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B(1)》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工程力学B(1)》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工程力学B(1)》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工程力学B(1)》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工程力学B(1)》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B课程编号:13399228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 分: 3.0学 时:48(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开课部门: 环境与资源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工程力学B是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能够正确绘制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

2、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后续课程主要有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课程概论(2学时)知 识 点工程力学与工程的关系;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工程力学的两种分析模型;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重 点失效的类型;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稳定失效的定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定义;变形体和刚体的

3、定义;构件的分类;杆、板、壳和块体的定义;静力学的分析方法;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难 点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基本要求1、识 记: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稳定失效的定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定义;变形体和刚体的定义。2、领 会:工程力学与工程的关系;工程力学的两种分析模型;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工程设计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体会和理解工程力学如何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运用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工程问题。第二单元 静力学基础(4学时)知 识 点力与力矩;力偶及其性质;约束与约束力;平衡;受

4、力分析方法与过程;受力图。重 点约束的类型;约束力;二力平衡;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受力图。难 点力偶系的合成;约束力分析;受力图绘制;二力构件判断。基本要求1、识 记:力;荷载集度;力矩;平衡;力偶;约束;约束力;平衡;自由体;非自由体。2、领 会:二力平衡原理;合力矩定理;力偶的性质;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力的平行四边形原理;三力汇交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刚化原理;约束的类型。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分析和识别不同的约束类型。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绘制各构件的受力图。第三单元 力系的简化(4学时)知 识 点力系的主矢与主矩;等效力系;简化的概念;力向

5、一点平移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重 点力向一点平移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难 点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基本要求1、识 记:主矢;主矩;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等效力系;力系的简化;简化中心。2、领 会:力向一点平移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3、简单应用:力向一点平移;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分析。4、综合应用: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平面力偶系的简化。第四单元 静力学平衡问题(4学时)知 识 点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静定

6、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刚体系统的平衡;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重 点平衡方程;刚体系统的平衡;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难 点空间力系的简化;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刚体系统的平衡。基本要求1、识 记:平衡条件;静定问题;静定结构;静不定问题;超静定结构;桁架;外力;内力。2、领 会:平衡方程;投影方程;力矩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桁架的特点。3、简单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4、综合应用:平衡

7、方程;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第五单元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2学时)知 识 点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正应变与切应变;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重 点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弹性杆件的内力分析方法;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定义;正应变与切应变;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难 点弹性杆件的内力分析方法;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定义;正应变与切应变;组合受力与变形。基本要求1、识 记:材料力学;弹性变形;应力分析;轴力;剪力;扭矩;弯矩;集度;正应

8、力;切应力;正应变;切应变;杆;柱;轴;梁。2、领 会:均匀连续性假定;各向同性假定;小变形假定;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胡克定律;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纯弯曲;横向弯曲;组合受力与变形。3、简单应用:内力与内力分量的确定;正应力与切应力;正应变与切应变。4、综合应用:截面法;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第六单元 轴向拉伸与压缩(6学时)知 识 点轴力与轴力图;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的静不定问题。重 点轴力与轴力图;拉压杆件的应力计算;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拉压杆件的变形分析;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脆性

9、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静不定问题分析。难 点 拉压杆件的应力计算;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拉压杆件的变形分析;静不定问题分析。基本要求1、识 记:绝对变形;弹性模量;相对变形;横向变形;泊松比;许用荷载;许用应力;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屈服强度;强度极限;颈缩。2、领 会:强度条件;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强度失效;应力集中;圣维南原理。3、简单应用:轴力计算;轴力图;应力计算。4、综合应用: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拉压杆件的变形分析;拉压杆件的静不定问题分析。第七单元 圆轴扭转(4学时)知 识 点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轴及其扭转变形;扭矩与扭矩图;切应力互等定理;圆轴

10、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重 点扭矩与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难 点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基本要求1、识 记:扭矩图;相对扭转角;扭转刚度;扭转截面系数。2、领 会:扭转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扭矩的正负号规则;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应力-应变曲线。3、简单应用:外加扭转力偶矩与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扭矩计算;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4、综合应用: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第八单元 弯曲强度(6学时)知 识 点工程中的弯曲

11、构件;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量;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计算;剪切与挤压假定计算;提高梁强度的措施。重 点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难 点剪力图与弯矩图;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量;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计算。基本要求1、识 记:剪力图;弯矩图;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主轴;主惯

12、性矩;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矩;平面弯曲;主轴平面;纯弯曲;横向弯曲;中性层;中性轴;弯曲截面系数;弯曲刚度。2、领 会: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则;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平面假定;梁的失效判据;梁的弯曲强度条件。3、简单应用:截面法确定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4、综合应用: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梁的切应力强度计算;剪切与挤压假定计算;梁的合理设计。第九单元 弯曲刚度(4学时)知 识 点弯曲变形与位移的

13、基本概念;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工程中的叠加法;简单的静不定梁;弯曲刚度计算;提高梁刚度的途径。重 点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工程中的叠加法;弯曲刚度计算。难 点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挠度与转角的叠加法计算;简单的静不定梁分析;弯曲刚度计算。基本要求1、识 记:挠度;转角;轴向位移;挠度方程;转角方程。2、领 会: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挠曲线微分方程的约束条件和连续条件;叠加法求梁的位移;简单静不定梁的求解;弯曲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途径。3、简单应用: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挠曲线微分方程的约束条件和连续条件。4、综合应用:叠加法求梁的位移;简单静不定梁的求解;弯曲刚度计算。第十单元 应力状态

14、与强度理论(6学时)知 识 点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能密度;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理论。重 点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理论。难 点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畸变能密度。基本要求1、识 记: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单向应力状态;纯切应力状态;主平面;主应力;主方向;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畸变能密度;应力强度。2、领 会:方向角与应力分

15、量的正负号规则;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面内最大切应力与一点处最大切应力;应力圆方程;应力圆的画法;广义胡克定律;第一强度理论;第二强度理论;第三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3、简单应用: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面内最大切应力与一点处最大切应力。4、综合应用:应力圆的应用;广义胡克定律;第一强度理论;第二强度理论;第三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第十一单元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4学时)知 识 点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弯曲与扭转的组合;薄壁容器强度设计。重 点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难 点组合

16、受力杆件的受力分析与强度条件。基本要求1、识 记:斜弯曲;环向应力;纵向应力。2、领 会: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斜弯曲最大正应力与强度条件;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的强度条件;弯曲与扭转组合的危险点及其应力状态;弯曲与扭转组合强度条件与设计公式;薄壁容器强度设计。3、简单应用:组合受力构件的内力分析。4、综合应用:斜弯曲的强度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的强度计算;弯曲与扭转组合的强度计算;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第十二单元 压杆的稳定性问题(2学时)知 识 点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荷载欧拉临界力;长细比的概念;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压杆稳定性计算。重 点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压杆稳定性计算

17、。难 点压杆稳定性计算。基本要求1、识 记:稳定性失效;临界平衡状态;长细比;细长杆;中长杆;短粗杆;安全因数法;稳定系数法。2、领 会:弹性平衡稳定性的静力学准则;三种类型压杆的不同临界状态;屈曲模态;欧拉公式;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稳定性计算的内容;稳定性计算准则;影响压杆承载力的因素;提高压杆承载力的主要途径。3、简单应用:弹性平衡稳定性的静力学准则;欧拉公式;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4、综合应用:压杆的稳定性计算;提高压杆承载力的主要途径。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理论学时课程概论2静力学基础4力系的简化4静力学平衡问题4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2轴向拉伸与压缩6圆轴扭转4弯曲强度6弯曲刚度4应力

18、状态与强度理论6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4压杆的稳定性问题2合计48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理论讲解过程中尽可能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努力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尽可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使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力求化难为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4、注重课后练习,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19、力。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1、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力的画法;掌握和运用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的绘制方法。2、理解和掌握力系等效与简化的相关概念、力向一点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简化的相关知识,理解和运用固定端约束的相关知识。3、理解和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简单的空间力系平衡问题、刚体系统平衡的相关知识、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4、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的任务和基本假设,材料力学中内力、应力、应变及变形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截面法和胡克定律。5、理解和掌握轴力与轴力图的相关知识、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的相关知识,能够进行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变形分析,掌握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进行拉压杆件的静不定问题分析。6、理解和掌握扭转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扭矩与扭矩图的相关知识、切应力互等定理与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刚度计算方法。7、理解和掌握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掌握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绘制;理解和掌握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掌握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量的计算,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的计算,梁的强度计算以及剪切与挤压假定计算。8、理解弯曲变形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