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3《鸿门宴》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3《鸿门宴》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3《鸿门宴》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3《鸿门宴》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鸿门宴教案【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第一次自学指导 四、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

2、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 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 落下闵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 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全书由十二“本 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 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 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 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五、史记构成书(8)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经济

3、。如礼书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载。如六国年表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如高祖本纪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如陈涉世家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如游侠列传 六、体例L纪传体通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经,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 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 体史书.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七、创作背景L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

4、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 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 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 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铜鹿彻底击溃秦 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 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 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

5、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 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 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 “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关于座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 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 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关于辈位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 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为季军。八、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6、(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二.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令将军与臣有却。去L通“隙”,隔阂,嫌怨。.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1L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坐,通“座二座位。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修”,古时乘车。(二)实词:

7、飨士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籍吏民(籍:登记)具言(具:详细,完备)杀人如不能举(举;尽)坐须臾(须臾:片刻)督 过 之 (督留谢(谢:辞谢)(三)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因言曰(因:趁机)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以示之者三(三:多次)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沛公(从:跟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籍吏民(籍:登记)具言(具:详细,完备)杀人如不能举(举;尽)坐须

8、臾(须臾:片刻)督 过 之 (督留谢(谢:辞谢)(三)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因言曰(因:趁机)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以示之者三(三:多次)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与臣游(游:交往)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过: 责 备)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因击沛公于坐(因,趁

9、机).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刑

10、人如恐不胜。开IJ,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下,名词作动词,下来。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 作的处所。.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文言句式特殊句式:1 .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判断句)特殊句式:1.若属皆且为

11、所虏2.今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特殊句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何辞为?( 宾语前置)特殊句式:L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J 5.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三、当堂作业.整理本课重点字词.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

12、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一、第一次自学指导.情节梳理:按照小说情节结构,本文可以划分几个层次?明确:开端(1)曹无伤告密、范增献计发展(2)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高潮(3-4)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结局(5-7)刘邦逃席、张良留谢、刘邦诛曹.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 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范增进言”

13、,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 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 了些什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 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 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 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二、第二次先学后教(15分钟)【自学指导】速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二段,找出词类活用等相关文言现

14、象,完成下题。.讨论课文内容,提问: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 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 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 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 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思考: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

15、之,不义也。” 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明确: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J韩愈在原道中则 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 反之则为“不义二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 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二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 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工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 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 一样,不同 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

16、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 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三、第三次自学指导速读课文第3、4段,利用资料梳理文章大意,思考下题。.第三段讲了几件事?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 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 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 8.分角色朗读课文第四段:,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

17、同情感与心态。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 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明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 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无所顾忌, 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瞑目视项工”,头发上指,目眺尽裂”,着墨不多,却极 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文U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

18、意、赐坐,张良则是“导演” 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四、当堂作业.思考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鸿门宴。二、板书课题三、揭示学习目标四、自学指导一

19、:迅速找出课文五到七段关于张良和范增两个人物的相关描写,结合课文完成下题。L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辨析二人对刘,项 说话的语气。明确: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土,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 邦定下了 “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 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 ”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 攻,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 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五、第二次自学指导速读全文,用笔画出关于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描写,选一个人物形象试分析。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分析本文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分析(语言、动作、肖像、等手法)明确:(1)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勇而少谋。沽名轻敌。自矜功伐。(2)刘邦:有胆量有气魄,善听人言,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