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译文】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 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 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 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 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注释】午日:端午,酬:过,派遣。节序:节令。“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2、戎葵:即蜀葵,花开五色,似木槿。【作品赏析】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 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 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又宋史。陈与义 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踰岭桥。”这首临江仙 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 己的爱国情怀。词一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 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 自己却报国无志。陈与义在两

3、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 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 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公元 1122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 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 而现在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 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 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 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 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

4、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日 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 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 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 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 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 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

5、。“戎 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 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 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 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 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 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

6、万 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 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 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 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 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 想之中。元好问在自题乐府引中说:“世所传乐府多矣,如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桥下(应作上)饮又云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 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以此词而论, 吐言天拔,豪情壮志,

7、意在言外,确如遗山所说“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 间”。读者从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从对“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浩叹中, 从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可以领略到词人“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 情调。黄升说无住词“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句妙 词选卷一),指的也是这种悲壮激烈的深沉格调。【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流寓邵州(湖南邵阳)时作,时为建炎四年(1130年)。避乱天南, 再逢佳节。追忆中州盛日,不免凄然以悲。“无人”两句,以淡笔写深心。“试浇桥 下水,今夕到湘中”,尤觉思远意长,婉曲沉挚。【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 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