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充和诗书画之静美_第1页
“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充和诗书画之静美_第2页
“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充和诗书画之静美_第3页
“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充和诗书画之静美_第4页
“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充和诗书画之静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充和诗书画之静美她不仅是 HYPERLINK /s?wd=%E5%BC%A0%E5%A4%A7%E5%8D%83&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大千画中的唱昆曲的仕女,也是诗人 HYPERLINK /s?wd=%E5%8D%9E%E4%B9%8B%E7%90%B3&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卞之琳“你装点了别人的梦”中的“你”,还是汉学家 HYPERLINK /s?wd=%E5%8F%B2%E6%99%AF%E8%BF%81&ie=gbk&tn=SE_h

2、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史景迁在 HYPERLINK /s?wd=%E8%80%B6%E9%B2%81&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耶鲁时的老师。有人说她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也有人说她是民国最后一位大家闺秀!她考北大,国文是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 她嫁给了洋人 HYPERLINK /s?wd=%E5%82%85%E6%B1%89%E6%80%9D&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 HYP

3、ERLINK /s?wd=%E8%80%B6%E9%B2%81&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她常和一位叫 HYPERLINK /s?wd=%E5%92%AA%E5%92%AA&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咪咪的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 HYPERLINK /s?wd=%E6%AF%94%E5%B0%94%E7%9B%96%E8%8C%A8&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

4、blank 比尔盖茨的继母(上图为两人合影);她就是 HYPERLINK /s?wd=%E5%90%88%E8%82%A5%E5%9B%9B%E5%A7%90%E5%A6%B9&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 HYPERLINK /s?wd=%E5%BC%A0%E5%85%85%E5%92%8C&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充和。她曾祖父 HYPERLINK /s?wd=%E5%BC%A0%E6%A0%91%E5%A3%B0&ie=gbk&tn=SE_hld

5、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树声曾是 HYPERLINK /s?wd=%E6%B7%AE%E5%86%9B&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淮军将领,官至 HYPERLINK /s?wd=%E4%B8%A4%E5%B9%BF%E6%80%BB%E7%9D%A3&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两广总督。到了充和父亲 HYPERLINK /s?wd=%E5%BC%A0%E6%AD%A6%E9%BE%84&ie=gbk&tn=SE_hldp00990_u6v

6、qbx10 t /p/_blank 张武龄这一代,已经“弃武从文”,他索性离开了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少的时候,她在 HYPERLINK /s?wd=%E8%8B%8F%E5%B7%9E%E6%8B%99%E6%94%BF%E5%9B%AD&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 HYPERLINK /s?wd=%E8%80%B6%E9%B2%81&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她的箱子里,珍藏着 HYPERLINK /

7、s?wd=%E4%B9%BE%E9%9A%86&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乾隆时期的石鼓文 HYPERLINK /s?wd=%E5%8F%A4%E5%A2%A8&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古墨,她的 HYPERLINK /s?wd=%E9%98%81%E6%A5%BC&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阁楼上,摆放着结婚时 HYPERLINK /s?wd=%E5%8F%A4%E7%90%B4&ie=gbk&tn=SE_

8、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古琴名家赠予她的名琴“霜钟”,她亲自莳弄的小园里,种着来自故乡的 HYPERLINK /s?wd=%E9%A6%99%E6%A4%BF&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香椿、翠竹, HYPERLINK /s?wd=%E8%8A%8D%E8%8D%AF&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芍药花开得生机勃勃, HYPERLINK /s?wd=%E5%BC%A0%E5%A4%A7%E5%8D%83&ie=gbk&tn=SE_hld

9、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大千曾对着这丛芍药,绘出一幅幅名画。 HYPERLINK /s?wd=%E5%BC%A0%E5%A4%A7%E5%8D%83&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大千甚至还给充和画过一幅仕女图,画于抗战年代。画中的充和只有一个纤细的背影,身着表演昆曲的戏装,云髻广袖,似要凌风飞去。充和曲影 HYPERLINK /s?wd=%E5%BC%A0%E5%A4%A7%E5%8D%83&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大千1938年作

10、HYPERLINK /s?wd=%E5%BC%A0%E5%85%85%E5%92%8C&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充和书法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在生她之前,母亲陆英已经连续生了三个女儿,所以充和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太多惊喜。她一生下来,就被叫做“小毛姐”,就过继给了没有后代的叔祖母。叔祖母是 HYPERLINK /s?wd=%E6%9D%8E%E9%B8%BF%E7%AB%A0&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她曾经为充和请过

11、一个先生, HYPERLINK /s?wd=%E9%82%A3%E4%BD%8D%E5%85%88%E7%94%9F&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那位先生科举气很重,爱教充和 HYPERLINK /s?wd=%E9%AA%88%E6%96%87&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骈文之类,她觉得很不满,就给充和换了一个老师。这位老师名叫朱谟钦,是 HYPERLINK /s?wd=%E5%90%B4%E6%98%8C%E7%A1%95&ie=gbk&tn=SE_hldp00990_u

12、6vqbx10 t /p/_blank 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教充和学古文,是从断句开始,一上课就交给她一篇 HYPERLINK /s?wd=%E3%80%8A%E9%A1%B9%E7%BE%BD%E6%9C%AC%E7%BA%AA%E3%80%8B&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项羽本纪,让她用红笔断句。他还专门编了一本 HYPERLINK /s?wd=%E5%90%8C%E9%9F%B3%E5%BC%82%E4%B9%89%E8%AF%8D&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

13、ank 同音异义词的书,用来解释词义。充和很喜欢这个先生,喜欢的原因之一是“他主张解释,不主张背诵”,另一个原因则是“他居然没有想到骗我的古墨”。充和的一位长辈曾经给过她几锭古墨,她用来练字,朱先生见了,提醒她说:“你小孩子家写字,别用这么好的整墨,用碎墨就行了。”古墨的价值是很高的,充和初到美国生活困窘,忍痛出售了珍藏的十方墨,当时卖出了一万美金。朱先生还专门弄来了 HYPERLINK /s?wd=%E9%A2%9C%E5%8B%A4%E7%A4%BC%E7%A2%91&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充和说,

14、颜碑用来打基础是非常好的,直到年老,她每过几年都要临一次颜勤礼碑。可惜后世的颜碑拓本都是经过裱过的,字体太肥,临摹起来完全走样了。对比起 HYPERLINK /s?wd=%E3%80%8A%E7%89%A1%E4%B8%B9%E4%BA%AD%E3%80%8B&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牡丹亭中那个迂腐的先生 HYPERLINK /s?wd=%E9%99%88%E6%9C%80%E8%89%AF&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陈最良,朱先生真是再可爱不过了,难怪春香要闹学了。

15、那时的教育是先生和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充和随朱先生从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这七年间,朱先生也只有她一个学生,他留给充和的,应该不仅仅只是深厚的国学知识。 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父亲创办了女学,三个姐姐受的是中西结合的教育,这和充和的私塾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姐姐们更为洋派,充和的旧学功底则最好。苏州生活让充和的人生路上从此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 HYPERLINK /s?wd=%E5%BC%A0%E6%AD%A6%E9%BE%84&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张武龄和陆英都是戏迷,张武龄还特意请来了苏州全福班的

16、HYPERLINK /s?wd=%E5%B0%A4%E5%BD%A9%E4%BA%91&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尤彩云来教孩子们唱戏,受此影响,女儿们也喜欢上了昆曲。四姐妹中最迷昆曲的是大姐元和,她特别喜欢登台表演,后来甚至嫁给了名小生 HYPERLINK /s?wd=%E9%A1%BE%E4%BC%A0%E7%8E%A0&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顾传玠。充和呢,更多的是将昆曲当成“玩儿”,她曾说:“她们喜欢登台表演,面对观众;我却习惯不受打扰,做自己的事。”在 HY

17、PERLINK /s?wd=%E8%8B%8F%E5%B7%9E%E6%8B%99%E6%94%BF%E5%9B%AD&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苏州拙政园居住时,相传她夜晚常常一个人在兰舟上唱昆曲。 HYPERLINK /s?wd=%E6%B1%AA%E6%9B%BE%E7%A5%BA&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p/_blank 汪曾祺在回忆 HYPERLINK /s?wd=%E8%A5%BF%E5%8D%97%E8%81%94%E5%A4%A7&ie=gbk&tn=SE_hldp009

18、90_u6vqbx10 t /p/_blank 西南联大的往事时,也提到过充和不爱扎堆的特点。在文章中,他写道:“有一个人,没有跟我们一起拍过曲子,也没有参加过同期,但是她的唱法却在曲社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我们唱的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过几张唱片)。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张充和在表演昆曲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录像,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年轻时候的充和唱起昆曲来,是怎样的娇慵醉媚,难以胜情,幸好张大千以一张仕女图留住了她的风姿。我们只知道,抗战年代,她凭着一出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

19、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照”。二十一岁这年,充和正式报考北大,虚构的作文我的中学时代(可惜小编未找到)写的华章动人,可惜数学考得不理想:零分!她,连题目也看不懂。在胡适的坚持下,北大破格录取了。当时她怕考不上,报考用了个化名“张旋”,进校后胡适碰到她时曾说:“张旋,我记得你数学不大好。”把她吓了一跳,以为这个可能要被清退了,系里老师安慰她说,胡适那是吓唬你的,都进来了还要补什么补呢。北京大学国文系,张充和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但充和对学校之外的世界更感兴趣,北大旁边的清华,有

20、位专业昆曲老师开课,她经常前往聆听。之后她退学了,患肺病是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是她对学校里的政治集会、共产党读书会之类的活动不感兴趣。退学后,充和曾随沈从文一家去过昆明,跟姐姐姐夫住在一起,再后来回到北京,她还是住在沈从文家里。在她眼里,这位三姐夫是个不爱说话,但很有才的人。我一直觉得,四姐妹中,允和、充和对沈从文的理解不在兆和之下。沈从文去世后,远在海外的充和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个字,却写尽了沈从文一生,充和可谓沈从文的知音之人。后来这十六个字被铭刻到了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

21、学习书法。第一次到沈家,沈让张充和写几个字给他看看,沈阅后,以“明人学晋人书”评之。得力于这些名流的亲炙,张充和的诗词创作亦更上层楼。其代表作当数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章士钊爱才,赠诗给张充和,把她誉为才女蔡文姬;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的李清照。张充和还会丹青,一次画了幅仕女图。后来这轴“悲喜仕女”还引出一段传奇故事。1944年6月4日,张充和到歌乐山拜访沈尹默,偶得他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之后,她到上清寺看望战时水利工程实验处负责人郑肇径(18941989,字权伯)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