就安定许多。二是热心西湖的建设。他捐献了身上的犀带来修筑“苏堤”和“六如亭”;并捐献赏钱和黄金来建筑东新桥、西新桥和大堤。而且他还经常去巡视施工的进度,监督施工的开支。三是请准改税赋为“钱米两便”,解决了惠州老百姓缺钱的团难。四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教惠州人民使用“秧马”“水磪”。五是还经常施医赠药,解除百姓的疾病痛苦。六是在被苏轼贬儋州期间

9、,当地居民大多数都是饮用成滩的积水,导致了他们常年患病。为了解除居民的痛苦,苏轼亲自带领村民挖了一口井(就是现在有名的“东坡井”),取水来饮用,这样居民们的疾病便减少了很多。从此以后,村民们都学着苏轼挖井取水,一时间挖井成风,改变了当地居民饮用塘水的生活习惯。七是劝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的状况,改变他们“朝射夜遥”这种单纯狩猎的生产习惯,让他们重视农耕,改进生产工具,开垦荒地种植麦稷。苏轼苏轼诗集.和陶劝农六首,中华书局,1983年。其他的例子有李钰“为昭州刺史,有善政” 清胡醇仁:平乐府志.宦绩M,雍正四年修刻本复印本。;韩思彦被贬为贺州司马的时候可能也惠及当地百姓,因而得以入祀“七贤祠

10、” 民国蒋庆藩、郭春田:平乐县志,古迹M_台湾文成出版社影印本。;张九龄 “黜免贪吏,引申正人,任良登能,亮贤劳事,泽披膏雨,令行祥风”徐洁:曲江集,文献张公碑M。;象州刺史韦挺“以忠直守象郡,善政显著,民称爱育。” 清李世椿:象州志,纪官第二秩M,同治刊本,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等等 。他们对改善当地的吏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客观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二、改善当地迷信的风气唐宋时期的岭南地区迷信的风气非常盛行,很多原始、野蛮的风俗习惯还被保留下来,贬官的到来使这一现象有所改善。野蛮风俗习惯中最严重的是奴婢制度。当时柳州“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柳河东集.

11、柳子厚墓志铭c。,甚至相互掠夺人口当作奴婢,使得当地的户口大大地减少,这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的社会生产发展。柳宗元对此采取措施,限制奴隶买卖,解救了不少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柳河东集.柳子厚墓志铭c。柳宗元成为岭南地区限制奴婢买卖的典范,当时的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将这一改革推广到柳州以外的各州,“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得归者且千人。” 柳河东集.柳子厚墓志铭c。当时桂管所管辖的范围总共有十二个州,所以一年就解救出奴婢上千人,改善了整个桂管地区的迷信风气,促进着当地的文明进步。在柳宗元的直接影响下,韩愈被贬潮州后也大力地推行限制奴婢

12、的政策。他的做法与柳宗元一脉相承,在转任袁州的时侯治理方法也跟在潮州的时候一样。后来韩愈返回朝庭当政,更是进一步把限制奴隶的法制写到了国家的诏令。 柳州当地人对原始的巫术迷信十分严重,患病的时候不去医治而是采用“鸡卜”,这种方式不仅滥杀家禽而且又使生民枉死,使得“户易耗,田易荒,而畜宗不孽”柳宗元:柳河东集.柳州复大云寺记,中华书局排印本,1960年。柳宗元利用佛教来革除当地原始的巫术迷信。虽然说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含有迷信成分,但是和以野蛮的献祭仪式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巫术来相比,佛教作为较为系统化正规化的宗教,有着深邃的哲学意蕴和博大丰富的精神。而且柳宗元之前采用教育和处罚的方式都没有取得积极的

13、效果,“董之礼则顽,束之刑则逃”柳宗元:柳河东集.柳州复大云寺记,中华书局排印本,1960年。,所以说柳宗元只能采取行政的力量宣场佛教,借此来革除当地的巫术迷信。因为岭南人“惟浮屠事神而语大,可因而入,以佐教化”柳宗元:柳河东集.柳州复大云寺记,中华书局排印本,1960年。,结果表明柳宗元这样的做法是取得积极的效果的。宋朝时期的儋州还是十分迷信的,在恶疾流行的时候,村民因为缺少相关的医药知识,一般是通过迷信活动来治疗疾病。苏轼见此便对药物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为村民们开方治药。他还曾专门向居住在广州城的友人要来黑豆,把它熬制成清热解毒的中药淡豆豉,为村民治病,所以后来当地的村民都纷纷种植黑豆(即

14、有名的“东坡黑豆”)。这样,通过他的倡导,当地人的陋习得到了改正。三、贬官们留下精神财富贬官们中有不少道德素质很高的官员,他们公忠体国、勤政爱民的精神很是受当地人的尊崇。根据有关地方志的记载,当地人民往往以贬官曾经被贬到当地而自豪,一般都会把这些贬官祭祀到祠庙中,年年供奉,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爱戴之情。这些贬官们之所以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仰甚至被供奉为神灵来祭拜,就因为像郭沫若先生所说的“有德于民民祀之”。这里的“德”一是指德行,像柳宗元、李渤、张九龄、苏轼等贬官在任时勤政爱民,民受其惠,所以立寺庙来祭祀他们;二是指品德,就像刘簧、韦陟等贬官被立庙祭祀,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当地人对他们人品

15、的敬重,而不是在于他们为当地人做了多少实事。比如说刘簧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的时候,他的权力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干出什么突出的政绩来,但是他却因为耿直清正而名动当时,受到当地人的尊敬。柳州当地的传说说刘簧死后“家人具棺殓以载。鸦鹊衔枝,蝼蚁运土覆其半,人见其异,遂封土成坟,今在鹅山下五里许,有石刻日:刘公贤良墓。乡人水旱疫疾必祷,辄应。” 清刘组曾:柳州府志略,艺文钞,刘贤良祠记M,广西区通志馆复印抄本。这种看起来非常荒诞可笑的传说正是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他的异常敬仰以至于供奉为神明。另外一个例子是韦陟。韦陟被贬到昭州的时侯是担任当地的县尉,期间也就只有一年多时间。对于他在平乐的政绩史册上一点都没有提及

16、到,但是奇怪的是他却可以入祀于当地的七贤祠。旧唐书韦陟传中记载的他在平乐的经历可能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其中原因。当时正当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洛阳陷落了,韦陟的弟弟韦斌被贼党虏获了,杨国忠想要构织罪名诬陷韦陟和贼党相通应,偷偷地派官吏到他的住所监视,想要胁迫他令他忧郁而死。当时平乐县的“土豪人”劝韦涉暂时躲藏到溪洞避一避,等待事情过去了再出来。韦陟慨然拒绝,说我家族积信誉于国家朝廷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且我平时所做的事并没有辜负神明,如果这是我的命,我哪里敢逃呢?你的建议是一番好意,但是我并不能遵从。韦陟谢过“土豪人”之后就让他走了,他自己就坚决在住所里哪里也不去。韦陟身上所表现这种宁愿慷慨地赴死,

17、也不愿意苟且逃生的凛然气概感动了当地的人们,再有韦陟出身于名门望族,文章才华响亮于当代,性格又嫉恶如仇,平时有台辅的威望,所以说虽然他在当地并没有可以传诵的政绩但却因为他的人格和精神受到人们的敬仰,所以立庙祭祀他。贬官们的品格和精神,对于还属“蛮野之地”的岭南地区来说实在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结语通过对岭南贬官的研究,引起我们对边疆地区任官的深切思考,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边疆地区一向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杂居地,环境非常复杂和恶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要治理好这些地方是非常困难的,中央政府应该选择更多的贤能人才到这些地方,发挥他们的才干,为这些地方的开发做出贡献。就像唐代卢怀慎所说一样,治理边地“不可用凡才,况猾吏乎?”中央应该创造条件让这些贤能俊杰们愿意“主动出牧”,而不是被动贬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干才能,真正地造福于边地的人民百姓。参考文献1赵磷: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2柳宗元:柳河东集,中华书局排印本,1960年。3清 吴光升:柳州县志,北京图书馆乾隆版翻印本。4刘禹锡:全唐诗.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中华书局,1960年。5资治通鉴.宪宗元和十五年M6刘昀:旧唐书M,中华书局,1999年。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年。8鱼孟威:灵渠记c,灵渠文献粹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