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_第1页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_第2页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_第3页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_第4页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0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1、原子论和灵魂的构成德莫克里特在国内大多数的西方文论教材上被作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予以介绍。这是因为人们认为他提出了原子说,认为事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关于原子说,我们可以在别人的著作中找到对他的观点的介绍和评价。在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作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中,对他的原子说是这样介绍的: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别的说法都只是意见。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一样东西是从无中来的,也没有一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无。原子在大小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它们在宇宙中处于涡漩运动之中,因此形成各种复合物:水、火、气、土。这些东西其实是某

2、些原子集合而成的;原子由于坚固,是既不能毁坏也不能改变的。太阳和月亮同样是由光滑的原子构成的,灵魂也由这种原子构成;灵魂就是心。我们能够看见东西,是由于影像投进了眼睛的缘故。(7,4445,此处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47页,商务1981。)在这一段话中体现着非常明显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经常将下列的话视为他的唯物主义的文艺观的依据: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5页,上海译文1979。)以上强调的是这一段话和他的学说中偏向唯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3、在上述引文中,德莫克里特说“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这又难以将其划归唯物主义的范畴。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论灵魂中讨论了德莫克里特和他的同志留基波的“灵魂由原子构成的观点”:有些人说,引起运动的东西主要是、首先是灵魂;他们相信本身不动的东西是不能引起别的东西运动的,所以把灵魂看成一种运动的东西。因此德莫克里特说灵魂是一种火或者热的东西。原子的形状同原子本身一样是无限多的,他就把那些球形的原子称为火和灵魂,并且把它们比作空气中的尘埃,在窗口射进的阳光中可以看见它们浮动着;他在种子的混合体中发现了整个自然的元素。留基波也是这样看的。他们主张球形的原子构成灵魂,是因为这种形状的原子最适于穿过一切事物,自

4、己运动着,同时使其他的一切运动。他们认为灵魂就是动物身上产生运动的东西。因此他们把呼吸看成是生命的标志。(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2,403b404a,此处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1981。)在离这一段文字不远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继续阐述德莫克里特有关灵魂的观点:德莫克里特说:灵魂和心是一回事。它是原始的、不可分的物体。由于它的精细和它的形状,它有产生运动的能力。最能运动的形状是球形,这就是心和火的形状。(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2,405a,此处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1981。)这样,德莫克里特就既为我们说明了灵魂和心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也指明了它们和“原子”之间的必然的关系。同时,从这里

5、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们只能将古代的哲学家看做“朴素的唯物主义”,其朴素性体现在:它们是完整的,因而是丰富的,是难以用现代哲学中的概念将其囊括的。2、关于快乐、愉快和幸福德莫克里特在确定了世界遵照必然性原则产生的基础上,区分了愉快和幸福的概念。同样在拉尔修的著作中,作者有关这一点陈述道:一切都遵照必然性产生;涡漩运动既然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也就是他所说的必然性。人生的目的在于灵魂的愉快,这与快乐完全不同,人们由于误解把二者混同了。在这种愉快中,灵魂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不为任何恐惧、迷信或其他情感所苦恼。他把这种愉快称为幸福,此外还给它取了很多别的名字,各种性质都是约定的,只有原子和虚空是自然

6、的。(7,4445,此处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47页,商务1981。)古典时代的哲学家,是一些制定概念和划分范畴的人。这一点无论在东西方都可以发现。德莫克里特在这里为我们区分了快乐、愉快和幸福,孔孟老庄也为我们规定了一些概念的内涵。这些概念和内涵至今是我们描述世界和自己的感受以及思想的工具。试举几个例子:(关于“君子”:)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关于“信、善、美、神、圣”:)何谓信?何谓善?可欲谓之善,有诸己谓之信,充实谓之大,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正是因为德莫克里特区分了“快乐、愉快和幸福”,我们在接触他的学说和西

7、方古典哲学、美学和文艺学的时候,应该警惕对这些字眼的理解,尤其是要考虑到经过翻译的著作,是否能够体现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更大的疑惑是:在原文中,这些概念的表述及其内涵到底是怎样的?这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澄清的重要事情。3、亚里士多德对原子论和早期希腊哲学之关系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论生灭中,对早期希腊哲学家的宇宙观做了概述和评价,并且认为,只有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是重视了人的感觉的。他写道: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实际上是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理论解释了一切事物,(指恩培多克勒等的孔道说)把最初的本原当作他们的出发点。有些古人曾经认为存在者必然是一个并且是不动的;他们说:因为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既

8、然在存在者以外没有空的空间,那就不可能有运动;既然没有空的空间把事物分割开来,存在者也就不能是多个的(指爱利亚学派的学说)。如果有人主张宇宙不是连续的,是分割的,它的部分互相接触,(指毕泰戈拉派的学说)而并不主张存在者是多个,不是一个,有空的空间存在,那也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如果它在每个点上都可分,那就没有一,因而也没有多,整个宇宙就是空的;(指芝诺的学说)如果说它在一个地方可分,在另一个地方不可分,那就很像是武断的虚构;因为它可以分到什么限度呢?为什么它的一部分不可分,是充满的,而其余的部分是分割的呢?根据整个理由,他们又说不能有运动。他们随着这些推理超出了感觉,不顾感觉,相信应当依从论证,因

9、而说宇宙是一个并且是不动的,还有人说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任何界限都是由空的空间划分的。这就是他们所发表的关于真理的看法,这就是他们这样看的理由。单就论证而言,似乎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可是如果我们诉之于事实的话,持这种观点就很像是发疯了。决没有一个人发疯到如此的地步,糊里糊涂地以为火和冰是一回事。只有那些正确的事情,和那些习惯上以为正确的事情,有些人才疯到看不出区别来。然而,留基波认为他有一个理论是与感觉协调的,既不排除生和灭,也不排除运动以及事物的众多。他一方面向经验让步,另一方面也向一元论者让步,认为没有虚空就不可能有运动,认为虚空是不存在的,存在者是没有任何部分是不存在的。他说,因为严格意义下

10、的存在者是充满的,可是这充满者却不是一个。正好相反,充满者有无限多个,由于体积微小,是看不间不见的。它们在虚空运动(因为有一个虚空);它们的结合就造成生,它们的分离就造成灭。(亚里士多德:论生灭,7,324b325a;此处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49页,商务1981)以上,是亚里士多德对于古代希腊的哲学各流派关于存在、空间和运动问题的评价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爱利亚学派认为,存在者是一个,没有空的空间将事物分割,所以没有运动;毕泰戈拉学派认为宇宙是连续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相接触;芝诺认为,宇宙是可以分割的,在每一个点上都可以分,所以宇宙是空的。还有人认为宇宙在一个地方可分,而在另外的地方不可分,亚里

11、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武断的虚构。相比于以上四种或者多种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他们都仅仅跟随的是推理,而忘记或者忽视了人的感觉,并且指出,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说”是重视经验的,存在也是充满的,由无限多的原子构成;在承认存在是充满的同时,指出充满者是在虚空中运动。原子的结合就是生,原子的分离就是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的学说为解释宇宙、存在和运动提供了更值得认同的观点,也许正是因此,原子论在将来的西方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有非常大的影响。4、原子论的影响之:卢克莱修和他的物性论虽然德莫克里特和留基波的原子论保留下来的完整的著作很少,多数都是残篇,但是他们的思想被后来的思

12、想家和学者总结,却也有其相当完整的风貌。以上所引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们就能从中得知原子论的主张内容。由于亚里士多德作品的集大成性,他并不是一个原子论观点的持有者。而如果要找到一个原子论者,而他的代表著作又是专门阐述原子论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无疑就是卢克莱修。卢克莱修代表作物性论的全书卷次是这样:第一卷:序诗 物质是永恒的 虚空 除原子和虚空外,无物自存 原子的特性 对其他哲学家的驳斥 宇宙的无限性第二卷:序诗 原子的运动 原子的形式和它们的结合 第二性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无限多的世界第三卷:序诗 心灵的本质和构造 灵魂是有死的 怕死的愚蠢第四卷:序诗 肖像的存在及其特性 各种感觉及心灵的图画 几

13、种生活机能 情欲第五卷:序诗(A) 序诗(B) 世界不是永恒的 世界的形成和一些天文学的问题 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及其野蛮时期 文明的起源第六卷:序诗 显著的气象学的现象等等 关于地上若干和异常的和奇怪的现象 雅典的瘟疫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这一本体系完整的书当中,卢克莱修为我们描述了原子与世界、人、文明的起源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这一关系的“有生有灭”的、“聚合离散”的性质做出了判断。卢克莱修的价值在于,他在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的作品多数失散的年代里,为人类描述了原子论的全貌。5、原子论的影响之:卡尔维诺在他的美国讲稿中所做的总结卡尔维诺在他的美国讲稿中梳理了“轻”这个“文学的价值

14、、性质与特征”与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关系。(1)他首先把文学和原子之间的关系追溯到了卢克莱修那里,认为在这里可以找到当代文学和“诗的历史中的一条古老线索”。他写到: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第一部伟大的诗篇。在这部作品里,认识世界就是把世界这个整体分解成无数个细小的、运动着的、轻微的世界并感知它们的存在。卢克莱修的本意是写一部有关物质的长诗,然而他的诗却告诉我们,物质是由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这是位描写物质的具体性的诗人,描写物质的永恒性与不变性,但他却告诉我们说,空虚与固体物质一样也是具体的。卢克莱修最担心的似乎是物质的重量会把我们压得粉碎。在确定支配各种事件的力学法则时,他觉得有必要允许原子有突然偏离

15、直线的运动,以保障物质与人类的自由。关于看不见的粒子的诗,关于突然性的诗,以及关于空虚的诗,都出自这位毫不怀疑世界是物质世界的诗人之手。(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美国讲稿,323页,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紧接着他例举了卢克莱修的诗歌当中写到的可以在世界中看见的由原子构成的事物:黑暗的房间里,一束阳光在尘埃中旋转;海浪轻轻地把贝壳卷到沙滩上,沙滩吸收了海水,留下既相同又相异的贝壳;人们在走路的时候不知不觉被蜘蛛网裹住了头。尘埃、贝壳、蛛网,是世界的各种组合物,这些都是因为原子的不同组合而形成。(2)卡尔维诺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也找到了和卢克莱修或原子论有关连的内容,他写到,奥维德的变形记,也

16、是一部百科全书型的诗篇,虽然他的出发点不是物质世界而是神话传说。奥维德也认为,一切都可以变换新的形式,也认为认识世界就是分解世界,也认为一切形式都平等地存在,反对在权利和价值上有大小贵贱之分。(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美国讲稿,324页,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在卡尔维诺讲完了卢克莱修之后,紧接着提到奥维德的时候,他写到的每一句话当中都有一个“也”字,这说明了他对奥维德和卢克莱修之间的一致性的肯定。这个对一致性的肯定表现在,奥维德虽然是从神话传说出发写作变形记,但是在对世界进行分解、进行变换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二者是一致的。由于上文我们引述了卡尔维诺所引述的卢克莱修对蜘蛛网的描写,所以我

17、们很惊喜地发现了他在引述奥维德的时候,也讲到了蜘蛛网(还有头发这种和蛛网一样纤细的物质)。他评价并且转述道:奥维德的天才在于观察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变化过程的渐进性。例如,他这样描写一个女人发现自己正在变成一棵枣树:她的双脚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一层软软的树皮从下向上慢慢地生长,最后把她的双腿粘在一起;她伸手抓头发,发现手上长满了树叶。又如,他描写阿拉喀涅的手指灵巧地绕线放线,捻纺锤,舞秀针,突然她的手越变越细,越变越长,最后变成了蜘蛛足织起了蜘蛛网。(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美国讲稿,324页,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我们看到,头发、蛛网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很轻,这正是卡尔维诺想

18、要找到的关键的字眼。这是他将其归结为文学的“性质、价值和特性”的字眼,在文学的范畴里面适用。但这两个古罗马的诗人在写到蛛网这样的形象的时候是在表达世界观和宇宙观,这也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卡尔维诺为什么要引用二人所写的“蛛网”,并且也要在下文找到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蛛网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当代的、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他也是在为自己的文学观寻找哲学的支持,而这个能够支持他的文学观的哲学观念,就是原子论。此其一。其二,我们还应当注意在对奥维德所作的评价中卡尔维诺的另一方面的意思,即:他认为奥维德的变形记认为“一切形式都平等地存在,反对在权利和价值上有大小贵贱

19、之分”,这就揭示出了卡尔维诺所认识的原子论这种哲学观念的伦理学的意义。在卡尔维诺所整理的意大利民间故事中,他看到了意大利民间故事的讲述原则,是和谐的原则,很少暴力野蛮的情节;他注意到了有些地区的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平民精神” 。关于这一点,他在意大利民间故事的“前言”中写道:托斯卡纳地区的民间故事“国王”在这里只是一个称号,没有任何等级制度的含义。这个称号给人的印象只是富足,讲故事的人说“那位国王”,就像他们说“那位绅士”一样,毫无王室、宫廷和贵族的概念,甚至也没有真正的国土概念。因此在这些故事中,国王们可以隔墙为邻、对窗而望或者相互串门,就像两个安分守己的市民。自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被中国

20、的学术研究界所注意,凡是涉及到平等的问题,我们都会自然地要到他的理论当中寻找解释的依据。运用巴赫金解释昆德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无论昆德拉在讲巨人传式的非理性,还是在讲“时间的召唤”,他对小说的理想和期待都可以在巴赫金的理论中找到对应,甚至他们两个人的身世和处境,都有相似之处。但是卡尔维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运用昆德拉式的非理性和复调理论来解释卡尔维诺的平等观和小说本体观,那么我们会发现卡尔维诺因为十分理性而没有非理性的特征,他的平等观也由于缺乏战斗性而与昆德拉和巴赫金都不相同。那么卡尔维诺的平等观从哪里来?我们可以说是从民间故事来,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对问题的解决。民间故事中的平等观

21、又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文明的传统,也许它就来自于原子论。因为卡尔维诺说:持原子论的奥维德主张一切形式都平等存在,反对在价值和权利上有大小贵贱之分。将原子论作为卡尔维诺平等观的哲学基础是相当可信的,因为同样是在美国讲稿关于重量之轻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他将法国的昔拉诺看成是“近代文学第一个原子主义作家”(336页),而昔拉诺的思想中最受卡尔维诺赞赏的,就是他的“白菜与人亲如手足”的观点。(337页)我们下面会在合适的时候简要引述。(3)十日谈当中诗人兼哲学家卡瓦尔康蒂的形象因为十日谈第六天第九则故事描写了卡瓦尔康蒂如何摆脱了一些豪门子弟的纠缠的事情,卡尔维诺最欣赏的是小说写到卡瓦尔康

22、蒂如何摆脱的时候说:“他一只手撑在那巨大的石墓上,由于他自己体重很轻,纵身一跳便跳出了包围圈,向另一方向走开了。”卡尔维诺最欣赏的是“他的体重很轻”这个描述,并且喜欢到了如此的程度:如果我要为自己走向2000年选择一个吉祥物的话,我便选择哲学家兼诗人卡瓦尔康蒂从沉重的大地上轻巧而突然地跃起这个形象。这表明诗人的庄重蕴含着轻巧,而那些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东西,诸如喧闹、寻衅、夹马剌、马蹄嗒嗒,等等,都属于死亡的王国。死亡的王国就像一个堆放破旧汽车的垃圾场。(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美国讲稿,326页,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卡尔维诺一方面努力地梳理原子论和文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又试图说明“文笔

23、和语言上形成的轻的风格,与追随哲学家及其哲学关系不大”。(讲稿325页)这两方面的矛盾启示并不难以解决,因为作为一个作家,尤其是关心小说本体的作家,他更希望自己能够从文体方面把握他讨论的对象(奥维德和卢克莱修),但是这同时不妨碍他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找到哲学根基,“讲稿”中所例举的作家和卡尔维诺最他们的评论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这正如他在讨论卡瓦尔康蒂的时候,一方面说自己并不重视卡瓦尔康蒂回应那些“豪门子弟”时说过的与原子论哲学相关的话,而在分析“他的体重很轻”这个形象的内涵的时候,又借用了伊壁鸠鲁和其他原子论者的哲学思想。(卡尔维诺所评价的生活是死亡的王国这个观点即是。而在十日谈中,因为“豪门子弟

24、”和卡瓦尔康蒂对话的场所是墓地,所以诗人在逃离的时候说:“你们在自己的老家里,爱怎么跟我说话就说吧。”诗人的观点就是伊壁鸠鲁的观点,即诗人认为自己已经知晓了个人的智慧是世界的智慧的一部分,他是通过智慧来观察世界的,因此已经战胜了肉体的死亡,并不在死亡之国。)所以我们说,卡尔维诺对卡瓦尔康蒂的欣赏,本质上还是对原子论的宇宙观的欣赏。卡尔维诺希望通过卡瓦尔康蒂说明轻的三种不同含义:其一,减轻词语的重量,从而使意义附着在没有重量的词语上时,变得像词语那样轻微。卡尔维诺认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就具有这一方面的“轻”的特征。其二,叙述这样一种思维或心理过程,其中包含着细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或者其中的描写高

25、度抽象。其三,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如薄伽丘的故事中卡瓦尔康蒂舞动那双细长的腿从坟墓上方跃过来。卡尔维诺认为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带着长矛冲向风车,被风车带着在空中旋转”这个喜爱小说中只占有几行的场面,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轻”的形象。(4)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写的“天际的游丝一样的缰绳”卡尔维诺认为依据“轻”这种评价标准,我们可以重新梳理文学史以及对文学史进行重新评价。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找到了一个“轻”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茂丘西奥,他在上场的时候对罗密欧说:你是一个恋人,你就借着丘比特的翅膀,高高地飞起来吧。You are a lover;Borrow Cupids

26、wingsAnd soar with them above a common bound.(讲稿,333页)罗密欧反驳他说:爱的重担压得我向下沉。Under lvoes heavey burden do I sink.(讲稿,333页)然后茂丘西奥讲述了一个自己的梦,卡尔维诺认为这个梦是为了说明茂丘西奥的哲学思想。茂丘西奥梦见了春梦婆。春梦婆是精灵们的稳婆(Queen Mab, the fairiesmidwife),乘坐一辆由榛子壳(an empty hazle-nut)做的马车来了:她的车辅是用蜘蛛的长脚做成的,车棚是蚱蜢的翅膀挽索是小蜘蛛丝,颈带如水一样的月光;马鞭是蟋蟀的骨头;缰绳是天

27、际的游丝。Her wagon-spokes made of long spinnerslegs;The cover, of the wings of grasshoppers;The traces, of the smallest spiders web;The collars, of the moonshines watery beams;Her whip, of crickets bone; the lash, of film. (讲稿,333页)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卡尔维诺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也成功地找到了细若游丝的形象。这个形象因为和奥维德和卢克莱修有某种继承性,所以卡尔维诺大概要将莎士比

28、亚也在某种程度上归为原子论者。果然,紧接着,卡尔维诺写到:拉这辆车的是一组微小的原子蚂蚁大小的细马(drawn with a team of little atomie)。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它使春梦婆把卢克莱修的原子观、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凯尔特人的传说融为一体。(讲稿,333334页)卡尔维诺认为,莎士比亚的文艺复兴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宇宙(包括宏观的宇宙、微观的宇宙、新柏拉图主义的天空和炼金术士坩锅里各种金属)的变化,也有一些代表自然力量的仙女和小精灵的形象。这些形象以及莎士比亚作品固有的抒情语气使得我们能够从外部观察生活,并以忧愁和讥讽的方式度过我们的一生。这种洞彻宇宙之后的忧

29、愁和讥讽,正是古希腊原子论的推动者伊壁鸠鲁的哲学。卡尔维诺认为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都有这样的“忧愁的”抒情语气,并且认为:这不是一种厚实的不透明的忧愁,而是由感觉与情绪的细小微粒构成的一层薄纱,一股原子尘埃。其实,变化万千的各种事物都是由这种终极的物质构成的。(讲稿,335页)在我们引述了这样多的卡尔维诺对莎士比亚的引述之后,我们几乎要认同莎士比亚是一个原子论的作家了。最少说明,卡尔维诺的引述和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5)卡尔维诺还认为,法国的昔拉诺是“近代文学中第一个宣传原子主义的作家” 昔拉诺是生活于1619年到1655年之间的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月球旅行记和太阳旅行记。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感觉主义和自然科学的追随,是在新古典主义时期否定笛卡尔的学说,恢复原子论的人。他认为基本物质(即原子)的组合方式决定着现存物在形式上的区别,并且认为这些组合方式中充满着偶然性,正是因为这个事物生成的偶然性,所以万物之间本来不应该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比如一棵白菜就应该拥有和一个砍白菜的人同样的生存的权利,而不是被砍掉和吃掉。他在自己的月球旅行记当中写到了人的形成以及对这种形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他写到: 你们会觉得奇怪,这种杂乱无章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怎么能非常偶然地组合成人,而构成人需要多种物质。你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