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_第1页
4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_第2页
4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_第3页
4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_第4页
4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合理使用现有篮球游戏、创造性地设计篮球游戏进行教学,可从移植、拓展、组合、原创和选用五个方面作了如下探索。一、移植移植方法就是把其他运动形式或游戏形式运用到篮球中。如采用一级方程式原理,改编“一级方程式运球”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球和控球能力。游戏有效减轻了小学生的运球心理疲惫感,提高了学生的运球积极性和竞争性。具体方法为:如图1所示,一组运球先过远点返回起点,再过近点返回起点。另一组运球先过近点返回起点,回来后再过远点返回起点,依次进行。图1一级方程式运球再如,为了提高学生单手和双手传球、掷球能力,借助棒垒球的跑垒形式,将棒击球改为用双手或单手向三角区域内掷球,改编成“垒篮球

2、”。具体方法为:如图2所示,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攻,一组守。攻方的一名学生手持篮球在本垒投掷篮球后迅速跑向一垒,或继续跑向二垒,最后到达本垒。守方学生迅速将球接住或捡起,用球投击跑垒者,跑垒者被击中即出局,未被击杀而成功返回本垒者得一分。跑垒者在垒中,守方不得用球击杀;球被守方掷回,跑垒者不得继续图2垒篮球二、拓展在原有游戏基础上通过场地、形式的变化,增加游戏内容。改编后的游戏可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练习的选择性。“十字接力”是小学常用的一种田径游戏形式。篮球教学中将其改编成“十字接力运球”(如图3所示),图3十字接力运球然后在“十字”场地基础上进一步变化拓展,改编成“星形运球”(如图4以

3、及相似场地的其他接力形式。经过改编后,学生运球练习中减少了枯燥感提高了变向运球能力,发展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截住空中球”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游戏。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运球和攻防意识,改编成“3对3拦截传球”,学生的兴趣倍增。具体方法为:如图5所示,学生分两组,一组为守方,在绿区内活动,只允许一只脚踏进蓝区;另一组为攻方,在蓝区内练习运球或传球活动。活动开始,防守学生上前拍、抢进攻学生手中的篮球,进攻学生通过传球、运球等方式摆脱防守学生。防守学生只要接触到球,就变为进攻学生,失误的进攻学生则变为防守学生。球在传球途中被防守学生接触到,则传球学生变为防守学生。图53对3拦截传球三、组合篮球教学中还

4、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把多种篮球技术通过游戏形式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技能。“呼号抢传”游戏就是把抢球、传球、接球等融合在一起的篮球配合意识训练。具体方法为:如图6所示,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一名学生手持一个篮球,站在圈上。活动开始,持球学生向圈内上空抛球。抛球时,呼喊某名学生的姓名,该学生立即上前抢球。接到球后立即传给圈上另一名学生,另一名学生接球后向圈内抛球,喊其他学生的名字,被叫到的学生立即上前抢球,再传给另一名学生,以此类推。图6呼号抢传原创根据篮球教学技能形成、技术动作掌握、教学环境进行自我创编游戏。教学变向运球、转身运球后,为了提高学生运球、控球的能力,创编“运球围捕”游戏。具体方法

5、为:如图7所示,将学生分为两组(也可作3人游戏)。第一轮,甲组1人,乙组2人。发令后,由乙方先行,沿着“十”字线或圆圈线运球进行围堵甲方,甲方沿着“十”字线或圆圈线运球摆脱乙方的运球围堵,既可以向前运球,也可以转身运球摆脱。双方不得抱球跑,乙方不得原地运球,以堵住甲方运球路线为胜,第二轮由甲方围堵乙方。图7运球围捕小学生对行进间传接球角度、时机的掌握比较困难,教学中创编了“侧身跑接侧后传球”游戏。经过这种练习后,再学行进间传、接球,学生就感到比较轻松,传球的角度和时机选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具体方法为:如图8所示,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沿着直线向前侧身跑,当学生将要跑到标志圈的时候,对应的另外一名学生向标志圈位置传球,跑动的学生接球,接住后传回,继续向前侧身跑接球。五、选用图8侧身跑接侧后传球选用已经成熟的篮球游戏是篮球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迎面换位传接球”(如图9所示)、“三角换位传接球”(如图10所示)、“投活动篮”、“端线篮球”等。“迎面换位传接球”方法为:将学生分为两组,相对站立,持球学生将球传给对方第一名学生后,迅速跑到对方队尾站好,接球学生接球后又迅速传给对方替换上的第一名学生,然后跑到对方队尾站好,依次进行。小学生篮球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技术、技能的渗透教学,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