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份新编五班级语文教案文本_第1页
2021年份新编五班级语文教案文本_第2页
2021年份新编五班级语文教案文本_第3页
2021年份新编五班级语文教案文本_第4页
2021年份新编五班级语文教案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2021年份新编五班级语文教案文本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头探究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争论,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学问体系即教学理论。教案便是其中之一,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学校五班级语文教案。 学校五班级语文教案1 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

2、品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预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凉快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消失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毕竟令感动的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查找答案。 3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精彩彩的碧绿给人以凉快的感觉 再读 莲叶青 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简洁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争辩: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状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宠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宠爱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4、?(宠爱,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连忙忙地查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看自己生疏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

5、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宠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一般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由于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同学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同学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始终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

6、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最终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宠爱荷叶的句子是 相机重点引导同学理解:“小荷叶最终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同学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的确特殊宠爱荷叶。由于是特别宠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惊异”。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

7、品析5-7自然段 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沟通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 老师巡察。 3、全班沟通 ,适时点拨。 (随机沟通。本环节以同学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同学沟通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苦痛。” (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沟通: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8、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毕竟有多严峻?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 夏天 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峻得让人惊异,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峻的疮。所以令祖母惊异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苦痛。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和善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和善。) 过渡:看到这种状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

9、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特殊干脆,没有一点迟疑,“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决,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迟疑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

10、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苦痛,急迫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宠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关怀。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其次次由女生读,最终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始终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宠爱就像疼

11、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惋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留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 ,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

12、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其次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学问真丰富,你真聪慧)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赛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 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确定、“不开花

13、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特别爱莲,却毫不迟疑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信任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长 1、体会写法。 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品质始终影响着,不时地勾起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

14、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亮,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始终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凉快,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凉快,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 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长: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学校五班级语文教案2 天山之夏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

15、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漂亮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预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支配: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异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概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傲慢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6、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沉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奇异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日就主我们伴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同学利用资料介绍天山,老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溶化而成,

17、清亮透亮 ,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款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宠爱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酷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假如有爱好,还可以把自己宠爱的漂亮语句摘抄下来。 3、同同学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n) 山涧(jin) 俯(f)视 马蹄 溅(jin)起 绵延 离鞍(n) 飞泻(xi) 峭(qi

18、o)壁 白莲(lin) 萦(yng)绕 矫(jio)健 荡漾(yng) 新疆(jng) 漏(lu)下 洄(hu)水涡 戈(g)壁滩 白皑皑(i) 五彩斑斓(l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ng 茂密 chng 盛饭 饮:yn 饮水 yn 饮马 奇:q 惊异 j 奇数 重:zhng 重量 ch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绚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颜色绚丽。 曲折:形容弯弯曲曲地延长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

19、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叉的样子。指颜色繁多 ,特殊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颜色明丽而繁多。 强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绚烂。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挨次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挨次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快。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慢慢变得柔嫩,山形也慢慢变得美丽。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挨次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

20、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立即天山。 其次部分(2)写骑马进入天山所观看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同学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 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宁静”“幽静”、“风平浪静”) 2、 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

21、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争辩沟通: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接受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方、奇异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是怎样呈现景物的美的: 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

22、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方,多么奇异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溶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淌的磅礴气概;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宠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宁静凉快的世界,也呈现了天山的无限生气

23、。)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觉呢?(饮马溪边) 小结: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开放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宠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曲折无尽”,写森林之宽阔。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曲折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

24、点点细碎的日影。” “曲折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快,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 天山的牧场:宽敞、秀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1)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际的霞光那么刺眼,像高空

25、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方,突出野花绚烂)连用三个比方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绚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特别强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特别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气盎然)这里写马说“强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

26、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信任你确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留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觉了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的表达方法: (1)依据一写的挨次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开放细腻的描写。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敏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细心运用了比方、衬托、夸张、对偶、排比等多

27、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宠爱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漂亮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方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生疏的景物。 学校五班级语文教案3 华山的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当之无愧”、“敛气屏息”、“峻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宠爱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体验表情达意的妙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 教学预备:师生共同预备有关华山的图片、影像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

28、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激趣引入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名山吗?(本诗是北宋的寇准,诗名为咏华山。) 2“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而名闻天下。请大家沟通课前搜集的有关华山的资料。 3听完同学们的介绍,你对华山有什么初步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新的生字词语,能借助学习工具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同学字新词。 2同学在小组内沟通自学收获,再在全班沟通。 3实行在小组内轮番读、全班抽读等方式检测朗读状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同学正音。 4同学再自由、小声地朗读全文,边读

29、边想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并读一读课文旁边批注的话,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着结合批注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2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收获,不明白的问题和大家共同争辩解决。 3全班沟通,梳理出共同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4读其次段,抓住关键词,体会华山山崖的“险”,有条件的可欣赏华山的风景,关怀同学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等词语。 5学习第三段。 (1)小声、自由地读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2)从哪几个地方可以感受到华山“险”得有味?(“苍龙岭”、“老君犁沟”、游人爬山之险) (3)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

30、部分读,看看它“险”在哪里。 (4)结合这一段的批注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险”,学习抓住关键词表情达意的方法。 (5)实行抽读、合作读、师生赛读等朗读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齐读最终一段。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资料或欣赏图片,让同学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7结合批注,诵读诗句,感受登上山后的满足。并供应“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自古华山一条路”等诗句让同学欣赏。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选择宠爱的段落背诵下来。 2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和同游华山,领悟到了华山的“险”,希望大家以后能有机会再去领悟峨眉的秀、泰山的雄、嵩山

31、的峻 学校五班级语文教案4 望月 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慧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竞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文笔生动活泼,聪慧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同学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启发同学开放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

32、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同学开放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日,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同学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留意点。 3、同学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同学提

33、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同学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其次段(313 ):小外甥和我竞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开放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老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注视( )惊异( )封闭( ) 聚

34、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留意朗读时的感受。 2、同学沟通。引导同学说出: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同学思考: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消失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同学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同学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其次到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学沟通后板书:聪慧好学 爱幻想 2、学习其次

35、段 3、同学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慧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同学自由读后沟通。 4、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刺眼睛,又仰起头注视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老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同学解释。 (2)老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同学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同学选择其中的感爱好的1、2句读读、背背) 9、老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奇异的,

36、月光是奇异的,这两种奇异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同学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同学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 学习了其次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慧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奇异诗句,也由于这奇异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慧,爱幻想。我国古代漂亮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慧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连续学习课文。 2、同学自由

37、读课文。 3、争辩沟通。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光明的眼睛。它很宠爱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连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摆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当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同学沟通感受。引导同学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惊奇 ,爱幻想,而且擅长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

38、异好玩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进行赛诗会。 学校五班级语文教案5 水 一、教材解读: 全文笔调清爽,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酷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凉快之水的舒适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奇妙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因此,文章中急迫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缺水,品尝水之珍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39、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训练同学不忘缺水之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训练同学不忘缺水之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水 2

40、、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 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同学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 膝盖 水窖 贮存 钥匙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沟通: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 (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欢快。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