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及反思鲁教版五四制1_第1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及反思鲁教版五四制1_第2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及反思鲁教版五四制1_第3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及反思鲁教版五四制1_第4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及反思鲁教版五四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材分析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闻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背诵的 篇目;五首诗词曲有很强的节奏韵味,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表现力作者被贬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决信念和乐观精神,赤 壁中显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作于作者被俘后其次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 元军统领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抗击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节;表现力作者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闻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 天上”、“ 人间” 的徘徊、冲突,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

2、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生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明白诗歌的意境;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担忧国计民2. 学习并明白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 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画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明白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老师可指导同学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熟读成诵;2合作探究法;以同学为主体,在相互争论中沟通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 堂真正成为学堂;教学预备老师预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备 1布置同学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明白各位诗人的生平;

3、1 课时支配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经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现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美丽的意境,来品尝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 二、出示学习目标1. 学习并明白诗歌的意境;2. 学习并明白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 背诵并默写课文;三、简介诗体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娴熟,风格之遒上,境域之高远,都达到了完善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

4、式;它原是协作隋唐“ 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 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步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元曲起源于金、 元之际民间流行的“ 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颜色和乡土风味;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见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来宾;其诗结有刘来宾集;(二) 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来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际沦落人,惺惺惜

5、惺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 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受表示怜悯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三) 朗读观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四) 诗歌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感叹遭际 译: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芜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译:如今回来,很多老伴侣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 闻笛赋” 表示悼念而已;此番 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辛酸怅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襟怀豁达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今日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叹,暂且借酒来兴奋精神吧!意志顽强(五) 阅读懂得1. 首联交代了什么?“ 凄凉地”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痛楚、孤寂、“ 弃置身” 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师补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 巴山楚水” 泛指 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叹万分)师补充: “ 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

7、是好伴侣;嵇康因不满当时把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 不胜悲 叹,于是写了 思旧赋 ;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伴侣,不胜怀念; “ 烂 柯人” 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观察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 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3 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3. 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域?“ 沉舟”“ 病树” 自比遭贬, “ 千帆过” “ 万木春” 比如 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满意;这两句诗客

8、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布满 了哲理,也可以懂得为诗人心胸豁达;师补充:“ 沉舟” “ 病树” 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 举眼风光长孤寂,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孤寂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惋惜 .显示了诗人开朗的4.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 的精神; 六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长期遭贬 遭受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叹世事变迁

9、 -用典 -哀思、怅惘感叹身世展望将来 - 比如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辛酸愤懑、坚决乐观(七)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 他笔锋一转, 又与友4 人相互劝慰,相互勉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丢失信心;诗中感叹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 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兴奋;学习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寂寥四周星;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 1236 1283 ,初名云孙,字天祥,号文山,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

10、,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险,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 将士,进兵江西,复原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 有文山先生全集(二)情形体验(三)视频朗读观赏(四)相关资料: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其次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终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领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 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 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

11、 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 五 内容分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经:经书;干戈寥落:武器兵源不足;寥落:不足;四周:四年;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同样比如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两个“ 惶恐”“ 零丁” :地名;5 后两个“ 惶恐”“ 零丁” :表心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 1,不投降卖国;2,爱国之心;汗青:史书;(六)阅读懂得 1. 首联回忆了诗人怎样的经受?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 兵勤王抗元;21 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险存亡关头,起2. 颔联“ 风飘絮”“ 雨打萍”

12、比如什么?“ 风飘絮” 比如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 比如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 颈联两人个“ 惶恐” 两个“ 零丁” 各有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说明白诗人怎样的气节?说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七)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叙事 步入仕途,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比如 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对偶 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追忆抗元经受 , 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八)小结: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仍是在抒情,让人 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

13、些是抒情;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 一腔爱国热忱抒发出来,最终达到了感情的炽点;教后反思6 古诗词教学人物, 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同学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老师不宜 讲授得过细,应当传授一些方法,并留意示范、指导;第一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 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同学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同学更娴熟地识记这两首诗词曲; 精讲多读, 以读带品;品读时, 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 坚决信念和乐观精神, 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在课堂组织教

14、学 时,便依照读 - 品- 析- 背的流程与同学共同赏析诗词;同学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加争论,其中时有出色赏析;其次课时 一、 复习导入:过零丁洋 1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都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零丁” 有双 2 颈联中的“ 惶恐”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3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示例 1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险,个人命运也动荡担心,示意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 连;运用了比如的修辞手法;2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3 说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二、学习赤壁 赤壁杜牧

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简介背景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7 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说明自己对历史大事的看法;(二)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 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满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小李杜”(三) 朗读观赏(四) 相关资料:;有樊川文集 ;这是一首咏史

16、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 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成功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唯恐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五)内容分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销:销蚀;将:拿起;前朝:三国时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六) 文本解读 1. 诗人对历史的评判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 2. 诗人是怎样评判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成功,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

17、然性,否就就是 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七)板书设计 赤壁 兴感之由8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叹咏叹 如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警告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笑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 事迹,后二句谈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 改写;1,2: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 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3,4:由叙事引发谈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如非东风之便, 就国破家亡;借“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说来,便觉风华隐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18、;(八) 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 出于侥幸” ,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 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明显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三、学习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一)作者简介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

19、求外职;后以作 诗“ 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仍后其次年病死常州;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之一;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二)视频朗读观赏(三)相关资料:;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这首词是咏中秋最闻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9 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 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 写作者在“ 天上”、“ 人间” 的徘徊、冲突,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

20、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四)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序言中,“ 中秋” 、“ 兼怀子由”守,政治上失意, 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五)整体感知 上片大意 1. 如何懂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表达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 出世” 与“ 入世” 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2.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由于无

21、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 月宫去,但又担忧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担;这就显露出词人“ 出世”、“ 入世” 的双 重冲突心理;3.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既然月宫回不去,仍不如在人间; 这说明苏轼情愿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六)观赏品尝(1)“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词人的什么感情 . .” 与“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各表达了“ 月圆人不圆” 的遗憾之情和“ 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心愿;(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希望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

22、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由于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希望的句子是: “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是关于祝愿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叹;先是因对亲人的想念之情无法10 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 好希望,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决;上阕:是写景想象,写见月想念君,有所盼望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 心冲突;下阕:着重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在词的最终一句, 作者以超迈豁达的心情表达了

23、对弟弟的希望:但愿我们都能健康常在,几时远隔千里,却也能共同观赏这漂亮的月光;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仍抒发对弟弟的剧烈思念;特殊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仍成为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七)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明月喻清高 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 圆月衬别离;探求人生哲理情形交融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四、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犹豫;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作者简介 张养浩( 12691329 年),字希孟,号云庄,元代闻名散曲家,兼长诗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