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 与挑战摘要: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 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 经济 得到了巨大的 发 展。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每年 平均增长约9%;在最近4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的增长情 况是:1998年增长7.8% , 1999年增长7.2% , 2000年增 长8.2% ,而2001年增长超过7%.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直 接带动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从建设规模论,中国建筑业的 规模在世界建筑业近排行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目前 中国建筑业有雇员3400万人,而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 期,中国建筑业雇员约为 800万人。现在中国建筑业的年产 值约

2、为5500亿元,约合670亿美元,在建建筑面积约为14 亿平方米,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约为6亿平方米。止匕外,中国对公共市政设施每年约投入6000亿元,约合733亿美元。关键词:智能建筑 机遇 挑战概况: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每年平均 增长约9%;在最近4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的增长情况是:1998年增长7.8% , 1999年增长7.2% ,2000年增长8.2% , 而2001年增长超过7%.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从建设规模论,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在世 界建筑业近排行

3、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目前中国建筑业有雇员3400万人,而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筑业雇员约为800万人。现在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约为 5500 亿元,约合670亿美元,在建建筑面积约为14亿平方米,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约为 6亿平方米。止匕外,中国对公共市 政设施每年约投入 6000亿元,约合733亿美元。由于经济 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数 量上大发展的同时,对建筑工程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 功能方面提由了更大、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繁重而复杂的 任务,建筑设计与营造必须要具有现代 化理念,开发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运用现代化管理。其中智能化融入于建筑之中,乃是

4、当今现代化建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和发展趋势。1WTO与中国建筑市场的开放中国入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经过15年的入世谈判,过程非常艰苦,时间长了些,但是从某 些方面看,中国晚一些入世也有其好处,至少在人们思想上,体制适应上,政策法规梳理方面,都会有较充裕的准备,但 入世对一个国家固有的经济的体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 既大又欠发展的国家来说,毕竟会受到十分巨大的“冲击”。据建设部2000年的初步统计,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外国 企业 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境外企业共有138家,分别来自香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和地区。承包工程总数 383个,工程承包合同总额为 46

5、亿 美元,占建筑市场的1.02%.中国建筑业是80年代初率等实 行市场经济的行业,也是对国外开放的行业,但从上面所引 统计数字来看,在中国进入 WTO前,这种开放应当说是初 步的,有相当局限的,而在中国进入WTO后,建设领域对外承诺有以下一些内容:建筑业: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2)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本金水平 高于国内企业注册资本金的水平;3)合资、合作企业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外资工程;4)不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设立分 支机构直接承揽工程。加入 WTO后三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 立独资企业,但只能承揽以下工程:1)全部由外国投资、赠款或外国投资和赠款建设的工程;2)我国利用国际

6、金融 组织贷款并采取国际招标的工程;3)外商投资占50% (含)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建筑的工程;4)国内建筑业难以单独完成的国内投资建设工程,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允许与国内建筑企业合作总承包或外包。合资合作企业在加 入WTO后三年内开始享受国民待遇。加入 WTO后五年内 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勘察设计咨询业: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2)进入中国从事设计 的建筑师、工程师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设计工作的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及注册企业。加入WTO后5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标准定额及其工程服务:1)允许外 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合资合作企业;2)进入中国的个人及企业必

7、须是在本国从事该行业工作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及注册企业;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房地产业:1)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除高档房地产项目(高 档宾馆、高档公寓、高尔夫球场等)不允许外商独资外,其 它房地产项目没有限制;2)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方面(包括房 地产估价、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允许外商成立合资、合 作企业。加入 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城市规划:1)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不对外开放;2)除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领域,允许外商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3)进入中国的个人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规划工作的注册 规划师和注册企业。2智能建筑在中国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 发展起来的,

8、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 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 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 电子 技术为基础的 计算 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 了技术基础。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 殊需要的 工业 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 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 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在八十年代末建设部编制的民用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

9、,就已经提由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 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和各种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涉及。这 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理解主要是将电话、有线电视系统 接到建筑中来,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 和管理。各个系统是独立,相互没有联系,与建筑结合也不 密切。虽然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 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一些误解,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唯一方式。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 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 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 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 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

10、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995年中国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 网络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建筑中的 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 筑设计标准,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 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智能建筑的 发展。对智能建筑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九十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 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 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 的名词由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正是这些情

11、况,智能建筑迅 速在中国普及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 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 统计,到 目前 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 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 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由现一些不规范的 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由现一些隐患。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 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 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 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禁止一切不

12、符 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到 2001年底,全国获得建设 部批准颁布的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证书的单位共有905家(含国外独资企业)。其中工程设计资质 257家,系统集成 商资质339家,子系统集成商资质 309家。如果说把综合布 线当作智能建筑的全部,同似过于简单化,那么盲目追求智 能建筑一体化集成,则对智能建筑不分对象和需要,过于复杂化了,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这个问题,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文化 教育 工作专家委员会1999年在北京举办了 “智 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与会代表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的必要性、如何进行系统集成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13、有关 代表提由了系统集成应该主要是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 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后 来的系统集成实践中成为主要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智能建筑 建设从盲目追求智能化、贪大求全转向务实。这种实践务实的思想,在2000年由台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 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 验收规范,这些国家级标准规范的制定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 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开发智 能小区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发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 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 进的管理手

14、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 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 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 智能小区的提由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 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 以适应21世纪 现代 居住生活的 需要。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人们 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并以此网 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电子 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其他各种数

15、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 服务来回收投资。于是开发商和住户便享受起这个“免费的晚餐”,一个遍及全国的 “宽带热”正在各地兴起。各种类 型的公司纷纷加入这场 “圈地”运动中,恶性竞争频频发生, 甚至有些住宅小区同时几套宽带网络同时建设。为了规范宽 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豉励公平竞争,保证广大电信用户的权益,促进互联网和宽带业务的发展, 信息产业部于2001 年由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根据这两个文件中国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 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是为了摸索由行之有效 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

16、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 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 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 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因此框架意见的由台, 虽然提高宽带市场的准入门槛,但还是明确了对有实力的企 业开放了市场。虽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 态度,但这并不 影响“宽带网”成为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 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也标志着 智能化已经突破建筑,走向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于是有人 对智能建筑进行新的解释和理解,所谓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 接入到各种建筑的寅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

17、在这些建筑内的 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 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 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3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中国加入 WTO以及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 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充满无 限商机,也充满着挑战。3.1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广阔据统计, 目前智能建筑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至8%,有的可达10%.其中,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投资稍低,而公共建筑智能 化系统投资稍高。根据最近几年全国平均建筑造价,每平方 米约在1200左右,因此智能化系

18、统的投资为每平方米60元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五年内全国各地共完 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 22042.22亿元,并且增长速度强劲。若按其中四分之一建筑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并且以6%计算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那么在过去五年内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投资已达330亿元。在本世纪开始 5年期间,全国城乡 住宅累计竣工面积将达 57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为 27亿平方 米,农村 为30亿平方米。如按“十五”期间新增城镇住宅 的半数实现智能化计算,单就这部分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就可 达810亿元,其 经济 社会效益均不可低估。同时,已有城 镇住宅的智能化改造也将逐步进行,同样会有不小的商机。此外,中国加入

19、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对办公建筑的 智能化水平提由了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办公楼,而且对量 大而面广的已有办公建筑的改造都提由了智能化需求。根据 过去五年资料估计,同期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约为住 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投资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中国智能建 筑市场潜力巨大。另外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生了“数字奥运”的口号,北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要建设众多数字化设施,这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技术指挥中心、数据 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安全监测中心等。同 时在北京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加快建设各类先进的通信 设施,最终提供一个高度可靠、高度灵活、可扩展、可重新 利用,能适应新技术

20、发展的宽带、数字化的通信系统。而广 播电视要实现从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转变,为奥运会广播电视的转播和信号传输构筑网络的支撑平台。此外还要建设2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提高场馆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这些本 身就会增加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智 能化系统的建设将会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数字奥运”是实现北京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最现实的需求、最重要的机遇、最有价值的 品牌和最直接的动力。3.2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未来中国智 能建筑广阔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但 也随着中国加入 WTO ,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市场的开放,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也面临严

21、峻的挑战。首先对智能建筑要有 正确认识,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发展智能建筑。建筑中各种智 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在于他们能否满足人们各种需要,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 建筑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因 为服务对象不同其智能化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建筑因为需求的不同其智能化也应该有不同配 置,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 和优化,并为此制定由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建筑智能化发展 道路。其次要充分应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学术 交流。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智能建筑中各种系 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

22、处理的工具,当今宽带 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建筑智 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要认真、全面的了解和 学习 国际上先 进的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赶上国际技术发展的步 伐,而不应该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此外要理顺现行工程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筑智能 化工程涉及到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 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中 国加入WTO后这种管理模式将会得到根本改善。根据建 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工程设计和施工资

23、质 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建筑智能化各种单项 工程资质需要得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部门批 准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这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 一的系统来实施。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 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这些都需要调 整和完善现行的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立 新型的运行管理方式,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建筑智能化是整 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能建筑中很大服务功能具 有较强的社会性,过去那种以一栋建筑和一个小区为单位运 行和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发挥智能化系统应有的功能,应该把 智能化系统构筑在社会统一信息平台上,并以此平台为建筑 和建筑中的人员提供服务,这就需要对智能建筑的投资、建 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这种服务模式也有利于满足 不同的服务需求,和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总之技 术在进步、制度在变革,中国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 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