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单选题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与外界无质量交换的系统称之为 。 . 绝热系统. 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 孤立系统2、用来描述气体热力状态的物理量是 . 膨胀功. 容积功. 内能D. 热量3、热力系统的各参量中,属于过程量的是 . 压力. 熵 . 内能D. 热量4、热力系统的基本状态参数包括 . 压力、内能和温度. 内能、熵和比容 . 压力、熵和温度D. 压力、比容和温度5、理想气体是指 . 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 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
2、有相互作用力。6、对于理想气体,内能是 的单值函数。. 压力. 熵 . 温度D. 比容7、热力系统规定 . 热力系统对外界做功为正,传出热力系统的热量为负值。. 热力系统对外界做功为负,传入热力系统的热量为负值。. 外界对热力系统做功为正,传入热力系统的热量为正值。D. 外界对热力系统做功为负,传出热力系统的热量为正值。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比容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温度 T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压力 P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温度 T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 压力 P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熵 s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D. 比容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熵 s 的变
3、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9、是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来传递的能量形式。 . 内能. 热 . 动能. 功 TOC o 1-5 h z 10、一个热力过程,熵 s 的变化量大于零,标志着:。. 系统对外界做功 . 外界对系统做功 . 系统吸热D. 系统放热11、关于内能的说法,哪一个不正确?。内能是一过程量B. 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C. 内能是微观能量D.内能与热力过程无关12、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一个。. 热力状态.热力过程. 热力循环. 循环功13、P-V 图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 . 热力状态.热力过程. 热力循环. 循环功14、热力学第一定律它阐明了 与其它形式的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守恒关系
4、。. 动能. 热能 . 机械能. 内能15、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工质在受热作功过程中, 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热量、作功和内能 . 热量、作功和机械能. 热量、机械能和内能 . 机械能、作功和内能16、在定温过程中,温度 T=常数,则热力系统。. 无功量变化. 无热量变化. 无内能变化D. 热量和作功不等17、关于定容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18、关于定温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
5、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19、关于定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20、关于绝热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21、绝热过程中,热力系统的多变指数 n= 。. 1. 0. k . 22、过程
6、进行中,系统的多变指数 n0,这个过程称为 . 定容过程. 定温过程. 定压过程. 绝热过程23、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冷物体转移到热物体。 . 一切自发的过程都是可逆的。. 单热源热机是不存在的。D.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仅从单一的高温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 变为有用功,而不向低温热源放热。24、卡诺循环是由组成。. 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两个定容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 两个定容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25、关于卡诺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卡诺循环是不可逆循环。.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永远小于 1。. 在温度平衡的系统中
7、,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 0。D. 工作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的循环,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最高。 TOC o 1-5 h z 26、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理想化为 。 . 定容加热循环. 定压加热循环. 定温加热循环 D. 混合加热循环27、车用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理想化为 。 . 定容加热循环. 定压加热循环. 定温加热循环 D. 混合加热循环28、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理想化为 。 . 定容加热循环. 定压加热循环. 定温加热循环 D. 混合加热循环29、热力系统经历一个膨胀、压力降低、吸收热量、温度下降的过程,则多变指 数 n 的范围是 。( k 为绝热指数). 0n1. 1n1.
8、n k . tptmtv30、内燃机的三种理想循环, 在加热量与压缩比相同情况下, 定容加热循环的热 效率 tv、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tp 和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tm 的关系是. tp tv tm. tm tp tvD. tv tmtp 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1、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 Pme、平均指示压力 Pmi 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Pmm 三者 之间的关系为 。A. Pme=Pmi Pmm B. Pme= Pmi +PmmC. Pmi =Pme PmmD. Pme =Pmi Pmm2、燃料在发动机燃烧的总热量仅有 25 40转变为有效功,其余 6075的 热量损失掉。其中损失最
9、多的是由造成的。传给冷却介质B. 不完全燃烧C.热辐射D.废气带走3、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 。. 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 . 排气损失 . 进气损失 . 摩擦损失4、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升功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5、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6、发 动 机 的 有 效 功 We 与 所 消耗 的燃 油 发 出 的热 量 Q1 的 比值 称 之 为。A. 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 .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
10、力7、怠速工况时,下列那种说法不正确?A. 机械损失功率为零 B. 有效功率等于零C. 机械效率为零 D. 机械损失功率等于指示功率8、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 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D. 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TOC o 1-5 h z 9、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A. 平均指示压力B.循环指示功C.有效功率D.平均有效压力10、指示燃油消耗率的单位是。A. kg/h B. kg/kwC. g/kw hD. kJ/kg11、评价
11、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A. 平均有效压力B.有效扭矩C.有效功率D.有效热效率12、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 每小时的油耗量D.平均有效压力13、发动机有效热效率 为。et、指示热效率it 和机械热效率m三者之间的关系A. et =it mB. m= it +etC. it =et+mD. it =et m14、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5A. 机械效率下降C.指示功率增加15、发动机转速一定,当负荷增加时,则 A. 机械效率增加 B.摩擦损失下降16、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下降,则A. 机械效率增加C. 润滑油的粘度下降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D.平均
12、指示压力增加C.指示功率下降 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B.摩擦损失下降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17、下列哪一因素会使机械效率增加? . 负荷不变,增加转速 . 增加润滑油的粘度18、怠速工况时,下列那种说法正确的是A. 机械损失功率为零C. 机械效率最大19、若 2000r/min 时发动机的有效功率.转速不变,增加负荷 . 冷却液温度低于 70N m 。A. 477.5 B. 365.520、关于发动机实际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指示功率等于零D. 机械损失功率等于指示功率Pe=100KW ,则发动机的扭矩 Ttq 为512 D.386.5 .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
13、程所组成。 . 进气终了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压缩过程的平均多变指数 n1 越大,则压缩过程的热损失越小。燃烧过程一般是在压缩接近终了时开始,在膨胀过程中结束。21、关于四冲程发动机压缩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压缩过程的作用是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 . 压缩过程的作用是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 . 平均压缩多变指数越小,则热损失越小。D. 平均压缩多变指数越大,则压缩终点的压力越大。22、关于四冲程发动机排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少于强制排气阶段。 . 排气终了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 排气阻力越大,排气终了压力越大,汽缸残余废气越少D. 排气终了温度低,则转变为有用功
14、的热量多。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oCA 。. 180270. 300360.340400.4104802、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约占整个废气排出的。. 30%40%. 60%70% .80%90%.40%50%3、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 进排气重叠的目的是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 进气门滞后关闭的目的是利用气流的惯性进气。D. 高速内燃机的进气滞后角较大。4、在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中,若膨胀损失为 w,推出损失为 x,进气损失为 y,则 发动机的换气损失为 。. x+y+w . x
15、+y. x+yw. wx y5、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泵气损失描述正确的是 . 泵气损失等于进气损失加进气损失。 . 泵气损失属于机械损失。 . 泵气损失大于换气损失。D. 泵气损失等于膨胀损失、推出损失和进气损失之和。6、在配气相位中对 c(充气效率)影响最大的是。. 排气滞后角. 进气滞后角 .进排气重叠角.进气提前角7、在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大部分的废气是在阶段排出气缸的。自由排气B.强制排气C. 扫气 D. 惯性进气8、由于工质流动,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称为功 。泵气损失B.机械损失C.热损失D. 摩擦损失 9、随着发动机排气提前角的增大,会使泵气损失增加 B. 热效率
16、增加 C. 推出损失增加 D. 膨胀损失增加10、关于汽油发动机的使用因素对充气效率( c)描述正确的是. 转速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负荷增加,充气效率增加.大气压力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大气温度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第四章 燃烧的基础知识1、表示汽油冷启动性能好坏的指标10%的馏出温度50%的馏出温度90%的馏出温度100%的馏出温度2、表示汽油含有难挥发的重质成分的馏出温度范围是10%的馏出温度 B. 50%的馏出温度C. 90%的馏出温度D. 100%的馏出温度3、汽油的牌号是根据确定的。A. 抗暴性B.蒸发性C.十六烷值D.辛烷值4、评价汽油蒸发性的指标是A.沸点B.低热值C.蒸气压D.
17、蒸发温度5、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A. 抗暴性B.蒸发性C.十六烷值D.辛烷值6、评价柴油着火性的指标是B.蒸发性C.十六烷值D.辛烷值7、柴油机的燃烧方式基本属于 . 扩散燃烧B.预混合燃烧. 组合燃烧. 混合燃烧8、汽油机的燃烧方式基本属于 . 扩散燃烧 .预混合燃烧 . 组合燃烧 . 混合燃烧9、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0.850.95的混合气成为 . 功率混合气.过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10、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1.051.15的混合气成为 . 功率混合气.过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11、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小于0.85 的混合气成为
18、. 功率混合气.过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 过稀混合气12、汽油机的火花塞点火和柴油机后喷入的燃料着火具有的着火方式。 . 低温单级着火 .高温多级着火 . 高温单级着火 . 低温多级着火13、柴油机的压燃和汽油机的爆燃具有的着火方式。 . 低温单级着火 .高温多级着火 . 高温单级着火 . 低温多级着火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1、下列哪一因素会使汽油机燃烧过程的着火延迟期缩短(滞燃期)? . 减小混合气的浓度 . 增大残余废气系数 . 增加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 .减小缸内混合气的运动2、关于汽油机的着火落后期(滞燃期)的描述正确的是。残余废气量越多,则着火落后期越短。 B. 混合气浓
19、度越大,则着火落 后期越短。C. 缸内出现的最高温度点 D. 缸内的压力线与压缩线基本重合3、关于汽油机燃烧过程的明显燃烧期 (速燃期) 描述不正确的是火焰前锋扫过整个燃烧室。混合气约 8090%在此期间燃烧完毕。缸内出现最高温度点。出现最高压力点的时刻对功率无影响。 TOC o 1-5 h z 4、可用于评价发动机工作粗暴程度的指标是。平均压力升高率 B.火焰传播速率C.缸内最高压力 D. 燃烧噪音5、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在。 . 着火落后期 . 缓燃期 . 速燃期. 后燃期6、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最高压力出现在。. 滞燃期. 缓燃期. 速燃期 . 后燃期7、汽油机燃烧过程的补燃期
20、是在膨胀过程中远离上止点放热,若补燃期过长会 造成 。燃油消耗率下降B.排温过低C.散热量减少D. 发动机过热98、关于汽油机后燃期(补燃期)描述不正确的是 . 在膨胀过程中的燃烧,活塞远离上止点,压力下降 . 缸内的压力线与压缩线基本重合 . 远离上止点放热,热能不能充分利用 . 希望后燃期尽可能短,后燃放热量尽可能少9、关于汽油机爆燃描述正确的是。 . 末端混合气被提前点燃 .出现沉闷的敲缸声 . 提高发动机转速可消弱爆燃 .发生在火花塞点火之前10、关于汽油机表面点火不正确的是。 . 表面点火时燃烧室内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 . 断火后发动机续转属于后燃现象出现沉闷的敲缸声 . 早燃
21、发生时,火焰传播速度加快快,压力升高率较大 . 后燃的危害大于早燃11、下列哪一种方法可减少爆燃?提高压缩比 B. 降低转速 C. 加快火焰速度 D. 增加点火提前角12、下列哪一种方法会增加爆燃程度?减小气缸直径 B.提高混合气紊流C.提高压缩比D.减小点火提前角13、对于汽油机来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正确的是 。.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14、汽油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 范围内最容易发生爆燃。 . 0.750.85. 0.85
22、0.95. 0.951.05.1.051.1515、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小会导致。A.发动机过热B.爆震倾向增加C.后燃减少D.排温降低16、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大会导致。A.发动机过热B.爆震倾向减小C.后燃增加D.排温降低17、当发动机负荷不变,转速增大时。10缸内温度、压力升高残余废气相对减少,末端混合气焰前反应增加最佳点火提前角应减小缸内混合气的涡流运动(紊流)增强18、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增大时。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 a基本不变,柴油机 a减小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 a减小,柴油机 a基本不变C.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a基本不变,柴油机 a增加D.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a减小,柴油机 a增加19、同
23、等结构情况下,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 度 T 是 。Pz 和排气温Pz 柴油机大于汽油机,Pz 柴油机大于汽油机,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Pz 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 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T 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T 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T 柴油机大于汽油机20、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1、关于柴油机滞燃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滞燃期短,则柴油机工作粗暴。十六烷值高,则滞燃期短。缸内温度、压力越高,则滞燃
24、期越短压力升高率与滞燃期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有关2、关于柴油机速燃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放热量为 70% 80%滞燃期内形成的非均质混合气同时燃烧11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气缸容积变化小,接近于等容燃烧。喷油持续进行,形成燃烧与喷油的重叠。3、关于柴油机缓燃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放热率比速燃期小燃烧产物愈来愈多,燃烧速度变缓慢属于扩散燃烧阶段D. 结束时,出现缸内最高压力点4、柴油机扩散燃烧阶段对应的是 . 滞燃期. 速燃期5、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率最快的是 _ . 滞燃期 . 速燃期6、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 _. 滞燃期. 速燃期7、. 缓燃期D. 后燃期。. 缓燃期D. 后燃期。 . 缓燃
25、期D. 后燃期列那种方法可以减小柴油机工作的粗暴程度?减少滞燃期内的喷油量。增大供油提前角。8、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则柴油机的 . 起动性差. 滞燃期短减少速燃期内的喷油量减小柴油的十六烷值。. 工作粗暴D. 着火能力差9、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线与纯压缩线基本重合的时期. 滞燃期. 缓燃期 . 速燃期 . 后燃期 TOC o 1-5 h z 10、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缓燃期接近于 。.等容燃烧 . 等温燃烧 . 绝热燃烧. 等压燃烧11、提高柴油机的压缩比,会使柴油机 。D. 热效率提高 . 工作粗暴 . 降低机械磨损 . 压力升高率增加12、柴油机燃烧室中,混合气形成以油膜蒸发混合为主的燃
26、烧室是。形B.球形C.浅盆形D.预燃室式13、柴 油机 燃 烧室 中, 适 用 于小 缸径 , 转速 大于 3000r/min 的燃 烧室 是。12形B.球形C.浅盆形D.预燃室式14、柴油机燃烧室中,需要产生较强进气涡流的燃烧室是涡流室室B.球形C.浅盆形 D. 预燃室式15、柴油机燃烧室中,关于涡流室式燃烧室描述正确的是喷雾质量要求高 B. 启动性好经济性好 D. 工作柔和,噪音低16、关于柴油机燃烧室,下列那一种冷启动容易,且经济性好?涡流室式B. 形 C. 球形D.预燃室式 TOC o 1-5 h z 17、造成柴油机碳烟排放的主要原因是 。 .高温缺氧. 冷激效应 . 混合气偏稀 .
27、 过稀火焰区18、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C.柴油机转速低D.柴油机功率大19、当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温度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20、当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也增加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第七章 发动机特性1、发动机的工况是由来具
28、体表示的。 .转速与油耗. 负荷与功率 . 扭矩与功率 . 转速与负荷2、汽车发动机的工况属于 。 .点工况 . 面工况 . 线工况. 点工况和线工况3、主要用于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特性是 。13.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 . 万有特性. 调速特性 TOC o 1-5 h z 4、只用于评价柴油机的使用特性是 。.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 . 万有特性. 调速特性5、用于评价发动机在各转速下最大做功能力的特性是 。 .外特性. 负荷特性. 部分负荷速度特性 . 调速特性6、汽油机保持某一转速不变,逐步增加节气门开度,则 。 .充气效率减小 . 机械效率增加 . 热效率减小 . 燃油消耗率增加7、转速不变
29、时, 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发动机的 .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 万有特性. 调速特性 TOC o 1-5 h z 8、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其性能指标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称 为发动机的 。.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 . 万有特性 . 调速特性9、汽油机保持负荷不变,当转速增加时,则 。 .充气效率增加 . 机械效率减小 . 热效率减小 . 燃油消耗率增加10、汽车选配内燃机时,如果后备功率大,那么汽车在运行时 。 . 动力性好,使用经济性差. 动力性好,使用经济性也好 . 动力性差,经济性差D.动力性差,经济性好11、关于汽油发动机负荷特性描述正确的是。A.汽油机负荷不变,
30、经济性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负荷特性负荷 50左右时,耗油率曲线位置最低随负荷的增加,充气效率下降大负荷时,会造成燃烧不完全,使热效率下降12、关于汽油发动机外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门开度最大时发动机的速度特性称为汽油机外特性对汽油机扭矩影响最大的是机械效率代表内燃机在某一转速下的最高动力性能汽油机标定工况是外特性曲线的最大功率和所对应的转速1413、关于汽油发动机速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A. 部分负荷速度特性的功率和扭矩低于外特性值外特性曲线上每一点表示在此转速下的最地燃油消耗率节气门开度越小,扭矩曲线越平坦汽油机的扭矩曲线比柴油机的平坦14、关于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当负荷为左右时,耗
31、油率曲线位置最低。 . 30. 50. 75. 9515、关于万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等油耗曲线,最内层为最经济区,曲线越向外,经济性越差。等油耗曲线横向长,则对应负荷范围宽。汽油机最低油耗偏高,经济区偏小。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等油耗曲线变化较平坦。第八章 增压1、采用下列哪项技术最适宜用来提高在高原使用的内燃机功率? A. 增压技术电喷技术多气门技术水冷技术2、内燃机进气空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其特性变化为?A. 压力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加,温度降低压力降低,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比质量功率和比体积功率增压可以降低发动机排放和噪声增
32、压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15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响应特性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空气进入压气机压缩,其损失主要表现为?A. 摩擦损失,传热损失传热损失,泄露损失摩擦损失,撞击损失撞击损失,泄露损失对于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而言,改变以下哪些参数可以达到移动喘振线的 目的?A. 改变扩压器的进口角、喉口面积改变涡轮喷嘴环出口截面积改变排气管粗细增加中冷器下列增压方式中,发动机输出轴和增压器装置直接连接的是 。A. 排气涡轮增压气波增压机械增压组合式涡轮增压第九章 排放与噪声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 污染物的排放多得多。A. COHCNOxPM为了降低汽油机怠速时排放污染,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
33、A. 降低怠速转速适当提高怠速转速将 CO 的排放调低将 HC 的排放调低16合理应用三效催化器的前提是 A. 可变进排气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空气经过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轮到扩压器后的 其参数变化特性为 。A. 压力升高,温度降低,速度降低压力升高,温度升高,速度降低压力降低,温度升高,速度升高压力降低,温度降低,速度升高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涡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排气的能量涡轮机将排气的能量转化为其机械能燃气在涡轮机中进一步压缩,压力增加燃气经过涡轮机后,压力,温度和速度均增加对于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而言,中冷器的
34、作用是 A. 降低压气机后空气温度降低压气机前空气温度降低涡轮机后燃气温度降低涡轮机前燃气温度废气再循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排放控制措施,对降低 有效。A. CONOxHC17碳烟、填空题1、指示指标是以在气缸内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 用来评价 的好坏。2、评定发动机性能的经济性指标有、 和每小时燃油消耗量。3、发动机的换气损失包括和 。4、充气效率是指每循环实际封存在气缸内的 与在进气状态下充满气 缸工作容积的 之比。5、对汽油机来说,当转速增加,则充气效率;当负荷增加,则充气效率。6、影响汽油机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有、 和缸内气体的紊流强度等。7、若汽油机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则爆燃倾
35、向 _ ;若点火提前角增大, 则爆燃倾向 。8、汽油机非爆燃性表面点火分为 和 两 种。9、常见的汽油机不正常燃烧现象包括和 。10、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基本型式可分为 混合和 混合两类。1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形式, 可分为和两大类。1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困难,燃烧不完全,改进措施是 和 。13、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是、 和燃烧持续时间。14、发动机特性是指发动机的随调整情况及运转工况而变化的关系, 分别称为调整特性和 特性。15、汽油机节气门开度最大,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称为;节气门部分开启时,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称为 。16、发动机进气终了气缸的温度大气温度,进气终了气缸的压力大气压力。(大于或小于
36、)1817、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的主要包括、 等。18、对于汽油机的速度特性曲线,节气门开度为左右时,耗油率曲线位置最低;部分负荷速度特性的功率和扭矩值外特性的功率和扭矩值。19、内燃机混合气进入燃烧的方法有和 。20、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是从开启直到 关闭的整个时期。21、在 P-V 图上,一个点表示热力系统的一个;一条曲线表示一个 。22、评定发动机动力性的有效指标有、 和平均有效压力等。23、发动机的排气过程主要包括排气和 排气两个过程。24、发动机 1kg 燃油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1kg 燃油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数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值称为 。25、汽油机,若缸内积碳增加,则爆燃倾向;若转
37、速增加,则爆燃倾向。26、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是指从开始,到 为止的过程。27、常见柴油机的不正常喷射包括和 等。28、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主要靠、 和缸内适当的空气运动三方面的相互作用29、汽油机保持某一转速不变,逐步加大节气门开度,则充气效 率 ,机械效率 。(增加或减小)30、若汽油机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则爆燃倾向;若点火提前角增大,则爆燃倾向 。(增加或减小)三、判断题比质量是指发动机的干质量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升功率是指发动机的标定功率与其质量之比。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定时中,排气提前角对充气效率的影响最大。19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称为强制排气阶段。在
38、超临界排气期间,排出的废气量由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力差来决定。错误排气终了时,排气管内废气压力高,说明残余废气密度大,残余废气系数上 升。充气效率总是小于 1 的。发动机进气终了的温度 Ta 低于进气状态温度 Ts 。柴油是以其凝点来标号的。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来标号的。催化裂化汽油的抗爆性能好,常用作高级汽油。汽油是挥发性好而又易自燃的燃料。柴油是挥发性好而又易自燃的燃料。汽油机着火不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只要点火能量足够高,就能保证着火。柴油机缸内的不均匀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燃着火燃烧的。柴油机一般用压力升高率代表发动机工作粗暴的程度。在柴油机中,燃料成分在燃烧室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为了
39、控制压力升高率,应增加着火延迟期内准备好的可燃混合气的量。由于车用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独立地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故其工况是面工 况。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最经济区域。由于柴油机没有节气门,所以柴油机没有外特性。缩短柴油机着火延迟时间,减少滞燃期内的喷油量,可减小燃烧噪音,提高 动力性。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发动机过热。万有特性曲线中,等油耗曲线越向外层,经济性越差。平均指示压力用于评价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程度。柴油机最佳供油提前角应随转速增加而加大,随负荷增加而减小。内燃机燃油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恒等于转变为有效功与各项散失的热量之和。汽油机转速增加,会使压缩终了气体的紊流度提高,火
40、焰传播速度加快,爆 燃程度减弱。20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约 8090%在速燃期内燃烧完毕。柴油机的预混合燃烧阶段对应速燃期,放热量很高,为主放热阶段。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内的最高压力点基本与最高温度点重合。汽油机在高速和大负荷工况时,最易发生爆燃。外特性曲线上每一点表示内燃机在此转速下的最高动力性能。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内燃机负荷一定,机械效率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转速一定,柴油机负荷的变化对充气效率无明显的影响。强制排气阶段在整个排气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最长, 但排出的废气量少于自由 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指示热效率表示指示功转变为有效功的程度。内能与功一样,是系
41、统在热力过程中与外界传递的能量形式, 因此是过程量提高压缩比,发动机热效率上升,功率增加,爆燃减小。汽油机燃烧过程中 ,气缸内的最高压力点基本与最高温度点重合。将燃油喷向燃烧室空间以雾状油滴与空气涡流混合称为空间雾化混合。随着负荷的增加,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逐渐减小。汽油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 1.051.15 时,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快。发动机的放热规律是指燃油燃烧时的放热量随曲轴转角而变化的规律。机油的粘度越大,则发动机的机械损失越小。减小压缩比可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柴油机的滞燃期(着火延迟期)越短,则工作越柔和。柴油机扩散燃烧速度取决于燃油和空气向火焰峰面的扩散速度。发动机补燃期是在膨胀中远离上止点放热, 热能不能充分利用, 应越短越好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当压气机工作在喘振线左侧时,其工作时稳定 的。对于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而言, 定压增压系统的扫气作用优于脉冲增压系 统。汽油机中的有害排放物 CO、HC、NOx 随空燃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限制汽油机增压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爆燃和热负荷。21四、名词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循环热力循环热效率指示功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升功率机械效率充气效率(或充量系数)残余废气系数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管理与效率优化考核试卷
- 纺织品及针织品新型面料研发考核试卷
- 艺人公关危机处理与媒体应对技巧掌握考核试卷
- 聚合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考核试卷
- 空调器节能标准化进程考核试卷
- 航空业跨文化沟通与谈判技巧考核试卷
- 港澳台籍人士内地旅游企业岗位聘用服务协议
- 集成式酒店模块化精装修材料采购及结算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维护与升级改造协议
- 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维护与运营管理承包合同
- 【课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2024-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共3套)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202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
- 智能座舱试题答案及解析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 车位租赁协议书范本
- 变电站防恐课件
- DB11∕T856-2024门楼牌设置规范
- 公司技术合作合同协议书
- 机床精密加工技术优化-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