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自然灾害复习_第1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复习_第2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复习_第3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复习_第4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自然灾害复习知识总结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重难点:一、水文灾害1、洪涝灾害分布:世界: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我国:整体:我国的雨涝主要发生在东经110。移动,北纬20 45。这一范围。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 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季风区,时空分布与暴雨时空分布一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 原还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在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六盘山一一岷山一一横断 山

2、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一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融雪洪水: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空间分布:积雪融水:4-5月,东北;冰川融水:7-8月, 西北。冰凌洪水(凌汛):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下游部分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凌汛条件:A封冻:最冷月均温低于0C; B流向:自低纬(南)向高纬(北)流。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辽河流域。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夏季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3、副 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水文: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 形水系、树枝状水系;闽江);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河流中下游多形成地上河(黄河、荆江)地形:中 下游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排水不畅;气候异常:厄尔尼若现象等个别年份气候异常变化。人为原因:中上游滥砍滥伐、陡坡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涵养水源能力下 降,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中下游围湖造田,建垸;人类在低洼地(洪水高危险区)开发;不合理水 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人为的占用河道、淤塞河道等治理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建立洪水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制定防洪应急预案;认真执行防洪法加

4、强防洪 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和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实行防洪保险 等工程性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上游兴修水库等水利工程;中下游加固加高 江防大堤;进行河道整治,截弯取直,清除行洪障碍;开挖入海新河(淮河,海河),修建分洪蓄洪区等。(4)洪涝灾害案例案例1: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3、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特别是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水量大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5、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6、异常年份降水增多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案例2:黄河中游黄土平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 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 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植被。达到一定郁

6、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案例3:淮河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扇形水系,支流众多、汇水速度快、水位上涨快;流域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十分缓慢;河道弯曲狭窄,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湖泊淤积,蓄洪能力差;流域内暴雨频繁、水量丰富。淮河多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围垦);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2、风暴潮概念: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是指由于强烈大

7、风扰动, 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满溢上陆的现象。分类(按成因):台风风暴潮(夏秋季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南);温带风暴潮(秋冬季,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沿海)危害:毁坏陆地建筑,破坏农田、海堤、码头、港口等设施;影响海上作业,毁坏船只;海水入侵 (倒灌),河水/地下水水质变差。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 至造成人员伤亡。(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5)成因:持续刮向陆地的大风:如秋冬季节的东北风,夏季的台风,强风导致海水剧增;有利的地形: 海岸线或海湾呈喇叭形,海滩平

8、缓;逢天文大潮,增强潮势。(6)防御:非工程性措施:加强风暴潮的监测与预警预报。工程性措施:加固沿海堤防;营建沿海防护林;假设防风海堤、海塘。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西南季风强盛,降水集中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 低洼,排水不畅;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多发生风暴 潮,潮水顶托,加剧洪涝;飓风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受洪水威胁大;中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防洪意识,防洪设 施薄弱。二、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1、地震:形成原因:位于板块(具体地区要明确

9、板块名称)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 地震带和环太平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 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影响地震灾情的因素:震级: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距:震中距短;震源深度:浅源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发生的时间 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震区地质构造不稳定,诱发其他地质灾害;民众防灾意识弱,政府救 灾不力等(3)地震的危害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人员伤

10、亡;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 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如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 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4)减轻灾害的措施:非工程性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 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等。提高建筑物的抗

11、震强度;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5)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 大,灾害损失上升。2、滑坡与泥石流多发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质构造:复我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山区;地 形:地势起伏大/崎岖;岩性:破碎,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降水(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 雨/降水强度大;植被:覆盖差。(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工程建设开挖边坡,破坏山体的稳 定性。治理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强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预报等;建立健

12、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等;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灾中自救互救能力等防灾减灾能力。工程性措施:植树造林,恢复 植被;进行岩土体改造、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山体;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滑坡: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分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滑坡的危害,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 度、捷克、斯洛伐克等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主要危害:常常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泥石流成因: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分布:全球除南极洲外,

13、其余六大洲都有泥石流发生。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 法国、奥地利、瑞士、美国、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主要危害:阻塞河道,冲毁农田、房屋,更重要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滑坡、泥石流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原因: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 洋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导致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水较多, 且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频发。如下图所示: 三、气象灾害: 除了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外,你还知道哪些气象灾害?还有大风、冰

14、雹、低温冷冻、雪灾、干热风、雷 暴、沙尘暴、连阴雨、冻雨、雾等。1、台风发生时间:夏秋季节(北半球7-11月)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1)形成龙卷风的天气系统。(2)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1)龙卷风是热带气旋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形式(2)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主要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美国国土大部分处于北纬20 50之问,而南部为墨西哥湾,其海面上的暖湿空气在春夏季节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大陆,当与西面或西 北面越过落基山脉而来的干冷空气相遇时,因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而出现强烈的对流,不断产生作为“龙卷 风之母”的雷雨云。此外,人工改造下垫面,

15、如草原垦荒、地面硬化等,也为龙卷风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 条件。台风影响暴雨:洪涝灾害,诱发滑坡与泥石流;狂风:摧毁农作物、建筑物、输电设施等;风暴潮:冲毁建筑 物、防护堤,淹没村镇、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河流水质变坏;影响海上作业安全等。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防御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立预警系统, 提高应急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工程性措施:修建与加固沿海堤防,营建沿海防 护林。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

16、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 沙质土土质疏松,抗风蚀能力弱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危害:强风:摧毁建筑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死亡;沙埋:造成农田、村庄、交通线、草场被流 沙淹埋;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 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3、寒潮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 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以东北华北最强。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

17、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大风、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北方沿海大风引起风暴潮,影响海上作业;雨雪影响交通,破坏 通信设施和建筑物,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牲畜食物来源,牲畜饿死;影响人体健康,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防御: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灾准备;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5)我国地形对寒潮的影响在强大的冬季风驱动下,寒潮在南下的过程中,一方面受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的 阻挡,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18、另一方面因地理位置的差别和 地形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的寒潮常驱南下,一直可以影响到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 至两广地区。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如: 北方一一农作物一一冻害南方一一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经济林一一冻害草原牧区一一牧草、牲畜一一白灾干燥地区沙暴交通一一阻断通信和输电一一线路中断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人类就没有有利的影响吗?寒潮虽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灾难,但在有些方面还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如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 越冬病菌虫卵,有利于小麦灭虫越冬、净化空气、盐业制卤等。4、旱灾春旱:华北,(4、5月),原因: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

19、升快,蒸发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大 风天气多,加剧了水分蒸发。冬季降雪少,土壤含水量小;华北大型河流湖泊较少。人为:华北地区人口 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正值作物返青期,农作物需水量大。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伏旱:江淮(7、8月),原因:季风进退,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夏季农作物 需水量大。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资源型缺水):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 盛。 人为原因:(需求型缺水)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水质型缺水) 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

20、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 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季风气候,副高强弱不稳定,雨带移动异常,降水 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旱灾发生 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吻合,加重灾情。华北、西北地区防旱措施: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营建水土保持林,风沙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干旱地区发 展耐旱作物;合理灌溉,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工农业用水得用率;因地制宜衽

21、农林 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生态;四、生物灾害之.赤潮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 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 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 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 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 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

22、害,但基本不产 生毒害作用。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三)我国的自然灾害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 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 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 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

23、所增加,但集中程度高,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或降 水量少的时段,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巨大,人民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旱情也十分严重。正是由于降水集 中,在降水多的年份或暴雨期内,降水强度大,加之该地区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 塞,导致该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极易发生。本区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 地震灾害严重。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东南沿海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该地的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4)在自然条件与

24、东南沿海相似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自然灾害?为什么?(1)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2)产生原因:该地区地处沿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 频发;由于台风以及夏季风的不稳定,使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 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3)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广泛宣传,提 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4)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相似,其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灾害都较严重;美国东南沿海受飓风、暴雨洪涝灾害严重,但

25、地震灾害较轻。3、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1)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 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2)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河床下 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 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下游:一方面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