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_第1页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_第2页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_第3页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_第4页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财政厅二OO七年七月项目名称: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承办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法人:芦维忠目 录第一部分 概述一、项目名称二、建设地点三、建设单位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六、总投资及构成七、项目法人组织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意义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 “三农”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三)是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2、发挥林业院校优势,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一、现有的综合办学实力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领导能力领先1、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年富力强2、领导成员业务素质高、凝聚力强3、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富于创新(二)综合水平领先1、办学理念先进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3、实践教学条件优良4、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5、优秀的毕业生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富有特色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改革积极有效(四)专业建设特色鲜明1、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共建专业2、加大整合力度,推进课程体系改革3、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五)社会服务辐射面广1、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2、注重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3、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4、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显著二、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优势明显 (一)政策优势 (二)区位优势 (三)共建优势三、合理的建设方案,为该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行的实施基础第四部分 建设指导思想、总体建设目标一、建设指导思想二、总体建设目标第五部分 建设项目与建设内容一、专业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一)数字化校园建设可行性分析(二)文献信息中心建设

4、可行性分析二、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一)以林业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林业工程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二)以水土保持专业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三)以园林技术专业为重点的园林建设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四)以城镇规划专业为重点的村镇建设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五)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测绘工程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第六部分 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一、成立项目建设工作机构二、健全学院整体质量保障体系三、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四、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五、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六、建立项目监督检查制度第七部分 建设进度安排一、资金来源二、资金年度安排第八部分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一、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5、二、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显著优化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四、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五、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加强六、办学基本条件显著改善第九部分 基本结论第一部分 概述一、项目名称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建设地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路58号三、建设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林业学校。2002年学院林业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高职类精品专业;2004年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2003

6、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地方示范性高职院校;2004年学院园林技术专业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与办学模式研究”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园艺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分别于2005年、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实训基地;2004年,学院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获得“甘肃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称号;2006年获得“甘肃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5月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学院现占地面积4150亩,其中校

7、区面积450亩,实习林场3700亩,校舍建筑面积16.8万m2。办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820万元,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62个,校外实训基地78个,图书馆藏书3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901名。现有教职工428人,专任教师30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8人,具有博士学位1名,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教师60人,外籍教师1人。有专业带头人28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60人。在省内外有关院校、工程技术单位、研究部门聘请客座教授16人、兼职教师70人。学院现有森林资源管理、园林、资源环境、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经济管理

8、等六个教学系和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开设26个专业。其中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建立了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改革、专业管理、专业评估等一整套专业建设制度。学院坚持多层次办学,积极推行“三证+文凭”制度。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开办了园林、工程测量、林学等五个专业本、专科层次的函授、自考辅导,设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点(A、B级)。建有甘肃省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天水市第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站、国家

9、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站、甘肃省林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林业行业培训基地及甘肃省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成立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陇东南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等研究机构。有省乙级资质的园林规划设计室和工程勘测设计室等社会服务机构。2001年至2006年,学院先后主持或协作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西部林业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研究”、“甘肃省天然林区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及繁育技术试验研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下达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与公共教育政策调整”等项目的研究,甘肃省科技厅下达的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区网络化资源信息管理集

10、成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核桃、柿树良种引种及繁育技术研究”等96项科研课题,其中23项获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结合教学科研,教师编写教材、专著82部,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0余篇。承担完成了甘肃省义务植树示范园及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天水市花石山一带金矿勘查工程测量、天水市甘谷县城区地籍测量、学院综合楼装饰设计等生产任务。学院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为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教育部 财政部

11、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4.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76号);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8.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0619号);9.中共甘

12、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省委发200619号)10.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11.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 “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12.甘肃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甘林计字2006164号);13.甘肃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065号);14.关于甘肃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5.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甘林院发200562号)六、总投资及构成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规划,项目投资总额为116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4058万元,全部用于5

13、个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甘肃省财政配套投入资金4042万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499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63万元,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800万元,专业群建设28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3528万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79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35万元,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557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50万元,国际合作与交流196万元,专业群建设200万元。七、项目法人组织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法人由院长芦维忠担任。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意义我省申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这是实施西

14、部大开发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需要;是面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 “三农”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完善学院办学条件,发挥林业院校优势,全面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项目的实施,必将对促进全省高职教育发展,发挥职教优势,服务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甘肃总土地面积45.4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

15、%,居全国第七位。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海拔在1000m3000m之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Km,南北最宽处503Km,最窄处仅有25Km。自然环境极其脆弱,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日益扩展,植被草场退化严重,特别是人口不断增长,使人水、人地矛盾日益加剧,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生态建设在全国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植被退化严重。甘肃植被稀少,解放初全省森林覆盖率仅3.9%。经过50多年的造林和保护,森林覆被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9.9%。至目前为止,全省有林业用地面积802

16、.72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7.85%,活立木总蓄积1.993亿m3,但仍难以扼制生态环境退化的势头。全省草场退化面积71300 km2,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2%。水资源匮乏。甘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9.44亿m3,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2.14亿m3,平均年径流深62.0mm,只有全国的22.8%,居全国30个省(区、市)的第27位。按2000年指标计算,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52 m3,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多年平均降水量301.8mm,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且有70%以上的面积处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水资源相当贫乏。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

17、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35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毁掉耕地10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甘肃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38.9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7%。每年随江河流失的泥沙达到6.44亿吨。水土流失不仅对当地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带来威胁。荒漠化加剧。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已达到262.2万km2,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460 km2

18、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甘肃省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发展最活跃且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荒漠化面积24.8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7%,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以石羊河流域最为突出。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像一把楔子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近20年间,两大沙漠从西、北、东三面逐年对民勤绿洲不断侵蚀,已形成沙漠对绿洲的四面包围之势,仅有一条1000多米宽,不足1万米长的绿色通道和武威相连,几乎成为沙漠孤岛。 温家宝总理一直十分关注和关心甘肃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就抢救民勤、搞好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问题,总理先后14次作

19、出批示。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关心并希望甘肃做好四件事:一是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在近期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又3次提到民勤、敦煌和黑河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理牵挂的“四件事”,说到底就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与防沙治沙工作密切相关。“十五”期间,以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为标志,全省林业建设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

20、在甘肃“十一五”规划中,将全省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四大片进行区域突破,形成西部以治理风沙危害,加快生态修复为主;中部以增加林草覆被,实行综合治理为主;东部以遏制水土流失,发展林果产业为主 ;南部以强化森林保育,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生态工程建设需要一大批能够在艰苦地区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技术人员。而目前我省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林业是艰苦行业,待遇低,福利差,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到林业部门就业,出于同样的原因,人才流失也比较多。根据2004年统计资料,全省林业机构已达1470个(其中国有林场29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819个),在

21、册职工414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62人,有62%的人集中在省直科研、所、局、场、站,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平均不足1名专业技术人员),与1998年相比,机构减少了12个,从业人数减少2609人。这说明林业职工队伍在基本稳定中有所减少,这种趋势如维持下去,将很难适应完成历史性任务对机构队伍的需求,尤其是发展林业产业必须的农业、畜牧业、林业经济、加工业、运销业、项目经理等人才将出现断档或空缺;另外,林业是个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一线林工逐步退休,劳力也会出现紧张局面;在林业机构稳定的背后,只是给原有机构,如林场加挂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牌子,并没有实质性的健全,基本不具备完成机构任务的能力

22、;林业系统的监测机构,大多在原有机构上加挂了监测组织的牌子,专职人员少;不少区乡林业站由于多种原因,有的合并,有的名存实亡,急需稳定。因此,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快林业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壮大技术及管理队伍,才能保障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顺利的实施。(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三农”问题,全面构建甘肃和谐社会的需要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总人口2603.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2.62%。土地面积辽阔,但可利用的面积较少,全省耕地面积5229.2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7.68%,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足1/3,人均占有耕地

23、面积2.0亩,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由于受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基础脆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事业进步及市场化程度都相对较低,主要经济指标仍然排在全国后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化尚处于向中期过度阶段,城镇化率比全国低13 个百分点。社会各项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特别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综合素质低。全省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五大宗教俱全,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艰巨。目前,全省仍有41 个国扶县和1

24、2个省扶县,占全国贫困县的8.95%,现仍有157万人没有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的5.25%,还有471万低收入人口。至2004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52元,远远低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全省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从这一省情出发,在农业发展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劳务输转,已越来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减少农民数量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

25、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因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新时期历史赋予高职院校的责任,不仅关系到农

26、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对处在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地位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的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化解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76号)中提出要进一步明确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为“三农

27、”服务的办学方向,密切与农林行业发展和区域农村建设的联系,坚持走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办学道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村文化发展和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三农”问题,要解决好人才培养的问题。立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研推广、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结合我省以粮食、经济林果、花卉种苗、森林生态旅游、林木林副产品加工、综合养殖、中药材、畜牧业、木质装饰材料加工、城镇规划、公路建设、基础测绘等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的实际,着眼于应对“三农”问题。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数骨干专业为涉农林专业,在甘肃这样一个农业大省

28、、经济弱省,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三)是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发挥林业院校优势,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坚持办有特色的学校,建有特色的专业,育有特色的学生,依托林业,立足甘肃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强化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使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具有较大影响的高职院校,多年来,学院充

29、分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作用,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培训的同时,还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为促进其他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延伸社会服务功能,主动承担带动周边和全国林业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任,为促进地方经济及林业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从质和量上都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这一新的转变,学院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通过贷款、争取上级投资、自筹资金等办法,加快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践条件不断完善

30、。但是,学院的基础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学资源有限,学院的发展与甘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建设我国西部一流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在目前全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必要通过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增强学院的基础能力,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发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使学校尽快跻身我国一流职业技术院校行列。(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国家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

31、工程,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轨。2000年至2005年,我省普通高校由18所发展到33所(其中高专7所、高职13所),在校生总数由8.17万人增加到22.95万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甘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够,办学机制比较单一,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创建实力强、质量高、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面提高我省高职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切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主导产业结合紧密,

32、在全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走在前列,成绩突出。承担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对于发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民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学院在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有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现有的综合办学实力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领导能力领先1. 领导班子

33、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院领导班子由8人组成,班子成员中,硕士2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副研究员1名。班子群体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平均年龄46岁,主要领导均具有高级职称,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2. 领导成员业务素质高、凝聚力强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政廉洁。始终能坚持集体议事制度,在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上,民主决策,推行校务公开,保证重大问题决策无失误,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党政一把手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思想活跃,办学理念先进,既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表率作用好、威

34、信高。班子成员专业素质高,积极参与教研和教学工作,近几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2项、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专著)21部,有6人长期在教学一线授课。几年来,在年度述职测评中,学院领导班子的称职和优秀率平均在97%以上,其中党政一把手称职和优秀率平均在99%以上。3. 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富于创新领导班子是一个开拓创业、敢为人先的集体。在办学初期,就提出“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的工作思路,带领全院师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提前完成了学院一期规划建设,实现了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充分显示了领导班子思想意识超前,目光远大,勇于开拓

35、,善于创新,具有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二)综合水平领先1.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坚持从自身客观实际出发,对办学进行科学定位,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重点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规格、社会服务、办学规模等方面均赋予了新的内涵。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

36、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努力为生态环境建设、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办学定位方面,学院坚持以林为主,兼顾环境、工程、管理等学科门类,依托林业,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在办学形式上,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成人教育为补充,稳步推进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正确把握和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强

37、化教学管理,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十五”期间各项指标均已完成。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机构设置上,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政策措施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经费投入上,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工作安排中,凸现教学中心地位;服务工作上,保障教学中心地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教学设施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制订了教师教学工

38、作规范、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和措施。近几年,学院按计划、有步骤安排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学历进修、业务进修、实践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双师素质和工作能力。现有60名教师取得了硕士以上学位。近五年来,教师主持或参加教研、科研课题96项,其中23项获得省、市(厅)级科技成果奖;教师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有2篇被EI全文收录;出版主(参)编教材、专著共82部。先后有15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80多名教师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 学院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注重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深化内部改革,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实

39、行全员岗位聘用,新教师岗位培训,举办全院性教学观摩活动和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积极有效的办法,建立了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基层一线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的制定出谋献策,培养带领中青年教师,传授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目前,以中、青年教师队伍为主,有180名教师取得了“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政治业务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相对稳定。学院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形成了爱岗敬业即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要求教

40、师刻苦钻研业务,系统学习有关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改革创新。3. 实践教学条件优良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78个,校内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基地)62个,现有3700亩的实验林场,校区有55亩的教科研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化温室4座。其中树木标本室于2000年加入英国皇家邱园植物园网络系统,并被编入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4820万元,馆藏图书36万册。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在广东、海南、陕西、北京、山东、新疆、青海等省(区)的50多家单位和省内多个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涉及林业、水保、园林、环境监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等行业。近几年接受实习学生最多的实习基

41、地,省内有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治沙所、各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测绘资质单位;省外有北林科技公司、天津大顺园林公司、西安东方园林公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西安煤炭航测局、广州测绘仪器公司、昆山校企工学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学院有满足各种类型教学需求的计算机中心和电教中心,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在教学、管理、服务方面初步实现网络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充分保证了学院各个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的需要。4. 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系统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素质高。学院重视教学管理

42、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依照管理育人的要求,一批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趋于合理、管理水平较高、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学院坚持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和加强教学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标准、学期工作进程计划、教师授课计划、实验实习计划、作业计划、电教计划、教学日志、课程表和学期教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完整规范,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毕业实习和考核管理、排课与调课,以及教学档案保管等教学工作制度规范,学校还建立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43、,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生守则、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党务工作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文件。在此基础上,各系部也制订了相应教学管理制度。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学院开发公共数据库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进行行政、教学管理。结合校园网的建设,研制开发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的全面运行,将统一教学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实行院、系(处)两级管理体制,一贯重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建立了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构成的较为

44、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体系由三个层次(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和教育研究室)和四大系统(信息、监督、评价和反馈)构成。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制度,确保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事故、差错认定与处置暂行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要求、关于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等,对教、学、管理等主要环节明确了要求和标准。各系、部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如教研室负责人和组内教师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预实验制度、教案书写制度等。各系、部根据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措施,并接受学校的直接领导和监管。学校教务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全面负责教学管理、监

45、督和考核的全过程。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建立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制度、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制度,多方面收集教学运行信息,及时反馈,将质量监控落到实处学院建立了教学督导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教学研究和质量监控机构,完善了听课、评教、评学、检查、考核、意见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质量评估标准。形成了专家治教队伍,较好地发挥了专家的参谋、咨询、规划、监督作用。教学质量监控深入课堂、考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现场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制定了完善的考试、考核管理制度。如试题命题的基本原

46、则与要求、关于考试管理有关规定等,对考试、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规定,采取课程考试统一命题,考试试卷和成绩进行分析,实行教考分离等一系列措施,严把教学质量检查关。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考核标准,操作技能考试的评分标准,提高综合测评中的科学性,强化了职业技能教学各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5. 优秀的毕业生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业状况和社会声誉良好学院毕业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职业技能较强,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院近三年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甚至达到96%以上;良好的就业现状和社会声誉带来了

47、较好的招生形势,形成了就业与招生的良性循环。学院连续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达90%以上,录取报到率达91%。 学院具有较为完善的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学校每年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了解毕业生社会反馈和社会需求趋向。从调查反映的满意率来看,学校近年的毕业生满意率超过91.7%,毕业生社会声誉良好。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院的学风是“勤学苦练、善问多思”,勤学苦练意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能,同时磨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善问多思意在要求学生不耻下问,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学会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8、。学院建立了网络化学生管理体系,配备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近四年来,学校着力打造高学历、年轻化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50%。通过学习培训、工作研讨,明确职责,辅导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辅导员全面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身心健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成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的蓄水池。学院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激励机制。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评优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上进。学院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勤工助学、大学生课题型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成才发展

49、基金等各类项目,为学生搭建锻炼和成长的舞台。学院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完善自己。学院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门成立了 “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广泛深入地开展与时俱进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小组,组织学生积极分子参加学习。2004年以来递交入党申请报告人数逐年递增,参加院业余党校培训学习的学生已达1200余人。学院每年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课题组的开题、调研和结题报告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的

50、爱心、责任性和互助精神得到了弘扬。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奉献爱心,仅2006年10月的校园大学生志愿献血,就有643名同学自愿报名。学院每年都选送优秀大学生支援贫困县(区)建设或参军到部队锻炼,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学院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为营造健康校园文化氛围,学院以校训、校歌、校标、校园景观等组成校园文化标识,以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体现校园的精神文明面貌。学院定期组织法制宣传、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讲座。学校建立学生活动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现有爱心行动社、校园说法、环保协

51、会等学生社团21个,参加社团的学生数达到2570人次,覆盖率达70.8%以上。由于学院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的有力保障,使得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学院坚持培养心理、身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观念,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与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体育部的作用,逐步建立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开展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近三年体质健康标准平均合格率达98.8%。(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富有特色学院

52、首届高职毕业生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后,针对评估专家组对学院工作的建议和发展需要,再次进行了办学思想大讨论。学院按照“专业设置科学化、教学设施完善化、教学组织周密化、教学过程目标化、教学对象能力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了“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设置与分析阶段、教学环境开发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以理论创新为突破,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办学质量。学院以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优化专业结构,扶持新型专业。自2003年林业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精品专业以后,学院以“立足市场需求,培养和服务林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调整专

53、业方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适应现代林业科技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使林业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起到了一个示范专业带动全院各专业改革的良性效应。学院坚持产学研密切结合。学院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林业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行业专家、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逐步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内涵;通过加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发挥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优势,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学院设立科研、教研基金,规范管理,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带动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六年来,依托学院的师资优势,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

54、目96项,学院教师获得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甘肃省天然林林区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及繁育技术试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依托一批既能承担教学任务,又能进行规划设计和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积极承揽参与各类工程项目,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工学结合搭建了平台。仅园林设计室近五年承担完成了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环境工程设计及施工项目等工程项目17项。工程项目使学生学到了新技术,学会了使用新设备,更新了新知识,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景,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了整体育人水平。锻炼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建立了稳

55、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主动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需求,积极推行开放式办学。将学生在校教育和企业的生产紧密衔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明显增强,企业也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就业工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另一方面,学院十分重视校企共建活动,企业先进的文化、管理观念和先进技术,不但对毕业生实习实训、成长成材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教研工作搭建了平台。2005年,学院与水利水电第三、四工程局、江苏昆山

56、正威集团等四家企业签订了工程测量技术、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等四个专业100名学生的人才培养合同。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积极有效学院重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近五年来,先后建成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专业机房及英语无线电台和校园网。选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在教师中倡导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近年,学院投资引进、开发了多种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年投资新装备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8个,座位数994个。广大教师利用多

57、媒体教室,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学院在大力引进优秀课件的同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用。组织全院电子课件教学竞赛,提高了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学院还积极改革外语教学工作,聘请外籍教师在商务英语专业开始试点教学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训。重视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一是实施实验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工程。为了提高效率、规划运作,实现全院共享,把全院实验实训室整合为62个,并按照统一规格和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推进实践教学改

58、革。学院一方面启动“林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模式研究”等项目;另一方面细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更加明确,操作更加具体,管理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学院也强化了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对毕业论文(设计)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质量良好。学院自2001年改制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就设立了专门的教育研究室,开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学院通过每年的教学工作会议、教育教学研讨会、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巩固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效

59、益观。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四)专业建设特色鲜明1. 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共建专业为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为依托,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突出内涵建设、质量建设和特色建设,形成了以林业技术、水土保持、园林、工程测量、城镇规划等重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专业群发展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并建立了以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特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模式,更好地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

60、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专业优势,以实践为依托来发展专业,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开办新专业,停办就业困难的专业。近三年新开办了给排水工程、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新专业,停办了治安管理等专业。专业新增加到现在的26个,专业总体结构趋于合理,得到社会的认可。学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专业与市场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人才规格明确具体,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了既相对独立又结合紧密的理论教学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