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_第1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_第2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_第3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_第4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希望能帮助到您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本文是关于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感谢您的阅读!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伟大的革命领袖。这首词写于1

2、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 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 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二、拼首百舸(g 6 )争流挥斥方遒(qi U )浪遏(3 )飞舟三、词类活用希望能帮助到您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四、重点词语1.漫江满江。漫:满、遍2.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3. 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 江水清 澈,显得很浅5.万类霜天竟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

3、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 宇宙的广阔7.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 8.峥蛛岁 月稠峥蛛:不平常稠:多9.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 12.挥斥方遒挥 斥:奔放遒:强劲有力13.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14.粪土:把 看做粪土 15.击水:游泳16.浪遏飞舟遏:阻止五、课文理解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下阙:回忆往事,寄托胸襟和抱负。2.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4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蛛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上阙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

4、词 中的一句话概括)上阙中的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特 点:万类霜天竞自由。(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希望能帮助到您.“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深意: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 “谁主沉浮”的问题,“主 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 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 关切和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作用:上阙交代时间、地点,写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景,并 生发感慨,设问;下阙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自己的壮志情 怀一一巧妙作答。因此这

5、三句在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中流击水图的情景中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在全词中有什么 作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代革命青 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 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 沉浮”的问题,“主沉浮”的正是我辈同学少年。7.沁园春长沙 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 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

6、、 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 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希望能帮助到您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 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 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 景抒情的目的。.内容概括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 秋景,联想起当年的革命形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 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9.艺术手法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六、拓展提升1.毛泽东的

7、“独立寒秋”的形象与柳宗元的江雪中“独钓寒 江”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 州,身处逆境时所做,表现了诗人与恶势力不妥协的心志,两诗意境 相似,然而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不可相提并论。同步一i、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 6 )橘(j d )子洲湘江(xi a ng)遒劲(qi ti)B.惆怅(ch & ng)寥(li d o)廓苍茫(ch a ng)携来(xi e )C.漫71 ( ma n)挥斥(ch i )峥峰(z e ng)百侣(l u )D.稠(ch 6 u)密辟谣(pi)遏(3 )制沉浮(ch e n).下列说法不正

8、确的一项是()希望能帮助到您A. “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已首词的字数、平仄、押 韵等;“长沙”是此地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局势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 长短句、曲子词等。它始于宋代。C.本词写于1925年,时值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发 展,词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抒发感慨,点明自己的革命壮志。D.这首词的词眼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蛛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独立寒秋,

9、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们早已看熟了 的历史,带着观众们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峰岁月, 受到观众的一 致好评。希望能帮助到您B.恰同学少年,我们需要树立远大志向,在风华正茂时,勤学 苦练,修学储能,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C.他们敢闯新路、敢为人先,始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流击 水、乘风破浪,取得了卓越的成就。D.某市自2009年1月18日开始办

10、理国家司法考试现场报名以 来,每天前往市司法局的报名者不绝如缕。有关负责人强调,已经在 网上报名的同志,仍须现场报名确认。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 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镰了呢?B.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 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 施,为世博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上海。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 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 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

11、矿山 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 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 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希望能帮助到您B.上阕“怅寥廓”三句提出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命运的问题,目的 是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行为予以重击。C.下阕用“携” “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 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D.最后“曾记否”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 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 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

12、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下列对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 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 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 “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 “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D.本首词上阕集中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二、阅读鉴赏(一)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题目。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

13、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 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希望能帮助到您.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 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二)阅读下词,完成12-14题。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 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1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那一句?13、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 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14、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 “

14、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 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三、语言表达15、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 举行了 “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 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引用毛泽东的诗词;语言连贯富有激情;不少于 50字, 运用1种修辞以上。沁园春长沙答案:1.D 解析:A. “橘”应读 “j u” ; B. “苍”应读 “cang” ; C.,希望能帮助到您“峥”应读 zh e ng”。2、B.解析:一般人词起源于盛唐。.D解析:“粪土 /当年/万/户侯”应是“粪土 /当年

15、/万户侯”。.D5、D。解析:“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用来指人。6、Bo解析:A.介词残缺,在“和”字前面或后面加上“与”。 C “执行”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地 管理规定。 D去掉“由于”;或保留“由于”,去掉“导致”。7、答案:B解析:B项,文中没有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重击 这个含义。8、答案:D解析:D项,诗歌上阕不是全部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一)9.从山上选取了 “林”,江面选取了 “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 “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 “鹰” “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止匕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 “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 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2) “主沉浮”在这里是 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 导权的问题。(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希望能帮助到您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 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 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二)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