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读名著_第1页
换种方式读名著_第2页
换种方式读名著_第3页
换种方式读名著_第4页
换种方式读名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换种方式读名著 牟玉萍做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常听到学生不无烦恼地说“名著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总是读不下去的作品”。的确,读名著不会像读武侠小说或看故事书那样轻松,但不读又不行,因为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规定,一个初中生课外必须阅读多部名著,而且纳入中考命题范畴。那么,如何才能把名著读下去呢?我这里有几点建议与同学们交流:一、从中间向两边读的方法面对厚厚的一本名著,一本正经地端坐在书桌前,摆开架势,一副“誓不读完不罢休”的拼死状,这样一来,自己先被自己吓住了,读不到两面便觉得腰酸背痛头发晕,苦不堪言。本来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这样倒成了受罪了,没必要。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毕竟我们不会对名著一

2、无所知,我们可以从了解的或关心的那点出发,遇到相关情节,闹不清是怎么回事的,就再向前翻阅。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章节,不要硬读,索性翻过去。始终让兴趣牵着自己的思维走,阅读就成了一种快乐,而不是咬着牙硬着头皮读下去的受罪了。比如黛玉焚稿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我们可以先翻看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阁成大礼,看完了心里自然会冒出几个疑问来。第一个问题:黛玉为什么要焚稿断情?翻一下前一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就明白了,原来是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这得知了宝玉将娶宝钗的事,便决意了断痴情,惟求速死。第二个问题:那有字的题诗旧帕是怎么回事呢?翻一翻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3、就知道原来是宝玉挨打后遣晴雯送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给黛玉,黛玉体贴出手帕中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向案上研墨蘸笔,在两块旧帕上走笔写下三首诗,抒写自己因“宝玉的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而引发的“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的百般情思。看到这,我们也会同被遣去送帕的晴雯一样奇怪了,宝玉送黛玉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是何意?为何素来小性儿的黛玉非但不恼,反而神魂驰荡,余意缠绵,写下题帕三绝?再细细地读这一回,就会有点明白了,为什么送手帕?宝玉挨打后,黛玉去看他,把眼睛哭得肿成“桃儿”一般,宝玉送帕去为她拭泪;为什么送旧手帕?因为新帕子是可以送给任何人的,而旧帕子是宝玉用过的,带着宝玉的体温和

4、气息,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给的。送旧帕子去拭黛玉的泪,如同宝玉亲手在为黛玉拭泪。为什么是两条?两条就是一对,这便是宝玉给黛玉的爱情信物。再翻翻回目,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小红不就是故意遗下一块帕子让贾芸拾着,然后贾芸将自己的帕子交给小丫头坠儿转给小红,两人便对彼此的情思心知肚明了嘛。难怪宝玉对怕黛玉又要恼的晴雯说:“你放心,她自然知道。”手帕在古代可不就是一种爱情的信物,不独在中国,便在西方,奥赛罗不就是以为妻子苔丝德蒙娜送了一方手帕给卡西奥就认定他们之间有私情的么!第三个问题:黛玉焚的诗稿里有哪些诗?翻看回目,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第三十八回林

5、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暧香坞雅制春灯谜、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把这几回看完就清楚明白了。读的时候仔细体味一番黛玉的诗作,便能触摸到黛玉的内心深处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是她的心灵独白,她有刻骨铭心之言,但因环境所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能闷在心里自己煎熬。“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表

6、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的孤傲品性和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黛玉在对王昭君不得不远嫁匈奴的同情中也寄托着自身的悲哀。“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抒发了黛玉对自己无法掌握命运的哀愁和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悲愤。二、电视引导的方法现在很多名著都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同学们在寒暑假里可以抽时间观看网上下载的名著影视剧。但是,看影视剧并不能取代看名著,因为影视剧只能把名著那丰富的内涵表现出一部分,而且作为一种再创作,影视剧会对原著做增删改调的加工。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奥秘只能在品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所以看完电视后,你再试着去读

7、名著,那些似是而非的朦胧情节,那些一晃而过的镜头,你都可以从书中找到最好的诠释,犹如和一个老熟人交谈,一定感到很惬意,很轻松。我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正是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上演的时候,那真是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次读红楼梦的热潮,有的同学俨然成了“小红迷”,摘抄红楼梦里的诗词,收集研究评论红楼梦的文章,甚至说话都带出红楼味儿来了。那些原本对红楼梦一无所知的同学也乐于收集印有红楼梦电视剧演员剧照的明信片,就上面写的判词请教老师。我就是在那一年完完整整读完了红楼梦,而且几乎是与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同步阅读的。当时我最奇怪的就是为何电视剧里的大结局和书中的全不一样,后来才知道87版红楼梦的编剧们改编的

8、原则是忠于曹雪芹所著的前八十回,其余的是集周汝昌、启功、沈从文、王昆仑、朱家潜、吴世昌等红学家研究之大成,不仅增补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还对无名氏续写,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后四十回进行了大胆取舍,保留了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相契合处,坚决删除了与前八十回的伏笔相悖谬处。所以87版的红楼梦不见了宝玉中乡魁、贾家沐皇恩等喜剧收场,换之的是诸芳流散,悬崖撒手等悲剧结尾。有学生问我,必读书目里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拍成的电视剧都有老版和新版两个版本,该看哪个版本。我说如果你想完整地了解120回本的红楼梦就看新版的吧,尽管我个人认为它在艺术上无法与87版的红楼梦相媲美,但它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语言、叙事

9、的旁白完全忠实于120回本的内容。至于三国演义,我建议看旧版,因为新版改编的白话台词太雷人,人物形象的颠覆太有违原著了。旧版听台词就像在看书,基本与原著吻合,只有一些实在难懂的才改了一点,往往改得比原著还好。而新版中的台词实在让人吃惊,刘备居然说:“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看来刘备不仅准确预知了儿子的未来,还穿越时空到明未清初做了顾炎武的粉丝。老版中的人物个个如从书中走出来一般,比如老版中的吕布扮相虽然有点老,但其将原著中吕布彪悍骁勇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新版中的吕布却像琼瑶剧中多情的男生,动不动就向貂蝉倾诉“就连梦里都是小姐的身影”、 “我恨不能永

10、远沉醉在小姐的芬芳中”之类的肉麻话语。新版吕布面对张飞“三姓家奴”的辱骂,居然毫不动气,还虚心求教骂自己的典故出处,而以肥头大耳面如白玉的全新形象示人的新版张飞也诲人不倦,在战场上开设百家讲坛,细细解释了一番。说实话,这样的“麻辣”三国演义难免误导观众歪解三国演义。三、勤写读书笔记,将名著发掘为作文素材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我们阅读名著,把书中的精华或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既能牢固地掌握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2001年,江苏一考生用浅近文言文写成了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其素材取自三国演义,其语言风格也酷似三国演义的“文不甚深、言不甚

11、俗”。我有一次布置命题作文宽容,就有学生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自古未尝有”(孟获语)的宽容赢得了孟获的“誓不再反”做为正面例子,而以张飞逼帐下部将范疆、张达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若限期未完,就杀两人示众而导致范疆、张达铤而走险杀了张飞做为反面例子,证明宽容能成就大事,不宽容则既误事又害己。把名著拈来做素材,可以增加我们阅读名著的成就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确实有道理。勤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个性化阅读会让我们读出趣味读出深度来。比如高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其中有一道传统习题:“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而宝玉问:“妹妹可

12、曾读书?”黛玉却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前后的回答不同?传统的解读是说因为前边黛玉听贾母说贾家姊妹们“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明显地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她连忙改口。贾母果真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吗?我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贾母是主张女孩子读书的。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告诉贾雨村“老夫人极爱孙女,(迎春、惜春、探春)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还把元春入宫交代得很清楚“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而这位元春“自幼亦系贾母教养”(第18回),这教养的内容一定包括“才”,如果元春只有“贤孝德”而无“才”,恐怕作女史就不够格了。

13、从第三回中也可以看到贾母主张女孩儿读书。黛玉一到贾府,贾母便关照姑娘们:“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也就是说平日里贾府的姑娘们个个都是要上学的。事实上,贾府的姑娘们个个都是有文才的,平日里结社吟诗,制谜联句,好不风雅!那么怎么理解贾母说贾家三位姑娘“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呢?我认为这样说似贬实褒,是说读了书的人眼明心亮不是睁眼瞎,且有称赞黛玉书读得好的意思。于是贾母的话就让初入贾府的黛玉“留心”“在意”了:贾府的姑娘们都谈不上“读什么书”,自己怎么能说“念了什么什么书”呢?所以等到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就不再像回答贾母那样以实相告“只刚念了四书”,而是得体的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