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中学校“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案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朱崇珏供学习参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案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朱崇珏一、教学背景1. 面对学段:高中 2. 学科:历史3. 年级:高二 4. 课时: 1 课时5. 课前预备:1 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史料;2 反映儒家思想的相关图片、资料;3老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二历史第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通过让同学懂得 “ 百家争鸣的缘由和意义,孔子“ 仁的思想和训练思想,以及孟子

2、的“ 性善论、荀子的“ 性恶论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等来使同学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想,培育同学“ 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三、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本课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课,通过学习,应到达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学问与才能: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训练方面的成就以及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见;2过程与方法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开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的重要意义;,启示同学摸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同学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 主要内容;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同学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

3、文化思想的熟悉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局部;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现实,使同学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显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明白儒家思 想的形成;难点:明白儒家思想的形成,熟悉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位置和对后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主要接受讲授法、 争论法、调查法等,通过运算机多媒体供应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表达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同学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训练思想,供学习参考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同学的主体位置; 通过让同

4、学搜集有关孔子、荀子等的史料, 可以让同学明白到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局部;联系现实, 使同学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从而加深对所学学问的懂得;同学在搜集资料及调查过程中,能够学到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并能自觉受到宠爱祖国文化的训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其学习爱好及自主学习才能;五、教学过程 师播放一组孔林、孔庙、孔府风景短片问:同学们,有去过山东的“ 三孔孔府、孔林、孔庙吗?其主要是祭祀谁的呢?他在我国历史开展中有何重要的位置呢?教师 出 示 有 关 图 片: 【百 度 图 片】:/image.baidu /i.word=%E5%AD%94%E5%BA%9C%E3

5、%80%81%E5%AD%94%E6%9E%97%E3%80%81%E5%AD%94%E5%BA%99&ie=utf-8生: 纪念的是孔子师:说到孔子,咱们应当都不生疏,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一些关于对孔子的明白呢?生: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对孔子及其思想也很感爱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明白孔子及他同时代很多学派的思想;板书课题: 1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显现1、师:什么叫“ 百家争鸣?其代表主要有哪些?它们又分别代表什么思想呢?生: 摸索并答复师:总结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6、;.汉书 艺文志 .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气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期望依据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说明;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同学们,请看这些书影和人物图课件出示生: 摸索,然后指出他们分别代表的是哪一家;师:总结 .孟子 .代表的是儒家; .墨子 .代表的是墨家; .庄子 .代表的是道家顺便与图 4 结合;图 5 是.孙子兵法 .竹简,代表的是兵家;.韩非子 .代表的是法家;师 用 投 影 仪 出 示 相

7、关 材 料 :【 百 度 图 片 】:/image.baidu /i.tn=baiduimage&ct=2022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2468792296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供学习参考=utf-8&word=%E5%AD%9F%E5%AD%90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材料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 .材料三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8、;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孟子 .公孙丑上 .材料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 .滕文公下 . 师:这些材料出自谁?生: 材料五 国家昏乱,那么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那么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涵,那么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 那么语之尊无事鬼;国家务夺侵凌, 那么语之兼爱非攻;师:这那么材料出自谁?生: 材料六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材料七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行,方不行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 .齐物篇 .材料八“ 祸兮,福之所倚;

9、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材料九 法不阿贵;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由于之备;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术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势【百 度 图 片】:/image.baidu /i.tn=baiduimage&ct=2022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2469171156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

10、8&word=%E5%BA%84%E5%AD%90师:材料八、九出自谁的思想?生: 2、主要流派及代表:供学习参考师: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兴盛;学派很多:三教九流;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下面大家阅读【历史纵横】要学派;课本第 4 页,明白百家之中的十个主同学阅读【历史纵横】 ,明白百家之中的几个主要学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3、社会缘由:师过渡:那么,是什么缘由促使了“ 百家争鸣局面的显现了?生: 摸索师提示:根本缘由:社会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泼并受重用 意识外形和文

11、化领域:学术逐步下移,“ 学在民间显现 生: 师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富强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开展,阶级关系猛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显现的;说明肯定的思想观念是肯定的历史时代 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根底上制造和构成的;4、影响:老师展现稷下学宫图片,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顶峰;【百度图片】:/image.baidu /i.tn=baiduimage&ct=2022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2469359 406_R&pv=&ic=0&nc=1&z=&se=1&sho

12、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 =utf-8&word=%E7%A8%B7%E4%B8%8B%E5%AD%A6%E5%AE%AB1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根底,对中国文化的开展有着特别深刻的影响;2在“ 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 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取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开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开展,起了庞大的推动作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

13、思想:1思想核心 “ 仁;在.论语 .一书中, “仁字的显现达一百多次,说明“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特别重要的位置;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道德观和伦理观供学习参考注意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孔子的贡献:中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仁,具有民本思想, 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见保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行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训练的垄断, 促进古代训练事业的开展;贡献;他编订古籍, 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开展作出庞大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这说明孔子提

14、倡A因材施教B启示诱导C学习与摸索相结合D择优而教师用课件出示孔庙、孔府、孔林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2、孟子的思想:1主见实行 “仁政;2提出 “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开展为系统的“ 仁政思想; 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闻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说明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假如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诚心拥护;反之,假如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告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

15、;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开展;3主见 “ 性本善;孟子的 “ 性善论对整个封建社会的伦理学说都有深刻的影响;孟子的 “ 性善论, 也是他的 “仁政学说的哲学根底;孟子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称为“ 四端; “ 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端绪、萌芽;“ 四端的进一步开展,就成为仁、 义、礼、智“ 四德 .孟子 告子上 .;“恻隐之心是 “ 四端之首, “ 仁是 “ 四德之首;孟子认为统治者把内心固有的“恻隐之心发扬出来,推行到行政措施中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 公孙丑上 .,这就是 “仁政了;孟子

16、说的人性善是一种先天就有的道德观念,这是唯心主义思想;3、荀子的思想:1主见 “ 仁义和 “王道,“ 以德服人;他所提出的 “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2提出 “ 君舟民水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气的庞大;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闻名的 “ 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学问的封建帝王所接受,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显现起了肯定的促进作用;3主见 “ 性恶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见“ 性恶论,他说:人饿了便喜吃,

17、冷了便喜穿,疲惫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愿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一样主见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三、道家和法家:“ 涂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本局部让同学自学,老师适时点拨、归纳;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供学习参考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 “ 道就是 “ 无;这个 “ 道是 “ 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详细外形、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提出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道即是宇宙

18、万物的根源;这是老子思想消极的一面;老子常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 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所憧憬的这种抱负社会,实际上不过是储存着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社会;阶级的消极思想;这明显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没落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 转化的;具有朴实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猜想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而且,事物对立的双方

19、会相互转 化, “正复为奇反常 ,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是,老子 他不仅忽视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 这种朴实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严峻的缺陷,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开展的;2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继承和开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与坏、 正确与错误、庄子将这种熟悉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看人生社会,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肯定的界限;便产生了疑心论和消极悲观的心情,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楚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因此,他反对一切进步,反对一切文明;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庄子

20、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叫做“ 道, “ 道生出天地万物;庄子的散文特别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善结合,如 2、法家:韩非子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师: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逍遥游 .等名篇;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理论;他主见 “事在四方, 要在中心;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国家的大权, 要集中在君主 “ 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需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 侯者,以其威势也;为此,君主应当使用各种手段去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 “ 夺 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锤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 代的官学,对秦始皇

21、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老师师用课件出示:韩非子的法治理论】:/image.baidu 【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22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2469697 187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 =utf-8&word=%E9%9F%A9%E9%9D%9E 赏 莫 如 厚 而 信 , 使 民 利 之 ; 罚 莫 如 重 而 必 , 使 民 畏 之 ;

22、 法 莫 如 一 而 固 , 使 民 知 之; .韩非子 五蠹 . 供学习参考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 诘下之邪, 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那么不敢以贵易贱,法审那么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那么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 .韩非子 有度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那么国强,奉法者弱那么国弱; .韩非子 有度 . 废常、上贤那么乱,舍法、任智那么危;故曰:“ 上法而不上贤; .韩非子 忠孝 . 同学领会;师:韩非子主见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 废先王之教.韩非子 问田

23、 .,“ 以法为教.韩非子 五蠹 .;他强调制定了“ 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有度 .;他仍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服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稳固; 1、本课测评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显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同学摸索、争论、沟通;老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显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气,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位置较低的士,士开头崛起; 同 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训练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他们传播文化、争论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同时

24、,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见,相互学 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 百家争鸣局面;2、学习延长 探究活动题目见课本第 7 页师提示:第一句和其次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 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宠爱人,厌 恶人;“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 仁的思想;在孔子那里,“ 仁是衡量一个人的根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标准;第三 句的意思是“ 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宠爱他;敬重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这一句 表达了孟子的 “ 性本善; 第四句的意思是 “ 对人言语友善, 比布帛仍暖和; 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仍尖刻;说明荀子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见弃

25、恶扬善;师:这是表达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对“ 人性的看法都有肯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 “ 性 善论、“ 性恶论和“ 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 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人有自然属性,仍有社会属性;生: 从主观上说, 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开展而开展的;老师小结 :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吸取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效劳全体人民;【板书设计】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影响老庄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实的辩证法思老庄崇尚自然, 主见超越功供学习参考之学想;“ 小国寡民社会;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 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 逍遥;要影响;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