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十则阅读提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30岁左右开始聚徒讲学,54岁时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在各国推行其政治主张,均未受到重用,至68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事业及文化典籍的整理。阅读提示.孔子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晚年被尊为“国老”,后世也尊其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人伦之表”等。孔子论语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辑整理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全书共分二十篇,主要记述的

2、是孔子的言行,也有少部分记录的是其弟子的言行。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华,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四书:?五经:?子路,名仲由最有政治才干冉求,子有(有子)最有军事才华子贡,名端木赐,最有富有,最有外交才能颜回,字子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en),字子舆。三:约数,表示多次。省(xing):反省。信:诚实。传(chua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而:连词 ,表并列,表转折,表递进,表顺承,表修饰,表因果,表目的数字

3、表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许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倍数表示“多”。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全句翻译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 为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赏析论语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方法 反省内求 自省 自我修养 他人- 朋友 - 自身 理想人格(内因) (忠) (信)(好学)修养的自觉性 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弟子:一种意思是年幼的人

4、,另一种意思是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思。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人是人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则:1.连词,2.副词 3.语气词4.名词5.动词悌:敬重兄长。谨:谨慎寡言。仁:有仁德的人。形容词作名词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全句翻译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里便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贤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赏析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文化知识道德修养 文化学识论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

5、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三)近:符合,接近。复:实践,实行。远:用作动词,使远离,此处也可译为避免。因:依靠,凭借。宗:可靠,尊奉。虚词“于”的用法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到”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与”、“给”、“到”“被”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知于帝愚公移山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也可译为“胜过” 皆以美于徐公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6、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全句翻译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赏析论语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处世态度论语 (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就:靠近,接近。正:动词,匡正,端正。全句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

7、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赏析论语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物质享受 精神追求论语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五)里:居住的地方。这里用作动词,居住。仁:仁德之风淳厚的地方;一说指有仁德的人。处:居住。焉:怎么,哪里。知:同“智”,明智。赏析道德修养 个人自身 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

8、耳濡目染,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则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LOGO论语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约:穷困,俭约。乐:富裕,安乐。知:同“智”。就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智者会不拘泥于现实困境,将“仁”作为自己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所以说:“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赏析论语贤:贤人,有才

9、德的人。齐:用作动词,向看齐。省(xing):反省,内省,检讨自己的思想行为。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赏析论语 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提升自己。同义句子:三人行知者乐水:水流动而不板滞,与智者相似。知,同“智”。仁者乐山:山巍巍屹立,厚重不迁,与仁者相似。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10、。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所以,“智者乐水”。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

11、,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赏析论语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两种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另一理解为 “智者乐,水”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 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论语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九)修:动词,培养。讲:研究

12、,讨论义:正确,合乎道义的事情。徙:原指迁移,这里是迁从,改变自己使行为更接近义。不善:不好的,指错误、缺点。是:代词,这些。全句翻译孔子说:“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论语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